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羅思義】
自稱為「普京迷弟」的川普頻頻向普京示好在美國引發巨大爭議,而了解川普意欲同普京建立良好關係背後的原因——拉攏俄羅斯加入反華聯盟,非常重要。這是個事關中國地緣環境的重要問題。因此,有必要了解川普的政策路線,並分析其成功的機會到底有多大。
俄羅斯和普京是否會追隨川普反華?
美國部分媒體稱「川普對俄羅斯和普京過於手軟」,更有甚者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聲稱「川普對俄羅斯和普京示好,是由於俄羅斯握有關於川普私人及財務方面的負面資料,內容甚至包括他『特殊』的性愛好等」。川普對此的回應是,他至少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保留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對俄制裁。
《華爾街日報》本月13日在對川普長達一小時的專訪中直截了當地提到了相關問題,同樣,川普也沒有承諾將北約新近增派在波蘭和靠近俄邊境地區的其他國家的軍力撤回。
川普只表示,他已經準備好在就職之後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我知道,他們是希望會面的,而這對我來說,當然沒有問題。」他同時明確表示,他將會在俄羅斯同意支持美國外交政策的情況下撤銷對俄制裁:「如果相處融洽、俄羅斯能真正幫助我們,那為什麼還要制裁一個做得很不錯的人/國家呢?」
總的來看,川普並非一味對普京/俄羅斯示好,而是祭出「胡蘿蔔加大棒」政策——如果俄羅斯追尋美國外交政策,那麼美國將解除對俄制裁,這就是所謂的「胡蘿蔔」;如果俄羅斯與美國的外交政策唱反調,那麼將繼續制裁俄羅斯,這就是所謂的「大棒」。這符合美國一貫的政策——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那麼從美國的角度來看,俄羅斯奉行什麼樣的外交政策才符合川普所說的「做得很不錯」呢?答案在於俄羅斯是否會追隨川普根深蒂固的反華立場。
川普的反華立場早有端倪
川普當選總統已有數周,而在這段時間內,其一直在穩步推進反華路線。繼其在競選期間威脅要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提高關稅後,其和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直接通電話違反了美國政府40年來堅持的「一個中國」政策。接著,其進一步明確質疑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並在《華爾街日報》問其是否支持「一個中國」政策時稱:「 一切都在談判中,包括『一個中國』政策。」
這些政策可從川普競選期間的言論和其過渡團隊核心成員中一些美國最強硬的反華勢力身上尋得痕跡。我去年11月21日在觀察者網發表的文章《看!川普正在把什麼人引入政府班底?》對此已有分析。
正如《金融時報》指出:「川普先生的顧問包括亞歷山大·格雷(Alexander Gray)和著有《百年馬拉松》《The Hundred Year Marathon》的作者白邦瑞(Mike Pillsbury)。前者在為共和黨眾議員蘭迪·福布斯(Randy Forbes)工作時經常尖刻地批評中國政府,後者認為中國正準備主宰世界。」
特別要指出的是,川普任命的人中最敵視中國的是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此君以前默默無聞,但現在在中國無疑已是臭名昭著。他最先被引入川普過渡團隊,獲川普任命為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
