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金剛川》裡的喀秋莎,抗美援朝志願軍,還有其他底牌嗎?

2020-12-20 騰訊網

今年是我國抗美援朝戰爭70周年,相信大家平時會頻繁看到一些關於此戰爭的一些紀錄片,而為了紀念這場戰役,媒體界還特意上映了電影《金剛川》。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就是喀秋莎火箭炮的出場和使用過程,在對美方陣地發出襲擊時,威力驚人,不少戰士都為之吶喊,隨後便迎來了戰役的勝利。那不禁有人疑惑,除了《金剛川》裡的喀秋莎,抗美援朝志願軍,還有其他底牌嗎?

據中新網報導稱,喀秋莎火箭炮是蘇聯兵工廠研發的,一次可同時發射16枚火箭彈,只需要1-10秒的時間,最大射程可達到7.9公裡。首次利用到戰場中時,對美國軍隊進行覆蓋式襲擊,隨後獲得陣地。在上甘領戰役中,該火箭炮也加入其中支援志願軍部隊。除了引以為傲的喀秋莎火箭炮外,當時志願軍部隊還有不少拿得出手的裝備。今天就和大家普及一下抗美援朝戰場中,志願軍所用到的部分武器裝備。首先是日本製造的火炮,包括了九二式步兵炮,四一式山炮等,大部分是在抗戰時期從日本軍方那裡繳獲的。四一式山炮的口徑是75毫米,重量是540千克,最大的射程是6300米。M1942式76.2毫米野炮是蘇聯當初支援我國的武器,射程是13290米。不誇張的是,該野炮在整個戰爭期間,立下了汗馬功勞。

炮兵領域主要是日本和美國武器,最值得一提的是一款M2A1榴彈炮,在防禦戰爭中,志願軍部隊利用該款武器連續擊敗美軍,並對其陣地進行了毀滅,該榴彈炮從那個時候開始,一直被用於戰爭中,直到最後取得勝利。

當初抗美援朝期間,我國志願軍所用的武器大部分是從過去戰役中繳獲的,部分也是來自於國內自主化生產。在戰爭爆發第二年的時候,我國志願軍部隊便將武器統一改成了蘇制武器,統一裝備後,我國的戰鬥實力逐漸提升,而在後期,我國開始進行仿製,生產出一批國產武器投入志願軍部隊。

了解抗美援朝戰爭的人就應該知道,這次戰役中,犧牲了近20萬烈士,除了戰死的,還包括因為天氣原因被活活凍死的,很多紀錄片中都有記載。當時我國士兵為了儘快趕赴朝鮮應戰,便沒有帶足防寒物資,很多士兵為了減少重量負擔,穿的很單薄,等到後期冬季來臨後,該國溫度極低,所以不少士兵都因為抵抗不住嚴寒而被活活凍死,這點是非常令人心痛的,如果是現在物資充足的情況下,想必這些烈士就不用白白犧牲了。

那時候,其實我國的軍事實力並不強大,但依然是奮不顧身前往朝鮮支援,當時還是面對的強大的美軍,這樣的勇氣是令很多國家都感到敬佩的。美國的軍事力量在那個時候已經開始大力發展,士兵們都是採用的先進的武器,這與我國志願軍部隊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我國烈士們並沒有膽怯,而是憑藉戰術和毅力頑強抗戰,最後終於迎來了勝利的曙光。

正是因為經歷了多次這樣的戰爭,才讓我國意識到現代化科技軍事手段的重要性,如今將科技加入軍事設備中,大大提升了武器的性能,很大程度可減少人力的消耗。所以目前各國都在研發科技化武器。目前,我們已經迎來了和平時代,但國家對軍事力量依然不能鬆懈,這不僅僅是保證國際地位,也是對別國造成一定的威懾,是非常有必要的手段之一。

