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時間周四收盤,「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漲1.56%,報111.890,成交額達4.65億美元。截至發稿,Beyond Meat盤後跌0.13%。
近日,星巴克表示,將探索植物性產品的菜單選項。星巴克在聲明中並未提及Beyond Meat,但表示正在尋求向更加環保的菜單過渡。在隨後的交易中,Beyond Meat股價應聲大漲18%。此外,據新浪財經報導,Beyond Meat計劃在今年第一季度登陸中國市場。
現在的Beyond Meat還值不值得繼續持有,不妨來看看主流的機構和媒體對Beyond Meat當前的看法。
一、機構是怎麼看的?
摩根大通:是時候「放手」了,Beyond Meat的估值不合理
摩根大通下調了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的評級,摩根大通對投資者表示,現在是時候放手了,因為這隻炙手可熱的股票估值已不再合理。摩根大通將該股的評級從增持下調至中性,並將目標價從138美元下調至134美元。
摩根大通分析師Ken Goldman表示,三周前,當Beyond Meat股價低於75美元/股時,我們對該股的上行潛力充滿信心。但現在,各種利好的新聞不斷湧現,而且該股本月的表現比標普指數高出65%,我們認為,再次出場是明智的。這位分析師承認,從長期來看,他對公司仍持樂觀態度,並喜歡公司的管理層,但覺得該股的漲勢太快了。Ken Goldman說,他對Beyond Meat的長期前景依然充滿信心。
他繼續表示,摩根大通然相信,植物性肉類將在未來幾十年內快速增長,Beyond Meat可以成為植物性肉類的全球領導者,十年內銷售額將達到20億美元以上,該公司執行長Ethan Brown的研發和營銷戰略非常聰明,執行力也很強。
Bernstein:肉價高漲成股價上漲「催化劑」,Beyond Meat與同行相比具有先發優勢
由Alexia Howard領導的Bernstein分析師團隊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稱:「因非洲豬瘟導致肉類價格高企,我們預計植物性肉類和其他植物性產品將繼續表現良好,因為植物性產品的價格開始看起來比高價動物肉便宜。」肉類價格高只是Bernstein認為Beyond Meat股價上漲的因素之一。Howard表示,轉向「良心」投資也可能導致投資者大量入股。這在歐洲尤為明顯,人們對氣候問題越來與關注,牲畜被認為是全球變暖的原因之一。
Bernstein稱,在肉價上漲的背景下,消費者可能會轉向更便宜的替代品。隨著替代肉類市場的增長,其他參與者可能也會加入,但Howard表示,Beyond Meat具有先發優勢,至少目前如此。Bernstein對Beyond Meat的最新目標價為106美元。
瑞銀:麥當勞將帶來銷量,但Beyond Meat可能不會全盤接手
麥當勞去年9月開始在加拿大部分餐廳試推使用Beyond Meat的人造肉餅製作的漢堡,根據瑞銀的一項行業調查,這些餐廳現在每天只能售出20到30個人造肉漢堡,但如果在加拿大人口更密集的地區進行這項測試,預計每天的銷量可達到100個。基於這一調查結果,瑞銀表示,如果這家全球最大的快餐連鎖店在其美國的近1.4萬家門店推出此類產品,每年的銷量可能超過2.5億個。
這將使Beyond Meat來自合作夥伴的年銷售額增加3.25億美元。但瑞銀警告稱,麥當勞傳統上每種漢堡使用的肉餅都會由多家供應商供貨,而不會僅從一家採購。瑞銀維持對該股「中性」評級,最新目標價為85美元。
傑富瑞:與麥當勞的合作將提升銷量,但以目前的估值不建議買入
早些時候,麥當勞宣布將與Beyond Meat合作,於下周起在加拿大部分餐廳測試「人造肉」漢堡。傑富瑞分析師Kevin Grundy表示,如果這一合作項目最終在全球3.8萬家麥當勞餐廳推出,將有可能顯著提升Beyond Meat的銷量。Grundy說,如果Beyond Meat的肉餅通過測試,最終在美國佔麥當勞牛肉銷量的1%到6%,這可能會給Beyond Meat的年銷售額增加5000萬到2.85億美元。雖然麥當勞的聲明「是看漲者一直所期待的」,但Grundy說,他不建議買入該股,因為目前的估值讓他離場觀望。他重申了對該股的「持有」評級,最新目標價維持在130美元。
