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晴(20歲,大學生):一個月前我生日,一幫好友同學聚在一起給我籌辦了一次慶生會,那天大家玩得很嗨,我喝了很多啤酒、飲料又吃了很多炸雞,燒烤。第二天就覺得胃痛,整個身體很沉重,躺在床上休息了一整天依然難受。第三天一早就去看校醫,開了一些腸胃藥,我這都堅持吃了快一個月了,胃痛還沒好轉,卻又長起了蕁麻疹。oh,my god!這是「中邪」了嗎?
李慧芳(40歲,公司職員):從上個月開始就總感覺噁心,還經常乾嘔,吃什麼都沒食慾,胃也總是脹痛;大便也不成型,還經常腹瀉,吃了一堆胃藥、瀉藥也不見好。每天上班都感覺昏昏沉沉的,工作總出錯。吃的很少,人卻還胖了一圈。我是「中邪」了嗎?
徐根生(62歲,離休人員):進入冬季以來,我的胃就一直不舒服,吃什麼都覺得堵得慌。一會便秘一會腹瀉,還總愛出虛汗。每天一晚就睡覺了,可早上醒來依然是頭暈乏力,整天都渾渾噩噩的,幹什麼都提不起精神。去醫院也檢查不出什麼毛病,助消化的藥吃了一點效果都沒有。唉……我這是「中邪」了嗎?
這三個患者到底是怎麼了?
這幾位患者都是典型的脾胃寒溼的症狀,也就是中了「溼邪」。《菜根譚》中說道:「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殺」,氣候溫暖,萬物就獲得生機,氣候寒冷,萬物就喪失生機,人體之理等同於自然。
今年的秋季氣溫較高,空氣乾爽,進入冬季後突然寒溼來襲,身體適應不了氣候的轉變,再加上一些內因(比飲食失調、受寒受涼、情志憂慮、缺乏運動等)誘導,導致「溼邪」入侵脾胃,引起脾胃虛弱,噁心乾嘔、胃脘脹痛、便秘腹瀉、頭暈乏力等症狀就會接踵而來。
脾是我們身體中負責運化的重要器官,經過胃部消化的食糜會被脾吸收其中對人體有益的"水谷精微",並"氣"化後向上輸送給心、肝、肺等重要的臟器,再將多餘的水向下運送到腎,經腎臟排出體外。
中醫裡的"脾"和"胃"是配合最密切的兩個臟腑,「溼邪」導致脾胃虛弱後,脾的運化功能就會受到阻滯,不能充分"氣化"食糜中的"水谷精微",脾胃通道不暢,使食物滯留在胃部,胃部缺少足夠的動力,也會導致蠕動下排功能減弱。
《黃帝內經·素問》中說:"諸溼腫滿,皆屬於脾"。脾虛了,沒有被氣化的"水谷精微"就會化為"水溼"滯留在體內,外溼入侵加內溼排不出,體內溼邪進一步加重,形成惡性循環。所以,中醫常說「千寒易去,一溼難除」。
國家級名老中醫,中國中醫科學院,著名中醫藥專家傳承博士後導師馮興華在北京衛視《養生堂》欄目中曾為大家普及過「溼邪」。
馮教授總結了「溼邪」的兩大特點:一是「溼性重濁」,二是「溼性粘滯」。重濁的特點會導致人體昏沉疲乏、下肢浮腫、腹部肥胖、大便稀溏等。粘滯的特點會導致身體的各種病症遷延時日,纏綿難愈。這就是文章開頭的三位患者為什麼感覺無力,久病不愈的癥結所在了。
所以,如果你或者身邊親友有體虛乏力,噁心乾嘔,胃脘脹痛等症狀,吃了胃藥卻久久不見好轉,或者反覆發作的情況,別再盲目吃藥了,請先自檢下是不是被「溼邪」入侵了。
如果你中招了其中2-3個
就是溼氣了!
越多證明你溼氣越重
中醫視溼氣為大敵,稱為「萬惡之邪」,就是因為它不分季節,不分體質,不分男女,隨時趁虛而入,十人九溼,就是這個原因。
好在我也是一個有溼氣困擾的人
試過去溼方法千萬遍
交給大家兩個辦法
(方法一)內服:紅豆薏米芡實顆粒
針對國人愛喝茶的特性,自天真紅豆薏米芡實顆粒,將中國五千年茶文化與中醫祛溼原理相結合。
口感也清爽好喝,輕鬆調理身體,排除體內溼氣,緩解疲勞,改善皮膚狀態,無論男女都適合!
