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少,總所周知,古人的壽命比較短暫,只有很少一部分老人能夠活到七十,「前除幼年後除老」除去幼年兒童和老年,中間能夠奮鬥和拼搏的時間實在不多,然而這一段時間又充滿了「炎霜和煩惱」。時光易逝,盛年難再來,人們難免充滿了擔心和無奈,因此唐寅這樣開解人們:請君細點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草裡高低多少墳,一年一半無人掃。
這種開解人的詩句也算唐寅獨一份了,若是想得開的人還好,想不開的人讀了難保不會更加發愁,在他看來我們周圍,每年都有人被黃土一抔掩去,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留戀,總之,人都只能活這麼就。至於那些總惦記身後事的,有多少人去世了連個祭奠掃墓的人都沒有,人生到頭一場空啊。
他說的倒也是事實,本意是勸人們看淡世事無常,把這輩子過得瀟瀟灑灑,只是這樣直白的說出來反倒沒幾個人能接受了,畢竟每個人經歷的事情和性格都不一樣,何況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把婚喪嫁娶看成人生中的頭等大事,尤其是葬禮,因為人們追求來生,為此制定了許多喪葬禮儀,其中有一項就是壽衣。那麼過世的人為什麼要穿壽衣?其中又有哪些忌諱呢?
一、壽衣件數
壽衣又叫「老衣裳」,和棺材一樣,都是子女在父母生前就會準備好的,在農村可以看到,有老人的家裡都會擺上棺材,有些不能接受,覺得人還在就準備這些東西不吉利,實際上這是兒女孝心的一種體現,連老人自己都沒有意見,甚至到了一定年齡後會督促兒子儘早為自己準備。一般來說過了60歲,這些東西就該準備起來了,畢竟這種事情誰也說不好,老人身體的不確定因素有很多,真的臨到頭了再準備難免匆匆忙忙。
壽衣也不是隨隨便便買兩套衣服就可以,雖然如今有很多壽衣店都有賣的,但會做兒女的還是要親手縫製,尤其在古時候從頭到腳必須是女子親手做,要麼是女兒要麼是兒媳。一整套壽衣包括帽子、衣褲、鞋襪,而且衣褲的套數一定要是單數,不能是雙數,起碼有個三套才行,不過在南方某些地區則是取偶數,也就是八件套。
二、顏色布料
布料顏色上也有講究,就像選墓地一樣,選墓地人們習慣找風水先生來看一眼,據說墓地選得好,對後代子孫大有裨益,甚至興旺一個家族,古代很多這樣的傳說故事。壽衣同理,在古時候,壽衣外衣的裡子得是紅色,帽子上也要有紅頂子,寓意後人紅紅火火。外衣的顏色分男女,男子大多是杏黃色,女子則多為青藍色。
布料顏色上也有講究,就像選墓地一樣,選墓地人們習慣找風水先生來看一眼,據說墓地選得好,對後代子孫大有裨益,甚至興旺一個家族,古代很多這樣的傳說故事。壽衣同理,在古時候,壽衣外衣的裡子得是紅色,帽子上也要有紅頂子,寓意後人紅紅火火。外衣的顏色分男女,男子大多是杏黃色,女子則多為青藍色。光是顏色上有講究外,顏色圖案的款式也要協調,這是人這一輩子最後的體面,切不可應付了事,衣服褲子的圖案要協調呼應,如五蝠捧壽、八仙等等。另外到了現代後壽衣又分中式和西式,如中山裝、西裝之類,中式的旗袍、唐裝配一雙皮鞋肯定是不行的。至於布料的選擇上,儘量不要使用皮草類,因為老人相信轉世投胎,如何用動物的皮毛,下輩子就會變成這種動物。
綢緞之類的布料雖然穿著舒服,製成衣裳也好看,但是活人穿就可以,做壽衣是不行的,因為「緞」和「斷」的讀音一樣,害怕以後斷子絕孫,這種說法聽起來迷信,不過也是出於善意。那麼製作壽衣最佳的布料是什麼呢?就是絹布和棉布,有「眷戀」、「緬懷」的意思,也是家人表達哀思的一種方式,縫製壽衣不僅僅是用到布料,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壽衣都是非常厚的,裡面塞著棉花,因為人在安葬後,屍體會流出液體,壽衣也有防滲漏的作用。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要非常注意,那就是整套壽衣上都用布條帶子代替紐扣來固定衣服,大家也知道古人比較重男輕女,認為只有兒子可以傳承香火,一次布條帶子的寓意就是帶來兒子,這樣家族就能一代代傳承下去,當然現在已經沒這個必要了,基本上壽衣都是有扣子直接固定的。
三、穿戴
關於壽衣的設計其實還和一個歷史人物有關,這個人就是吳三桂,據說當年吳三桂向滿清稱臣,其行為令人不齒,清朝皇帝頒布法令要求「改冠易服」,並且是強制執行,漢人和一些少數民族自然是不願意接受的。然而不接受就可能丟掉姓名,因此吳三桂也特意向清朝皇帝提了一個條件,那就是要求朝廷允許漢人在生前穿清服,死後穿明服,因此傳統的壽衣多少與明朝日常服飾有相似之處。
那麼穿戴壽衣的時候有什麼講究呢?首先要將逝者的身體洗淨,逝者的年紀越大則穿得越多越厚,然後將換下來的衣服燒掉,注意這期間的速度一定要快,扶著身體僵硬後就很難穿了。老人去世後兒女必定會很難過,然而不管多麼難過,在為死者穿壽衣的時候都不能哭,眼淚不能滴在衣服上。
這也是有說法的,一種說法是死者在黃泉路上聽到親人的哭泣聲會迷路,這樣他的靈魂就沒有歸宿了。有研究表明,人在斷氣後殘留的最後一絲對外界的感知就是聽覺,或許是為了讓死者的最後一程安心吧,還有一種說法是,淚水會讓死者出現走屍的事故,這就純屬無稽之談了,不信也罷。
壽衣穿戴完畢就要為死者整理儀容,有些地方會剪下死者的一縷頭髮,然後用麵團包住放進死者袖口,最後還有用麻繩把袖口和褲腿口紮緊,接下就是停靈了。一般來說老人過世都要要停靈,基本上是三五天左右,根據自家情況和季節來定,冬天的話時間長一點可以,夏天就不行了,放的時間長了有味道也不好,扎進衣服口子也能起到隔絕味道的作用。可見壽衣不僅僅是一種傳統殯葬習俗,還有一定的實用性咋在裡面。人們往往對死亡的話題諱忌莫深,但是又把身後事看得非常重,不得不說也是對兒女孝心的一種考驗了。
參考文獻
《一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