賀老總說我是師長你是軍長你來指揮,軍長推脫,結果由旅長指揮

2020-12-25 騰訊網

1938年,賀老總率領的120師戰鬥在山西戰場。當時的山西戰場,因為閻錫山的消極避戰和國民黨將領的畏敵怕死,一潰千裡,山河淪陷,日軍居然一口氣佔領了山西七座縣城。

再這樣打下去,山西就保不住了,更糟糕的是,這讓陝甘寧根據地直接暴露出來了,威脅著陝北大後方的安全。必須反擊日軍。英勇的八路軍上來了,賀老總率領的120師上來了。

可是,120師的兵力畢竟太少。賀老總想團結國民黨的部隊一起抗戰,他親自去找晉軍將領,結果他們一個個都以各種理由推脫。比如說,賀老總找到了晉軍的軍長趙承綬。

賀老總很誠懇地說,你不要再走了,我們一起打,不用一個月,我們就能收復丟失的七座縣城。趙承綬連連擺手說,我100個騎兵,只能抽出30個人打仗,要70個人看馬,怎麼打嘛?

賀老總繼續說,只要我們同舟共濟,就不怕他小鬼子。我是師長,你是軍長,你來指揮。這句話差點嚇著趙承綬,他連忙說道,得了吧,我這個屌軍長的老底,您還不清楚?您當軍長的時候,我才是個營官,還是您來指揮吧。

趙承綬雖然是推托之詞,這話說的卻一點不假。想當年,賀老總在國民黨的隊伍中當軍長的時候,趙承綬還名不見經傳。只因蔣介石故意打壓八路軍,只給了三個師的編制,所以像趙承綬這號人居然軍職比賀老總還要高。

趙承綬不接招,怎麼辦?一旁的續範亭接話了,他說,你們二位都太謙虛了,我看還是由359旅王震旅長來指揮吧,王震旅長上前線指揮,我們都到後面去吧。

其實,賀老總要的也是這個效果。他故意推崇趙承綬,只是給他戴個高帽想爭取他的支援和配合。可惜,功夫有點白費了,最終狡猾的趙承綬只派了兩個炮兵連過來,基本上,還是我們八路軍自己孤軍奮戰。

王震首先來到岢嵐城下,這座縣城城牆高大厚實,易守難攻,但是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陷,水源只靠一條河。王震認為,只要切斷了水源,城內的日軍必然大亂,到時候再趁亂攻之。

所以,王震不疾不徐,派部隊截斷了河流,控制了水源,然後靜觀其變。就這樣過了三天三夜,城內居然還沒有動靜。到了第四天,王震用望遠鏡觀察,發現城內一片忙亂,日軍收拾東西,這是要出逃啊。

蛇終於要出洞了。在城門口伏擊小鬼子!別急,王震說,讓小鬼子逃出來,等他們逃到三井這個地方,肯定要宿營,我們夜裡偷襲他。359旅悄悄地尾隨日軍,果然在三井打了一場大的伏擊戰,吃掉小鬼子300多人,乘勝收復了岢嵐縣城。

