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納蘭容若的《菩薩蠻》,春盡不能歸去,抒發惆悵與思念

2020-12-17 勃言說

「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春歸歸不得,兩槳松花隔。舊事逐寒潮,啼鵑恨未消。」

這是清代著名的詞人納蘭容若題下的一首詞篇,納蘭容若,又納蘭性德,被人尊稱為清代三百年來第一詞人,在詩詞創作上極具天賦,心思細膩,筆觸清麗,風格自成一派,清麗脫俗而又繾綣婉轉,深婉動人,含蓄深致,題下了大量的詩詞,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而在這首詞當中,詞人主要敘述了隨帝出巡春盡難歸一事,抒發了公務在身春盡難以歸去的惆悵,同時也抒發了對於遠在故園的妻子的思念之情。

在上片當中,詞人率先以妻子的口吻質問自己,為何如此輕易地別離?首句當中即開門見山,點出了所要題寫的主題——離別與相思。而聯繫詞人的生平經歷,也能對該首詞當中所蘊含的情感有一個更好的理解。詞人身為康熙身邊一等侍衛,因為職位原因,向來公事繁忙,而題下該首詞的時候,詞人正隨君到盛京告祭祖陵,在告祭完之後,繼而要隨同皇帝巡視地方。其實不僅這一次,詞人身為皇帝身邊的一等侍衛,經常隨同皇帝出巡,這也造成了詞人經常不在家裡,與自己的妻子聚少離多。

如今,詞人在寒冷的北方,北方尚處於仲春時節,冰雪開始消融,大地開始回春,而此時的南方卻已經到了暮春時節了,春意闌珊了。南北差別很大,身在北國的詞人目睹松花江上的滾滾寒潮,難目睹北國的抽絲楊柳,難免觸景生情,想起了故園當中的暮春之景以及等在家中的妻子,故園春意已盡,而身在異鄉的詞人尚不能趕回去欣賞最後一點春光,也不能回去陪伴等待的妻子,心中的悵惘之情油然而生。

先看上片,上片當中詞人著重點出該首詞的離別主題,奠定全詞傷感而深婉的基調,隨後著眼眼前北國仲春之景,對比兩地的景致,如今故園春已盡,而詞人所處的地方尚是冰雪消融的時節,春已盡仍舊難歸,心中難免掀起波瀾。「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中,詞人以妻子的口吻質問自己,試問自己為何竟能如此輕易地離別呢?總是離多聚少,一年的時光中又能夠團圓幾次呢?事實上,並不是詞人輕易離別,只是因為身有職責,總是在外奔波,離別是身不由己的事情。

「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當中,詞人主要描寫自然環境,率先從眼前北國仲春之景出發,寫到了故園當中的暮春時節,同一時間,不同地點,風景與自然環境相差很多。詞人通過精妙婉約的詞句,將這兩個地方聯繫到了一起。北國天氣寒冷,如今尚是仲春時節,冰雪消融,大地回春,楊柳也才開始抽絲,而此時的故園已經春意闌珊,到了暮春時節,春色將盡了。

「春歸歸不得,兩槳松花隔」當中,詞人主要運用簡練的語言解釋了自己難歸故園的原因。一般來說,春天應該回歸故園,與家中的人一起欣賞美麗的春景,可是對於詞人來說,春天是應該回歸的,只是詞人卻無法回歸,這是因為寬闊的松花江阻隔了行船,以至於歸期延誤。而實際上的原因卻是因為詞人身不由己,自身有公務在身,難以回歸故鄉。「舊事逐寒潮,啼鵑恨未消」當中,無法回歸故園的詞人佇立在松花江岸,目睹江上江潮滾滾,寒冷無比,心中湧現出無數的往事,詞人的心緒也宛如江上的江潮,起伏洶湧。後一句中,仲春時節杜鵑啼叫,「杜鵑」是古詩詞當中常見的意象,因為杜鵑啼聲悽厲無比,聲聲泣血,所以杜鵑也被賦予了悽楚哀怨的涵義。杜鵑聲聲,怨恨未消,鑽入耳膜,使得詞人心中的惆悵越發濃烈起來,惆悵不能歸去。

