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輕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吉卜林:人因為博學才謙遜,太深刻了!

2020-12-15 刺蝟讀書

吉卜林是歷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獲得諾獎時,年僅42歲,比加繆當時獲諾獎的年齡還要小兩歲。

吉卜林出生在1865年,1936年去世,是英國著名的小說家和詩人,但他出生地是印度孟買,六歲的時候,他被送到英國,在一家兒童寄養所住了5年,20多歲時,他把這段經歷寫在了《黑羊咩咩》裡,之後,他的作品中,多次有他人生經歷的體現。

1907年,吉卜林獲得該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馬克·吐溫曾經稱讚過吉卜林的作品,他說「我了解吉卜林的書,它們對於我從來不會變的蒼白,它們保持著繽紛的色彩;它們永遠是新鮮的」,吉普林一生創作了8部詩集、4部長篇小說、2部短篇小說還有故事、散文、隨筆等。

聰明的男人要冷靜的女人來對付,但是愚蠢的男人就要是個相當聰明的女人才能對付。

人因為博學才謙遜,因為勇於犧牲才力量無比。

昨天只是今天的回憶,明天只是今天的夢。

何為愛情?一個身子兩顆心;何為友誼?兩個身子一顆心。

一個騙子只有在他希望別人相信他的時候才會撒謊。

如果你能惜時如金利用每一分鐘不可追回的光陰;那麼,你的修為就會如天地般博大,並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世界。

