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題技巧
(1)解題的一般步驟
第一:審設問
文化主觀題在作答時要先審設問再閱讀材料,這樣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節省時間。
審題可分為三個方面:
1.判明範圍 明確主體
即弄清回答該問題所需要的知識點屬於哪個範圍。
回答問題看是文化、傳統文化、中華文化、民族精神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等等
2.設問指向
所謂「設問指向」,是指設問要求學生完成的具體的學科任務。高考政治試題通過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要求考生完成相應的學科任務,如「原因依據類」(回答「為什麼」)、「建議措施類」(回答「怎麼辦」)、「作用意義類」(回答「怎麼樣」)等,以考查學生的綜合知識。
明確設問指向,就是明確設問要求回答「是什麼」還是「為什麼」,是「怎麼辦」還是「怎麼樣」。只有明確了設問指向,才能確保答題方向的正確,避免答非所問。
第二:審材料
材料包括設問和背景材料。
首先,要充分挖掘設問中的關鍵詞即能提示我們聯繫教材哪些原理觀點來回答的字詞,來尋找答案要點。
其次,讀文字型材料時可以採取分層概括法,即將材料以句號或分號為標誌分成若干層次,再逐層根據材料的關鍵字詞聯繫原理或歸納濃縮句意提取答案要點。要把握材料主旨。明確材料層次。抓住關鍵詞句。
(2)審題的基本技巧
①解讀信息,把握主旨。考生要做的就是認真解讀材料信息,仔細審讀設問要求,做到準確把握、清楚明白。
②學以致用,增強能力。能力的培養、構築,必須建立在雄厚的知識基礎之上、一定的運用之中。熟才能生巧、用才能出巧。
三、答題技巧
構建第40題答案,一般清要正意以下三個問題:
1.以點帶面,查漏補缺
把材料信息與知識點有機結合,有層次地組織答案,避免知識點遺漏。
[提點]答案要點來自教材。
2.以材料為線,答題術語化
3.以設問客體為限,切忌越位
創新演練
40.1955年,國務院作出交通大學內遷西安的重大決定。從1956年到1959年,四年中遷校 總人數達一萬五千餘人。在遷校以及新校建設發展歷程中,廣大師生員工克服各種艱難險阻, 在田野四圍的簡陋校舍中認真開展教學和科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形成了 「胸懷大局、無私 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了智慧和力量。
2020年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西安交通大學考察時勉勵廣大師生不忘初心、牢記使 命,大力弘揚"西遷精神」,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在新徵程上創造 屬於我們這代人的歷史功績。
結合材料和中華民族精神的知識,談談新時代青年應如何弘揚「西遷精神」,在新徵程上創 造屬於我們這代人的歷史功績。
解答:①西遷精神集中體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創造精神、團結精神、奮鬥神 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繼承和發展.(4分)②弘揚「西遷精神」,要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將個人前途與國家發展聯繫在一起;砥礪自我,艱苦奮鬥,增強為國效力、奉獻社會的本領;繼承前人的優良傳統,立足新時代偉大實踐開創美好的未來.(6分)
(評分細則:①答出「西遷精神集中體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創造精神、團結精神、奮鬥精神、夢想精神」得3分,答出「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繼承和發展」得1分.②答出「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將個人前途與國家發展聯繫在一起」「砥礪自我,艱苦奮鬥,增強為國效力、 奉獻社會的本領」「繼承前人的優良傳統,立足新時代偉大實踐開創美好的未來」各得2分.說明:②闡述部分,若其他圍繞主題言之成理的答案可酌情給分。)
40.疫情突發,病毒無情,人間有愛。
材料一:當重大疫情發生時,由於受個體對疫情的認識和解釋、親人和朋友給予的支持程度以及適應能力等因素的不同影響,每個人對危機反應的外在表現不一樣。如果長時間待在室內,生活方式驟然改變帶來不適,可能會出現煩躁、緊張、焦慮、恐慌等情緒,這些情緒如果處理不當,還可能造成抑鬱、憤怒,導致應對失當和行為失常等後果,疫情面前人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應高度重視。為此國家要加強心理幹預和社會心理疏導,引導人們正確認識疫情,科學防控,有針對性的做好人文關懷。總之,疫情是人類無法避免而又必須面對的突發現象。抗疫實踐檢驗著國家的綜合實力、動員組織能力,展示著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民眾的現代素養。
(1)結合材料一,運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有關知識,分析國家加強心裡疏導、重視人文關懷的原因。(12分)
39.(1)解析:運用疫情防控考查文化生活的試題很多,從教材的角度來看,主要集中在考查文化的作用、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民族精神、英雄模範的榜樣作用等方面;從選材的角度來看,多見「疫情防控和恢復生產」等方面,本題側重於從恢復社會心理健康,重視人文關懷的角度,考查人文關懷對個人身心健康和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綜合國力)的作用。
參考答案:①健全的人文關懷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應有之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重要目標,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標誌(3分)(學生任意解答出二句,給本要點滿分3分)②加強心裡疏導、重視人文關懷,有利於人民身體心理健康,提升人民群眾素養,激發人民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積極性(3分)③加強心理疏導、重視人文關懷,引導人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3分)④加強心理疏導、重視人文關懷,凝聚力量,提升中國精神,展示中國力量(3分)(其他解答,如「提高綜合國力」「優秀文化塑造人生」也可以酌情給分,但總分不超過12分)
4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 分)
材料一 近年來,故宮博物院化身「網紅」,讓沉睡在博物院的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宮門」,走進百娃生活,讓「故宮活了」。自2018年起,故宮推出了《我在故宮修文物》、《上新了·故宮》等電視綜藝節目和文博類節目,將故宮的歷史沉澱與文化意蘊以生動的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到2019年12月,故宮文創產品研發超1.1萬件,文創產品收入在2018年達到15億元。故宮還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建立起一座「數字故宮」,讓故宮文物以數位化的形式被公眾所觸碰。「故宮熱」在全球掀起了一股中國風,讓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
材料二 2020年正值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然而,受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故宮博物院也於1月25日起閉館。2020年4月,故宮博物院決定進行網絡直播,邀請大家一起「雲遊"安靜的故宮,讓觀眾在家就能感受故宮的美。僅4月5日上午的直播,各網絡平臺合計的播放量已破億。隆宗門匾額上的箭頭、文淵閣黑色琉璃瓦頂的寓意......各種典故說頭,網友們聽得津津有味,紛紛為這次直播活動點讚,更有海外網友前來打卡,字裡行間溢出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滿滿的自豪與驕傲。
(1)結合材料一,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故宮博物院是怎麼做到讓「故宮活了」的? (10 分)
40.(共26分)(1)(10分)①繼承傳統,推陳創新。推動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和傳播手段的創新。吸引人們關注傳統文化。(2分)②依託故宮的文化資源,開發各種文創類產品,實現了經濟與文化的交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2分)③推動「數字故宮」的建設,運用科學技術手段賦予了故宮新的生命力。(2分)④以人民為中心,用人民喜聞樂見的形式滿足了人民的文化需求,得到了人民的認可。(2分)⑤推動故宮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故宮,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繁榮世界文化。(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