納瓦羅曾稱「美國與中國很有可能開戰」,他還聲稱「比爾·柯林頓1998年在上海公開宣示『三不政策』的聲明是賣國行為」。他是美國視頻網站YouTube反華紀錄片《致命中國》(Death by China)的出品人。過去八年,納瓦羅共寫了三本惡毒的反華著作——《臥虎:中國的軍國主義對世界意味著什麼》( Crouching Tiger - What China's Militarism Means for the World)、(《致命中國:中共赤龍對人類社會的危害》)(Death by China - Confronting the Dragon)、《正在到來的中國之戰》(A Global Call to Action and The Coming China Wars: Where They Will be Fought and How They Can be Won)。
彼得·納瓦羅(資料圖)
正如《紐約時報》指出:川普已經準備讓長期擔任鋼鐵企業主管、同時也是貿易批評人士的丹·迪米科(Dan DiMicco),在他的政府實現過渡期間負責貿易方面的事務,這釋放出了比較強烈的信號。在滿是驚嘆號的個人博客裡,迪米科將美國工業的衰退歸罪於貿易夥伴的欺騙行為,尤其是中國。
去年他還在博客中寫道:「希拉蕊聲稱,川普的貿易政策將開啟一場『貿易戰』,但她沒有意識到我們已經處於貿易戰中了。川普顯然明白這一點,他會努力終結中國的『重商主義貿易戰』!這場戰爭已折磨我們近20年!」
鑑於這些政策,根本無需更長的時間來證明川普的反華傾向。顯然,川普對俄祭出「胡蘿蔔加大棒」政策與他的反華立場不無關係。
川普過渡團隊成員對中國的立場存在分歧
為讓大家對川普和其過渡團隊成員患上的反華狂躁症有所了解,上文簡短摘錄了川普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所發表的部分言論,本節將摘錄其過渡團隊成員的言論。
比如,首先登場的是川普提名的國務卿人選雷克斯·提勒森(Rex Tillerson),此君1月11日在參議院確認聽證會上就南海問題口出狂言:「我們將不會允許中國進入這些島嶼。」
川普團隊對提勒森所說的美國應直接阻止中國進入南海的言論似乎存在分歧。
路透社報導稱:「川普過渡團隊的一名顧問告訴路透社,提勒森並非真的是暗示新政府將實施海軍封鎖, 因為那樣可能引發與北京軍事對抗的風險。新政府並不想看到這種局面。」
路透社注意到這一分歧,並同時報導稱:「但是另外一名被授權發言的過渡團隊官員則駁斥這種觀點,稱提勒森『沒有說錯話』」。
川普提名的國務卿人選雷克斯·提勒森
路透社還指出:儘管川普團隊內部發出互相矛盾的信號,但是他們卻在堅定地推進一個計劃:在東亞擴建海軍,對抗中共的擴張。
過渡團隊顧問告訴路透社一些計劃的細節,比如在該地區駐紮第二艘航母,部署更多驅逐艦、攻擊潛艇和飛彈防禦系統,或在日本和澳大利亞增加新的基地。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過渡團隊顧問稱,他們也尋求在中國的近鄰——韓國設立「空軍遠程攻擊設備」。即將於1月20日接替美國總統貝拉克·歐巴馬的川普發誓要大大擴張美國海軍,把軍艦增加到350艘。
路透社進一步指出:「『一旦我們開始糾正軍事不平衡,我實際上認為,你將得到更多的合作,而不是更少』, 川普顧問說道。川普和他的內閣提名人也發誓,要加強施壓中國,迫使其遏制朝鮮的核飛彈計劃,包括對違反朝鮮制裁決議的中國實體實施『二次制裁』。」
路透社總結道:「川普顧問對外界所擔憂的這些策略『有風險』和『適得其反』進行了反駁,他們認為在美國被世界其它地方分心而減少對亞太投入幾十年之後,『以實力求和平』的策略將讓美國的亞太政策擁有強大的支撐。」
此處的關鍵一段話是「在美國被世界其它地方分心而減少對亞太投入幾十年之後」。這是了解川普政府戰略思想的的關鍵。在美國,對俄羅斯和普京異乎尋常地著迷的川普是個另類。這也清楚地說明了川普在接受《華爾街日報》冗長的專訪中,對制裁俄羅斯的回應用詞非常謹慎的原因。
「中國是美國的主要敵人,美國應調整戰略專心對付中國」的分析,源自於美國新保守派外交政策思想,比如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早前發布的研究報告《修正美國對華大戰略》(Revising U.S. Grand Strategy Towards China)。拙著《 一盤大棋?——中國新命運解析 》對川普當選前的美國外交政策思想進行了詳細的分析,這裡就不再贅述。
美國外交政策專家建議美國調整戰略專心對付中國
很明顯,川普對付中國面臨的一個關鍵障礙是俄羅斯。俄羅斯對華友好等於是保護中國北部邊境的很大一部分地區。俄羅斯擁有強大的核力量,美國不希望同中國交戰時,俄羅斯參與其中,面臨兩面受敵的冒險境地。俄羅斯也在日美關係中扮演著特殊的角色。
