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逝世335周年:我是人間惆悵客,斷腸聲裡憶平生

2020-12-20 菜鳥弟弟

他是貴胄,是才子,是情種。

他生在大學士納蘭明珠家,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因受康熙皇帝賞識,授一等侍衛銜,多次隨駕出巡。但在他心中,這種親近,可能暗藏對父親的挾制。

他有四段不同的愛情,可初戀入宮,正妻早亡。納蘭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成為《飲水詞》中拔地而起的高峰,後人和他自己都難以超越。王國維贊其「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他「情深不壽」,英年辭世。有索影派人說納蘭性德是寶玉原身,乾隆閱《紅樓》也大笑:"此乃明珠家事也。"

傳說明珠罷相後,在家中讀他的《飲水詞》老淚縱橫道:"這孩子他什麼都有了啊,為什麼會這樣的不快活?"

今天(7月1日),是納蘭性德逝世335周年。「家家爭唱飲水詞」的熱潮早已消退,但是冷寂之後,納蘭詞仍然有著不可比擬的獨特魅力。

浣溪紗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

傳說明珠罷相後,在家中讀起容若的《飲水詞》忍不住老淚縱橫,嘆息道:"這孩子他什麼都有了啊,為什麼會這樣的不快活?"

幼抱捷才,仕途雖平順,卻不受大用的容若,恐怕也心知肚明——自己這御前侍衛的榮銜只是皇帝御座前的擺設。明是用來安撫功臣之心,暗地裡卻是用來阻止他父子權勢進一步擴張。明珠的權勢那樣大,長子又是如此精明而富有才幹。不把他帶在身邊,而放到六部去歷練,萬一羽翼豐滿尾大不掉,對皇權來說是不小的威脅。八歲,深諳帝王心術的康熙怎麼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對容若,明是親近,暗藏挾制。可以說是明珠的權勢阻擋了容若的仕途,任他有"經濟之才,堂構之志"也只得匍匐於皇權之下,身不由己地成為皇帝和自己父親政治較量的犧牲品。

他便時時落落寡歡,雖身在富貴之家,氣質卻近落泊文人。如此心意牽引付諸詞章便滿紙落寞。這一闋《浣溪紗》身世之感猶重。院子裡的殘雪映襯著月光折射在畫屏上,使得繪有彩畫的屏更看上去也顯得悽冷。夜已三更,簾外月色朦朧,人聲寂絕。不知何處落梅曲笛聲響起,嗚嗚咽咽地惹斷人腸。下闋是容若因笛曲起意,自傷身世的嘆息。由詞意看來,更應該是靈犀暗生的獨自感慨,而不是朋友間當面的對談傾訴。

浣溪紗

誰戀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她是曾經降臨於他生活的女子,與他共度三年。由此他記得很多關於她的事。那年春日,他在軒下醉得醺然,恍惚中看見她走來,神色婉約的臉,走過來幫他把被子掖合。

他於醺然中靜靜看她,默默感動,不覺自身眼角眉梢情意。那時他自覺是不夠愛她的,起碼在這愛中間一直橫亙著另一個女人,「她」的影子,落在他心裡,如同河岸那邊的桃花,映入眼帘,那抹妖嬈,始始終終揮之不去。

那段少年不得遂意的情事,壓得他心意沉沉。但他們夫妻的閨趣亦有,志趣相合也甚恩愛互重。在他興趣好的時候,他也會手把手地教她臨帖,陪她讀書,同她一起玩一些雅致的遊戲。像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那樣,兩人常比賽看誰的記性好,比記住某事載於某書某卷某頁某行。經查原書,勝者可飲茶以示慶賀,有時太過高興,不覺讓茶水潑溼衣裳,留得一縷茶香。

好無言

十八年來墜世間,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誰邊?

紫玉釵斜燈影背,紅綿粉冷枕函邊。相看好處卻無言。

這首詞一說是容若寫給青梅竹馬的戀人的,一說是新婚之後,寫給妻子盧氏的。我個人比較傾向於前者。沒什麼證據,只是一種感覺,這種青澀揣測的愛是屬於年少戀事。

我一直在想,在容若的生命中,在盧氏之前,如果真的曾出現過另一個他深愛的女子,那麼她應該是什麼樣子?又是否真的姓那個情意難當的"謝"字?

