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印作戰悍將!54軍軍長,大膽將軍丁盛跌宕人生!

2020-12-13 騰訊網

  丁盛將軍

  1913-1999

  江西省于都縣新坡上水排村人

  他,17歲時就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

  他,是紅軍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的通訊員。

  他,率部參加百團大戰,被日本人稱為「守路釘」。

  他,是四野猛將,率部從從東北飛掃廣東。

  他,是54軍首任軍長,這支部隊至今依然是印軍的假想敵。

  他,率54軍抗美援朝,戰功卓著。

  他,率54軍西藏平叛,可圈可點。

  他,是金庸筆下的英雄,他指揮的對印之戰被金庸贊為「瀟灑之極,漂亮之極」。

  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

  他,是新疆軍區副司令員兼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

  他,是廣州軍區、南京軍區司令員。

  他,是大膽將軍,落難英雄。最後以平民之身離開他曾創造過輝煌的這個世界。

  老牌通信員

  從王稼祥通信員到指導員

  丁盛將軍,江西省于都縣新坡上水排村人。1930年,17歲的丁盛與同村6位夥伴一道參加紅軍陳毅部。始為團、師、軍的通信員。故丁盛將軍自喻是「老牌通信員」。當時的通信員在行軍作戰中還要負責打指揮旗,旗進人進,旗退人退。

  1932年,丁盛調任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的通信員。1933年王稼祥負重傷至瑞金後方療傷,丁盛率通信班跟誰照顧。王稼祥甚喜丁盛聰明伶俐,把手習字,秉燭課文,送丁至黃公略學校學習,後又親書舉薦致三軍團領導,丁盛即由通信班長越級升任三軍團衛生隊指導員。

  抗戰時期的團政委丁盛

  八路軍團政委丁盛

  被日本人稱為「守路釘」

  抗日戰爭時期,丁盛任八路軍120師358旅政治部助理員、科長、挺進軍七團政治委員、晉察冀教導二旅一團政治委員、熱遼縱隊27旅旅長。

  1938年10月,他率部作為主力團參加黃土嶺圍殲戰,為我軍取得擊斃包括號稱「名將之花」的日軍中將阿部規秀在內共1400餘名日軍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1940年2月,丁盛任晉察冀軍區教導二旅一團政委,率部參加了著名的「百團大戰」,被日本人稱為「守路釘」。

  衡寶戰役後,135師首長合影

  左起:吳瑞山、丁盛、韋祖珍、韓生濤、任思忠

  大膽將軍是怎樣煉成的

  陷入重兵重圍力挽狂瀾

  林彪遙控指揮橫掃千軍

  丁盛打起仗來也是以勇猛著稱,不管多險多難,一律長驅直入,硬打硬拼,所謂「一力降十會」。

  將軍作戰善打穿插。將軍總結:打穿插的部隊一定要強,要膽大心細。不要怕四面包圍,不要怕切斷歸路,不要戀戰,不要戀財。這幾條死也要記住。

  1949年秋,時任43軍135師師長的丁盛在林彪率領的四野編成內南下湖南,因與軍部中斷聯絡而孤軍冒進,脫離大部隊80餘公裡。

  等丁盛部與總部聯絡上,方知已陷入敵陣中,周圍有白崇禧部重兵阻於陣前。

  丁盛當機立斷,指揮各團搶佔制高點,突然於敵重圍中四面開花:405團擊散殲敵七軍軍部,404團殲敵172師師部,403團阻敵西逃。

  林彪聞丁盛部已孤軍插入白部心臟,又驚又喜,立即回電:「很好,你師已插入敵人的心臟,現就地待命,下步行動由野總直接指揮。」繼急命各部隊揮師掩殺,腰斬白崇禧主力七軍。「丁大膽」之名由此叫開。

  1949年。時任45軍135師師長的丁盛率部深入,「腰斬敵七軍」。圖為丁盛在為立功部隊授旗。

  解放軍第54軍首任軍長

  率部出徵,抗美援朝

  1949年10月底,丁盛的135師等四野部隊進軍廣西,如入無人之境。進廣西後,部隊主要任務是剿匪。

  1950年3月,丁盛晉升為45軍的副軍長,10月又當代理軍長。在丁盛軍長指揮下,45軍各部剿匪作戰非常有成效,積累了不少剿匪的經驗,為後來指揮部隊鎮壓少數民族的叛亂打了個好的基礎。

