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卜林及其短篇小說選,印度背景的故事

2020-12-15 孤讀者筆記
《吉卜林短篇小說選》中譯本

魯德亞德·吉卜林(一八六五-一九三六)出生於孟買,「他先學會印地語,然後才會英語,而且始終能用兩種語言思考」。(博爾赫斯《魯德亞德·吉卜林<短篇小說集>》,見《私人藏書:序言集》,上海譯文出版社,2015,第94頁)吉卜林於一九〇七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時年四十二歲,是英國的首位得主,也是迄今為止這個獎項最年輕的獲得者。

喬伊斯曾指出,吉卜林與鄧南遮、託爾斯泰是十九世紀天賦最高的三個作家,而他們都對宗教或愛國主義有半狂熱的思想。(見艾爾曼《喬伊斯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6,第745頁)在吉卜林的作品中,不難發現他的軍國主義傾向,包括他的代表作、長篇小說《吉姆和喇嘛》。他甚至把自己的長子送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結果不幸陣亡。

這部《吉卜林短篇小說選》(灕江出版社,2012)共收錄有吉卜林的短篇小說十九篇,發生的故事主要是以印度為背景。其中一部分出自著名的《叢林之書》,講述了狼孩莫格裡的故事,這個在動物世界中長大的人類的孩子,戰勝了叢林中的猛獸。還有一部分所描寫的是英國殖民者在印度的生活,特別是英國士兵。有些故事充滿了神秘色彩,如《野獸的歸來》、《伊姆雷的歸來》。在《野獸的烙印》中,說到了印度的猴王哈奴曼,這也就是我們歷史學家陳寅恪先生所認為的《西遊記》的孫悟空的原型。

博爾赫斯對吉卜林喜愛有加,他引用了喬治·穆爾的說法,「吉卜林是自莎士比亞之後唯一的一個用全部英語詞彙寫作的作家」,並認為吉卜林「能隨心所欲地駕馭如此豐富的詞語而無賣弄之嫌」,「他的每行文字都經過長時間的仔細推敲」。(《私人藏書:序言集》,第95頁)有趣的是,博爾赫斯曾經十分謙遜的說過:「我一生讀的書不很多,大部分時間都在重讀。」(《博爾赫斯談話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第7頁)而吉卜林的一些短篇故事,在他「漫長的一生中,總有上百次讀過」。(《私人藏書:序言集》,第95頁)