《飲水詞》中那麼多哀婉情思。或悔或恨,情衷未償,容若的放棄顯然是有外因摻夾,這種種矛盾痛苦實在不是成天對著一個愛定了自己的妻子,兩情相悅可以衍生出來的。

古時男子傳宗接代是為人倫大任。容若是明珠長子,這便註定了他的愛情永遠要擺在家族的責任之後,無可逃避抗拒。容若在謝娘之後,心知必會有一個人來取代她,是誰並不重要。娶盧氏是責任還是需要?無從知曉。

虞美人

憑君料理花,莫負當初我。眼看雞犬上天梯,黃九自招秦七共泥犁。

瘦狂那似痴肥好,判任痴肥笑。笑他多病與長貧,不及諸公袞袞向風塵。

容若第一個詞集,取晏幾道《清平樂》中"側帽風前花滿路"之句,名為《側帽詞》,刊行於康熙17年(1678)。後容若因傾慕顧貞觀才學人品,將自己的詞作交給他輯集,並囑以「莫負當初我」之語。顧貞觀果然也不負其所託,不但為其細心勘集,在吳中增訂時,又引道明禪師答盧行者"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一語(出自《五燈會元》),為其更名為《飲水集》。

和顧貞觀在一起的時候,容若更多的顯露出性格中桀驁不馴的地方。他慷慨笑罵渾濁世道。有小人入仕朝堂,登上高位。正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有才之士卻屢遭排擠。容若以黃庭堅,秦觀等才高運躉的名士代指自己與顧貞觀,自命仕途失意之人,甘心落泊。他不再是個循規蹈矩的貴族公子,放開禮教,放開身上背負的期望和要求,甚至放開風花雪月的柔軟喟嘆,他成為一個潔淨剛硬的男子,如蝶破繭。能夠沉著放縱做自己。

感覺上這應該是容若最鋒芒畢露的一首詞了,比"仕宦何妨如斷梗,只那將、聲影供群吠。"還要痛快淋漓,說牙尖嘴利也不為過。若是落泊文人如此說不免有酸溜溜的味道,聽容若這樣的貴公子如是說忍不住就很樂。好象,再一次穿過那些花繁葉茂的情孽,看到了容若孩子式的單純和直率。如同《皇帝的新裝》裡那個說實話的小孩。就是那麼直接犀利,那些名利何嘗不像皇帝的新裝呢?

採桑子

彤雲久絕飛瓊字,人在誰邊,人在誰邊,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銷被冷殘燈滅,靜數秋天,靜數秋天,又誤心期到下弦。

容若曾有戀人入宮,從《飲水詞》來看,是無疑的事,而非一般好事文人的杜撰附會。從上闋首句"彤雲久絕飛瓊字"來解,即是寫戀人在宮中許久沒有音信傳遞,彤雲即紅霞,道家傳說在仙人所居處有彤霞繚繞。玉清是道家所指天上的宮殿,"彤雲"和"玉清"略通古典的人就會知道這是指天上的宮殿,容若以此來代指宮禁。

"香銷"、"被冷"、"殘燈滅"說明這又是一個不眠夜。當中情形意境很像林黛玉嘆的"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三個詞,三樣尋常的東西,帶出一副居家圖,於平淡中顯出精準的力道。

上闋"人在誰邊"的反問,使得伊人不在自己身邊的孤苦如一杯功夫茶,漸品漸深。下闋寫自己在思念裡度日如年的漫長等待,卻不多言,只是將"靜數秋天"這一心思用疊句強調,暗示了流光飛舞,雖然短小卻強悍有力地表達了自己期待的心情。"又誤心期到下弦。"一句,明寫光陰的蹉跎流逝,卻又用"下弦月"暗指了自己的心願始終不能夠圓滿。

想必有人會置疑,說戀人既然已經入宮,怎麼能夠傳遞書信呢?平民百姓是不要想了,像容若這樣的人還是可以這樣做的。納蘭家是皇親重戚,兩人又是中表至親,容若本人是皇帝的近衛,在這樣特殊的身份和關係下,不但是書信,就是某些稀罕食物,在被允許的時候,方便的情況下,也是可以遞送出來的。此事另一首《臨江仙-謝餉櫻桃》可為明證,自然這樣的事不會頻繁,更不會有露骨言辭。也正為如此,我們才能體會到容若相戀之苦。

採桑子

而今才道當時錯,心緒悽迷。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

情知此後來無計,強說歡期。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

這闋《採桑子》所懷是人是誰,自然不會是盧氏。容若一生情事雖然不多卻也不少。除卻入宮的戀人,侍妾顏氏,正妻盧氏,繼妻官氏,他和江南才女沈宛還有一段隱隱綽綽的軼情事。我覺得這首詞不太像悼亡詞,也不是寫給官氏和顏氏的意思。當可在入宮的戀人和沈宛二人之間定奪。