  1952年底,44軍和45軍進行合編,44軍的130師和45軍的134師、135師合編成54軍。44軍的軍部被改編成南海艦隊司令部,以原來的45軍的軍部為基礎組建了新的54軍的軍部,由丁盛擔任54軍的軍長。

  番號之爭:當時,兩個軍對番號都很敏感,44軍不願稱45軍,45軍不願稱44軍。最後周總理拍板:取兩個部隊的尾數,稱54軍,這下誰都沒有意見了。

  54軍組建後,立即由丁盛軍長率領,開赴朝鮮,參加金城反擊戰。54軍是擔任第二梯隊,支援67軍和68軍的作戰。

  此役,54軍也湧現了不少英雄模範人物,例如後來曾擔任135師政委及54軍政委的梁大門被授予「金日成獎章」(梁大門外號梁大門牙,電視劇《歷史的天空》裡張豐毅演的姜大牙的原型就是他)。

  第54軍朝鮮停戰以後,丁盛的54軍繼續呆在金城反擊戰的前線即三八線附近,54年春開始撤防,54軍全軍到了朝鮮北部的元山附近駐紮,部隊開始正規化教育,在軍事上學蘇聯的那一套東西。在駐防朝鮮期間,丁盛勘查了北朝鮮的大部分地區,對北朝鮮的地形軍情很熟。1958年7月全軍撤回國內,歸成都軍區建制,軍部在重慶。54軍是最晚一支撤回國的志願軍建制部隊。

  丁盛將軍指揮的對印度瓦弄之戰

  金庸贊以「瀟灑之極,漂亮之極」

  1962年10月28日,丁盛軍長接到「總參」作戰部的電話,軍委命令54軍立即組成軍指揮所,即日出發,開赴西藏察隅,指揮中印邊境東段瓦弄地區的反擊作戰。

  丁盛奉命率130師暨160師由川入藏,參加對印反擊作戰。將軍率部先火車、後汽車,再騎馬走3天,達中印邊界航堆,設軍指揮所,時稱「丁指」。

  丁盛將軍和他的部隊面對的是參加過二次大戰的正規部隊。1962年11月16日,「丁指」下令發起瓦弄之戰,僅10小時即擊潰印軍。

  54軍參加對印作戰,取得「瓦弄大捷」勝利

  丁盛親自指揮了130擊敗了印軍主力第四軍。使印軍號稱參加過二戰擊敗「沙漠之狐」隆美爾軍團的榮譽部隊威風掃地。此戰是中印戰爭之最關鍵一戰也是最後一戰,史稱「瓦弄大捷」。直到今日,在印度的軍校裡。模擬假想敵的番號仍然是「54」。

  西德《世界報》言丁部「如風卷殘葉,勢不可擋」。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言如「小刀切黃油」。又有香港《明報》創辦人金庸以「瀟灑之極,漂亮之極」評論瓦弄之戰。

  丁盛軍長(左)在中印前線

  丁盛將軍眼中的印軍

  單兵技術好,戰鬥經驗豐富

  營級指揮很爛

  丁盛將軍回憶,西藏瓦弄地區,谷地海拔1000公尺左右,高山4000公尺左右,多河流,水深奇冷。某日行軍,一戰士失足落水,獲救後即全身癱瘓。另兩位涉水救助者,均下肢癱瘓。

  將軍回憶:印軍歷史悠久,士兵為職業兵,年齡最大有四五十歲。故其基層士兵戰鬥經驗豐富,單兵技術好。營一級指揮不行,發現情況不會報告,亦不懂處置。營以下沒有重機槍,各旅配有重機槍營。打炮善短距離射擊,幾十公尺亦可指揮炮擊。

