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如何實現「大中小一體化」

2020-12-16 中國教育新聞網

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建設是近年來教育界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許多地方也在進行構建大中小學一體化的德育新體系的探索。這與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的「要把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程,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的要求是一致的。對一體化的內涵進行深入研究,是開展德育一體化實踐的基礎。

教育方式一體化與教育內容一體化同樣重要

談到德育一體化,人們的直觀反應是教育內容與主題的一體化。教育內容與主題一體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對一體化的理解如果僅僅囿於此的話,還是不夠的。教育活動從最粗略的分類來看,起碼也有兩個維度,一個是目標與內容維度,一個是教育方式維度。前者是教什麼、學什麼的問題,後者是如何教、如何學的問題。前者固然重要,如果沒有後者,就會落空。當然,沒有前者,後者也就無從談起。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但因為前者是顯性的、「硬體性」的存在,更容易引起重視;後者是隱含的、「軟體性」的存在,更容易遭到忽視。在一體化問題上也是如此,我們往往自動地將注意力放在教育內容的一體化上面,這當然是必要的,但與此同時,也不能忽視教育方式上的一體化。實際上,如果教育方式的一體化處理不好,教育內容上的一體化的效力也難以最大化。

教育方式一體化得到的重視不夠,還有思想誤區的原因。教育內容與主題的一體化比較好理解,教育方式上的一體化則很容易與單一教育方式聯繫起來,一體化似乎就是單一化。實際上,教育方式上的單一化不是一體化,而是教育方式上的僵化。教育方式上的一體化,核心要義在於教育思路上的一致性。也就是說,無論採用何種教育方式,都是在一個教育思路指導之下的。一體化不體現在具體教育方式的同一性,而在於教育思路的一致性。教育思路如果是一致的,具體教育方式則可以是豐富多樣的。因此,一體化與多樣性並不矛盾,反而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可以這樣來表達,即「一體化的多樣性」與「多樣性的一體化」。我們常說,要對不同年段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這當然是正確的。但如果沒有教育思路的一致性,我們在考慮針對性的時候,就會缺乏全局觀念,針對性就會沒有全局性的參照系統,針對性的教育方式之間的配合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堅持滿足學生思想道德發展需要的基本思路

從德育課的角度看,雖然這些年一直在朝一體化的方向努力,在教育內容和教育主題上的一體化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但教育思路上的脫節、跳躍問題依然存在。比如,新課程改革以來,義務教育階段的德育課程以回歸學生生活為基本理念,以幫助學生解決他們在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將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通過滿足學生成長需要的方式來實現,探索出了德育課程的「中國道路」。但這一基本教育思路,在高中教育階段和大學教育階段,根據筆者的粗淺了解,並未完全得到持續和升級。從實際來看,高中階段的知識性、學科性增強,與學生的當下生活保持適當的距離,當然是合理的。但無論如何,高中階段的學生也會有成長困惑,也會有思想道德發展的需要。如何建構有高中特性的思政課,幫助學生解決成長中的困惑,滿足他們思想道德成長的需要,依然是重要課題。在大學階段,學生的成長困惑和思想道德發展有了不同於基礎教育階段的新特點,更多地體現在思想觀念上。大學的德育課程應該反映這一變化,但為學生思想道德發展服務的宗旨與基礎教育階段應該是一致的。

由此看來,在疏解學生成長中遇到的問題、滿足他們思想道德發展需要的過程中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應該是貫穿不同階段的基本教育思路。在堅持這一基本思路的前提下,不同學段可以有不同的落實方式。小學階段以對學生進行生活指導為主,主要通過活動體驗實現教育目的,在這一基礎上適當進行知識和理論的學習;初中階段應以生活指導與知識、理論學習並重,將學生自身的體驗和知識、理論學習結合起來;高中階段可以適當側重思想道德知識學習,但生活指導、道德活動體驗依然需要重視,不可偏廢;大學階段以思想道德理論學習為主,但對學生思想發展和道德生活進行引導、為他們思想道德發展提供服務依然是重要的教育方式。

學生自身經驗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中介」

教育方式上的一體化,另一個重要的表現是,無論具體教育方式如何,都有一個共同的「中介」,那就是學生自身的經驗與認識。學生自身的經驗與認識是所有教育到達學生的「必經之路」,離開了這一「中介」,各種教育預設和教育目的,就沒有實現的可能。由此看來,學生自身經驗和認識,在教育方式一體化中居於重要位置。不同階段的教育,如果能夠以不同的方式與學生自身經驗和認識發生連接,也是教育思路一致性的體現,即雖然具體教育方式千差萬別,但萬變不離其宗,都是經由學生自身經驗和認識而深入學生之心的。

學生自身經驗與認識是教育發生作用的「必經之路」,但不同階段的教育,對這一「必經之路」可以有不同的「走法」。粗略來說,義務教育階段,主要的教育方式就是激發學生自身經驗、通過活動豐富學生的經驗,再輔以理論知識和思想道德要求的引導,使學生的自身經驗、體驗與認識能夠提升,力求向理論知識和思想引導靠近;高中階段的教育可以是雙向運動,一方面引導學生自身經驗與認識「上達」理論知識和思想道德要求,另一方面則是理論知識和思想道德要求「下探」到學生經驗,在學生經驗與認識中找到「著陸點」,實現經驗與理論的雙向互動和交融;大學階段的教育,可以主要是理論知識和思想道德要求「下探」到學生自身經驗與認識,在學生心裡產生共鳴,以理論認識的提升來引導生活和行動。

