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家長帶著剛剛放學的孩子去買了幾束鮮花,準備教師節送給老師。新京報記者 李雪瑩 攝
新京報訊 今日是我國第29個教師節,「廉潔從教、樸素過節」成為今年的教師節主題。北京多數中小學的學生和家長均在教師節前夕,收到來自校方和老師「拒絕收禮」的類似通知。「到底送不送」,不少家長在這個問題上犯難。
日前,新京報對97位北京家長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今年教師節期間,近6成家長和學生仍準備送禮,送禮者大部分是幼兒園孩子和小學生的家長。禮品既有自製賀卡和畫作,也有價值數千元的購物卡、加油卡。受訪家長中,準備的禮品價值最高的達3000元。
家長
就怕老師記住沒送禮
「我明確表示過不會向老師送禮,不想助長這種風氣」,北京101中學高一學生家長王先生說,但孩子自己給老師寫了一幅字,表達感謝師恩的心意。
「師恩當然要感謝,但不是只有送禮一種方式來表達」,接受問卷調查的多位家長認為,如果選擇送禮,學生親手製作禮物顯得最真心誠意。「家長想感謝的話,打個電話、發個簡訊也都可以。」
「可是別人送了,我們不送,孩子會不會被老師另眼相看」,一些選擇送禮的家長表示自己的擔心,「不怕老師記沒記住送的什麼,就怕記住就我們沒送。」
而個別送禮價值較高的家長也表示,送禮不僅是感謝老師,也還「有所求」。「孩子性格內向,希望能多受到老師的鼓勵和重視」;「班裡競爭激烈,之前給老師送禮後,老師給孩子開過小灶,希望以後還能繼續」,家長們說。
學校
發通知拒絕家長送禮
「正在考慮給老師們送什麼,突然收到了學校『拒絕收禮』的書面通知」,朝陽區呼家樓中心小學一名一年級學生家長的送禮計劃就此作罷。
記者了解到,今年教師節前夕,中關村三小、北京師範大學實驗小學、培新小學等眾多中小學校均以簡訊或書面通知的方式,向學生和家長們表達了「廉潔從教、樸素過節」的規定。
有老師稱,學校是為了響應教育部為淨化教師節社會環境,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出的「節儉過教師節」的號召,提倡尊師重道比送禮物更重要。
此外,9月4日,北京市教委在網上發起「師恩難忘」三行感言信活動,提倡通過寫下三行感言來表達對自己老師的感謝,開啟了最「樸素」的謝師恩方式。
市教委官方微博在活動徵集令中這樣寫著,「真摯的感情不需要太多的言語,所以三行文字足矣」。
「類似的新聞或學校通知我也看到了,可我不知道別的家長是不是都會選擇不送禮,為保險起見,還是先送了再說,至少心意到了」,西城區一所中學的學生家長趙先生說,與往年不同,他不再當面給老師送禮,「在網上訂購了2000元的海鮮代金券,直接讓商家快遞給幾位老師。」
探訪
花店賣不停包裝打不完
花店和禮品包裝店都沾了教師節的光。康乃馨在教師節期間大賣,而包裝店老闆也打包裝打到手軟。
3元康乃馨最受歡迎
昨天下午,和平裡三小旁的鮮花店前,顧客絡繹不絕。
一年級的瑞瑞(化名)放學後剛走出校門,奶奶便拉她到鮮花店拿兩天前預訂的4束鮮花。每束花都是六枝康乃馨和一枝雛菊,周圍點綴星星草。「不貴,一共不到100元。」奶奶說,鮮花送給瑞瑞的4名任課老師,教師節一早送。
花店老闆說,從上周開始就陸續有家長到店裡訂花,其中康乃馨和向日葵最受歡迎,而康乃馨的需求量更大,「中小學生如果不是跟家長一起來,都只買康乃馨。」花店老闆說,因此昨天又新進了三百多枝康乃馨。
康乃馨3元一枝,向日葵15元一枝。一下午,老闆的女兒和兒子都在鮮花店中幫忙。下午已賣了幾百元,「明天早上還能再賣一些。」
一天包裝超50個禮品盒
昨天下午,豐臺路通小商品市場一家禮品包裝攤位前,各種禮品盒、禮品袋、禮品卡尤為走俏。
「今天生意不錯,都是家長或學生為禮物挑選包裝的」。女商戶說,從早上到下午,僅包裝禮品盒,就包了不下50個,「手包得累極了」。