美股研究社:盈利挑戰仍在繼續,Beyond Meat需提高自我競爭力
Beyond Meat一月股價股價上漲了46.1%。這使得該股重新回到了100美元之上,但這仍比該股2019年7月235美元的峰值低了50%以上。推高Beyond Meat股價的原因主要是其最近宣布的幾項合作。首先,,Denny's將擴大與Beyond Meat的合作夥伴關係,在1700家門店銷售植物漢堡,隨後,麥當勞同意將其植物漢堡擴展至加拿大安大略省的52家餐廳,為期12周。值得一提的是,星巴克表示,將探索植物性產品的菜單選項。星巴克在聲明中並未提及Beyond Meat,但Beyond Meat股價在隨後的交易中聞訊大漲18%。Beyond Meat還表示希望今年進入中國市場。遠期前景以及頻獲大單使Beyond Meat贏得2020年「開門紅」。
回顧Beyond Meat第三季度的財報,數據顯示,期內,營收9200萬美元,同比增長250%,超出此前分析師預期的8220萬美元。同時,這一季度在淨利潤方面帶來了好消息。Beyond Meat的淨利潤為410萬美元,每股收益為6美分,超出分析師預期3美分。雖然財報超預期,但Beyond Meat股價隨後大跌超10%。IPO禁售期的到來是一個重要原因,但「人造肉」風口之下挑戰也仍在繼續。Q3能夠實現盈利更是讓市場看到了希望,但Beyond Meat的盈利挑戰仍在繼續。另一方面,行業前景引發眾多資本進入,導致競爭的加劇,這些也對Beyond Meat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目前而言,Beyond Meat在競爭中還是具有先發優勢的。隨著越來越多的餐廳嘗試和採用「人造肉」,這在短期內為Beyond Meat股價提供上行動力。
巴克萊:Beyond Meat在行業內「處於有利地位」,看好其增長前景
巴克萊給予該公司增持評級,目標價為每股185美元。巴克萊表示該公司在行業內「處於有利地位」,有「潛力」在替代肉類市場佔據很大份額。巴克萊分析師Benjamin Theurer表示,巴克萊估計,Beyond Meat在全球替代肉類行業的市場份額可能達到4.5%,而替代肉類市場份額在10年內可能佔全球肉類行業的10%。
巴克萊分析師Theurer表示,Beyond Meat是一隻非常有潛力的股票,不管是營收還是每股收益方面。該公司未來幾年增長將繼續保持較高水平。並預計到2029年,該公司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率將達到15%,與其長期業績指引一致。
奧本海默:Beyond Meat仍然「非常昂貴」,競爭加劇將使股價承壓
奧本海默分析師魯佩什·帕裡克稱:「即使有麥當勞,回到7月份的股價水平也很難。」該分析師對該股給出「與大盤持平」評級,預計Beyond 2020年會實現「顯著」增長,但圍繞競爭的擔憂可能會對該股造成壓力,且這隻股票仍然「非常昂貴」。近期,星巴克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它正在為早餐菜單「探索肉類替代品」,但拒絕就具體的合作夥伴或品牌發表評論。對此,該分析師表示,「星巴克的聲明說明了人造肉產品市場將持續增長。這表明這一趨勢將繼續成為主流。Beyond Meat可能有機會在星巴克銷售產品。」
瑞信:競爭加劇構成下行風險,維持「中性」評級
瑞信將Beyond Meat目標價從135美元下調至115美元,維持「中性」評級。但瑞信分析師Robert Moskow表示,對手入局,競爭加劇,構成了我們目標價最大的下行風險......我們認為,流動性的增加,將使股票墜入更低的估值區間。瑞信估計,當前Beyond Meat的高估值,可能要到2026年才能證明其合理性。
二、媒體是怎麼看的?
