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體驗多樣性與積極影響的關聯

2020-12-14 科學網

研究揭示體驗多樣性與積極影響的關聯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0 23:33:20

美國紐約大學Catherine A. Hartley、邁阿密大學Aaron S. Heller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現實世界的體驗多樣性與積極影響之間的關聯與海馬-紋狀體功能性連接有關。 相關論文於2020年5月18日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雜誌上。

通過地理位置跟蹤、經驗採樣和神經成像,研究人員發現物理位置的日常變化與人類的積極影響增加有關。對於具有更大的海馬體和紋狀體功能耦合的個體,此效果更強。這些結果將現實世界中日常體驗的多樣性與積極影響的波動聯繫起來,並確定與這種雙向關係相關的海馬-紋狀體迴路。

 

附:英文原文

Title: Association between real-world experiential diversity and positive affect relates to hippocampal–striat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Author: Aaron S. Heller, Tracey C. Shi, C. E. Chiemeka Ezie, Travis R. Reneau, Lara M. Baez, Conor J. Gibbons, Catherine A. Hartley

Issue&Volume: 2020-05-18

Abstract: Experiential diversity promotes well-being in animal models. Here, using geolocation tracking, experience sampling and neuroimaging, we found that daily variability in physical loc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positive affect in humans. This effect was stronger for individuals who exhibited greater functional coupling of the hippocampus and striatum. These results link diversity in real-world daily experiences to fluctuations in positive affect and identify a hippocampal–striatal circuit associated with this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