上闋爭議不大,總之是容若的自責自悔而已。心緒悽迷,四個字說破彼時心境。那麼來看下闋:"情知此後來無計,強說歡期。"清宮制宮女入宮限十年,滿則出宮聽父母領回,自主婚嫁。期間遇到皇帝心血來潮,還有可能特赦一把,提前釋放。像雍正年間,就有過放入宮的秀女回家的例子。因此與戀人作約雖然渺茫,以容若那種認死扣的性格,與她約定是有可能的。

容若當年在好友顧梁汾的牽引下,與沈宛相慕相識相知相親,可惜因滿漢兩族不得通婚的朝廷禁令,明珠的反對而不得相守。臨別時兩人有約,也說得通。因此究竟這個"歡期"是在他揮別沈宛北上回京之時"強說"的?還是他與戀人分別是為了安慰對方所定的,都在兩可之間。

"而今才道當時錯"一句真摯襲人,是本詞的"龍睛",納蘭公子的一聲嘆息不知又勾得多少人心有戚戚,念念於心。容若比我們勇敢,他是純真孩童,敢於面對自己承認錯,我們狡黠地羞愧著,心裡想別人幫我們承認錯。

容若借"落盡梨花"暗語永難相見,人與花俱憔悴。梨花落盡既是眼前之真實春景,也是上"滿眼春風"造成的惡果,是"百事非"之一例。春風雖會帶來滿眼春色,有時亦可吹落滿樹花朵。容若說:"滿眼春風百事非",陸遊就嘆:"東風惡,歡情薄,一杯愁緒,幾年離索。"可見都是由父母或者外界的因素造成的感情缺憾。有感情的不能在一起,沒有感情的一定要扯在一起,封建的家長慣會這樣亂點鴛鴦譜。

《憶江南·宿雙林禪院有感》

心灰盡,有發未全僧。風雨消磨生死別,似曾相識只,情在不能醒。

搖落後,清吹那堪聽。淅瀝暗飄金井葉,乍聞風定又鐘聲,薄福薦傾城。

《望江南·宿雙林禪院有感》

挑燈坐,坐久憶年時。薄霧籠花嬌欲泣,夜深微月下楊枝。催道太眠遲。

憔悴去,此恨有誰知?天上人間俱悵望,經聲佛火兩悽迷。未夢已先疑。

容若宿於寺舍僧房,不但不能遺忘世俗情孽,反而在清淨中更勾起對亡妻的刻骨懷念,他的"有感"並非一朝踏破情關。而是在這種似悟非悟的心灰意冷中繼續自我深陷,對前情更不能忘。

據1961年發現的納蘭致好友張純修的手簡中寫道:"亡婦靈柩決於十七日行矣,生死殊途,一別如雨,此後但以濁酒澆墳土,灑酸淚以當一面耳。嗟夫悲矣!"可知盧氏落葬以後,容若的心情並沒有平復的跡象。

根據第一闋《憶江南》詞中"淅瀝暗飄金井葉"的句子,大致可以推斷出此詞應當作於康熙十六年秋天,盧氏已經過世好幾個月了。結句中的"薄福"是薄福之人,是作者的自稱;"傾城"當然是指盧氏,中間那一個"薦"字,原意是指祭祀時的犧牲,《左傳·隱公三年》謂:"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在這裡容若把名詞翻作了動詞用。

第二闋亦寫自己禪院枯坐,時日飛轉,已是翌年,耳聽得秋風秋雨消磨,心裡前塵舊事如燈影飄搖。被禪鍾經聲驚動。耳中所聽,眼中所見都是悽迷情景,更增添了惆悵。內心似悟非悟,像站在秋風原野上一片荒蕪迷惘。全詞意境語調如杜鵑啼血,聲聲切切悽涼到叫人不忍卒讀。

容若的心境遭遇,很容易讓人聯繫起《紅樓夢》裡的賈寶玉。書中寶玉悲傷黛玉之死,千迴百轉之後仍是出家做了和尚(後四十回雖所續,但前八十回已有暗示)。容若雖未出家,而自謝娘死後,更添加盧氏之喪,心緒全灰,也有趨向空門的傾向。所以有索影派人說容若乃寶玉原身,乾隆閱《紅樓》也大笑:"此乃明珠家事也。"並非空穴來風。

附錄其他詩詞

01 | 畫堂春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02 | 木蘭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03 | 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04 | 如夢令

