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人去世後穿壽衣時要遵守這三個習俗,不然會被村裡人恥笑

2020-12-22 珊珊開心

大家好,這裡是珊珊開心,我是小編珊珊說農,每天給大家分享不一樣的農村俗語,如果大家覺得喜歡農村俗語和廣大農村人的智慧結晶,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後續小編會每天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農村的俗語和三農知識哦!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農村俗語就是在農村,人去世後穿壽衣時要遵守這三個習俗,不然會被村裡人恥笑。

中國的歷史文化是很博大精深的,這些文化中包含了各種各樣的習俗和禁忌,自古以來都有紅白喜事之分,在農村人們對於無論是白事還是喜事,都是非常重視的,因此有關類似的習俗更是數不勝數。老話說的好「人生在世不過是短短幾十年」,每個人都會經歷生死,人死如燈滅,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就是在農村,人去世後穿壽衣時要遵守這三個習俗,不然會被村裡人恥笑。

似乎只要談到死亡這個話題,每個人都是非常的忌諱,能不談就不談,其實靜下心來仔細的想一下,縱觀歷史,沒有人是能夠長生不死的,這是每個人必須要經歷的。俗話說得好「人死為大」,對於飽受病痛的人來說死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呢!人老了之後都會經歷這一遭,或許死了之後,又是一次重生呢!人在去世後,最講究的就要數這個環節—為去世的人穿壽衣最為重要了。

壽衣,在農村有的地方還稱為「送老衣」,是在人世間穿的最後一套衣服,因此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在有的地方人們在老人還沒有去世的時候就會提前準備好棺材和壽衣。想必很多人認為人老人尚在世就準備這些東西,那不是非常的晦氣詛咒老人家嗎?其實恰好相反,壽衣中的「壽」就是長壽的意思,人們提前準備還有為老人增添福壽的意思,有的老人身體不夠好,提前準備還能為老人家衝衝喜,下面小編給大家講解人去世後穿壽衣時要遵守這三個習俗,不然會被村裡人恥笑。

第一個習俗、壽衣為單數。

給老人穿的壽衣只能是單數,絕不能是雙數,想必不少的人不懂了,中國自古以來不都是講究雙數才為好,為啥到這裡就成了單數了,這樣的說法是沒有錯的,但是對於這個雙數就不適用了。因為古人認為在陰間單數才是吉利的象徵,另一方面就是避免「重喪」,人去世後穿壽衣是對死者的尊重,希望死者來世可以做個有福壽之人。

第二個習俗、袖子忌諱短。

人在離世後穿壽衣的時候袖子必須得遮住死者的雙手,忌諱袖子短蓋不住手,這條規矩主要是為死者的子孫後代著想,因為在農村有這樣的說法,如果死者的袖子沒有遮住自己的雙手,那麼將預示著自己的後代不是做賊就是討飯。這就是中國式的父母,在世的時候一輩子為了兒女奮鬥,就連去世後還是為兒女子孫擔心。

第三、壽衣不能有紐扣。

無論是壽衣的材質還是選料都是大有講究的,壽衣的布料不能是皮毛的華麗的綢緞,因為怕已故的人來生會變成獸類,綢緞中的緞和「斷」是同音,有斷子的意味,因此不可以用這兩樣面料來做壽衣。衣服的面料一般是厚實的絹棉做成,因為'絹"有著「眷念」的意思,表達出對已故的人有眷戀和緬懷的情感,還有重要的是壽衣不能出現紐扣,要用帶子繫著,因為帶就是「帶來子嗣」的意思,而紐與「扭」是同音,代表著後代不團結。

俗話說的好「十裡同鄉不同俗」,每個地區的習俗是不同的,如今這幾點習俗恐怕也只有農村依然遵守了,城市裡的人早就忘了這些,雖然這些都是迷信,但是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傳統喪葬習俗,還是遵守比較好。

