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總司令陣亡,軍長、師長、旅長反而都好好的,蔣介石震怒

2020-12-11 小鹿鹿看娛樂

此戰總司令陣亡,軍長、師長、旅長反而都好好的,蔣介石震怒

自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軍侵華戰爭全面展開,日軍狂妄的宣稱要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這越發的激起了全民族抗日的熱潮,不管是以國民黨為主的正面戰場還是以共產黨為主的敵後戰場,都湧現出了一個個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民族英雄。

在眾多國民黨將領中,就有這樣一位令人佩服的將軍,他出生於山東,畢業於天津政法學堂,求學期間就加入同盟會,投身於革命事業。在棗宜會戰時期,他作為集團軍總司令,他總是身先士卒、一視同仁,被日軍包圍後,為了盡最大可能保存這支抗日力量,他親率一支小分隊,吸引敵人的注意力,來幫助其他戰士逃脫,他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充分體現了中國男兒不屈的脊梁,展現了中國軍人誓死保衛國土的決心。他就是令狂妄自大的日軍都崇敬的將軍——張自忠。

在抗日相持階段,日軍為了控制已佔領區域,並對耗損我方局部地區軍事實力,發動了針對第五戰區的棗宜會戰,日軍攜帶精良作戰武器,來勢洶洶,相繼佔領了武漢的城市,隨後向襄陽地區推進,駐守在襄陽的正是國民黨第二十三集團軍,總司令是張自忠,他們只有兩個團駐守在襄河西岸,面對敵強我弱的形勢,張自忠動員鼓勵各參戰部隊:「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國而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絕不至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陣地就是我們的墳地,後退者死!」

1940年5月,日軍已全面調遣至預定地點,我軍也處於全面戒備狀態,此時,張自忠被召前去參加軍事會議,在返回駐地途中,由於行跡被日本人獲知,日軍派出一個騎兵團前去伏擊,而張自忠僅有一個警衛營,在這十分危難的時刻,張自忠保持了一個高級將領及中國軍人應有的素質和風採,臨危不懼,不慌不亂的指導戰鬥,並向其餘部隊發出求助信號,然而,由於敵軍在外阻攔,援助並未到達,張自忠為了保存這支抗日力量,親自率領部分人衝上前方,轉移敵人注意力,由於兵力太少,所剩糧草彈藥有限,最終這小部分人包括張自忠全部陣亡,而其餘人均突圍成功。張自忠雖然身負多處槍傷與刀傷,仍然堅持作戰,為戰友突圍爭取時間,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這種頑強抗戰的精神連日本人都大為感動,他們將張自忠遺體擦洗收殮安葬,並為其樹立墓碑「支那大將將張自忠之墓。」

蔣介石聽到張自忠為國捐軀的噩耗後十分震驚,軍長、師長、旅長都沒有犧牲,而總司令卻殉國,全軍上下也對此感到十分憤怒,於是蔣介石命令黃偉剛不惜一切代價把張自忠的遺體搶回來,之後,將其送往重慶舉行國葬。全國上下紛紛悼念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為這位年輕將領的死亡而悲痛,因這位軍人的獻身而警醒,也因這位將軍的英勇作為,越來越多的中華子女上投身到抗日的大軍中去。

