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是位於非洲北部的一個沙漠地區,引起了我很長一段時間的興趣和嚮往,有一次,我終於有機會從衣索比亞飛越撒哈拉來到非洲,在位於撒哈拉邊緣的喀土穆短暫停留,終於領略了撒哈拉的風情,飛機從喀土穆緩緩下降時,四周不時傳來熱氣,讓人感覺離火爐很近,感覺乾燥不舒服,所以增加了我對撒哈拉沙漠的遐想和好奇。
當時,同一架飛機上的乘客中有一位恰好是去過撒哈拉的地質學家,他是一個印度人,名叫阿拉馬尼,身材矮胖,禿頂,戴著金邊眼鏡,英語和法語流利,我讓他介紹一下撒哈拉的情況,他美麗的話語像磁鐵一樣吸引著我,可惜時間過得太快,還沒介紹完就在西非分手了,撒哈拉從非洲西北部的大西洋海岸向東延伸至紅海,西部橫跨撒哈拉、蘇丹等十個國家和地區,東西長5000多公裡,南北深約2000公裡,面積900多萬平方公裡,佔非洲大陸的三分之一,相當於美國的大小,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世界上還有其他幾個大沙漠,比如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沙漠,阿拉伯半島的魯卜哈利沙漠,南部非洲的納米比沙漠,西北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與撒哈拉沙漠相比相形見絀,近年來,撒哈拉沙漠逐漸擴張,每年擴張約350萬平方英裡,悄然吞噬著周圍的耕地,如果說《西遊記》中提到了人間「火焰山」,那就是撒哈拉沙漠,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地方的溫度能超過它。
因為它的溫度不僅超過了離太陽最近、日照時間最長的赤道國家,還超過了被稱為火爐的新疆吐魯番盆地,它白天的室外溫度高達75攝氏度,即使在太陽的陰影下,也是50攝氏度,當人們去沙漠時,由於這個溫度,用水量極大,所以他們感到口渴,需要不斷喝水。他們不吃不要緊,但不能缺水。沒有水,他們就有危險,當地居民告訴我們,沙漠地區的母雞隻需要下蛋,不用孵蛋,因為那裡的溫度足夠孵蛋。
但是沙漠裡氣候多變,晝夜溫差很大,晚上睡覺要蓋皮毛,連石頭在外面都會凍裂,寂靜的夜裡,不時能聽到石頭的霜裂聲,經常颳風,飛沙走石,天昏地暗,它就像一條火龍,可以把經過的地方的花草樹木全部燒掉,所以這片土地已經幹了很多年了,撒哈拉的降雨量也是世界第一,年降雨量一般不到100毫米,而赤道地區的年平均降雨量超過1000毫米。
導遊說,在撒哈拉沙漠中心,大部分一年不到一滴水,埃及有個卡卡格沙漠,聽說十七年沒下雨了,撒哈拉的地形複雜多變,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是一大片黃沙,那裡,有高聳的山峰,一望無際的平原,連綿起伏的山丘,清澈甘甜的泉水,鬱鬱蔥蔥的水草綠洲,到處都是沙子,經歷了巨大變遷的灼熱而荒涼的撒哈拉沙漠卻不是這樣,最早的時候,這裡曾經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後來形成了樹木蔥鬱、四河富民的土地,目前,撒哈拉沙漠中可以找到歷史的痕跡和記錄。
後來,人們可以在太納裡和梯迪克特看到恐龍和樹木的化石,在其他地方,他們可能隨時會發現由石頭製成的巨大的圓形圓錐形墳墓,或者在幾分鐘內發現一些石器時代的石斧、魚叉和箭頭,在一些地方,有魚骨化石,最有價值的是,數以千計記錄沙漠形成前撒哈拉人生活的巖石壁畫仍然保存在塔西利恩阿吉爾高原,1956年,法國人羅特率領的探險隊發現了這種罕見而燦爛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