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

歸夢隔狼河,又被河聲攪碎。

還睡,還睡,解道醒來無味。

05 | 臨江仙

最是繁絲搖落後,轉教人憶春山。湔裙夢斷續應難。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06 | 夢江南

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

07 | 菩薩蠻

蕭蕭幾葉風兼雨,離人偏識長更苦。枕數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驚被薄,淚與燈花落。無處不傷心,輕塵在玉琴。

08 | 赤棗子

風淅淅,雨織織。難怪春愁細細添。記不分明疑是夢,夢來還隔一重簾。

相關焦點

  • 好喜歡這一句「我是人間惆悵客」
    看《樂隊的夏天》,皇后皮箱樂隊唱過一首《人間惆悵客》,人間惆悵客 - 皇后皮箱詞:巫浩詮曲:巫浩詮&鍾庭菲一樣的人生不一樣的味一樣的風景不一樣的美一切重新還能撐上一回過了這村就找下一間話不投機本來半句多情投意合就不論身分悄悄地來就該悄悄地走我的喜歡不喜歡
  • 納蘭性德最惆悵的詞,人生飽嘗離愁之苦後,怎樣回憶自己的一生?
    ,拜倫在詩中道:「事隔經年,我該如何懷念你?以眼淚。以沉默。」。有的人恍恍惚惚又忙忙碌碌的過了一生,有的人充實又有計劃的過了一生,納蘭性德卻在短短的三十年中,經歷了數次離別,詞人原本重情,這樣的打擊,無疑是致命的,他只能在「斷腸聲裡憶平生」。
  • 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 讀人間惆悵客納蘭性德詞六首
    讀納蘭性德的詞,會發現他詞句裡那種相思寸寸入骨,字字入心。如同他詞裡寫得: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清代納蘭性德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採桑子誰翻樂府悽涼曲》——清代納蘭性德誰翻樂府悽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
  • 納蘭性德一首詞,寫出世上真正的孤獨,無盡的惆悵,讓人讀來心酸
    納蘭性德才華出眾,出身世家名門。高處悲風,高處不勝寒,也是陽春白雪的意思了,納蘭把情與愛的生活看得忒重,那如花美眷,那似水流年,都化作了淡淡的惆悵,在納蘭的心中隱隱不去了呢。納蘭的詞是留在詞史上最後一道殘陽,是最美的也是最憂傷的,納蘭的人生全部都寫入了飲水詞裡。
  • 納蘭性德在失眠時寫下這首詞,寥寥數語,就道盡人生無盡的惆悵!
    今天,小赫赫再次與大家分享一首納蘭性德的驚豔之詞——《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這首詞是納蘭性德夜半無眠時寫下的一首詞,具體的時間無從考證,但是我們能從詞中的寥寥數語間體會到當時納蘭的心情該有多麼的惆悵與煩悶。尤其是那最後一句中的「憶平生」將這首詞升華到了無法比擬的高度。
  • 清之李後主納蘭性德,寥寥數語的一首小詞,道盡了人生惆悵
    這些優美的詩詞,在這個即將走向滅亡的王朝裡,在滾滾的煙塵之中,留給人們的依然是風華絕代。今天,讓我們一起來領略,納蘭性德《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這一首小詞,全詞如下: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
  • 納蘭性德最冷詩詞,字字有韻味,就像是我們聽一首老歌所有的感觸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這首詩詞就是納蘭性德的《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整首詩詞的每一句都很精美。詞人用盡一切力量刻畫出悽冷的一面,冷意十足,「殘雪凝輝冷畫屏」,從詩詞的第一句當中我們就能夠看出,詞人渲染了一種悽冷的氣氛,就是在這種氣氛當中,他才能寫成下片「我是人間惆悵客」,「斷腸聲裡憶平生」這樣傷感無比的詩句。這首詩詞最大的特點在於氛圍的塑造,上片當中的每一句都在盡力的渲染這種悽冷無比的氛圍。
  • 《浣溪沙》:我是人間惆悵客,帶你走進納蘭容若的內心世界
    導語:我是人間惆悵客,不是世間富貴花!納蘭性德,字容若。只是,容若一生孤獨悽苦,飽嘗人間離愁別苦,與自己貴胄公子的身份格格不入。他的生命如同曇花般絢爛,卻轉瞬即逝。在他短暫的三十年的生命中,容若只給後人留下了許多動人的詩篇。我們通過他的一首《浣溪沙》走進容若的內心深處。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