日本本質上是美國的半殖民地。在政策事務上,特別是軍事和經濟方面,日本並沒有自主權,只能聽從美國的指示。但日本經濟體量也很大,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因此,日本也擁有強大的軍事潛力。日美聯手對付中國不可小覷,日美聯盟也是美國戰略家視為對付中國的關鍵,川普當選後會見的第一個外國領導人是安倍即是明證。
但俄羅斯與中國的良好關係可在軍事上抵消日本對美國的重要性。因此,只要俄羅斯與中國保持良好的關係,美國就無法在中國的東部獲得任何決定性軍事優勢。
事實上,歐巴馬/希拉蕊在推行美國重返亞太政策時,就面臨兩個關鍵且相互關聯的問題。
首先,小布希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令美國經濟損失慘重。據估計伊拉克戰爭成本超過1萬億美元,美國大部分軍力也不得不陷在中東和阿富汗。入侵伊拉克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以及此後美國和歐洲國家一道在利比亞動武推翻卡扎菲,導致恐怖分子趁機坐大並控制了中東和北非的大部分地區。
這些恐怖分子轉而對歐洲發動恐怖襲擊,引發該地區民眾強烈的不滿。沙烏地阿拉伯和以色列等美國盟友,也支持這些恐怖分子針對其地區對手如伊朗和敘利亞的阿薩德政權。但伊朗和阿薩德是俄羅斯的重要盟友。
同時,2014年歐巴馬/希拉蕊支持針對烏克蘭親俄總統的政變,直接侵犯了俄羅斯的核心利益,但這服務於美國的直接利益。
首先,美國從戰略上一直致力於削弱俄羅斯,因為俄羅斯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其次,破壞德俄間歇性的友好關係符合美國直接利益——德俄良好關係形成的俄德軸心,將可令歐洲奉行更獨立的政策,因此德俄保持友好關係是美國不願意見到的。
烏克蘭政變也可看作是美國改變其中東政策,向俄羅斯進一步施壓的一種方式。
美國與俄羅斯在中東和烏克蘭打得不可開交,因為伊朗和敘利亞阿薩德政權均是俄羅斯可以提供重要軍事支持的盟友。美國由此不得不在其參與的一系列中東戰事中與俄羅斯對抗。正如川普團隊指出,「在別處分心」導致「美國在與中國對抗時資源不足」。
美國政策結論顯而易見:正如川普團隊成員認為,中國是美國的主要敵人。美國應結束「分心」,集中所有可能的力量專心對付中國。要實現這一點,美國與俄羅斯的對抗就不得不結束,美國和俄羅斯就得保持友好關係,從而才有可能拉攏俄羅斯加入反華聯盟。
美國外交政策專家早有此意。早在2012年,《大西洋前哨報》(the Atlantic Sentinel )就刊文指出,美國應改變尼克森聯華對抗蘇聯/俄羅斯的戰略,而是聯俄抗中。就像尼克森和基辛格尋求聯合「龍」牽制抗更強壯的「熊」一樣,美國是時候考慮改變策略了。
美國著名的外交政策專家扎克利·凱科(Zachary Keck)於2013年指出:「在某些時候,美國必須做出選擇,其他地區的問題是否足夠重要到要破壞與俄羅斯在太平洋的關係。在亞洲世紀,這個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不』。」
這一分析得到了向美國提供建議的亞洲重要戰略家的大力支持,最具代表性的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新加坡是美國對抗中國的重要盟友,馬凱碩則是新加坡頂級戰略家之一,也許他的構想會被川普視為寶典。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
馬凱碩認為,歐巴馬/希拉蕊所推銷的民主自由純屬廢話,應該停止。他指出:「 第一,停止推廣民主的意識形態『十字軍東徵』。」這與川普的做法不謀而合。
然後,馬凱碩就美國政策總結道:「 第二,擁抱俄羅斯,並且是有意識地這樣做。北約不明智的擴張並未加強西方的安全,只不過把俄羅斯變成了自己的敵人。但當西方最終醒悟過來,要對付一個崛起的中國時,俄羅斯恰恰可能是平衡中國力量的必要地緣政治砝碼。
當下,西方對俄羅斯實施了制裁。這種損害自身利益的衝動做法充分表明,西方的地緣政治智慧在衰減。」川普欲拉俄抗中顯然是基於此。
