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進入大陸20年:一個俗世心靈重建的樣本

2020-12-20 華夏經緯網

  政治可以隔離一個民族,慈心卻無遠弗屆。慈濟進入大陸20年,提供了一個俗世心靈重建的樣本

  慈濟臺灣

  文_記者 朱汐   編輯_蕭三匝

  北京東花市大街棗苑小區門口,一家書店低調地開了許久,周圍人很少知道這裡便是在全球擁有20餘萬志工的慈濟基金會在北京的駐地。白底淺黃紋的招牌上,除了印著繁體正楷的「靜思書軒」並用英文標註了其為「Books & Cafe」外,沒有任何多餘信息。

  透過落地玻璃窗,屋內的靜謐沉穩隱隱透出,身穿白衣黑裙的全職志工穿梭其中。近門位置豎著一塊與招牌同色系的標示牌,牌子上寫的是6月份的講座安排表。講座多是關於心靈與健康的,從如何「轉化恐懼為愛」到骨髓捐贈常識,從環保知識到養生保健。書軒的外廳陳列著慈濟的各色產品和一架架書籍,內廳則擺著茶桌和藤椅,那是舉辦沙龍的地方。

  每當講座結束有人離開,身穿深藍旗袍或白衣黑裙的志工便會先一步走到門口,拉開玻璃門送賓,鞠躬的同時,口中念念「感恩您」,有些人熟練地回以「感恩哦」,也有些人則忙不迭地說「謝謝」。顯然,「感恩」這個詞在他們口中頗有些不好意思說出來。

  徐女士就是被這樣的「感恩」吸引過來的。她住在書軒附近的社區,常從書軒門口經過,大約半年前終於忍不住好奇推門而入,「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慈濟是什麼,也不信奉任何宗教。」直至如今,她也只是在閒時踱過來聽聽這裡的講座,有時候是養生,有時候是茶道或插花藝術,內容很多。偶爾她會帶朋友一起來。「他們的志工都非常虔誠有禮貌,但他們不傳教不布道,說的都是生活中用得到的知識,聽聽有些收穫。」

  與徐女士的觀望態度不同的是徐晨。她是一名研究血液病的醫生,白血病是她的研究內容之一。這一天,她給大家分享了白血病和骨髓移植的基本常識,以打消大家對骨髓捐贈的恐懼和理解誤區。她妹妹和母親陪她一同前來。

  研究血液病的徐晨非常清楚創立於1993年的慈濟骨髓庫與中華骨髓庫的淵源。20年前,慈濟在臺灣成立「臺灣骨髓捐贈資料中心」,2002年改稱「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目前入庫資料已超過32萬人份。截至2010年年初,在實現捐贈的2000多份骨髓中,有882份捐給了大陸患者。在中華骨髓庫建立之初,慈濟骨髓庫給與了諸多幫助與支持,並與其互通樣本的檢索。