  • 納蘭性德雪夜無眠寫此詞,句句悽美,其中7個字道盡其一生的孤獨
    哪怕是如流量一閃而過,也要不負深情,這就是晚清詞人納蘭性德。在世人眼中,納蘭性德擁有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身份。他是納蘭明珠家的公子,18歲中舉人,19歲成貢士,22歲成康熙身邊的一等侍衛。然而出了宮門,入了市井,他的身份卻不過是一位多情的詞人。
  • 《納蘭詞》:人生如逆旅,我本惆悵客
    憶得染將紅爪甲,夜深偷搗鳳仙花。一個自由而風雅的靈魂遇見了心怡之人,這大概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溫婉的盧氏和他結為夫妻,兩人情意漸濃,一人研墨,一人描摹,可謂珠聯璧合,羨煞旁人。那時容若的詩詞多半為她而作,字裡行間的歡喜,藏也藏不住。
  • 納蘭性德最惆悵的十首詩詞,書寫十種不同的惆悵,看完你惆悵沒?
    惆悵,是人類情感的一部分,也是詩人詩題的主要題材。因為經歷過了惆悵,才能寫出一首首優美傷心的千古名詩來,而惆悵詩中的王者,小編以為非納蘭性德莫屬,沒有人寫的比他更加纏綿悱惻的,沒有人寫的比他更加悲慘傷心的。讀他的詩,他的情感會讓你不自覺的跟著深沉起來,甚至傷心不與。今天小編便盤點了納蘭性德10首最悽美惆悵的詩,和大家欣賞他惆悵的情感。
  • 我是人間惆悵客,離人心上秋意濃
    無論在這呆了多久,都沒有一種歸屬感,我的心早已飛向那座有你的城市。 一樣的山水如畫,一樣的深邃蒼穹,一樣的秋意漸濃,而在我的眼中,除了黯然一片之外,便是無邊的惆悵。 學不了納蘭性德用詩詞抒發自己內心的惆悵,更學不了易安絕美悽涼的文筆,惆悵中,獨上蘭舟,一壺濁酒,卻解不了離人心上絲絲牽掛。
  • 詩詞名家眼中的「惆悵」是什麼樣的?讀詩詞揣摩箇中滋味
    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清代:納蘭性德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這首詞採用上片寫景下片抒情的傳統手法,是一首以抒發人生惆悵為主題的詞。最後一句「斷腸聲裡憶平生」更是點睛之筆,短短七字,不禁令人潸然淚下。見慣了哀而不傷,隱而不發,反而更容易被這樣痛徹心扉的悽絕之美打動。
  • 納蘭性德的這五首詩詞,美的令人難以自拔
    歡迎來到文華聊娛樂,今天我們聊聊納蘭性德的五首至情至性的詩詞領的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下片則是在再這種孤寂的情感氛圍中,突然的情感博愛發爆發了出來「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在這一句中有兩個主體「我」、「君」,似乎是相對而言,猶如正在向朋友傾訴一般,但是恰恰相反,這語句中的兩個人物主體都是作者一人,更加突出了作者的孤寂。最後一句「斷腸聲裡憶平生」更是點睛之筆,短短七字,不禁令人潸然淚下。見慣了哀而不傷,隱而不發,反而更容易被這樣痛徹心扉的悽絕之美打動。
  • 人生若只如初見 何事秋風悲畫扇,一首詞比我愛你三個字動聽萬倍
    問往來客,風中葉,醉中人。隨心此刻,風雲見慣,忘懷時間漸成塵。誰知天命,且待明晨。吃杯中茶,碗中飯,健吾身。這首詞寫的是秋天的季節變化,寄託的是對人生的變化世界的變化,可嘆可悲。從納蘭性德的身世來看,他雖然貴為皇族,但也沒有主宰江山的機會,然而跟從皇帝出行的經歷,使他對國家的理解更為深刻,使他對時局的變遷更為敏感。作者並沒有沉溺於傷感,而是把思緒從對歷史拉回到了現實,在眼前,他看到了塞外營訓的場景。2、作者心情沉重,他自我叩問:如果有人問我對理想的情意有多深?那就去看看深山中的夕陽與深秋中的細雨。
  • 納蘭性德,滿族漢化的奠定者,六首詩詞盡顯其才!
    ——他就是納蘭性德。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一度因避諱太子胤礽的本名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之後又改回納蘭性德之名,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 各個時代中最出色詩人系列——清朝納蘭性德
    鄭板橋人間惆悵客而詩文不把「氣節」「制度」「民族」等很重的概念帶入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說納蘭性德是怎樣的詩人,那麼就是他自己的《浣溪沙》。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短暫的一生納蘭性德,葉赫那拉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