相關焦點

  • 農村人去世時穿壽衣,老祖宗留下民間習俗,現在年輕人還知道嗎?
    在我國農村人去世之後的喪葬習俗非常的講究,老祖宗留下了很多的規矩,比如說在人去世的時候要穿壽衣,那麼各地在老人去世時穿壽衣有什麼講究呢?現在年輕人還知道嗎?下面我來說說我們當地的傳統喪葬習俗。首先在我們當地,老人去世的時候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必須有子孫後代在床前照料,或者是跪聽遺言,這在我們當地叫做送老。如果說子孫兒女在外遠遊無法趕回來送老的話,當地人經常講這樣的老人無福。所以當地有一句俗語叫做送老歸山方是兒。在老人去世之後,第1件事情就是由子孫後代幫忙洗澡淨身,然後穿上壽衣。
  • 中國傳統習俗:人去世後為何要穿壽衣?有什麼講究?
    我國的民間一直都有一種傳統習俗,那就是人去世之後要穿專門的壽衣。然而,衣服總有一天會與人體一起腐爛,現在的火葬就更不用說了,渣都不剩。那麼,人們為什麼那給死去的人呢穿壽衣呢?其中究竟有什麼講究?但是很多漢人感覺穿著清朝的衣服死後沒臉下去見祖宗,因此就向清朝政府請求,能不能允許他們生前穿清朝的衣服,死後穿上明朝的衣服下葬,也就是所謂的「生變死不變」。清朝統治者因此就網開一面,允許讓死去的人穿之前明朝的衣服。因此從此之後,清朝時期的漢族人去世的時候,都會穿上明朝的衣服,好心安理得地去地下見祖宗。
  • 老人去世後,子女不懂穿壽衣怎麼辦
    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是誰也逃不掉的命運安排。老人去世後,作為直系親屬的子女,自然是要為逝者穿壽衣的。可是,作為80、90後的子女,又有多少人懂得如何為老人穿壽衣呢?更不用說壽衣穿戴的講究了。【壽衣什麼時候穿】上述說了誰給老人穿壽衣的問題,接下來給大家談一下,老人的壽衣什麼時候穿好?老人的壽衣究竟什麼時候穿好呢?去世前穿還是去世後穿,這也是很多家屬比較困惑的問題。依照傳統喪葬習俗,老人的壽衣通常在去世前穿,也即在老人狀況不好的時候,給老人淨身穿衣。
  • 老人去世後怎麼穿壽衣?有哪些講究
    老人去世壽衣怎麼穿?有哪些講究?依照傳統葬禮習俗,老人的壽衣叫「老衣裳」。老人去世後,子女為老人淨身穿衣叫「小殮」。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談一下,老人去世壽衣怎麼穿?有哪些講究?【穿壽衣的時間】老人去世壽衣怎麼穿?為老人穿壽衣,重要的是選擇穿衣時間。有些地區選擇去世前穿,認為這個時段穿的壽衣,老人可以安心帶走;有些地區選擇去世後穿,認為這個時段穿壽衣,才是對老人最大的尊敬。那麼老人去世壽衣怎麼穿?去世前穿好還是去世後穿好呢。
  • 在農村,人去世之後要穿壽衣,老人留下的規矩,年輕人還知多少
    在我的農村老家,有一種風俗,說是人到了一定的年齡,最好是提前準備壽衣。究竟為什麼要提前準備壽衣,說法不一樣。有人說越是提前準備了壽衣,人活的年齡越大。也有人說是為了防止人去世的時候來不及穿衣服,所以要提前準備好。
  • 為什麼人在去世後,都要穿壽衣呢?這是什麼寓意呢?
    為什麼人在去世後,都要穿壽衣呢?這是什麼寓意呢?去世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也許一個昨天在健在的人,這一天就不在人世了,可以說,生與死一定是人世間最大的別離了,不過說來,為什麼人在去世後,都要穿壽衣呢?
  • 在農村有老人去世,為啥要穿壽衣呢,有什麼講究嗎?看完明白了
    在農村,有很多的規矩也是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傳承下來了,在農村裡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婚喪嫁娶了,這些也是農村裡比較重要的事情,尤其是農村裡的喪事也是最為重要的,不管在什麼時候,村裡的喪事也是一種墨守成規的事情,一旦有人去世了,那麼可以說是有來往的或者是能說上話的都會去幫忙,這個就是農村的一個規矩,那麼對於在農村,有人去世時要穿壽衣買壽材都是農村裡的一個規矩
  • 人去世後為什麼要穿壽衣,有些講究你也應該了解一下
    人去世後為什麼要穿壽衣,有些講究你也應該了解一下中國是一個非常講究規矩的國家,這些規矩的觀念都是從老一輩流傳下來的。國家有國家的規矩,家族有家族中的規矩。現在比起古時候來說,規矩還是比較簡單一點的。今天就來講講一直流傳至今的規矩,就是人去世後穿壽衣的規定吧!都知道,人的壽命總會有終結的時候,只是去世的方式不一樣。人離世後,壽衣是必須要為離世之人準備的,對於壽衣就有很多講究,看看都有哪些講究吧!第一,穿壽衣。不同性別的人死去,由不同的後代給他們穿衣服。如果離世的是女性,就得讓女兒或則是兒子媳婦給穿戴衣服。
  • 農村老人去世後,親人的淚水不能滴落到老人壽衣上,有啥講究?
    農村有很多的講究,尤其是在婚喪這種大事上,有人把這些老理看成是封建迷信,其實不然,這其實屬於一種農村的民俗文化,除了一部分有迷信成分外,多數都是對生活的細節進行約束和規範,以免造成損失和讓人看笑話。今天就來說一說農村喪禮上的一些講究。
  • 人死後為何都穿壽衣,而且不能露手?原來是這樣
    從古至今咱們中華民族對親人的後事都是主張辦的妥妥噹噹的,是十分講究,也是十分看重的,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流程,包括穿壽衣,選墓地,入殮,辦追悼儀式,火化,落葬等等。可是在最後瞻仰儀容時,我們會發現逝者的手總是藏在袖子裡的,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人去世後穿壽衣,而且不能露出手呢?原來是這樣。接下來就讓小編帶你去了解一下吧。