要實現這樣的地緣政治調整,拉攏俄羅斯加入反華聯盟,美國就需要對俄羅斯軟硬兼施:如果俄羅斯拒絕加入反華聯盟,那麼美國將繼續保持對俄羅斯的制裁,即來「硬的一面」。反之,美國將解除對俄制裁,即來「軟的一面」。這樣的政策(而非對俄羅斯示好、崇拜普京、黑材料掌控),與川普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談及的美國對俄政策(胡蘿蔔加大棒政策)一致。
總之,川普對俄羅斯示好的政策,只不過是其反華政策的另一種表現形式而已。除中國政策外,川普拉攏俄羅斯加入新的反華聯盟的障礙是什麼?它們可以劃分為俄羅斯以外的障礙和俄羅斯國內的障礙。
川普拉攏俄羅斯加入反華聯盟所面臨的障礙
先談俄羅斯以外的障礙。首先是以色列和美國內親以色列的強大的遊說團。以色列並不認為中國是其主要敵人,伊朗才是,但伊朗是俄羅斯的盟友。因此,以色列擔心,如果川普與俄羅斯交好,那麼美國將不再會真正對抗或者攻擊伊朗,並進而向伊朗讓步。
出於此原因,美國內親以色列的強大的遊說團不會支持美國與俄羅斯保持良好的關係,除非俄羅斯同意放棄與阿薩德和伊朗等被以色列視為敵人的勢力的結盟。
其次,如果川普與俄羅斯達成協議,那麼其將不得不對普京作出一些讓步。普京不是傻瓜,不會把甜言蜜語當真,而是會想得到真正的實惠,比如要求美國對敘利亞等問題作出一些讓步,更甚者是要求美國將因烏克蘭問題對俄羅斯實施的經濟制裁取消。
確切地說,「烏克蘭」應稱之為「烏克蘭政府」,因為其現在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烏克蘭問題對俄羅斯來說最為重要。首先,其對俄羅斯具有決定性的軍事意義。烏克蘭首都基輔距離莫斯科僅750公裡,因此烏克蘭存在外國軍事勢力對俄羅斯是一個致命的威脅。
北約東擴後,撇開合理的軍事戰略考量不談,俄羅斯對美國不將外國軍事力量推進到俄邊境地區的承諾的信心為零。
其次,「東烏克蘭」現在是與俄羅斯緊密相連的重要經濟地區。如果這一地區併入俄羅斯, 那麼無論在法律上,還是在實踐上,俄羅斯的經濟實力都將增強很多;如果失去這一地區,俄羅斯的經濟實力將被大大削弱。
「東烏克蘭」是重要的工業綜合體,如果其實質上重新併入俄羅斯,俄羅斯國家實力將較德國和法國有所上升。
第三,有必要了解的是,「東烏克蘭」地區這一說法並不貼切,這是一個名為「俄羅斯西部」的國家。從人種、語言、宗教、文化看,「東烏克蘭」人就是俄羅斯人。他們被稱為「烏克蘭人」的唯一原因是其隸屬前蘇聯時無足輕重,而且蘇聯加盟共和國之間是不設邊境的。
由於種族、宗教和文化與俄羅斯完全一樣的事實,「東烏克蘭」居民視自己為俄羅斯人,也希望併入俄羅斯。
烏克蘭東部地區大部分民眾以俄語為母語(來源如圖所示)
這就是為何親美勢力發動政變後,只能採取爆炸、炮擊城市、屠殺等極端的暴力軍事行動,以逼迫」東烏克蘭「人重回烏克蘭政府管轄的原因。在目睹基輔的親西方政權對頓涅茨克等地區的俄羅斯族採取的暴力軍事行動後,他們從心理上和政治上更不可能重回烏克蘭政府管轄。
同樣,當基輔政權使用軍事暴力手段針對該地區平民時,俄羅斯民眾也視他們為自己的同胞。
儘管俄羅斯國內對普京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態度不乏批評的聲音,但他的支持率仍然很高。批評普京的聲音不是在於他對烏克蘭太過強硬,而是不夠強硬。因此,美國與俄羅斯恢復友好關係的任何政策,就不能不考慮到得對俄羅斯做出實質性的讓步。
但對德國、法國等西歐國家來說,美國對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讓步,無疑是把他們置於危險的境地。沒有美國的慫恿,這些國家不會選擇與俄羅斯在烏克蘭作對。他們此前就明白,沒有美國參與,單靠他們與俄羅斯作戰,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如果他們真與俄羅斯開戰,那麼俄羅斯而非西方(美國、法國、德國),將會成為東歐最強大的力量。
因此,美國內反對美國與俄羅斯達成協議的主要有兩大團體,一個是親以勢力,另一個是親歐勢力。這些勢力害怕,若川普成功拉攏俄羅斯加入反華聯盟,將會迫使美國在一些問題上讓步,進而影響以色列和西歐利益。因此,每天都可在美國媒體上看到,美國統治集團內部對美國應與俄羅斯保持怎樣的關係吵得不可開交。
俄羅斯國內勢力對川普欲調整俄美關係持何立場?
