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去世後,親人的淚水不能滴落到老人壽衣上,有啥講究?

2020-12-23 鋤禾園

農村有很多的講究,尤其是在婚喪這種大事上,有人把這些老理看成是封建迷信,其實不然,這其實屬於一種農村的民俗文化,除了一部分有迷信成分外,多數都是對生活的細節進行約束和規範,以免造成損失和讓人看笑話。今天就來說一說農村喪禮上的一些講究。

在農村進行的喪禮,有人說,老人去世後,親人的淚水是不能滴落到老人身上的。這人已逝,這個說法有啥講究嗎?

在農村有人說,不讓落淚滴落在逝者的壽衣上,是因為那樣他會復活,然後殺死親人鄰裡。還有說,逝者沒有記憶,如果淚水滴落在逝者的壽衣上,他就會循著氣味找到親人,並且糾纏不走。更有的說,這是為了讓逝者安息,若是淚水滴落在逝者的壽衣上,他就會得不到超生,去不了天堂,並且因為眼淚而摔跟頭。更有甚者,說淚水滴落在逝者的壽衣上,會讓逝者一直在屋內不肯離去,難以投胎轉世,並且還會在陰間無法超生。按照農村勞理來講,逝者的知覺在7天之後才會消失,這就是「七日知死」的說法由來。

現在看來,這些的確是封建迷信,依鋤禾園小編看來,這一說法主要是體現對逝者的尊重,對親人的敬重,連淚水都不能滴落到壽衣上,就別提其他灰塵和汙垢了。在送走逝者的時候,一定要穿一身素裝,並且離開一段距離,讓逝者安息。

還有一個習慣,就是農村出殯時候,都會讓家中的長子手持瓷盆或者陶盆,並且摔碎。現在已經很少見這種出殯方式了。

這種摔碎的盆子,在摔之前基本是做燒紙用的,被叫做「陰陽盆」,也被俗稱為「喪盆子」。但是有些地方會覺得這名字太喪氣,所以正話反說,叫它「吉祥盆」。至於說摔盆的目的,一個是把家裡的喪氣和晦氣摔走,二個是將燒給逝者的錢財通過摔的動作,送入「地府」,使逝者去了那邊也有錢花,三個是摔盆表示今後此家再也不發喪。

並且多數地方摔盆的舉動都是長子長孫來完成,如果沒有兒子的,就由女婿,尤其是上門女婿來代替,沒有女婿的,就只能讓血緣較近的子侄來替代了。不過,一般不會輪到子侄一代,因為如果子侄來做這事,逝者的財產就要由摔盆的子侄繼承大半。當然,在古代也會有沒有後代的家庭,這樣就沒有人摔盆了,死者死後的名聲就會受到危及,這在古代都是很忌諱的。

瓷盆子或者陶盆子的這一摔,就是宣布起靈了,葬禮從此開始,逝者的棺材被高高抬起,紙錢也會高高拋灑,隨著鞭炮聲、嗩吶聲,逝者將會被正式送入墓地。古代,通過這一隆重儀式,悲壯的送行,讓家族的每一位成員參與其中,有一種震撼的後果在裡面。

現在,已經提倡火葬了,這種送葬儀式和傳統的出殯習俗在農村也已經看不到了,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相關焦點