然後,王震一鼓作氣,連下了七座縣城,趕走了小日本,打出了八路軍的聲威。這一帶的老百姓都稱王震為「飛將軍」,風馳電掣,橫掃日寇如卷席啊。

相關焦點

  • 賀龍元帥解放大西南,統帥5個軍,軍長都是誰?後來授予什麼軍銜
    渡江戰役之後,胡宗南和白崇禧率領剩下部隊,以西南地區為依託,作著最後的掙扎,1949年在黨中央的命令下,劉鄧二人和賀老總以夾擊的形勢進軍西南,而解放大西南的重點便是解放四川,1949年9月劉鄧率領第二野戰軍從湘西進川,而賀老總則是從陝入川,率領華北野戰軍第十八兵團和兩個軍及第七軍和第十九軍
  • 此軍長苦戰日軍一晝夜,陣地一夜易手13次,最後一次衝鋒,師長旅長...
    在82年前的小學國語課本上,有一篇文章叫做「中國第一個軍長」,這個軍長名叫郝夢齡,是抗日戰爭中,犧牲的第一個中國軍長,他曾是馮玉祥的西北軍將領,中原大戰後跟了國軍,此軍長很重視民族大義,蔣介石發起第五次圍剿時,郝夢齡便提出解甲歸田!
  • 他資歷淺薄,卻能當上鐵軍軍長
    何應欽與方靖有黃埔師長之誼,自然不能不為之籌謀,他教了方靖一條「脫胎換骨」之計:「十三師有兩個旅長,四個團長,你把一個旅長調軍委會,一個旅長提升到別的師當師長,一個團長升旅長,一個團長升副旅長。你再把你過去的部下調四個過來,充任旅團長。這樣一來,全師豈不都在你的控制之下了嗎?」
  • 第43軍成立時,洪學智任軍長,下轄4個師的師長是誰?後來什麼軍銜
    第43軍由洪學智任軍長,賴傳珠任政治委員,楊國夫、李作鵬任副軍長,劉其人任副政委,雷震任參謀長,鄧飛任政治部主任。第43軍下轄4個步兵師和一個炮兵團。這4個步兵師分別是第127師、第128師、第129師、第156師。那麼,這4個師的師長分別是誰?後來什麼軍銜?我們往下看:第127師師長李作鵬。李作鵬是江西吉安人。
  • 新四軍首任軍長葉挺是中將,為啥到陳毅當軍長時差點授上將軍銜?
    這些人,如不及早給他敲敲警鐘,就會犯錯誤……」從1938年3月八路軍一二師給中央軍委參謀長滕代遠的關於營以上幹部履歷的報告中可以看出,當時八路軍的高、中級幹部均有軍銜:師長、副師長為中將;師參謀長、旅長、副旅長一般為少將;師參謀處長、旅參謀長、旅政治部主任、團長、支隊長一般為上校。
  • 此戰總司令陣亡,軍長、師長、旅長反而都好好的,蔣介石震怒
    此戰總司令陣亡,軍長、師長、旅長反而都好好的,蔣介石震怒自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軍侵華戰爭全面展開,日軍狂妄的宣稱要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這越發的激起了全民族抗日的熱潮,不管是以國民黨為主的正面戰場還是以共產黨為主的敵後戰場,都湧現出了一個個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民族英雄
  • 抗美援朝時,李湘軍長擠破了一個癤子,結果七天後不治而亡
    李湘早有部署,沉著應對,穿插迂迴,結果,敵軍丟下了1000多具屍體後,倉惶逃竄,第67軍贏得了入朝後的第一個大勝仗。此後,敵軍又發起了多輪進攻,但在李湘的出色指揮下,要麼堅決防守,要麼主動出擊,要麼派出部隊夜戰偷襲,在6天的時間裡,67軍創造了殲敵17000多人的紀錄,受到了志願軍司令部的通令嘉獎,並在全軍轉發67軍的作戰經驗。
  • 大校軍長和少將師長,兩者有什麼區別?誰的級別高?
    通俗點來說,就是出現了大校軍長和少將師長。那麼這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誰的等級比較高?其實早在1988年我國首次恢復軍銜制後,就出現了少將師長的現象。當時,共有12位師長和師政委被授予少將軍銜,這其中考量到了他們為軍隊所作出的貢獻以及資歷和軍齡等多個方面。
  • 第七十九軍軍長王甲本英勇殉國後,其麾下的三個師長成就如何呢?
    這三個師的師長後來成就如何呢? 第九十八師長向敏思 歷任第五十二師一五五旅三零九團三營營長、九十八師二九四旅五八七團三營營長、二九二旅五八四團副團長、二九四旅五八八團團長、七十六師二二六旅副旅長兼四五一團團長、十四師四十二旅旅長、九十八師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九十八師師長、七十九軍副軍長、整編第七十九師副師長
  • 戰神粟裕:抗戰時期曾成為唯一同時指揮兩個師的師長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中共中央重建新四軍軍部,由陳毅任代軍長,劉少奇任政委,其中一師師長粟裕,政委劉炎(未到職,後由粟裕兼任),主要活動範圍在蘇中地區。六師師長兼政委譚震林,主要活動範圍在蘇南地區。