要記住,孩子,誰要是指責這世界,就會被這世界指責。

如果他人的愛憎左右不了你的正氣;如果你與任何人為伍都能卓然獨立。

害怕之後不要發怒。那種膽小最糟糕了。

如果你有夢想,又不至迷失自我。

相關焦點

  • 「英國巴爾扎克」,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1865-1936),英國小說家、詩人,190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是至今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出生於印度孟買,6歲回到英國接受教育,印度風情成為他永恆的創作主題,讓他在英國文壇嶄露頭角。
  • 看完諾貝爾文學獎「雙黃蛋」,我想起了這10個「奇葩」得主
    盤點歷史上10位諾貝爾文學獎的「最獨特」的奇葩得主。 早在頒獎之前,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團主席奧爾森就透露,今年從200個提名中選出8人短名單,最終的獲獎名單會是「開拓視野,更考慮全球總體性,也更重視性別平衡」的。 而說到「開拓視野」這件事,如果認真回顧一下歷屆文學獎得主,你會發現,諾貝爾文學獎早就做到了!
  • 童書|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們為孩子寫的書
    石黑一雄自諾貝爾文學獎首次頒發以來,共產生了一百多位得主。我們常常覺得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及他們的作品對於孩子來說遙不可及,其實他們其中有不少人都給孩子們寫過書。拉迪亞德·吉卜林拉迪亞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865—1936),英國著名作家,1907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吉卜林一生創作十分豐富,有長篇小說、短篇小說、詩歌、遊記、兒童文學、隨筆、回憶錄等等。
  • 歷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都是誰你知道嗎?
    >190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亨利克·顯克維支(波蘭)19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喬祖埃·卡爾杜齊(義大利)190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魯德耶德·吉卜林(英)19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魯道爾夫·歐肯(德)1909
  • 關於諾貝爾文學獎,那些你不一定知道的事
    2018、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結果已在昨晚揭曉,諾貝爾文學獎再度進入人們話題的中心。回顧歷史,諾貝爾文學獎迄今已頒發了百餘次,背後或大或小的故事與話題不計其數。 本文是一篇往年的舊文,列舉了諾貝爾文學獎的十宗「最」,以佐飯後談資。
  • 那些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孩子們寫的兒童文學作品
    據統計,目前童書已成為圖書市場銷量增速最快的領漲力量,全國每年出版的童書總數超4萬種。童書的海洋浩瀚,但真正能滋養童年的,只有那些優秀的作品。今天,本版選取多部由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所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為讀者一一介紹。這些大家寫的童書,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沉澱為難以逾越的經典,為無數讀者的成長插上了翅膀。
  • 那些出人意料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那些出人意料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諾貝爾文學獎向來是文學界較高檔次的獎項,然而,有這麼一些人,他們不是專業作家,卻破天荒地獲得了該獎項。他們或作曲家,或一國之主……我們一起看下吧。特奧多爾·蒙森190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德國古典學者、法學家、歷史學家、記者、政治家、考古學家、作家,190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關於羅馬歷史的作品對當代的研究仍十分重要。他也是一個突出的政治家,曾是普魯士和德國的國會會員。他對羅馬法和債法的研究對德國民法典有著重大的影響。
  • 吉卜林及其短篇小說選,印度背景的故事
    《吉卜林短篇小說選》中譯本魯德亞德·吉卜林(一八六五-一九三六)出生於孟買,「他先學會印地語,然後才會英語,而且始終能用兩種語言思考」。(博爾赫斯《魯德亞德·吉卜林<短篇小說集>》,見《私人藏書:序言集》,上海譯文出版社,2015,第94頁)吉卜林於一九〇七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時年四十二歲,是英國的首位得主,也是迄今為止這個獎項最年輕的獲得者。喬伊斯曾指出,吉卜林與鄧南遮、託爾斯泰是十九世紀天賦最高的三個作家,而他們都對宗教或愛國主義有半狂熱的思想。
  • 【盤點】那些有記者經歷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編者按】諾貝爾獎官網於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1點(北京時間晚上7點)公布,白俄羅斯女記者、紀實作家斯維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摘得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桂冠。雖然諾獎稱她為作家,但美聯社稱這是諾獎首次頒給記者。人民網通過梳理發現,創始於1901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一個多世紀以來至少16次頒給有記者經歷的作家。梳理如下: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美國女詩人獲獎
    新京報快訊(記者 謝蓮)北京時間10月8日19時,瑞典文學院宣布,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女詩人路易斯·格麗克(Louise Glück)。格麗克是諾貝爾文學獎史上第16位女性獲獎人,她將獲得10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
  • 諾獎文學獎得主「陽盛陰衰」 英語寫作最易獲獎
    【112人獲文學獎】  從1901年起,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百餘次,包括2015年獲獎者XXX在內,總共112人獲得這一殊榮。因兩次世界大戰,1914、 1918、1935、1940、1941、1942和1943年間七次未能成功頒發。  【英語寫作最易獲獎】  據媒體此前統計,用英語、法語和德語寫作的作家更易獲獎。
  • 高密,為何讓兩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魂牽夢縈」?
    山東籍作家、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與法國文學家、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將上演一場文學大家對話。這是本月兩位文學大家的第二次相聚。兩人的緣分,還要從高密談起。莫言讓文學世界中的高密東北鄉大放異彩,不僅吸引了萬千讀者,更深深吸引了同樣具有「故鄉情懷」的法國文學家勒·克萊齊奧。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系列-《叢林故事》
    《叢林故事》作者是英國作家拉迪亞德·吉卜林,作品內容以擬人化的動物開始引入,講述了被狼收養的「莫格裡」男孩的故事! 作者背景 拉迪亞德·吉卜林是一位英國小說家和詩人,一生共創作了8部詩集,4部長篇小說,21部短篇小說集和歷史故事集,還有諸多散文等等。
  • 勞月讀詩:吉卜林《如果》
    如果作者:(英國)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翻譯:放心朗誦:勞月如果在眾人六神無主之時,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1865年12月31日—1936年1月18日),英國小說家、詩人。出生於印度孟買,父親曾是孟買英國藝術學校雕塑學教授,後任拉合爾藝術學校校長和博物館館長。親戚中有不少是畫家,家庭環境對他繪畫愛好和藝術素質的培養起了重要作用。吉卜林6歲時被送往英國,17歲中學畢業返回印度,擔任拉合爾市《軍民報》副編輯。
  • 諾貝爾文學獎:曾追授瑞典作家 英語寫作更易獲獎?
    根據其遺囑,瑞典政府於同年建立「諾貝爾基金會」,負責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學獎就是其中之一,目前的頒獎單位是瑞典文學院。文學獎首位得主是法國詩人普律多姆(Sully Prudhomme)。歷史上,羅曼?羅蘭、蕭伯納、海明威等著名作家均獲得過此獎。在亞洲,曾經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有中國作家莫言、印度人泰戈爾、日本人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和以色列人阿格農。
  • 吉卜林的英國夢
    《山精靈普克》  [英] 魯迪亞德·吉卜林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文 學  夏麗檸  英國小說家、詩人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1865年生於印度,六歲時到英國上學。十歲時回到印度,在報社任編輯,業餘時間開始撰寫文章。他一生創作多部詩集,長篇、短篇小說和故事集。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鮑勃迪倫經典歌曲匯總
    民謠歌手鮑勃·迪倫前不久剛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是諾貝爾文學獎有史以來第一次頒給音樂人。下面給大家推薦一些鮑勃迪倫經典歌曲。  1、《A Hard Rain's A-Gonna Fall》  除了《Blowin』 in the Wind》之外,Bob Dylan在1963年發行的專輯《The Freewheelin』BobDylan》裡,還擁有另一首著名的反戰歌曲《A Hard Rain's A-Gonna Fall》,而且相比於《Blowin』 in theWind》的引人思考
  • 諾貝爾文學獎知多少:用英語寫散文最容易獲獎
    2016諾獎的最後一個獎項:諾貝爾文學獎將於北京時間10月13日晚上7點公布。1895年11月27日,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籤署遺囑,要把自己財產的最大一部分捐給諾貝爾獎,其中就包括諾貝爾文學獎。按照諾貝爾遺囑的說法,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應該是「文學領域中致力於生產有理想方向的傑出作品的人」。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小說《雪》被搬上話劇舞臺
    一個88年的老戲院,一場諾獎得主催生出的「大雪」,相遇在夏天的上海,傳遞出一座老戲院立志逆襲的決心。上周五,修復如初的中國大戲院迎來首臺國際大戲——根據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罕·帕慕克小說《雪》改編的法國話劇《雪,覆蓋下的真相》,中國大戲院開幕演出季暨國際戲劇邀請展大幕正式拉開,田沁鑫、劉恆、過士行、金宇澄、毛尖、路內、史依弘等京滬知名作家、學者、戲劇人等都趕來見證這個老戲院的華麗轉身。
  • 一生必讀:10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經典語錄,每一句都是人生!
    ——泰戈爾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印度著名詩人,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羅曼·羅蘭 @羅曼·羅蘭, 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20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他的小說特點被人們歸納為"用音樂寫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