相關閱讀

《吉姆和喇嘛》:英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代表作

-THE END-

相關焦點

  • 英國作家: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1865年12月30日出生於印度孟買。他在英國受教育,但在1882年回到了印度。十年後,吉卜林與卡羅琳·巴萊斯蒂埃結婚,並定居在佛蒙特州的布拉特爾博羅,在那裡他寫了《叢林之書》,這是使他獲得巨大成功的眾多作品之一。吉卜林是1907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他於1936年去世。背景和早年
  • 吉卜林的《叢林故事》
    即使在一個世紀後的今天,這位作家的名字,在全球仍十分響亮,他就是1907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大作家——吉卜林。        《叢林故事》是吉卜林的代表作,也是經典的世界兒童文學名著。連馬克.吐溫對吉卜林,也是崇敬有加。他說:「吉卜林對我們來說,是經久不衰,永不褪色,永遠新鮮的。」文學史公認吉卜林是位「觀察入微、想像獨特、氣魄雄偉、敘述卓越」的優秀作家。
  • 勞月讀詩:吉卜林《如果》
    如果作者:(英國)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翻譯:放心朗誦:勞月如果在眾人六神無主之時,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1865年12月31日—1936年1月18日),英國小說家、詩人。出生於印度孟買,父親曾是孟買英國藝術學校雕塑學教授,後任拉合爾藝術學校校長和博物館館長。親戚中有不少是畫家,家庭環境對他繪畫愛好和藝術素質的培養起了重要作用。吉卜林6歲時被送往英國,17歲中學畢業返回印度,擔任拉合爾市《軍民報》副編輯。
  • 吉卜林的英國夢
    《山精靈普克》  [英] 魯迪亞德·吉卜林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文 學  夏麗檸  英國小說家、詩人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1865年生於印度,六歲時到英國上學。十歲時回到印度,在報社任編輯,業餘時間開始撰寫文章。他一生創作多部詩集,長篇、短篇小說和故事集。
  • 今天的我們應該如何解讀昨日「政治不正確」的吉卜林?
    同年秋天,吉卜林抵達倫敦,很快與美國作家兼文學經紀人沃爾科特·巴萊斯蒂耶(Wolcott Balestier)成為了要好的朋友,同時也與他的妹妹卡羅琳·巴萊斯蒂耶(Carrie Balestier)變得相當親密。吉卜林和巴萊斯蒂耶合作寫了一本冒險小說,故事分別發生在美國的科羅拉多州和印度的拉賈斯坦邦,他們把兩個大陸的知識融入了這本書中。
  • 不認識這位最年輕獲諾獎的作家吉卜林,請來這裡報到 | 悅讀
    吉卜林於1865年12月30日出生在當時英屬印度的孟買,他出生的屋子至今還坐落在孟買英國藝術學校校園內。他的父親和母親婚後搬往印度,被Rudyard湖區的美麗所震撼,所以當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出生時,他們在命名他時引用它。   到了19世紀80年代中期,吉卜林開始以通訊記者的身份週遊印度各地,並要求為報紙撰寫短篇小說。僅在1886年11月18日至1887年6月期間,他為公報創作了大約39個故事,被合稱為「平原故事」。
  • 最年輕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吉卜林:人因為博學才謙遜,太深刻了!
    吉卜林是歷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獲得諾獎時,年僅42歲,比加繆當時獲諾獎的年齡還要小兩歲。吉卜林出生在1865年,1936年去世,是英國著名的小說家和詩人,但他出生地是印度孟買,六歲的時候,他被送到英國,在一家兒童寄養所住了5年,20多歲時,他把這段經歷寫在了《黑羊咩咩》裡,之後,他的作品中,多次有他人生經歷的體現。
  • 讀詩|吉卜林:如果
    學人Scholar吉卜林(1865年12月31日-1936年1月18日)拉迪亞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865 年生於印度,英國作家,詩人。19 世紀90年代,他在英國蜚聲文壇。
  • 吉卜林筆下的「紅花」
    寫《火的歷史與現實》(載本周刊2009年9月17日B3版)時,腦子裡猛然想起吉卜林的《叢林之書》,這大概是很有趣的思維「串線」吧。荷蘭學者約翰·古德斯布洛姆的《火與文明》是一部學術著作,論述火與人類文明進程的密切關係,而吉卜林的《叢林之書》卻是一部妙趣橫生的童話。這是兩個各不相干的作品,然而在我的印象中,吉卜林的《叢林之書》似乎是以文學的想像為《火與文明》作了很有說服力的補充。 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865~1936)是英國小說家、詩人。
  • 叢林之書——魯德亞德·吉卜林激發的旅行(下)