在發揮學生自身經驗與認識這一「中介」的作用上,不同教育階段有不同的挑戰。在義務教育階段,過去的教訓是脫離學生自身經驗和生活進行教育,隔靴搔癢,教育效果不佳。在教育回歸兒童生活這一理念普遍得到認可的當今,又有了新的挑戰,那就是僅僅限於兒童生活與經驗,忽視經驗向理論知識和思想道德要求的靠攏與提升。高中階段由於考試的壓力,挑戰依然在於將思想道德教育等同於學科知識學習,不關照學生當下經驗。大學階段的挑戰與高中階段有類似之處,即把思想道德教育當作一個專業,當作一個學問領域,在學生自身經驗與認識之外進行教學,不去尋找理論知識學習的經驗「著陸點」。

教育方式上的一體化還有另外一個維度,即思想道德教育指向的是作為整個人的學生,是學生的整體生命。人是整體生命的存在,有情感,有認識有行動,是情感、認識和行動的統一。既然如此,要達到好的教育效果,思想道德教育就應該既指向情感、認識,又指向行動。從教育方式一體化的需要出發,今後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應該在情感提升和行動學習上多下功夫。當然,在指向作為整體生命的前提下,不同學段可以有所側重。義務教育階段應該以情感培養和行動學習為主,逐步增加認識提升的分量;高中階段則應以認識提升為主,輔以情感培養和行動學習;大學階段則可以理論學習、行動學習為主,輔以情感培養。