  丁盛將軍在廣州軍區步兵某師指導衝殺訓練

  大膽將軍,落難英雄

  戰衡寶平西康攻瓦弄人稱大膽將軍

  離新疆出廣東謫京滬眾謂落難英雄

  丁盛將軍,這位百戰名將,卻因涉「四人幫」案,在「文革」結束後被開除了黨籍、軍籍。大膽將軍落馬成為一介平民。

  不過,丁盛卻仍然對黨矢志不渝,直到晚年時仍然激動地說:「我組織上不是共產黨員,心裡還是共產黨員。共產黨不要我,我要共產黨。就是把我殺了,我還是擁護共產黨!」

  被開除黨籍、軍籍後的丁盛,並沒有像人們想像中的那樣落魄,而是繼續得到了人們的尊敬。晚年時,丁盛身體不好,廣州、成都等地的老部下們,都紛紛邀請他去療養,只要他到了一個地方,當地的老部下們都會請他吃飯,像當年一樣尊敬他。

  1999年9月25日,丁盛將軍在廣州走完了他86個春秋的人生旅程。因丁盛的特殊情況,上級規定在追悼會上不能稱「同志」,不能提及前任職務,甚至,不能稱「紅軍戰士」,只能用「丁盛老人追悼會」的字樣。

  據說,在追悼會上,全國各地的老戰友、老部下們,去了足足有一千多人,個個都痛哭流涕,尤其是見到「丁盛老人」的字樣時,更是悲從中來,嚎啕大哭。

  告別大廳裡,一對晚輩夫婦送來的一副輓聯,格外引人注目:

  戰衡寶平西康攻瓦弄人稱大膽將軍

  離新疆出廣東謫京滬眾謂落難英雄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相關焦點

  • 解放戰爭時期最成功的渡海作戰,參戰的兩位軍長,後授予什麼軍銜
    這可不是我軍的強項,渡海作戰畢竟不是陸地作戰,兩者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在1949年10月,一貫驍勇善戰,南徵北戰的第十兵團,卻在解放金門島渡海作戰中,損失慘重。讓從來沒有打過敗仗的第十兵團馬失前蹄,可見渡海作戰與陸地作戰的區別。但是,我軍擁有幾百萬,不可能,沒有一位將領,會打破這種記錄,成功完成渡海作戰。
  • 瓦弄大捷:丁盛帶54軍130師與印軍11旅決戰,印軍像豆腐一樣散架
    1962年印軍不顧我方警告,一步步侵蝕我國領土,不斷入侵邊境製造事端。這個時候,丁盛再次披掛上陣,率領54軍130師奔赴中印邊境的瓦弄地區。 1962年10月16日,丁盛統一指揮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的瓦弄地區作戰行動。戰役打響後,在我軍的攻勢下,印軍像豆腐塊一樣散架。
  • 他是四野「三大少將」之一,54軍首任軍長,後任南京軍區司令員 !
    他是四野「三大少將」之一,54軍首任軍長,後任南京軍區司令員 想必說到四野軍隊大家都十分興奮,這四個野戰區是當時非常著名的軍隊,曾經在解放戰爭中立下了不少的功勞。其中第四野戰軍有著非常多的傳奇經歷,我們今天要講的將軍就是在這個軍隊當中。
  • 中印戰爭瓦弄大捷:54軍「牛刀宰雞」 印軍落花流水
    印軍士兵1962年10月,54軍130師突然接到參加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的命令。讓130師參戰,據說是總參謀長羅瑞卿的意見。之所以選中這個師,除了駐地相對離得近,主要還是因為這個師擅打硬仗,值得信賴。因此當軍委決定在對印作戰第二階段「牛刀宰雞」時,就挑中了130師這把「牛刀」。10月28日,54軍軍長丁盛接到總參電話,命令他率領54軍軍部立即組織指揮所(丁指),即日出發開進西藏察隅,統一指揮瓦弄地區部隊作戰。在海拔超過四千米、氣候交通條件極差、後勤補給十分困難的雪域高原作戰,對於戰功赫赫的丁盛來說,也是平生頭一遭。
  • 在54軍軍長人選的問題上,關麟徵是怎麼把陳誠氣到吐血的!
    主持國防部後勤工作的何應欽一怒之下,派人誣告黃維貪汙軍餉,將其54軍軍長一職給擼了。黃維棄職後,圍繞54軍軍長一職的人選,陝西派的關麟徵與土木系的陳誠進行了激烈的爭奪。最後,在軍政部長兼總參謀長何應欽的支持下,陝西派的張耀明擔任了54軍軍長一職。陳誠與關麟徵為此事相互拍桌子對罵,脾氣暴躁的陳誠竟然被氣得當場吐血。為了補償土木系的損失,1年以後,蔣介石讓陳誠接替了何應欽擔任14年之久的軍政部長一職。
  • 1949年-1985年,第14軍的軍長都是誰,當時他們的的年齡是多大
    查玉升少將1954年9月,李成芳將軍卸任第14軍軍長後,由查玉升擔任代軍長,查玉升將軍和李成芳將軍一樣同時是陳賡大將麾下的四猛一瘋五大將之一,他也是抗戰時期第386旅的一員戰將。範朝利中將1955年4月,範朝利將軍被任命為第14軍軍長,他紅四方面軍的老人了,全面抗戰爆發後,隸屬於陳錫聯的第385旅,參加了夜襲陽明堡等戰鬥,解放戰爭中他隨著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後來擔任二野第10副軍長,範朝利將軍出生於1914年,他擔任第14軍軍長的時候,年齡為41
  • 國民黨五大王牌之一,第十八軍七大軍長都是誰,後來結局如何
    其實呀,第七十四師要是跟這個軍比起來,那還真是沒法比。 你看,第七十四師也就只有張靈甫和王耀武,算是名將了,還有其他人嗎?而這個軍就不一樣了,它的好幾位軍長都堪稱是國軍悍將。小編說的是第十八軍,那是陳誠的發家之本,自然是陳誠的嫡系了。 有個專業名詞叫土木系。
  • 老軍長抱病出山,兵出險招,「為60軍的榮譽而戰!」
    1952年9月,志願軍第60軍軍長韋傑奉命從朝鮮回國,進入南京軍事學院學習深造。「我要回去,我要重回60軍,打他一個翻身仗!」張祖諒鄭重其事地向陳賡、王近山提出請求。陳賡看看王近山,再看看張祖諒:「你的身體……」當初,第60軍入朝作戰時,張祖諒就因為健康原因留在了國內,改由韋傑接任擔任志願軍第60軍軍長,率部開赴朝鮮戰場。
  • 第七十九軍軍長王甲本英勇殉國後,其麾下的三個師長成就如何呢?
    一九四四年,第七十九軍軍長王甲本在長衡會戰後期與日軍作戰中殉國! 王甲本軍長是抗戰以來,第一個與日軍拼刺刀而戰死的將軍。
  • 賀龍元帥解放大西南,統帥5個軍,軍長都是誰?後來授予什麼軍銜
    ,一共是5個軍的兵力,配合劉鄧率領的第二野戰軍解放了大西南,而他統帥的這5路大軍軍長都是何人?解放戰爭時期,他被任命為晉冀魯豫軍區第十九軍分區司令員,解放大西南時,他跟隨賀老總入川作戰,擔任18兵團60軍軍長,西南解放後擔任川西軍區司令員,抗美援朝時期,已帶病之軀指揮60軍在朝鮮戰場上打出了赫赫威名,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
  • 志願軍入朝先頭部隊有幾個軍?軍長都是誰?各軍第一仗打得怎麼樣