  • 農村喪葬文化八種「叫法」,年輕人大多很陌生,你了解嗎?
    且已經成為了中華民族一個固守的習俗。對後世的影響十分深遠。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中國的喪葬文化。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對這些文化的不了解。所以有必要進行普及一下。讓更多的中國人民知道,這樣的習俗仍然在。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農村喪葬文化的流程。這一共有八個步驟。每個步驟都代表了對老人的一份特殊意義。農村喪葬文化八種「叫法」,年輕人大多很陌生,你了解嗎?
  • 常見的農村喪葬習俗
    身系草繩或纏黑紗,穿草鞋或白面布鞋,有的地方赤腳 不穿鞋。光山、新縣等地,男性死了,孝鞋口左邊披臉子,女性死了則為右邊,父母雙亡則為雙邊。接著給死者沐浴,前身7次,後身8次,有的前後各擦3次,穿 上壽衣後入殮。棺底鋪香末,末上墊紙或褥,有的還置5枚銅錢。抬屍時,喪主抱死者頭部人棺,頭朝棺木大頭,平直仰臥。頭枕3塊瓦,腳墊2塊磚。口中含錢, 或食物、珠玉。
  • 人死後為何要穿壽衣,殯儀館工作人員說出真相,原來沒那麼簡單
    再比如人去世後,無論是歷代的君王,還是平民百姓,都很重視人去世後的一些事宜,這也是一直延傳至今。這些事宜,不僅是一種文化,也是對逝者的一種尊重。人去世後,為什麼必須穿壽衣?來看看殯儀館工作人員怎麼說。
  • 農村民間喪葬習俗有哪些?
    人都會有生老病死的那麼一天,這是人生的大事。對於這件事,人們都是比較重視的,在農村尤為突出。畢竟很多農村還是土葬的方式。而土葬在農村民間的確是有很多的習俗。以我所處的隴東中部一帶的農村來說,主要有這些習俗:「後事」準備人生百歲總有一死,當人進入晚年,漸漸的體弱多病,本人也有要求,家屬便著手為其準備身後用物。最主要的,也必須在生前打算的,一是壽棺,二是壽衣。以前,壽棺都是請木匠師傅製作,一般都是楊木做的,松木的只能是有錢人家;現在,會做棺材師傅少了,基本上都是在棺材店訂做,最次是松木的,也有柏木,雕有圖案,油漆錚氣。
  • 家裡老人去世後的禁忌,必看!
    所以是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喪葬習俗禁忌的,以便避開禁忌,遵從習俗。一、逝者安葬的禁忌1、逝者的服裝忌諱用緞子面料老人們習慣把去世後穿的衣服稱為「壽衣」,過了六十歲後就有老人開始準備壽衣了。壽衣的件數、質地都是很有講究的。
  • 風水先生提醒:直系親屬去世後必知的六大禁忌
    所以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喪葬習俗禁忌的,以便避開禁忌,遵從習俗。  一、逝者安葬的禁忌  1、逝者的服裝忌諱用緞子面料  老人們習慣把去世後穿的衣服稱為「壽衣」,過了六十歲後就有老人開始準備壽衣了。  壽衣的件數、質地都是很有講究的。
  • 人死後為什麼要蓋上白布?為什麼會有這項習俗?
    雖然國家提倡人死後要從簡流程,但很多地方死後還是會大辦特辦,以求親人能夠走得更加安心和滿足。當然如果是人離世之前的遺囑要求從簡處理,那這種情況就另說了。但對於農民來說,基本上還是希望風風光光的離開人世。雖然現在實行的是火葬制度,但很多地方火化過之後還是會按照土葬的流程走下去。而人離世後的過程比較繁瑣,要經過很多的習俗和傳統,經歷七天之後選擇良辰吉日才能下葬。
  • 農村喪事流程中的八種「叫法」,年輕人多數沒聽過,你知道幾種?
    有些人即便是常見到過,但是也不太清楚,今天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①送終:生活中常說「養老送終」,其實送終也是很有講究的,當老人臨終前,所有的晚輩都會守在老人的身旁,直到老人咽氣,而這個就叫做「送終」。在有的地方的習俗是老人不能在床上去世,在最後一刻會將老人抬到地面的木板。
  • 厚厚的壽衣到底有什麼用?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很多人年輕人不懂
    至於那些總惦記身後事的,有多少人去世了連個祭奠掃墓的人都沒有,人生到頭一場空啊。他說的倒也是事實,本意是勸人們看淡世事無常,把這輩子過得瀟瀟灑灑,只是這樣直白的說出來反倒沒幾個人能接受了,畢竟每個人經歷的事情和性格都不一樣,何況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把婚喪嫁娶看成人生中的頭等大事,尤其是葬禮,因為人們追求來生,為此制定了許多喪葬禮儀,其中有一項就是壽衣。
  • 老人去世後,家屬串門有什麼習俗,如果是平輩去世又有什麼講究?
    這種風俗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據說家裡有人長輩或平輩的人去世後,在一定的時間內到別人這裡去串門,會給別人家裡帶來晦氣。這種說法其實並沒有什麼根據,也許是一種心理作用,或者是古代守孝風俗的一種變相遺存。但是,不管你信不信,這種風俗在當今的中國民間部分地方,特別是農村還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