她說,顧客帶來包裝的禮物五花八門,有的學生買了大大的保溫杯準備送老師,一個就價值500多元;有的是化妝品,也有送購物卡的。
案例·幼兒園孩子家長
決定送禮為獲得「心理安慰」
3歲的蓋蓋今年剛上幼兒園小班,蓋蓋的媽媽趙女士表示,因為孩子剛剛上學,需要給老師表示一下心意,「我給幼兒園的3名老師買了幾盒巧克力,一共1000元左右,因為孩子剛剛離開父母,希望老師幫著多照顧一下」,趙女士說。
趙女士介紹,對於教師節給老師送禮這件事,家裡其實十分苦惱,「家庭會議也開了好幾次」。
作為一個「新手」媽媽,趙女士先向同事打聽有關事宜,她統計過,公司同事中,約有30%有孩子的人曾給老師送過禮,其中大多數是孩子上幼兒園和小學的家長。
「我本想送老師500元購物卡,但怕太貴重老師反而不收。送點禮總比不送好,能讓老師感覺我們的尊重,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心理安慰」,趙女士說,給老師送禮時不希望孩子看到,時間上也會儘量錯開教師節,「會比9月10日晚幾天,這樣老師也不會有負擔」。
案例·小學生家長
3000元禮品就衝推優名額
「2000塊錢的油卡,1000塊錢的購物卡」。40歲的律師劉女士早已開始盤算給兒子的班主任送點什麼。
兒子小勇(化名)在海澱一所重點小學讀書,九月剛升入六年級,成績不錯。「聽說班主任有推優名額,孩子努力讀書,家長該做的也不能落下」,劉女士說,家裡計劃讓小勇高中畢業後出國讀書,「所以一定要上個好學校。」
作為地道的老北京人,劉女士常感嘆「時代不同了」。她說,自己像兒子這麼大時,每到教師節,大家會用爭搶著打掃教室的方式表達對老師的感謝。可到兒子上學的年頭,教師節成了家長和老師的事。
為上好學校,兩口子賣了南城的老房子,搬到海澱;孩子入學後,她又換了工作部門,便於抽時間陪孩子。
因孩子調皮,小學六年劉女士沒少被班主任「傳喚」。「那老師年紀不大,比較負責任,孩子也確實給老師添了不少麻煩」,逢年過節,她和愛人會帶著水果、特產到班主任家裡表達感謝。
隨著孩子年級增長,送禮成了件不得不為的事兒。
「一二三年級每年去兩次,準備二三百塊錢的東西,有時候到家裡,有時候去接孩子時塞給老師就走」。劉女士說,自己曾側面問過兒子送禮物給老師是否合適,兒子對此並不反感,還稱「越多越好」。為了讓班主任多加照顧,也為達到兒子的「要求」,自己和愛人雖不贊成送禮,但每逢節日,還是會提前商量著送什麼比較好。
「四五年級,開始送一點購物卡什麼的,孩子說全班都這麼送」。劉女士回憶,去年,自己和愛人在中秋節、元旦和教師節三個時間「悄悄」給班主任送了總價約2000元的禮。「我們沒有告訴兒子,不想讓他覺得自己是被特殊對待的。」
9月7日,劉女士到一家商場購買了1000元的購物卡。連同一張價值2000元的中石化加油卡,劉女士捏著今年教師節為兒子班主任準備的禮物,覺得「夠了」。
送禮出手大 曾被老師罵
從當年被年輕的小老師教訓一番後,孔先生就再沒敢給老師送過禮物。
他說,從孩子上幼兒園時就開始給老師送禮,覺得很正常。「一些老師教學水平高,家長送禮也覺得值,但是給一些教學一般的老師送禮,就不太情願了。」
孩子升小學後,他依舊按慣例給班主任送禮,拿了一張2000元的購物卡,但這位大學剛畢業的年輕老師當場就拒絕了他的「禮物」,還教育了家長一番。被噎回來之後,他覺得很沒面子,對給老師送禮的事心裡也產生了陰影,自從那次之後過年過節就再沒給老師送過禮。
他至今還在琢磨:是不是因為這位老師大學剛畢業,還比較單純,對送禮的事還沒「習慣」。不過,孩子目前在學校的狀況一切正常,並沒有因為送不送禮而被區別對待。
不過,教師節時,學生家長會組織大家給老師送禮物,但都是心意上的,不會送購物卡什麼的。
延伸閱讀:
猶太民族何以自立:真正好教師在家中
袁世凱如何"尊師重教":命令老婆向教師鞠躬
小情人兒:六六家教隨筆集
民辦女教師的憂鬱微博:一節課引發的疑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