那麼,俄羅斯國內勢力對川普欲調整俄美關係持何立場?如果川普成功拉攏俄羅斯加入反華聯盟,又將會對中俄關係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要回答上述問題,就得先分析俄羅斯國內形勢。美國並沒有誤判,俄羅斯國內的確存在強大的親美勢力。俄羅斯很大一部分寡頭一夜暴富是由於20世紀90年代的私有化,他們一點都不愛俄羅斯。
對於俄羅斯是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他們也並不在乎,他們在乎的是他們是否富有。這些勢力只會樂意看到俄羅斯加入川普的反華聯盟,而不會關心這是否會危害到俄羅斯。即使川普只是暫時性地示好,他們也會趁機鼓動俄羅斯人加入反華聯盟/親美聯盟。
但普京的存在可能會令形勢朝著他們所期望的相反方向發展。美國曾直接嘗試讓普京下臺,以實現俄政權更迭。出於直接的政治而非心理原因,普京有充分的理由不信任美國。
此外,俄羅斯軍方和安全部門也非常清楚,美國對俄羅斯懷有深深的敵意且長期持續地試圖削弱俄羅斯。儘管普京作為俄羅斯總統,其有義務盡一切可能爭取解除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但迫於壓力,他不能犧牲俄羅斯國內的愛國者利益,或者更狹隘地說犧牲他自己的執政團隊的利益。
美國的計劃是什麼也顯而易見。如果美國能拉攏俄羅斯加入反華聯盟,並成功地削弱中國,那麼美國將會轉手過來尋求削弱俄羅斯——美國這些勢力今天能反華,明天就能反俄。
此外,正如上文所指出的,美國內強大的反俄勢力不會輕易就允許川普完成與俄羅斯恢復友好關係的過程,甚至當川普任期結束時,他與俄羅斯所達成的任何協議也幾乎肯定會被終止。
事實上,正如上文所分析的,這種情況可能會更早發生,因為美國一部分有利益關聯的政治建制派決定掣肘或削弱川普政府施政,比如俄羅斯問題——如果川普在壓力之下還不對其政策不做相應的調整,這些勢力必要時甚至會可能尋求逼他下臺。
俄羅斯人最終明白,他們被美國愚弄了。當蘇聯1991年解體時,世界上可能沒有哪個國家比俄羅斯更親美了。但25年來,耳聞目睹美國窮盡一切可能削弱俄羅斯後,俄羅斯人才醒悟過來,他們被美國騙了。世界上現在可能很少有國家像俄羅斯一樣反美了。
出於所有這些原因,美國拉攏俄羅斯加入反華聯盟存在強大的障礙。客觀來講,對現在的俄羅斯來說,與中國這個重要國家保持良好的關係有助於保護俄羅斯免受美國的進一步攻擊。因此,俄羅斯的愛國利益一致同意與中國保持良好的關係。
他們明白,削弱中國,不過是美國用來對付俄羅斯的一種新招而已。但受寡頭和其他非愛國力量主導的俄羅斯買辦勢力,不會在意他們的國家是否被削弱,他們只關心他們的財富。因此,川普的反華策略符合俄羅斯這些非愛國勢力和買辦勢力利益。
對於川普的出招,中國應如何接招?
中國在這些地緣政策上的利益也非常明確。對於俄羅斯,中國與美國的不同之處在於,中國與俄羅斯保持良好關係的戰略優勢,是中國不尋求削弱俄羅斯。與俄羅斯保持良好的關係,不僅符合中國一直所倡導的「雙贏」的外交理念,而且也可以保護中國漫長的北部邊境線。
但與俄羅斯的良好關係面臨美日聯盟的威脅。那麼。中國應如何應對這個重要問題?