  • 老人去世後怎麼穿壽衣?有哪些講究
    老人去世壽衣怎麼穿?有哪些講究?依照傳統葬禮習俗,老人的壽衣叫「老衣裳」。老人去世後,子女為老人淨身穿衣叫「小殮」。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談一下,老人去世壽衣怎麼穿?有哪些講究?【穿壽衣的時間】老人去世壽衣怎麼穿?為老人穿壽衣,重要的是選擇穿衣時間。有些地區選擇去世前穿,認為這個時段穿的壽衣,老人可以安心帶走;有些地區選擇去世後穿,認為這個時段穿壽衣,才是對老人最大的尊敬。那麼老人去世壽衣怎麼穿?去世前穿好還是去世後穿好呢。
  • 在農村有老人去世,為啥要穿壽衣呢,有什麼講究嗎?看完明白了
    在農村,有很多的規矩也是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傳承下來了,在農村裡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婚喪嫁娶了,這些也是農村裡比較重要的事情,尤其是農村裡的喪事也是最為重要的,不管在什麼時候,村裡的喪事也是一種墨守成規的事情,一旦有人去世了,那麼可以說是有來往的或者是能說上話的都會去幫忙,這個就是農村的一個規矩,那麼對於在農村,有人去世時要穿壽衣買壽材都是農村裡的一個規矩
  • 老人去世後,子女不懂穿壽衣怎麼辦
    老人去世後,作為直系親屬的子女,自然是要為逝者穿壽衣的。可是,作為80、90後的子女,又有多少人懂得如何為老人穿壽衣呢?更不用說壽衣穿戴的講究了。那麼,老人去世後,子女不懂穿壽衣怎麼辦呢?作為從業十餘年的殯葬人,接下來給大家談一下,老人的壽衣誰給穿?什麼時候穿?如何穿的問題。
  • 在農村有老人去世,白事的講究很多,你知道的有多少呢?
    在農村,有很多的規矩也是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傳承下來了,在農村裡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婚喪嫁娶了,這些也是農村裡比較重要的事情,尤其是農村裡的喪事也是最為重要的,不管在什麼時候,村裡的喪事也是一種墨守成規的事情,一旦有人去世了,那麼可以說是有來往的或者是能說上話的都會去幫忙,這個就是農村的一個規矩
  • 親戚老人去世送多少禮金合適親人去世後有什麼禁忌
    一、忌諱去世時候身邊無親人舊時人們很重視傳宗接代,認為老人去世的時候,必須有後輩兒孫在場,以便老人走得時候有人送,不孤單;老人在陰間也不用總是牽掛,靈魂可得安寧。如果老人是在所有親人在場的情況下去世的,就是最大的福氣。相傳白族認為老人死在兒孫懷裡,是兒孫在報答養育之恩,俗稱「接氣」。
  • 在農村,人去世之後要穿壽衣,老人留下的規矩,年輕人還知多少
    在我的農村老家,有一種風俗,說是人到了一定的年齡,最好是提前準備壽衣。究竟為什麼要提前準備壽衣,說法不一樣。有人說越是提前準備了壽衣,人活的年齡越大。也有人說是為了防止人去世的時候來不及穿衣服,所以要提前準備好。
  • 在農村,人去世後穿壽衣時要遵守這三個習俗,不然會被村裡人恥笑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農村俗語就是在農村,人去世後穿壽衣時要遵守這三個習俗,不然會被村裡人恥笑。中國的歷史文化是很博大精深的,這些文化中包含了各種各樣的習俗和禁忌,自古以來都有紅白喜事之分,在農村人們對於無論是白事還是喜事,都是非常重視的,因此有關類似的習俗更是數不勝數。
  • 在親人去世後,最忌諱的八件事,別把忠告不當回事!
    尤其農村葬禮上,規矩特別多。不小心說錯話或穿戴不周、亦或行為上有什麼不當之處,都會引起喪主的不滿,更有甚者還會影響個人在親戚心目中的形象。接下來喪事中最忌諱的八件事,分享給大家。其一、忌老人走時身邊無親人:古時候,人們非常注重傳宗接代。老人去世的時候,必須有後輩在場,認為這樣逝者走的時候不會孤單,在陰間也沒太多牽掛。
  • 農村人去世時穿壽衣,老祖宗留下民間習俗,現在年輕人還知道嗎?
    在我國農村人去世之後的喪葬習俗非常的講究,老祖宗留下了很多的規矩,比如說在人去世的時候要穿壽衣,那麼各地在老人去世時穿壽衣有什麼講究呢?現在年輕人還知道嗎?下面我來說說我們當地的傳統喪葬習俗。首先在我們當地,老人去世的時候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必須有子孫後代在床前照料,或者是跪聽遺言,這在我們當地叫做送老。如果說子孫兒女在外遠遊無法趕回來送老的話,當地人經常講這樣的老人無福。所以當地有一句俗語叫做送老歸山方是兒。在老人去世之後,第1件事情就是由子孫後代幫忙洗澡淨身,然後穿上壽衣。
  • 老人去世後,家屬串門有什麼習俗,如果是平輩去世又有什麼講究?
