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很多的講究,尤其是在婚喪這種大事上,有人把這些老理看成是封建迷信,其實不然,這其實屬於一種農村的民俗文化,除了一部分有迷信成分外,多數都是對生活的細節進行約束和規範,以免造成損失和讓人看笑話。今天就來說一說農村喪禮上的一些講究。
在農村進行的喪禮,有人說,老人去世後,親人的淚水是不能滴落到老人身上的。這人已逝,這個說法有啥講究嗎?
在農村有人說,不讓落淚滴落在逝者的壽衣上,是因為那樣他會復活,然後殺死親人鄰裡。還有說,逝者沒有記憶,如果淚水滴落在逝者的壽衣上,他就會循著氣味找到親人,並且糾纏不走。更有的說,這是為了讓逝者安息,若是淚水滴落在逝者的壽衣上,他就會得不到超生,去不了天堂,並且因為眼淚而摔跟頭。更有甚者,說淚水滴落在逝者的壽衣上,會讓逝者一直在屋內不肯離去,難以投胎轉世,並且還會在陰間無法超生。按照農村勞理來講,逝者的知覺在7天之後才會消失,這就是「七日知死」的說法由來。
現在看來,這些的確是封建迷信,依鋤禾園小編看來,這一說法主要是體現對逝者的尊重,對親人的敬重,連淚水都不能滴落到壽衣上,就別提其他灰塵和汙垢了。在送走逝者的時候,一定要穿一身素裝,並且離開一段距離,讓逝者安息。
還有一個習慣,就是農村出殯時候,都會讓家中的長子手持瓷盆或者陶盆,並且摔碎。現在已經很少見這種出殯方式了。
這種摔碎的盆子,在摔之前基本是做燒紙用的,被叫做「陰陽盆」,也被俗稱為「喪盆子」。但是有些地方會覺得這名字太喪氣,所以正話反說,叫它「吉祥盆」。至於說摔盆的目的,一個是把家裡的喪氣和晦氣摔走,二個是將燒給逝者的錢財通過摔的動作,送入「地府」,使逝者去了那邊也有錢花,三個是摔盆表示今後此家再也不發喪。
並且多數地方摔盆的舉動都是長子長孫來完成,如果沒有兒子的,就由女婿,尤其是上門女婿來代替,沒有女婿的,就只能讓血緣較近的子侄來替代了。不過,一般不會輪到子侄一代,因為如果子侄來做這事,逝者的財產就要由摔盆的子侄繼承大半。當然,在古代也會有沒有後代的家庭,這樣就沒有人摔盆了,死者死後的名聲就會受到危及,這在古代都是很忌諱的。
瓷盆子或者陶盆子的這一摔,就是宣布起靈了,葬禮從此開始,逝者的棺材被高高抬起,紙錢也會高高拋灑,隨著鞭炮聲、嗩吶聲,逝者將會被正式送入墓地。古代,通過這一隆重儀式,悲壯的送行,讓家族的每一位成員參與其中,有一種震撼的後果在裡面。
現在,已經提倡火葬了,這種送葬儀式和傳統的出殯習俗在農村也已經看不到了,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