健康人群喝了可健脾養胃,防溼氣;溼氣人群喝了可固腎健脾,祛溼氣。
調陰陽,養五臟
內外結合,祛溼更快
人體有一套「水利系統」,脾主運化水,腎主代謝水,溼氣重的人往往也伴有腎虛。很多祛溼的食療方中往往只注重調脾,卻忽視了固腎,所以效果不佳。這款紅豆薏米芡實茶是通過養胃、健脾、固腎三者結合來達到祛溼的目的。
紅豆:具有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等多種功效。
國家級名老中醫馮興華教授也推薦在日常生活中可用紅豆清熱利尿的作用來祛溼。
薏米:中醫古籍《本草綱目》裡記載 「薏苡,味甘淡,氣微涼,性微降而滲,故能祛溼利水。」
有著美顏、去水腫效果的茯苓,不僅是消水腫神器,它對心神煩躁、水腫、痰多、失眠都有改善效果。
作為「水中人參的」的芡實,健脾作用最好!專攻消化不良,還可固腎、利尿、祛除水溼,對解除神經痛、頭痛非常有好處。
此款茶方中的所有材料均為藥食同源的天然健康食(藥)材,除了以上三種主要的材料外,還加入了蕎麥、百合、茯苓、甘草、山藥、橘皮、梔子等七味材料。並且經過反覆的臨床試驗,將所有材料進行了精準的科學配比,確保其健脾祛溼的效果充分發揮。
蕎麥:具有止咳平喘、消毒抗炎、軟化血管、降低血脂和膽固醇。
百合:具有解毒、理脾健胃、利溼消積、寧心安神、促進血液循環等功效。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益脾、和中緩急、調和諸藥之功效。
山藥:具有健脾補肺、益胃補腎、固腎益精、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等功效。
橘皮:燥溼而能健脾開胃,適用於脾胃虛弱、飲食減少、消化不良、大便洩瀉等症。
梔子: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溼、清肝明目、消腫止痛等功效。
今天要給你們推薦一款有效方便的去溼代茶飲
四季常服,喝出美麗健康好氣色。特別適合上班族、虛胖者、消化不良便秘者、腸胃不佳者、手腳冰涼生理機制紊亂者。
(方法二)外用:艾葉足貼
《醫學典籍》足療篇中記載:人之有足,猶似樹之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
足底與人體的五臟六腑,頸,腰,背部,皮膚等的健康緊密相連,微循環和淋巴環活躍,因此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
由於工作繁忙,睡眠不足及缺乏運動,人體內容易積累尿酸結晶體及溶脂性物等有害物質,這些濁素長期積累於腳底及關節部位,因此,想要變得美麗健康,就要從足底開始!
足貼的原理很簡單,中醫上稱「足」是人的第二個心臟,跟做足底按摩一個道理:
按摩是通過指關節按壓足底,而足貼是集合了各種植物草本精華成分萃取而成,通過粉包刺激足
底穴位,以達到排濁排汙、去除身體毒素的效果。
身體通透了,自然各種毛病就少了,還能緩解失眠、肥胖、痘痘、便秘等帶來的困擾。
艾葉足貼使用效果:
足貼利用腳部反射區療法,貼在腳底能改善足部血液循環,驅散足底沉積物和祛除體內溼氣。
腳上有個極重要的穴位--- 湧泉穴這是人體長壽大穴,是人體排出病氣,提昇陽氣的通道。
睡眠障礙的形成,是長期的精神壓力造成的神經系統紊亂,身體累積的垃圾毒素,是常年不排毒
不注重健康的結果。按照穴位貼上足貼,堅持一段時間,才能幫你清理體內的垃圾毒素,徹底擺
脫煩惱的失眠
作用足底湧泉穴,讓藥效傳入臟腑。使用方便,當天就能看到溼寒排出。睡前一貼,8小時健康
養生。
晚上貼:按摩穴位,舒適睡眠
早上撕:清溼淨體,輕鬆健康
第二天起床撕下足貼的時候,你會發現足貼變得變黑,藥包上粘滿了深色黏黏的東西,千萬不要
被噁心到哦。不用擔心,那是足貼在排出你身體沉積的毒素,顏色越黑,證明體內溼氣越重。
顏色越深,油越多,代表吸附出的毒素越多,每天堅持貼,能調節體內循環,平衡內分泌系統
吸附出身體沉積的毒素,往後你會看到,足貼顏色越來越淺,說明你身體內的毒素越來越少
堅持使用一段時間,你會發現,睡眠質量明顯提高了,身體抵抗力增強了
內分泌調節正常後臉上肌膚都變好了
加快入睡速度√
l舒緩精神壓力和焦慮√
調節中樞神經、提高睡眠質量√
吸附身體沉積毒素鎮定安神放鬆緊繃身心√
滋養嫩滑肌膚√
下面就是小編精心為大家挑選的艾葉足貼
男女老少都可以用,輕鬆除溼
女人貼:排除溼寒,特別適合怕冷,痛經,月經不調的;
男人貼:排出菸酒毒素和體內溼氣,緩解身體疲勞,
老人貼:緩解老寒腿,給健康更好的呵護
孩子貼:感冒,發燒,咳嗽,擺脫藥物副作用,排出零食垃圾
適合人群:
1、失眠人群
2、體寒,風溼,怕冷人群
3、便秘、口臭、體臭、足臭者
4、電腦工作者,工作壓力大、長期受輻射人群
5、長時間站立、行走著、雙足、雙腿疲勞者
6、頸、肩、腰、腿疼痛腫脹人群
送父母長輩男女朋友都是一份超級貼心的禮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