相關焦點

  • 《金剛川》裡的喀秋莎——來自地獄的少女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看《金剛川》,這部電影上映之後爭議非常多,說好的有說壞的也有,我是個歷史愛好者,不是影評人,所以我們不對電影本身進行評價。看電影的時候,我對於喀秋莎這種武器非常感興趣,因為這種殺傷力巨大的武器居然有喀秋莎這麼美麗的名字,於是就查閱了一些資料,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
  • 《金剛川》:喀秋莎的射程就是和平的距離
    來源:北京青年報◎董銘「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兩年零九個月,197653名志願軍戰士為國捐軀。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而近日《金剛川》的上映,也讓我們有機會去重溫歷史,走近那場殘酷的戰爭,感受將士們的悲壯與溫情。
  • 《金剛川》中喀秋莎火箭炮到底有多猛?一口氣384發碾壓美軍炮兵
    《金剛川》中的喀秋莎射擊《金剛川》給你最深印象的是哪個片段,恐怕很多人都會說:喀秋莎!的確,下午美軍的榴彈炮剛剛轟擊了橋體,晚上志願軍就用喀秋莎火箭炮進行了復仇,火箭彈宛如流星雨劃破暗夜,直接端了美軍的炮兵陣地,非常解氣。那飛過志願軍頭頂的火龍尖嘯,一定是世界上最美,也最致命的樂章。這就叫:天降正義,奏響敵人的死亡之曲!很多網友感慨,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一路走來,這是我們除了高炮榴彈炮以外,第一次有了這種可以將敵人壓倒毀滅的及時火力。
  • 「喀秋莎」給侵略者帶來滅頂之災!盤點抗美援朝志願軍經典武器
    「喀秋莎」的怒吼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我們來看看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使用了哪些主要武器裝備。本集介紹志願軍使用的主要重武器,包括各種火炮、坦克、飛機。到1951年底,志願軍全軍共有蘇制122毫米榴彈炮249門。在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第一天的戰鬥中,志願軍炮兵某團9連就用這門目前收藏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122毫米火炮,在不到4分鐘的時間裡,發射了96發炮彈,把集結了敵人2個營兵力的一條數百米長大山溝炸成一片火海,粉碎了敵人的進攻。9連因戰績輝煌,先後榮立集體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
  • 《金剛川》之中的喀秋莎到底有多強?老軍:一輪齊射,基本沒活物
    發射中的它就像一枚照明彈,照亮了志願軍的心,也鼓舞了士氣。當時有士兵問班長:「這就是我們的喀秋莎嗎?」神情自豪又痴迷。當時它站在峻峭的山上,溫柔地向敵方扔去了16發火箭彈。當時志願軍武器裝備比較落後,才擺脫小米加步槍的局面,但也沒好到哪。比如電影中李九霄手握的是蘇聯PPSh41衝鋒鎗,也就是波波沙衝鋒鎗,鄧超使用的是蘇聯莫辛·納甘步槍。而美軍有F-4U夜間改進型戰鬥機、B-26轟炸機,B-29轟炸機。在電影外,美軍還有坦克大炮,所以實力確實懸殊。
  • 抗美援朝70周年第一炮:電影《金剛川》檢驗報告
    來源:娛理今年是志願軍入朝70周年,很快會有一批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陸續上映。其中負責打頭陣的,也是陣容最強、最被寄予厚望的,就是明天上映的這部《金剛川》。娛理工作室提前觀看了《金剛川》。電影《金剛川》,五位主演也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分工和視角這一別出心裁的結構難免令人想起諾蘭的《敦刻爾克》——也是三個陣營,三個視角,諾蘭把時間線玩得更複雜,一條線時長是一周,一條線是一天,還有一條線只有一小時。三條線通過細節暗示,有所交匯。
  • 《金剛川》中志願軍怎麼過橋的 金剛川裡一共炸了幾次橋
    《金剛川》中志願軍怎麼過橋的雖然和上甘嶺、長津湖相比,金剛川此前相對「無名」,但它的背後就是偉大的金城戰役,那是鎖定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決勝局」。最終,志願軍把美軍逼回談判桌前,籤訂了停戰協定。
  • 抗美援朝戰爭,中國打出了一支強大的炮兵部隊,喀秋莎功不可沒
    抗美援朝戰爭,中國打出了一支強大的炮兵部隊,喀秋莎功不可沒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同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正式拉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隨著蘇式裝備的換裝,志願軍的武器裝備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輕武器的火力投射絲毫不遜於美軍。喀秋莎火箭炮是唯一能完全壓制美軍的武器。整個韓戰期間,志願軍共裝備了120臺喀秋莎火箭炮,全部隸屬於第48軍第21炮兵師。
  • 最可愛的人,志願軍英魂不朽!電影《金剛川》
    此文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2014年到2020年,共有七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2020年9月27日,第七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山河無恙,英雄歸鄉,中國人民最可愛的人,祖國今天接你們回家!」