相關焦點

  • 此軍長苦戰日軍一晝夜,陣地一夜易手13次,最後一次衝鋒,師長旅長...
    在82年前的小學國語課本上,有一篇文章叫做「中國第一個軍長」,這個軍長名叫郝夢齡,是抗日戰爭中,犧牲的第一個中國軍長,他曾是馮玉祥的西北軍將領,中原大戰後跟了國軍,此軍長很重視民族大義,蔣介石發起第五次圍剿時,郝夢齡便提出解甲歸田!
  • 賀老總說我是師長你是軍長你來指揮,軍長推脫,結果由旅長指揮
    賀老總想團結國民黨的部隊一起抗戰,他親自去找晉軍將領,結果他們一個個都以各種理由推脫。比如說,賀老總找到了晉軍的軍長趙承綬。 賀老總很誠懇地說,你不要再走了,我們一起打,不用一個月,我們就能收復丟失的七座縣城。趙承綬連連擺手說,我100個騎兵,只能抽出30個人打仗,要70個人看馬,怎麼打嘛?
  • 【桂氏頭條】桂永清簡介,曾任國民黨海軍總司令
    1927年晉升為上校,旋授少將,遷警衛師第31旅旅長。一個黃埔五期學生稱讚他「不僅很有軍人本色,對政治見解和歷史亦具相當眼光。」      桂永清是黃埔一期畢業生桂永清(1900~1954.08.12)字率真,江西省貴溪人。國民革命軍海軍二級上將。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曾發起組織「三民主義研究社」,成為蔣介石心腹親信。歷任軍職累升至旅長,參加東徵、北伐。
  • 第43軍成立時,洪學智任軍長,下轄4個師的師長是誰?後來什麼軍銜
    第43軍由洪學智任軍長,賴傳珠任政治委員,楊國夫、李作鵬任副軍長,劉其人任副政委,雷震任參謀長,鄧飛任政治部主任。第43軍下轄4個步兵師和一個炮兵團。這4個步兵師分別是第127師、第128師、第129師、第156師。那麼,這4個師的師長分別是誰?後來什麼軍銜?我們往下看:第127師師長李作鵬。李作鵬是江西吉安人。
  • 蔣介石有八大金剛,陳誠也有土木系四大金剛,都是哪些人
    ,但是卻把持著軍隊中的要害崗位,羅卓英是中國遠徵軍司令長官、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郭懺做到聯勤總司令,周至柔做到空軍總司令,林蔚是參謀次長、侍從室主任,都是中央軍內部的實權派。蔣介石以黃埔軍校起家,尤以陳誠、羅卓英所部為班底,視為第一親信嫡系部隊,藉以擴充實力。1925至1937年十二年間,東徵北伐、中原大戰、蔣桂戰爭、以至圍剿紅軍,一統中國,皆以陳、羅為主力。而陳、羅二將亦忠貞不貳,矢志追隨。其間陳誠所部十一師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陳誠任軍長,羅卓英繼任師長。後陳誠轉參蔣介石高級樞密,土木系一應軍務,悉委羅卓英代領。故羅於抗戰期間,實為土木系之具體操盤手。
  • 抗戰初,山東三李先後升為軍長,後都名震疆場
    在正面戰場,國軍也湧現了一批抗日勇將、名將,其中有三位出自山東的李姓將軍,都出自黃埔一期,且在抗戰初期先後升為軍長,在抗日戰場上也都取得了戰功赫赫,因此並稱為山東三李,這三位將軍分別為李延年、李仙洲及李玉堂(按升任軍長時間排序)。
  • 淞滬會戰,蔣介石調全國軍隊和日軍血拼,傷亡高達30萬人
    此戰第一批上去和日軍血拼的就是蔣介石的中央軍部隊,奉命駐守寶山的18軍奉命堅守寶山的98師第583團3營500餘人在營長姚子青(黃埔六期)率領下,和日軍進行了一個星期的戰鬥,數千名日軍在艦炮和飛機坦克的掩護下對寶山發動十幾次進攻,都被該部擊退。
  • 第七十九軍軍長王甲本英勇殉國後,其麾下的三個師長成就如何呢?
    這三個師的師長後來成就如何呢? 第九十八師長向敏思 歷任第五十二師一五五旅三零九團三營營長、九十八師二九四旅五八七團三營營長、二九二旅五八四團副團長、二九四旅五八八團團長、七十六師二二六旅副旅長兼四五一團團長、十四師四十二旅旅長、九十八師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九十八師師長、七十九軍副軍長、整編第七十九師副師長
  • 新四軍第三師,師長是大將副師長是上將,四位旅長都是什麼軍銜
    在新四軍七個師中,有一個師陣容非常強大,師長黃克誠是大將,兩位副師長劉震和洪學智都是上將。為什麼呢?第三師是由原來的八路軍主力部隊南下改編而成的,當然強大了。第三師共下轄四個旅,這四位旅長後來都是什麼軍銜呢?
  • 軍長都是誰?各軍第一仗打得怎麼樣
    軍長都是誰?各軍的戰鬥力怎麼樣?入朝後各自的「第一仗」打得怎麼樣?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幾個志願軍軍。 二、4個先頭入朝軍軍長都有什麼「來頭」,年齡多大 4個先頭入朝參戰的軍長都很年輕,「來頭」都不小: 38軍軍長梁興初,1912年出生於江西吉安。1950年38歲。1930年四月參加紅軍,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鬥爭和長徵。
  • 大校軍長與少將師長,這兩種職務有何區別?誰的級別高?
    自古以來,我國武裝部隊中的士兵地位與他們的戰績和報酬沒有密切聯繫,也就是說,立下許多戰功的反而通常是地位較低的士兵,這是該國武裝部隊中人數最多的,顯赫戰功通常集中在這些人的實際力量上。正是由於上述原因,大校軍長人數往往較多,相比之下,少將師長的人數反而會較少。
  • 平津戰役之亂象,蔣介石不放權,傅作義怒罵,一個師長我都管不住
    為了整合華北軍隊,蔣介石下令合併傅作義、孫連仲兩個綏署,建立華北「剿匪」總司令部,簡稱華北「剿總」,讓能打的傅作義出任司令長官。 「剿總」當時是國民黨各大戰略區的第一級軍事單位,地位很高,「剿總」司令長官曆來都是由蔣介石的親信擔任。當然華中「剿總」司令長官白崇禧不是蔣的嫡系,他是桂系的代表人物,這另當別論。
  • 八路軍3位師長都是元帥,6位旅長為何只評了2位大將
    在1955年授銜的時候,這3個師的師長全都是元帥。甚至3個副師長,有2個也都是元帥。3個師下轄6個旅。按照正常的邏輯推斷,師長是元帥,那麼旅長該是大將才對吧。其實不完全是。且聽小編為大家說道說道。(343旅旅長陳光)115師下轄2個旅,即343旅和344旅。343旅旅長陳光。
  • 1945年八路軍山東軍區8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分別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8月1日朱德總司令發布了對日軍大反攻的命令,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和山東軍區將所屬部隊主力及基幹部隊編成野戰兵團,共8個師、12個警備旅、4個獨立旅和1個海軍支隊,共21萬餘人。那麼這八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呢?分別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
  • 八路軍三位師長,蔣介石最怕誰?最忌恨誰?
    1937年8月22日,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布: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同意設總指揮部,下轄三個師。 按戰鬥序列,這三個師為:第115師、第120師、第129師。 第115師師長是林總(開國元帥);120師的師長是賀老總(開國元帥);129師的師長是劉伯承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