相關焦點

  • 詩詞名家眼中的「惆悵」是什麼樣的?讀詩詞揣摩箇中滋味
    可是一旦有人問起,又往往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一而第三種便是「超然」的境界,人人此境,則雖悲極不能生樂,卻也能生出一份坦然,一份對生命的原諒和認可,爾後方能超然於生命。菩薩蠻·紅樓別夜堪惆悵唐代:韋莊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
  • 《納蘭詞》:人生如逆旅,我本惆悵客
    春蔥背癢不禁爬,十指槮槮剝嫩芽。憶得染將紅爪甲,夜深偷搗鳳仙花。一個自由而風雅的靈魂遇見了心怡之人,這大概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溫婉的盧氏和他結為夫妻,兩人情意漸濃,一人研墨,一人描摹,可謂珠聯璧合,羨煞旁人。
  • 蘇軾的《菩薩蠻》、韋莊的《菩薩蠻》、溫庭筠的《菩薩蠻》
    一、蘇軾《菩薩蠻》1、 佳人美女詞這類詞包括《菩薩蠻·玉環墜耳黃金飾》、《菩薩蠻·溼雲不動溪橋冷》、《菩薩蠻·歌妓》、《菩薩蠻·詠目》、《菩薩蠻·詠足》、《菩薩蠻·代諸妓送述古》、《菩薩蠻·感舊》、《菩薩蠻·贈徐君猷笙妓》、《菩薩蠻·回文春閨怨》、《菩薩蠻·回文夏閨怨》、《菩薩蠻·回文秋閨怨》、《菩薩蠻·回文冬閨怨
  • 納蘭性德逝世335周年:我是人間惆悵客,斷腸聲裡憶平生
    納蘭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成為《飲水詞》中拔地而起的高峰,後人和他自己都難以超越。王國維贊其「北宋以來,一人而已」。他「情深不壽」,英年辭世。有索影派人說納蘭性德是寶玉原身,乾隆閱《紅樓》也大笑:"此乃明珠家事也。"傳說明珠罷相後,在家中讀他的《飲水詞》老淚縱橫道:"這孩子他什麼都有了啊,為什麼會這樣的不快活?"
  • 讀納蘭容若的《採桑子》,懷念離去的佳人,抒發悵惘的心緒
    事實上,納蘭容若非但不無情,反而最是重情多情,也正因為內心敏感且多情,此時才會對這段過往難以忘懷,心生無限的惆悵與落寞,心緒黯淡難以釋懷。「辜負春心,獨自閒行獨自吟」當中,詞人平淡卻又細膩地描繪出了自己無心欣賞春景而黯淡徘徊的場景。「春心」指的是因為欣賞春日勝景而生出的情懷與興致。
  • 他有著最沉重的思念與遺憾,卻只念「當時只道是尋常」
    納蘭容若也有這樣的情深,沉重的思念與遺憾,他寫下《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這樣一首詞: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被酒莫驚春睡重,他在暖融融的美好春天裡喝醉了酒,睡夢深沉,妻子曾無微不至的體貼照顧,連動作和聲音都放得極其溫柔害怕驚動了她,她是這樣溫柔的人,她曾這樣柔軟得愛著他。納蘭容若出身顯赫,身份尊貴,又才華橫溢,如此皎皎少年一定是當時萬千少女的春閨夢裡人,而這樣的少年可曾愛過人呢?
  • 納蘭性德一首詞,寫出世上真正的孤獨,無盡的惆悵,讓人讀來心酸
    孤獨是來自於思考的一剎那,在繁華落盡之時,在春花秋月之後,那一切都輕輕地落在心頭,如梅間落雪,卻又時已黃昏。納蘭性德才華出眾,出身世家名門。高處悲風,高處不勝寒,也是陽春白雪的意思了,納蘭把情與愛的生活看得忒重,那如花美眷,那似水流年,都化作了淡淡的惆悵,在納蘭的心中隱隱不去了呢。
  • 愛而不得的5首詩詞,將痛失所愛的傷痛抒發到了極致!
    1、嘆花 / 悵詩 唐代:杜牧 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但他對女子始終沒有忘懷,便寫下這首詞抒發自己的相思之情。因為愛人已經嫁人所以兩人無法相見,他只能寄希望於夢中,但當他夢中來到女子家中,卻只看見了物是人非,環境還是那麼熟悉,但美人卻不見了,就連夢中都無法相見,是多麼傷感啊!
  • 為什麼說「男不讀納蘭容若,女不讀倉央嘉措」?
    詩詞這種藝術薰陶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又意義深遠的,讀詩的人往往都會在詩詞中找到與自己靈魂契合的人,然後引起共鳴,而暗含著悲傷情緒的詩詞,更是如此,納蘭容若雖然是七尺男兒,可寫出來的儘是一些傷春悲秋之詞,就算在小院中拾得翠翹,都要傷感許久,這樣的思想情感