(作者系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教育報》2019年04月10日第9版 

相關焦點

  • 石家莊:加強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建設
    日前,河北省石家莊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明確提出,全市將通過加強德育目標銜接、學科教學、隊伍建設、日常教育和評估督導,全面推進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建設。該市強調,全市各級各類學校要堅持分層實施、整體推進原則,對德育目標進行差異化設計,注重加強上下學段德育目標的有效銜接。該市將創建全市大中小幼思政課一體化交流平臺,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庫,逐步實現全市各大中小幼學校思政課「月月有主題,校校有品牌」,並著力打造一批課程思政示範課堂,創新設計一批具有濃厚「思政味」的特色校本教材,選樹一批課程思政優秀教師。
  • 新華網與華東師範大學聯合打造全國大中小德育一體化教學研究中心
    張慶國表示,華東師範大學作為「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新華網作為國家級重要媒體,雙方強強聯合、優勢互補,一定能在課程思政建設,尤其是大中小德育一體化領域取得豐碩的成果,形成更多可推廣可複製的經驗。目前,教育部在全面推進「四新」建設中比較注重校企合作,強調協同育人。
  • 理解和把握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建設的時代特徵
    以德育政策需求研究為重點,推動一體化德育可持續發展。聚焦一體化德育,開展接地氣的研究,北京市相繼發布《北京市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建設研究項目指南》《北京市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建設研究項目管理辦法(試行)》和46項一體化德育研究項目。
  • 上海大中小學政治課一體化建設將與各學段德育銜接
    東方網通訊員焦葦12月6日報導:講臺上的新思想——上海市大中小政治課程一體化建設探索教學交流會日前舉行,來自全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小學政治課骨幹教師代表,各區政治課教研員以及長三角教師專業發展聯盟教師代表逾300位教師骨幹參加活動。
  • 德育工作大中小幼一體化銜接 上海為每個學生終身發展注入鮮明底色
    在滬上中小學,越來越多的課堂正在向外延伸——拓展到校內外的多樣空間、整合各種育人資源;同時,日益豐富的德育元素也滲透到了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環節,潤物細無聲。 通過構建大中小幼各學段縱向銜接、課內課外網上網下橫向貫通、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融合的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上海力爭為每個學生的終身發展注入鮮明底色。
  • 石家莊實施大中小幼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化建設
    原標題:石家莊實施大中小幼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化建設 記者從石家莊市委了解到,石家莊出臺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措施,充分發揮石家莊市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指導中心的作用,統籌推進全市大中小幼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化建設。
  •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一體化建設
    實際上,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一體化是德育一體化的產物。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發布了《關於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意見》,並明確指出「使大中小學德育縱向銜接、橫向貫通、螺旋上升」,「使小學、中學、大學各教育階段的德育課程形成由低到高、由淺入深、循環上升、有機統一的體系」。隨著該項工作的推進和深化,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一體化」問題自然也擺到了議事日程上。
  • 立足實踐,注重協同,紮實推進區域學科德育一體化建設
    【關鍵詞】區域學科建設 德育一體化 實踐 協同作為金山區教育綜合改革主要項目、教育改革和發展「十三五」規劃重點項目,2015年金山區教育學院啟動了「中小學學科德育一體化建設」項目。該項目立足實踐,以語文、政治、歷史(2016年加入)學科為試點學科,每門學科由小學、初中、高中各一所學校進行試點的方式進行學科德育實驗。
  • 家校社攜手育英才:​第二屆「大中小幼教師同臺講述我/我們的育人故事」
    本周六上午,由北京市學校德育研究會主辦的第二屆大中小幼教師同臺講述我/我們的育人故事活動,將在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舉行,全市大中小幼專家、校長、園長、一線教師、社會資源單位代表,將同臺講述以「家校社攜手育英才」為主題的育人故事。
  • 關注和加強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
    其實,我個人這幾年去中小學的機會和次數較多,主要還是比較關注思政課建設的大中小一體化建設問題。僅2020就跑了多家學校,比如:我參加了由華中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主導的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研討,重點聽取了中學和小學教師關於政治課的設置與教法的分享,還認識了參加「3.18思政課教師座談會」的湖北省武漢市解放中學的吳又存老師,一位有思想且有情懷的老師;我參加了由陝西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主導的大中小一體化研討;我參加了由西安文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和西安市大中小思政課建設中心主導的各項活動等。
  • 海澱區「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研組」成立
    北京市學校德育研究會會長關國珍,北京市學校德育研究會副會長、首都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劉芳,北京市學校德育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謝春風,海澱區教工委書記尹麗君,海澱區教委副主任史懷遠,海澱區教委副主任吳瑾,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海澱進校教育集團總校校長羅濱,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支瑤,及「海澱區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研組」部分教研員參加成立儀式。成立儀式由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常務副校長申軍紅主持。
  • 推進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進程的理念與思路
    隨著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也不斷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地走在時代前列,近些年來一直在朝一體化的方向努力,在教育內容主題、教學方法上的一體化建設方面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但是,由於管理機制、教育理念和實現路徑等方面的問題,大中小學德育課程內容一體化設計、不同學段的銜接、不同課程的配合,依然存在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
  • 開福區:湖南省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手拉手」集體備課向深水區推進
    本網訊(通訊員何沛)2020年12月2日下午,長沙市周南秀峰學校三樓會議室裡暖意融融,開福區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手拉手」集體備課項目組研討推進會如期開展。初中部則由工作室首席名師楊尚上牽頭,參加了湖南省大中小思政一體化「手拉手」在線集體備課大賽,團隊組成人員涵蓋了大學、高中、初中、小學各學段。
  • 錢館與中學合建德育高地 "同心抗疫教衛行動"臨展亮相
    上海熱線訊,在教育界紛紛探索如何實現德育教育"大中小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昨天(10月4日),錢學森圖書館攜手上海華育中學特別舉辦"打造'大中小教育'閉環,錢館華育合建德育高地"活動。當天完成了錢學森圖書館分別與上海市民辦華育中學及內蒙古集寧一中的"大中小教育一體化"合作籤約,並由小學生、初中生及交通大學學生講解隊向集寧一中的教師群體講解錢學森圖書館常設展覽及上海市教衛的臨展"同心抗疫教衛行動"。
  • 為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添磚加瓦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金嶺)2020年7月26日,由上海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德育課程研究基地主辦的大中小幼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高層論壇通過線上舉辦,來自四十餘家高校和中小學的百餘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本次論壇圍繞大中小幼思政課一體化的整體思維、目標、內容、方法、實踐等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 我校舉行「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工作階段性總結會
    為了總結我校「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活動進展情況,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一體化」實踐改進和教師研修,1月18日下午,我校特邀請北京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陳永勝來校參加我校「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工作階段性總結會。北外附校黨總支書記、副校長張繼軍,北外附校中小學思政教師、團隊負責人、黨員代表參加了此次總結會,會議由我校校長助理王靜主持。
  • 八義集高級中學承辦思政課大中小一體化共建群交流會
    為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發揮學科的育人功能,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
  • ...走起來」——一體化德育視域下學生人格教育內涵和途徑的思考
    這應該是新時代我國推進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建設的初心。人格教育不足的表現當前,教育中存在一種怪象,很多時候講「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實際上則「一切以知識教育為中心」,人格教育明顯弱化。這種怪現象不僅發生在城鎮學校、家庭和社會裡,也發生在農村學校、家庭和社會中,只是表現形式和程度有所不同。
  • 市北區舉行「思源德育三個一」觀摩會,推動初小德育一體化
    「思源」承載著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初小德育一體化的目標和方向,也是市北教育的品牌。為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實現初小德育一體化的目標,打造「思源德育」教育品牌,1月6日下午,市北區教體局在青島濱海學校召開了「思源德育三個一」觀摩會。
  • 申城全面推動育人新格局 讓德育為每個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大同中學提出課程育人,跨越校內校外、課內課外、必修課和選修課,實現全過程的德育體系。曹楊二中優化課程、文化、活動、實踐、管理、協同六大育人方式,形成「大德育」課程。松江區佘山外國語實驗學校推出《從「絲綢之路」到「一帶一路」探究型綜合課程》,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奮鬥歷程和美好願景……近幾年,上海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構建大中小幼各學段縱向銜接、課內課外網上網下橫向貫通、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融合的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新格局,為每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