DOI: 10.1038/s41593-020-0636-4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020-0636-4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熱帶生物多樣性熱點的演變
    研究揭示熱帶生物多樣性熱點的演變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20:57:35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ichael G. Harvey等研究人員揭示出熱帶生物多樣性熱點的演變。
  • 研究揭示多因素如何影響土壤功能和微生物多樣性
    研究揭示多因素如何影響土壤功能和微生物多樣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15 12:44:28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生物研究所Matthias C.
  • 研究揭示TCR信號的多樣性和動力學
    研究揭示TCR信號的多樣性和動力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8 15:22:48 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Bernard Malissen、Romain Roncagalli和中國新鄉醫學院梁銀明研究組合作發現,
  • 研究揭示轉錄因子NKX2-5與心臟病的關聯
    研究揭示轉錄因子NKX2-5與心臟病的關聯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 13:09:30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Kelly A. Frazer和Michael G.
  • 昆明動物所在東喜馬拉雅獸類多樣性格局解析研究中獲進展
    生物多樣性組成與分布及其相關機制是生態學、生物地理學和保護生物學研究的熱點問題。物種多樣性的空間分布格局指特定區域中物種多樣性在空間梯度(緯度、經度、海拔梯度等)的分布狀態,而時間分布格局則反應動物的日活動節律,如晝行性、夜行性、晨昏性等。區域物種組成與分布格局同時受到環境過濾、種間互作(如競爭、捕食等)、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影響。
  • 科學家揭示蚯蚓多樣性的全球分布
    科學家揭示蚯蚓多樣性的全球分布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5 15:09:06 德國綜合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Erin K.
  • 水生所在藍藻多樣性特徵影響生態系統功能方面取得進展
    目前,生態學家面臨的一個主要挑戰是如何從多維度的角度來預測生物多樣性下降對生態系統多功能性(multifunctionality)的影響,因為不同層面的多樣性特徵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可能相互疊加或者相互抵消。這個問題限制了基於生物多樣性理論指導生態修復等實踐的努力與成效。
  • 研究揭示,發胖早晚對長壽的影響
    2,PNAS | 賈大團隊揭示囊泡運輸在腦橋小腦發育不全症的致病機制來源:BioArt腦橋小腦發育不全(Pontocerebellar hypoplasia, PCH)是一組涉及腦發育的神經系統疾病,該病會對患者的腦橋和小腦功能造成嚴重損害。
  •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腸肌層神經元類別的多樣性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腸肌層神經元類別的多樣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9 13:22:22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Ulrika Marklund
  • 金納米糰簇的構造異構及構造關聯的發光研究取得進展
    眾所周知,由於碳成鍵的多樣性,構造異構現象在有機化合物中很常見。對於團簇的構造異構,理論上也有較多研究。但對於固/液相金屬納米糰簇(超小金屬納米粒子)而言,由於精準合成和表徵的困難,直至2015年才發現首例構造異構體。
  • 詮釋的多樣性與歷史比較的統一性
    顯然,視域融合與歷史比較的理論、方法有著重要的思想關聯。深入探討兩者間的理論關聯和相互影響,不僅對於我們加深全面理解哲學詮釋學的觀念和內涵、理論特點和弊端具有積極意義,同時對於豐富和深化史學比較的理論和研究體系也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 餘世孝團隊在森林群落生物多樣性維持機制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物種多樣性的形成和維持機制是本世紀亟待解決的25個重大科學問題之一,針對該問題的的研究是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利用的基石。近日,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餘世孝教授課題組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Soil fungal networks maintain local dominance of ectomycorrhizal trees」的研究論文,揭示了由菌根菌絲網絡組成的地下高速通路如何連接母樹和幼苗並改變幼苗更新動態
  • 研究揭示非認知技能的遺傳結構
    研究揭示非認知技能的遺傳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8 16:42:05 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Michel G. Nivard課題組,使用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揭示了非認知技能的遺傳結構。
  • ...文課題組與合作者揭示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多樣性的動態結構...
    ,報導了應用液體核磁共振方法研究M2毒蕈鹼型乙醯膽鹼受體結構動態性工作,並結合功能實驗和分子動力學模擬,揭示了GPCR信號轉導多樣性的分子機制。這些變化很可能與不同配體引起的信號轉導多樣性相關。目前,GPCR在激活過程中的動態構象變化仍不清楚,國際上關於這方面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液體核磁共振方法能夠在原子解析度水平研究蛋白質相互作用和構象變化,提供晶體或電鏡結構缺失的信息,是GPCR動態結構與激活機制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研究手段。
  • 一周健聞|國外最新研究!阿爾茨海默病與腸道微生物群的關聯再被證實!
    近年來,對大腦和腸道細菌之間關係的研究揭示了越來越多的腸道菌群與神經疾病的聯繫。 前不久,阿爾茨海默病(AD)與腸道微生物群的關聯再次被瑞士一科學團隊證實。 瑞士團隊證實 AD與腸道微生物群存在聯繫 2020年11月,瑞士團隊研究證實了阿爾茨海默病與腸道微生物群的關係,研究表明細菌多樣性的變化與炎症和大腦中澱粉樣斑塊數量增加有關,而澱粉樣斑塊是這種疾病的標誌物之一。
  • 輔助性T細胞高維分析揭示穩定效應因子狀態的多樣性及譜系間關係
    輔助性T細胞高維分析揭示穩定效應因子狀態的多樣性及譜系間關係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 23:45:40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Manfred Kopf和Luigi Tortola
  • 心理所揭示大腦皮層形態和功能的關聯
    但研究人員並不清楚這些結論間是否存在關聯。結合該研究的成果,以往多模態的研究結果可以被整合。同時,該研究的結果可對一些尚未應用於某問題(如精神分裂症)的測量進行預測,如根據顳上回的皮層體積(結構測量)與度中心度(功能測量)的共變關係,研究人員可由已知的精神分裂症的顳上回體積異常預測顳上回的度中心度異常,進而在實際數據中驗證。
  • 研究揭示尼安德特人基因滲入的本質
    研究揭示尼安德特人基因滲入的本質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5 13:05:36 近日,冰島大學Kari Stefansson、丹麥奧爾胡斯大學Mikkel Heide Schierup和Laurits Skov
  • 精準狙擊生物多樣性殺手 中國科學家揭示薇甘菊分子機制
    日前,我國科學家發布了「關於重要入侵植物薇甘菊的研究成果」,該研究從多個角度揭示了薇甘菊在全球入侵過程中的環境適應性進化和快速生長的分子機制,為有效防治和管控薇甘菊提供了理論依據。該成果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萬方浩、錢萬強和樊偉團隊,聯合華南師範大學和華南農業大學共同完成,並於2020年1月17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 土壤生物體型影響群落構建研究獲進展
    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產生和維持的微生物群落構建機制是微生物生態學的基本問題,控制微生物種內遺傳多樣性的進化過程包括突變、選擇、基因流動以及遺傳漂變,與之對應,控制微生物種間多樣性的生態過程包括物種形成、選擇、擴散和生態漂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