中國能否儘可能清楚地對俄羅斯闡明中俄關係的重要性,就至關重要。從所有報導來看,中俄政府最高層均支持中俄發展友好關係。但除中俄政治與軍事界外,還有誰了解美國對俄羅斯和中國的軍事威脅這樣的問題呢?中俄均有大量關注且非常了解地緣政治問題的政治家、知識分子、學者等各階層人士。
中國明確的解釋不僅直接有益於中俄友好關係,而且中國了解俄羅斯的核心利益比如烏克蘭問題,是建立最牢固的中俄關係的基礎。雖然沒有跡象顯示,俄羅斯對「一個中國」的立場有所鬆動,但對俄羅斯清楚強調這一問題等其他事關中國核心利益的重要性,對中國也是有益處的。
但建立最牢固的中俄關係仍有大量的額外工作要做。廣泛報導中俄軍事關係就非常好——顯然兩國清楚地了解美國帶給兩國的威脅。通過上海合作組織建立的制度化聯繫也非常好。
但從筆者的角度來看,其他領域也需要進一步加強合作,特別有必要從經濟層面深入研究中俄擁有共同經濟利益的領域。比如,俄羅斯可以對華出口能源和先進軍事裝備,作為對進口中國製造產品的交換。這很重要,但這種說法太狹隘。
按照購買力平價(PPP)計算,俄羅斯人均國民總收入比中國高三分之二以上。也即是說,俄羅斯的生產率水平明顯高於中國。因此,中國和俄羅斯分別擁有不同的生產優勢。
俄羅斯還需要更多更深地融入中國的一帶一路,以及其與歐亞經濟聯盟關係的討論。比如,在最近的一個研討會上,就有人提出一個合理的觀點,一帶一路地區似乎遺忘了俄羅斯的西伯利亞鐵路,沒有視之為一帶一路地區重要的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因此,在經濟和貿易領域進行最大程度的合作是當務之急。
另外,還需要在政府和民間層面加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旅遊與文化之間的聯繫。
所有這些問題需要從中俄兩國最大的共同戰略利益,以及兩國愛國利益的角度來考慮。還應當指出的是,美國情報機構試圖破壞中俄關系所採用的手段,不是利用明顯的親美分子,而是利用兩國的極端民族主義者傳播一些似是而非的謊言,比如在俄羅斯傳播「數億中國人打算遷往並佔領西伯利亞」的恐慌性言論,在中國則呼籲「抵制中俄邊界新約」。
對所有這一切的共同框架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川普團隊的戰略目標是企圖拉攏俄羅斯加入反華聯盟。這樣的政策不僅不符合中國利益,而且也不符合俄羅斯自身利益。
中國應明白,川普並不是真著迷俄羅斯和普京,這僅僅是川普反華政策的核心所在而已。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作者簡介
我曾於1992年初寫了一篇題為《中國的經濟改革為何成功,而俄羅斯怎麼會落敗?》的俄語文章,發表在俄語媒體,該文準確地預測到中國的經濟改革將會取得成功、俄羅斯的「休克療法」將會遭受失敗。
從1992-2000 年,我一直住在莫斯科,在此期間我寫了許多分析文章,包括我1996年所寫的文章《俄羅斯爆發金融危機的現實基礎 》(Foundation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the Russian State),也預測到了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
這之後,我受邀與俄羅斯副總統和總統葉爾欽的首席經濟顧問進行多次公開辯論,與包括俄羅斯外交部長、俄羅斯總統經濟顧問、俄羅斯議會主席、俄羅斯聯邦委員會主席等在內的俄羅斯多名高級官員多次會面,以及與許多跨國公司合作,等等。當時我準確地預測到蘇聯將會崩潰,北約將趁機部署兵力到俄羅斯邊境。
我在任俄羅斯企業顧問期間,曾預測到俄羅斯經濟在俄羅斯前總理普裡馬科夫,以及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治下會開始復甦。我於 2000年離開俄羅斯返回英國,並於當年擔任倫敦市長經濟顧問,負責制定經濟政策。過去25年對中國與俄羅斯經濟政策的比較分析以及準確預測,讓我有幸成為中國新型智庫之一的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的首位全職外國僱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