  • 金剛川中的飛行員視角很多餘?那是你沒看懂這部電影
    「喀秋莎!」伴隨著一聲吶喊,十餘枚火箭炮劃破金剛川的夜空,對美軍陣地進行了覆蓋式轟炸,為志願軍修建橋梁爭取了時間,也大大提升了我軍士氣。
  • 《金剛川》在應城上映 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看哭」觀眾
    11月19日晚18時30分整,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電影——《金剛川》在應城國際銀城上映,看哭現場滿堂觀眾。《金剛川》取材於1953年抗美援朝最後大決戰——金城戰役。影片講述了志願軍修橋工兵們為保障部隊通行,連續七次修復37米長的大橋,用血肉之軀築起金剛川上的水路生命通道,詮釋了戰爭的殘酷,以及志願軍戰士不畏生死的悲壯慘烈,讓「打不斷、炸不爛、衝不垮」的中國抗美援朝精神震驚世界。
  • 《金剛川》中如同流星雨一樣的喀秋莎是什麼武器
    就用女性的愛稱喀秋莎命名了,蘇聯部隊就一直流行起這個叫法。我國在打抗美援朝戰爭是剛建國不久。國力都還沒有正式開始發展。朝鮮收到美國襲擊後向我國求援。我國還是義無反顧地給出了幫助。當時我軍的裝備確實還是比較弱後。我國使用的大部分裝備還是戰鬥中繳獲的美制和蘇制裝備。
  • 《金剛川》的英文名真的合適嗎?
    197,653,這是一組上了熱搜的數字,也是抗美援朝烈士人數。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不懼炮火,將愛國熱血化為前行動力,他們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保家衛國!近期熱映的《金剛川》便是一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電影,影片以抗美援朝為背景,講述了志願軍戰士們「奮勇迎戰,軍魂無敵」的故事。
  • 《金剛川》主角原型曝光!見證70年前志願軍譜寫的戰爭奇蹟…
    距離《金剛川》上映 還有4天! 由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聯合攝製,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七印象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海南廣播電影電視傳媒集團等聯合出品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金剛川》將於2020年10月23日登陸全國各大院線。
  • 這部看哭人的《金剛川》,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更是不能遺忘的歷史
    金剛川,你看了嗎?8月八佰剛剛上映,管虎攜半數演員開拍了新片,10月八佰剛剛下映,新片金剛川無縫銜接,堪稱是炮火連天,十萬火急。這部影片可以說是我見過的製作周期最短的影片,從立項到上映僅僅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這樣奇蹟般的拍攝速度,就是為了趕上我國抗美援朝出兵70周年的日子。
  • 喀秋莎首秀朝鮮戰場,志願軍戰士慨嘆:這威力足可以毀天滅地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同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正式拉開序幕,但志願軍在入朝作戰初期,仍然在使用著「萬國牌」武器裝備,尤其是在重武器方面更是與美軍存在巨大的差距,隨著蘇式裝備的換裝,志願軍的武器裝備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輕武器的火力投射方面與美軍相比已經絲毫不落下風。
  • 《金剛川》裡面的喀秋莎是什麼武器?威力巨大,堪稱「殺手鐧」
    《金剛川》的熱映,讓人們重溫那個背景時代裡的愛國情懷,張譯等人的精彩演繹讓我們熱血沸騰,尤其是摧毀敵軍大本營的時候,「萬箭齊發」的壯觀場面使得我們更加的記憶猶新。那麼,在影片《金剛川》裡面的喀秋莎是什麼武器呢?
  • 《金剛川》電影講的什麼 電影金剛川的主角原型介紹
    《金剛川》電影講的什麼電影《金剛川》以抗美援朝時期真實案例為背景,講述志願軍工兵連無懼美軍炮火,在金剛川地區修建橋梁的英雄故事,將會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電影。這個名為《金剛川》故事,在現實中有跡可循。
  • 「喪門神」「喀秋莎」是什麼?盤點電影《金剛川》中八種武器
    在賞析電影《金剛川》時,一些觀眾對影片中出現的武器裝備頗感興趣,特別是戰士口中講的「喪門神」「喀秋莎」究竟是什麼?筆者特別盤點影片中出現的8種主要武器,與大家共享。如有錯誤的,也歡迎批評指正。「喀秋莎」火箭炮第五種:「喀秋莎」火箭炮突然數波亮光划過夜空,飛向敵軍陣地,戰士口中道出了它的名字
  • 抗美援朝電影《金剛川》首日票房破億,並刷新國產電影首日場次紀錄
    10月23日,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70周年的主旋律影片《金剛川》正式上映,截至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21時25分發稿時止,根據燈塔專業版顯示,《金剛川》實時票房已經破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