    ——《徵服者威廉》要想真正體驗一下吉卜林在印度的日子,最好乘火車旅行,因此下午晚些時候,我們驅車到烏馬裡亞,好換乘臥鋪火車去阿格拉。鐵路是英國人在印度最偉大的建設成就之一,在吉卜林生活的時代,它就是人們最喜歡的長途旅行方式,現在也是一樣。儘管速度永遠上不去,火車還是不分晝夜地隆隆駛過,乘客可以透過窗子看到印度生活的每一面。
  • 吉卜林《叢林故事》是在鼓吹「弱肉強食」的強權統治嗎
    因為和父母走散,印度樵夫的兒子莫格裡被老虎希爾汗當成獵物追到狼穴,所幸被狼夫婦搭救,並得到收養,從此在叢林裡過著自由快樂的狼孩生活。十幾年以後他長大了,狼首領也逐漸老去,不能再保護叢林的動物們。此時老虎希爾汗又來各種搗亂,莫格里曆經磨鍊,用人類的火種救了整個叢林……這是英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吉卜林的出色之作《叢林故事》,這些有趣的動物故事不僅把兒童引進了一個新奇的想像天地,而且通過莫格裡和黑豹、蟒蛇、老熊等動物們的冒險活動,教會了他們生活的哲理:要團結有愛,互相幫助,每個人都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和勇氣,與邪惡勢力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
  • ...第四十期——與你一起品讀作品約瑟夫·拉迪亞德·吉卜林《如果》
    也可能是一份作品賞析希望【一路薦讀】可以陪伴著你我一起讀書、閱己、共樂讓人生中一路前行的不僅是身體更多是靈魂- 導語 -拉迪亞德·吉卜林(1865—1936) 英國小說家、詩人,出生於 印度孟買。吉卜林一生共創作了八部詩集、四部長篇小說、二十一部短篇小說集和歷史故事集,以及大量散文、隨筆、遊記等。他的作品簡潔凝練,充滿異國情調,尤其在短篇小說方面,是無與倫比的。馬克·吐溫 曾盛讚吉卜林的作品,「我了解吉卜林的書……它們對於我從來不會變得蒼白,它們保持著繽紛的色彩;它們永遠是新鮮的。」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印度:《吉姆》
    Hills ),後來陸續出版另外五部短篇小說集。隨著他的作品在海外流行開來,對吉卜林來說,把自己的本地知識翻譯成遠方讀者們能讀懂的內容只是再多走一步而已。1889年,在《山間小故事集》在拉合爾以及加爾各答出版僅一年之後,這本書又在紐約、愛丁堡和德國重版。很快它還會被翻譯成很多其它語言,但是因為英語在英帝國內外的巨大影響,吉卜林甚至不需要翻譯就成為了一位全球作家。
  • 叢林之書——魯德亞德·吉卜林激發的旅行
    魯德亞德·吉卜林是20世紀最受尊敬的作家之一,他的兒童書也廣為孩子們所知。如今,人們每次提起印度的象群,都會自然而然地想起他所著的《叢林之書》和《原來如此的故事》之中的種種畫面。吉卜林的作品已經出版了上百個版本,被翻譯成這顆行星上的幾乎每一種語言,又在迪士尼公司的魔幻工作室裡變成動畫片,傳播給更多觀眾:他把印度野生動物的故事講述給全世界,成功空前絕後。他所創造的角色,無論是叢林孤兒莫格裡,還是大熊巴盧和老虎謝爾汗,都激勵了一代又一代自然保護主義者、野生動物攝影師和遊客造訪印度次大陸,希望能親眼目睹這些動物。
  • 致敬拉迪亞德·吉卜林——萬寶龍限量版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英國小說家、詩人。是至今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當時年僅42歲)。獲獎理由:"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觀察入微、想像獨特、氣概雄渾、敘述卓越見長"。他的主要作品有詩集《營房謠》、《七海》、《如果》,小說集《生命的阻力》和動物故事《叢林之書》等。這支筆的許多設計元素,都取自《叢林之書》。這是吉卜林的兩本關於森林動物的故事集,共包括15個既可互相獨立,在內容上又互相有聯繫的故事。
  • 吉卜林們的俱樂部
    吉卜林們的俱樂部 李楠夫 2016-12-28 23:50 來源:澎湃新聞
  • 薦書|漫長的謝幕:吉卜林的帝國生涯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漫長的謝幕 吉卜林的帝國生涯
  • 吉卜林未發表的50首詩歌被發現 曾以《假如》享譽歐美
    ■ 三卷本詩歌全集下月出版英國作家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生前從未發表的50首詩歌被他的研究者發現,儘管吉卜林以小說蜚聲文壇,但他的那首《假如》一直是英國人最喜歡的詩歌之一。這些作品將於下月首次出版發行。
  • 《莫泊桑短篇小說集》世界短篇小說之王
    今天,讓我們一起分享《莫泊桑短篇小說集》。莫泊桑,是19世紀後半葉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作者出生於諾曼第地區濱海地區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因為從小受到富有母親浪漫氣質的影響,使他無法忍受貴族學校的氣氛,轉至一所公立學校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