ThirdBridge:Beyond Meat發展速度飛快,但未來面臨重重障礙
Beyond Meat最知名的產品是漢堡。其蛋白質由約20種原料製成,主要源自豌豆提取物,肉紅色素則是來自甜菜根提取物。今年,它又推出了一款新品,名為"超凡漢堡2.0"(Beyond Burger 2.0),改進後的配方讓漢堡「更有肉味」且「更多汁」。Beyond的一大優勢是,其產品可以交由其他公司生產,從而迅速拓展新市場。他們的發展速度飛快,經銷店的數量已經從「2017年的1萬至1.2萬家左右,躍升至目前的5.3萬多家」。此外,Beyond還致力於讓自己的產品出現在許多餐廳的菜單上,以提升品牌知名度。
Beyond未來可能面臨的另一障礙是,人們對人造成分的反感。正如前文所述,「超凡漢堡」中有大量人造成分。但消費者會為了健康而「隨手選擇」一些食品,比如在吃快餐時選擇搭配一杯無糖飲品。事實上,有46%的美國人認為植物性蛋白質有益健康。然而,這個數據低估了出於道德考慮而選擇Beyond等公司產品的人數。帶動人造肉銷量的不僅有純素食主義者,還有對「彈性素食主義」飲食和素食主義越來越感興趣的人群,以及一些因文化或宗教因素而不吃肉的人群。
富途:發力餐飲渠道,Beyond Meat在行業裡站穩腳跟
首先最值得關注的是,這個季度Beyond Meat又跟哪幾家餐廳達成合作。按渠道劃分,Beyond Meat的銷售渠道主要有兩種,零售渠道以及餐飲渠道。從目前的行業格局來看,Beyond Meat還處在第一發展梯隊,有一定的先發優勢。但是目前的情況是要抓緊機會把渠道鋪下去,跟老牌的食品公司不同,初創公司的銷售渠道都在建設中,所以,趁著大佬還沒正式入局之前把渠道鋪好,當產品進一步被消費者認可,未來就算大佬入局,也能在行業裡站穩腳跟。
此前Beyond Meat在零售渠道比較下功夫,營收佔比在75%以上。不過2018年以後,與餐飲公司合作增加,餐飲渠道營收佔比一下子提高,在上個季度,零售渠道與餐飲渠道佔比已經接近一半一半了。未來餐飲渠道的發展才是公司高增長的關鍵因素。
除了發力餐飲渠道外,與上遊生產商的協議也值得關注。不久前Beyond Meat宣布與全球領先澱粉生產商展開合作。Beyond Meat產品的主要成分是豌豆蛋白,這是一種黃豌豆的提取物,此前是從加拿大和法國進口。媒體曾經報導,隨著豌豆蛋白的消費量激增,出現供應緊張局面。同時,隨著需求的增加,一些供應商也不願意以低廉的價格籤訂長期供貨協議,給人造肉企業的發展造成了壓力。
Investing:與麥當勞合作成最大看點,Beyond Meat未來漲勢可期
從行業大勢來看,根據市場研究公司CFRA的預測,到2030年,全球人造肉行業的銷售額將從2018年的190億美元增長到1000億美元;而截至2019年10月,分析師估計美國的人造肉市場還只有24億美元左右。這是一個增長前景廣闊的市場,蛋糕還很大。食品服務行業數據和分析提供商Technomic指出,在美國,人造肉無疑在成為主流,在消費者當中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認可。根據Technomic在2019年提供的行業數據,將近三分之一的消費者(32%)希望更多的餐廳提供替代蛋白質。
就Beyond Meat公司本身而言,其股價在去年10月發布財報之後暴跌,但事實上這是Beyond Meat首次報告GAAP實現了盈利。而且,前面提到,市場預期Beyond Meat在2020年全年將能夠實現盈利,表明這並不是曇花一現的事情。最值得關注的當然還是Beyond Meat與麥當勞的合作。雖然Beyond Meat也有其他的合作方,但麥當勞畢竟是全球最大的連鎖快餐品牌,因此與麥當勞的合作將是Beyond Meat最重要的事項。瑞銀曾在去年12月表示,如果麥當勞能在其美國近1.4萬家門店推出這個產品,麥當勞每年能出售超過2.5億份P.L.T人造肉漢堡。如果與麥當勞的合作能夠順利開展,2020年Beyond Meat的漲勢還是值得期待的。
本文來源:美股研究社——旨在幫助中國投資者理解世界,專注報導美國科技股和中概股,對美股感興趣的朋友趕緊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