    、長甸河口和吉安3個地區跨過鴨綠江入朝作戰。遼瀋戰役中打廖兵團,殲敵1.7 萬餘人,生俘新編第1軍中將軍長文小山。後改編為四野第42軍。1950 年2月,調東北從事生產,已有了全軍轉業的趨勢。 三、「第一仗」打得好有3個軍,另一個軍被彭總大罵 入朝「第一仗」,與以美國為首的16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作戰,4個軍長心理還真沒有把握
  • 任過54軍軍長的開國將帥都有誰?他們都什麼軍銜?誰最長壽!
    任過54軍軍長的開國將帥都有誰?他們都什麼軍銜?誰最長壽 1952年10月,第四野戰軍進行整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5軍和第44軍的軍隊經過合編後組成了第54軍,這支軍隊的番號取兩軍的尾數「5」與「4」編為第54軍。這支部隊有著光榮的傳統,北伐時候「鐵軍」以及南昌起義部隊與之有著很深的淵源。
  • 超100名將軍亮相閱兵場,多名上將有一線作戰經歷
    中部戰區司令員乙曉光擔任閱兵總指揮,五大戰區主要指揮員護衛戰旗方隊,絕大部分方隊編設將軍領隊,將軍人數超過以往,是歷史上高級指揮員受閱數量最多的一次。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天的閱兵場上有100餘位將軍亮相。其中,上將5位,包括乙曉光上將、劉粵軍上將、趙宗岐上將、朱生嶺上將和丁來杭上將。此外,還有兩位中將領隊,近80位少將領隊。
  • 他是上將軍長, 號稱硬仗將軍, 抗戰敢跟鬼子拼刺刀,壯烈犧牲的民族...
    王甲本將軍在族叔的資助下, 考上了雲南講武堂,畢業後初隨顧品珍,後跟範石生,歷任連、營、團長,跟隨革命軍東徵北伐,戰功斐然。因為範石生將軍曾經掩護過朱總司令率領的起義軍,而被追究,部隊從16軍被縮編為51師,王甲本將軍擔任151旅的少將旅長,被陳誠看中,並於1935年前往陸軍大學學習,進入甲級將官班深造。畢業後擔任陳誠系統的54軍98師副師長的職務,並在1937年參加了淞滬會戰。
  • 老山作戰未結束,何軍長直接提副總長,系最年輕總部首長
    3月初,我們按軍區規定的時限,完成了一切作戰準備,只等一聲令下,便開始行動。只要戰鬥一打響,我就會帶領師政治部的全體人員,按照擬定的戰時政治工作預案,有聲有色地開展工作。 我師按照上級的規定時限,完成了一切作戰準備,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 國軍戰鬥力最強的二十個軍
    邱清泉則是留學於德國柏林陸軍大學的高才生,又是老蔣的小同鄉,對老蔣極其忠誠.邱性格狂妄,作戰指揮風格大膽,別號「邱瘋子」。 5軍200師前身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直屬戰車營,杜聿明擔任該師首任師長,為我國第一個機械化師,崑崙關大捷而一舉成名,也成就了5軍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戰鬥。再次作為遠徵軍參加滇西反攻。
  • 原54軍軍長石正露任北部戰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圖)
    石正露官方消息近日披露,中部戰區陸軍原第54集團軍軍長石正露少將已升任北部戰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據貴州茅臺集團《國酒茅臺》報消息,2017年7月17日至21日,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明燦率隊到吉林、遼寧開展軍企共建活動,走訪了北部戰區總部、北部戰區陸軍某集團軍等部隊,與官兵們開展座談。《國酒茅臺》報(原名《茅臺酒報》)創刊於1986年10月,隸屬貴州茅臺集團公司黨委領導。
  • 陳賡領導的王牌四縱,1949年被分為2個軍,軍長都是什麼大人物?
    解放戰爭時期,陳賡領導的王牌第四縱隊一直非常有戰鬥力,雖然隸屬於中原野戰軍,卻常常在外獨立作戰,是全軍殲敵最多的部隊,四縱隊強大的時候,有五個作戰旅。1949年,第四縱隊被一分為二,成了解放軍第十三軍和第十四軍,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這兩個軍首任軍長的故事。
  • 一哥「俗人讀史」之——蕭克任紅四方面軍第31軍軍長
    紅四方面軍與紅二、六軍團會師後不久,紅二、六軍團改稱紅二方面軍,並加入了原紅一方面軍紅9軍團改建的紅32軍,蕭克改任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陳伯均任紅六軍團改建的紅6軍軍長。而此時,紅四方面軍的第31軍原任軍長餘天雲因與張國燾之間的不睦而墜崖身亡了,暫時代理軍長的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的王樹聲也因病不能帶兵了。
  • 1985年百萬大裁軍後,歷任42集團軍軍長都是誰,什麼軍銜?
    在兩年的作戰中,42軍共殲敵2.8萬餘人,從眾多兄弟部隊中脫穎而出。那麼,1985年百萬大裁軍後,歷任42集團軍軍長的都有誰,什麼軍銜。固輝、上將軍銜固輝出生於1930年,遼寧蓋州人。他自1947年參軍入伍,在解放戰爭的戰場上,歷任戰士、通訊員、文書、文化教員等職,經歷了多次考驗,並逐漸走上了領導崗位。1983年,固輝被任命為第42軍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