    過去有親人去世,家屬不能去串門風俗分別是:有的地方是三朝(即三天)之內不允許串門,有的地方則是三七(即二十一天)之內不允許串門,有的地方是五七(即三十五天)之內,有的則是要滿了七七(即四十九天)才可以串門。中國大部分地方有親人去世只講三朝之內不準串門。家裡的平輩人去世與家裡長輩去世,家屬串門的忌諱是有明顯區分的。
  • 農村有個習俗,家中有老人去世,3年裡不能貼對聯,這是啥講究?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農村的生活講究比城裡多。因為農村是個人情社會,各種各樣的生活習俗都在我們身邊。但是我國幅員遼闊,風土民情這事很難「全國一致」。像是今天要說的這每年過年時候要貼的春聯,在有老人去世的時候,3年裡是不能貼春聯的,這裡面講究不少,您了解嗎?
  • 厚厚的壽衣到底有什麼用?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很多人年輕人不懂
    一、壽衣件數壽衣又叫「老衣裳」,和棺材一樣,都是子女在父母生前就會準備好的,在農村可以看到,有老人的家裡都會擺上棺材,有些不能接受,覺得人還在就準備這些東西不吉利,實際上這是兒女孝心的一種體現,連老人自己都沒有意見,甚至到了一定年齡後會督促兒子儘早為自己準備。
  • 農村這些「白事」禁忌,萬萬別犯,容易被「髒東西」纏上!
    在農村,人們對紅白之事是非常看重的,其中自然少不了很多的風俗禁忌,今天咱們就來說說農村的關於白事的一些禁忌,不知道大家知道幾個?1、在舉行入殮儀式的時候,悲痛至極的親人往往會伏身痛苦,此刻一定要注意,千萬別讓自己的淚水滴到亡者的身上,亡者因此不願離去,魂魄無法升天,而滯留在喪宅之中,嚴重的甚至會因為執念太深,而不得轉世重生。
  • 風水先生提醒:親人去世後,最忌諱的八件事,別把忠告不當回事!
    中國傳統葬禮上,有很多忌諱和講究。尤其農村葬禮上,規矩特別多。
  • 家裡老人去世後的禁忌,必看!
    所以是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喪葬習俗禁忌的,以便避開禁忌,遵從習俗。一、逝者安葬的禁忌1、逝者的服裝忌諱用緞子面料老人們習慣把去世後穿的衣服稱為「壽衣」,過了六十歲後就有老人開始準備壽衣了。壽衣的件數、質地都是很有講究的。
  • 我們在自己的親人去世後,需要忌諱的幾點,每個人都需要知道!
    一、忌諱去世時身邊沒有親人舊時代的來人們非常重視傳宗接代這一舊俗,而且還認為在老師去世的時候,身邊必須要有自己家的後輩兒孫在場為其送終,為的就是讓老人走的時候能不覺得孤單,而且這樣一來當老人在陰間的時候不要對陽間有太多的牽掛,靈魂也得以安放。
  • 省醫院發熱病房醫護:替患者子女給逝去老人穿上壽衣
    徐勁松 金麗疫情當前,黑龍江省醫院消化內二科劉穎主任做為一個具有22年黨齡的老黨員、消化科黨支部支部書記,在新冠肺炎暴發後,第一時間申請加入抗擊疫情的醫療隊伍,不顧家裡老人孩子無人照料,夫妻雙雙奮戰在抗疫一線。
  • 農村喪事習俗有「三大忌諱」,個中講究你知道嗎?
    在農村地區,因為地理和環境的不同,有「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的說法,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的習俗,特別是農村的喪事習俗,需要講究的東西非常多。農村的喪事向來有「三大忌諱」,箇中講究你知道嗎?1.親人的眼淚不能滴落在逝者的臉上 逝者突然離世,親人肯定是非常傷心,忍不住會傷心的掉眼淚。
  • 農村老人去世講究的規矩,可能會讓你的後代輝煌騰達!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生死,人的生老病死都是有規律的,但是我知道,農村對人的生老病死是十分講究的,對於去世的老人十分講究,年輕人不能亂了規矩,否則是會被老者責罵的,嚴重的還會對以後的家庭生活造成影響。所以有些規矩我們還是需要好好遵守的,那麼,農村老人去世到底有哪些禁忌呢,農村人是否都清楚?
  • 老人去世後,為什麼要在嘴裡放一枚銅錢
    在很多地方的葬俗中,老人去世入殮時,要往嘴裡放一枚銅錢。這枚銅錢在古代稱為「飯含」,在現代葬禮上稱為「口鈴」。那麼老人去世後,為什麼要在嘴裡放一枚銅錢呢?答案還要從傳統的葬禮說起。葬禮上的「飯含」喪俗源遠流長,加之古人對先祖的崇拜,對傳統葬俗至死不渝的傳承,使「飯含」喪俗一直沿用至今。由於中國地域廣闊,各地喪葬習俗不盡相同。因此「飯含」在各地的叫法也不一樣,現代葬禮上叫「口鈴」,很多偏遠地區及農村葬禮中,常稱之為「噙口錢」。不同身份的人去世,用的「噙口錢」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