  • 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徵的十二位師長,後來都是什麼軍銜
    那麼這十二位師長都是何人?在日後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紅一軍團由林帥擔任軍團長,聶帥擔任政治委員,共下轄1、2、15三個師。紅一師師長李聚奎,是跟隨彭老總參加平江起義的革命元勳。在創建贛南閩西蘇區的過程中,李聚奎表現不俗,短短幾年功夫就從平江起義時的班長做到了師長的位置。
  • 八路軍三位師長,蔣介石最怕誰?最忌恨誰?
    第115師師長是林總(開國元帥);120師的師長是賀老總(開國元帥);129師的師長是劉伯承元帥。 第二個進官邸司令部的是120師師長賀老總。 雙方坐定之後,蔣介石開口問道:「雲卿,民國十六年,你為甚好端端的軍長不當,卻跑到了那邊那裡?
  • 紅一方面軍16位軍長,後來都是什麼結局
    1932年6月,紅一方面軍番號恢復,整編為三個軍團,由軍團直接下轄師,另外組建的4個軍則由方面軍直轄。在紅一方面軍建制變化的過程中,一共有16位將領擔任過軍長,他們都是誰呢?日後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且聽本人仔細道來。
  • 1949年-1985年,第14軍的軍長都是誰,當時他們的的年齡是多大
    解放戰爭時期陳賡兵團更是東徵西討,立下赫赫戰功,1949年軍隊改編的時候,陳賡擔任二野第四兵團司令員,當時第四兵團一共下轄三個軍,分別是第十三、十四和第十五軍,每一個軍都是精銳之師,比如第15軍後來在朝鮮打了一個上甘嶺,第十三軍軍長是瘦子周希漢等等,今天我們來說說第十四軍。
  • 54軍軍長,大膽將軍丁盛跌宕人生!
    丁盛打起仗來也是以勇猛著稱,不管多險多難,一律長驅直入,硬打硬拼,所謂「一力降十會」。   丁盛當機立斷,指揮各團搶佔制高點,突然於敵重圍中四面開花:405團擊散殲敵七軍軍部,404團殲敵172師師部,403團阻敵西逃。   林彪聞丁盛部已孤軍插入白部心臟,又驚又喜,立即回電:「很好,你師已插入敵人的心臟,現就地待命,下步行動由野總直接指揮。」繼急命各部隊揮師掩殺,腰斬白崇禧主力七軍。「丁大膽」之名由此叫開。
  • 新四軍第三師,師長是大將副師長是上將,四位旅長都是什麼軍銜
    在新四軍七個師中,有一個師陣容非常強大,師長黃克誠是大將,兩位副師長劉震和洪學智都是上將。為什麼呢?第三師是由原來的八路軍主力部隊南下改編而成的,當然強大了。第三師共下轄四個旅,這四位旅長後來都是什麼軍銜呢?
  • 南昌起義部隊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後來的結局是怎樣的
    那麼,南昌起義部隊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後來的結局都是怎樣的呢?且聽本人慢慢道來。南昌起義兵力最多的部隊:第二十軍,下轄三個師,兵力接近兩萬,軍長賀龍,擔任起義軍的總指揮。二十軍南下過程中,與葉挺的第十一軍協同作戰,最終在湯坑戰敗。
  • 全軍唯一一例,軍長是中將,手下四個師長沒有軍銜,怎麼回事?
    不過有一個軍非常特殊,這個軍的軍長參加了授軍銜,並被授予了中將軍銜,可是軍長手下的四個師全都沒有參加授軍銜,這在當時是全軍唯一一例。那麼,這個軍是哪一個呢?當時的軍長和四位師長都是誰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 彭老總來這個軍視察,軍長讓一個參謀來應答,參謀後來成上將
    而第四十一軍就是由第四縱隊改編而成的隊伍。(王東保)遼瀋戰役結束後,第四十一軍隨四野大軍南下,一直打到了廣東沿海,然後就在這裡駐防。第四十一軍的首任軍長是吳克華中將,當時的軍長叫王東保,開國少將,也是一位走過兩萬五千裡長徵的老紅軍了。
  • 國民黨的軍長為什麼都只是上校軍銜
    作為軍迷都 清楚,按慣例,團長一般是上校,旅長一般是少將,師長多數是中將,軍長則全部是中將。而抗戰中國民黨五大主力,新一軍軍長孫立人是1945年3月8日晉升少將註:1938年稅警總團總團長,1944年新一軍軍長18軍軍長胡璉是1945年6月28日晉升少將,註:1937年就是11師副師長,1944年就是18軍軍長新6軍軍長廖耀湘是1948年9月22日晉升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