  • 讀《納蘭詞》|納蘭心事幾曾知:我是人間惆悵客,一片傷心畫不成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為清大學士明珠的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納蘭性德文採頗高,現存詞作348首,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 納蘭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見,自是人間惆悵客
    後為避皇太子的名諱,改「成」為「性」,就是我們熟知的納蘭性德,「容若」是他為自己取的字。康熙二十四年春,公元1685年,容若三十一歲。納蘭容若已經在家裡躺了整整七天七夜了。在這七天七夜裡,他沒有說一句話,沒有寫下一行字,也沒有任何人把當時的情形記錄下來。
  • 讀歐陽修的《浪淘沙》有感,作詞寄託思念,抒發對人生聚散的感嘆
    面對洛陽美景,詞人急欲和人分享,但昔日同遊之人大多已經不在身邊,這讓他不禁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遂作詞寄託思念,抒發對人生聚散的感嘆。唐代詩人司空圖《酒泉子》中有「黃昏把酒祝東風,且從容」,歐詞上闕前兩句從此脫胎而出。
  • 月亮月亮你別睡,憐我人間惆悵客——納蘭性德
    這樣的冷雨秋風中,不由得想起一個人,一個心事重重,惆悵滿懷的人——納蘭性德。提及納蘭性德,結緣於他的那首《木蘭花》裡,「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一句,曾火熱了那麼些年,至今仍舊熱度不減。這自初讀就令人不禁唏噓的詩句,飽含著一個個令人難以釋懷的愛情故事。初時以為就是在嘆息「愛而不得,得而不惜」的愛情,後來才明白是為勉勵好友顧貞觀所作。
  • 窗外雨打芭蕉,納蘭性德思念亡妻,情到深處作詞一首,潸然淚下
    每一首詞都是一段故事,容若是位才子,出身榮貴,人如其名,是位翩翩公子,完美至極之人,跟多數才子一樣也是一位痴情人。容若的愛情在他的諸多詞中可以看出,容若有首詞作名為《畫堂春》流傳至今的名句「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就是他寫給摯愛之人盧氏的一首詞,盧氏與納蘭的愛情令人豔羨!
  • 納蘭性德一首很懊惱的詞,寫盡錯過愛人的惋惜無奈、惆悵思念
    我們每每讀起納蘭詞,很多時候我們會感受到納蘭性德對於愛情的惆悵、思念與無奈。這也是納蘭詞的魅力所在。因為納蘭詞中多寫了詞人在經歷很多人情世故之後所留下的真摯情感,所以在讀起來的時候讀者能夠置身其中,感同身受。
  • 十首描寫惆悵的古詩詞,悔紅塵惆悵綿綿,念斷腸相思悠悠
    李白惆悵時,「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杜甫惆悵時,「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蘇軾惆悵時,「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陸遊惆悵時,「不怕銀鋼深秀戶,只愁風斷清衣渡。」菩薩蠻·七夕 陳師道 宋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終不似人間。回頭萬裡山。賞析:有情人不能成眷屬,千載悠悠,離愁綿綿。
  • 納蘭筆下的冬天,美到極致!
    暖陽輕灑,閒坐窗前,讀一闋納蘭詞,那光景也正應了詞的韻味:極美的文字,極傷的情懷。生在冬日,小名「冬郎」,納蘭的一生也如冬夜趕路的旅人,路遠崎嶇,風雪交加,踽踽獨行,無人訴衷腸。冬日的蕭索常與納蘭的心境重合,也因此,他筆下的冬,格外美,格外涼。
  • 納蘭性德寫給表妹的詞,韻味悲涼悽苦,久讀傷人心深矣
    你說,柳絮是飄在春夏之交的另一場雪,是春與夏的定情信物。只是宮闈裡的伊人,很難對她說,相思相見知何年,此時此夜難為情。於是,你想起李商隱:一寸相思一寸灰。只是不知,他的這句詩,原是寫在一堆骨灰上的。想你,你比銀河還遠,所以就點燃自己,想你一寸,就燃燒一寸自己,就落下一寸自己的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