  大陸與臺灣血濃於水,慈濟在大陸的發展真切地印證了這句話。

  慈濟全稱為「財團法人臺灣省私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由修行於臺灣花蓮縣的比丘尼證嚴法師1966年創立。如今慈濟已是臺灣最大的民間慈善機構,證嚴法師也因此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如今,慈濟在全世界五大洲均有分會和聯絡處,從事慈善、教育、醫療、文化、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環境保護和小區志工等事業。在其醫療體系中,除了著名的慈濟醫院,還有為慈濟醫院培養人才的慈濟醫學院、慈濟護專;在教育體系中,則有慈濟幼兒園、小學、中學、專科學校和大學,推廣和傳播的是「全人教育」的理念;而慈濟的文化板塊則擁有自己的出版社、電臺、電視臺……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慈濟入大陸記:最重要是做 沒人在乎你是誰
    政治可以隔離一個民族,慈心卻無遠弗屆。慈濟進入大陸20年,提供了一個俗世心靈重建的樣本 研究血液病的徐晨非常清楚創立於1993年的慈濟骨髓庫與中華骨髓庫的淵源。20年前,慈濟在臺灣成立「臺灣骨髓捐贈資料中心」,2002年改稱「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目前入庫資料已超過32萬人份。截至2010年年初,在實現捐贈的2000多份骨髓中,有882份捐給了大陸患者。在中華骨髓庫建立之初,慈濟骨髓庫給與了諸多幫助與支持,並與其互通樣本的檢索。
  • 慈濟:「感恩」比「阿彌陀佛」多
    作為華人世界最大的宗教慈善組織,臺灣慈濟在四川的行動受到政府和大陸宗教界的好評。慈濟在救災和重建中的專業能力,在人文精神建設上的「別有用心」,尤讓內地佛教界人士感到佩服。「他們在這方面是我們佛教慈善界的榜樣。」江西東林寺鏡義法師說。
  • 大陸青年交流團訪問臺灣慈濟基金會
    大陸青年交流團訪問臺灣慈濟基金會 2012年10月26日 00:21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慈濟和法鼓山慈善基金會援建四川地震災後重建項目
    臺灣慈濟慈善基金會援建蘆山地震災後重建項目開工  4月18日,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援建蘆山「4·20」地震災後重建項目在名山區中學正式開工。  在開工儀式上,周敏謙首先向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對四川「5·12」和「4·20」兩次大地震的愛心援助表示衷心感謝,向長期居住在地震災區的臺灣志工表示誠摯慰問,對受助的學校及學生提出了殷切希望,勉勵學生要以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厚愛為動力,好好珍惜學習環境和條件,樹立遠大理想,學業有成,報效祖國,感恩社會,為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同創造兩岸美好未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不懈的努力
  • 慈濟在中國的發展:軟實力和制度學習
    其次,慈濟能在大陸建立得益於她是個國際組織。儘管她的總部在臺灣,許多重要的支持卻來自她在馬來西亞、菲律賓、美國、加拿大、南非和澳大利亞的分支機構,這些機構都擁有眾多會員。第三,慈濟並不代表臺灣政府工作。最後,慈濟還有多重身份。她的確是由一位尼姑領導的宗教機構,但是在大陸開展工作時,這一點被弱化。即使在臺灣,慈濟也不是作為一個宗教機構註冊的。
  • 臺灣慈濟:大陸醫學生參與慈濟大學模擬手術
    (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攝影:許榮輝)來自臺灣、新加坡、大陸醫學系共二十五位醫學生,3月7日齊聚在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透過八位無語良師進行模擬手術教學;尖端的醫學科技研究領域裡,如何養成醫學生們「尊重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唯有透過解剖課程,才能揭開人體的結構組織與奧秘並有深刻、透徹的了解。
  • 慈濟訊息:《慈濟》 獲「好雜誌」獎
    (攝影者:廖敏惠) 由「中國內刊協會」就大陸各企事業單位報送推薦參評的內部報刊,經過評選辦公室整理、評審委員會篩選評議,最終32個省市350份內刊進入2014年度優秀內刊綜合類名單。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榮獲「好雜誌」特等獎與「好編輯」獎兩項榮譽。
  • 四川省長蔣巨峰參觀臺灣慈濟博物館並會晤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法師
    5月24日,懷著感恩之情,四川省長蔣巨峰走進位於臺灣花蓮的慈濟博物館,會晤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法師,交流災難救助、重建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經驗。慈濟基金會由證嚴法師1966年創辦於花蓮,致力於社會服務、醫療衛生、學校教育、環境保護,以對災難事件予以緊急救助為己任,被譽為 「臺灣的良心」,在大陸也成立了慈善事業基金會。
  • 第五屆慈濟論壇在臺北舉辦 聚焦全球防災與永續發展
    中新社臺北9月19日電 (記者 邢利宇 楊程晨)今年適逢「九二一」地震20周年、「莫拉克」風災10周年,臺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簡稱慈濟基金會)19日在臺北舉辦以「全球防災與永續發展」為主題的第五屆慈濟論壇,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及相關業界代表與會。
  • 大陸慈濟:靜思茶道的飲茶學問
    中國廈門國際茶展業博覽會今年進入第四屆,靜思茶今年是連續第三年參展;靜思茶道是學習靜定精神,且要知行合一。(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攝影:蔡薌雅)「茶」,可以靜心、清心、淨心。2013年中國廈門國際茶展業博覽會今年進入第四屆,靜思茶今年是連續第三年參展,於早上拉開了帷幕。「茶」也是閩南地區民眾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茶」所扮演的角色雖然平凡,但10月11日、10月12日在「廈門茶博會靜思茶軒」中,志工「以茶傳法」,在幽靜的環境中,以純淨的茶水,讓走進會場的民眾浸潤在清淨的法水中。
  • 大陸慈濟:蘇州慈濟新春許願 踐行「愛灑人間」
    蘇州志業園區裡的新春活動,以「心」年「心」願為主題,行孝、行善不能等,希望自己在新一年中,能奉獻更多的愛心,讓別人也讓自己快樂。李桂清說,春聯上的句子,都來自於上人的靜思語,歡迎大家經常來慈濟,洗滌心靈,增長智慧……在桂清師姊綻放著笑容的臉上,卻看不到五年來歲月的痕跡,在這裡,她學會了「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同時更懂得要愛家人,這樣,家人也更愛我們。胡云珍阿婆,是在臘八粥發放那天知道了慈濟。年初一大早,她就來這裡參加活動。今天,她不顧自己年老體弱,也發心去廚房幫忙。
  • 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花蓮行 11日將訪慈濟
    華夏經緯網12月1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中國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德銘11日將參訪花蓮慈濟園區,參觀當地生技和農漁產業,並造訪大陸海協會前會長陳雲林曾植樹的「雲山水」民宿。據了解,由於證嚴法師屆時不在花蓮慈濟園區,陳德銘可能見不到證嚴。
  •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接受專訪 談善款管理
    2010年8月,蘇州慈濟慈善基金會掛牌成立,成為內地首家境外全國性基金會。17日,世界消除貧困日,在第三屆中國消除貧困獎頒獎儀式上,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將全球獎頒給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值此之際,《新京報》對臺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及宗教處副主任王運敬進行了專訪。
  • 慈濟志工在桃園機場迎接部分大陸家屬
    慈濟志工在桃園機場現場準備了面和熱湯,迎接部分大陸家屬。據介紹,從空難發生到現在,慈濟已經投入上千名志工進行協助。此次來機場的志工將對大陸家屬進行一對一陪伴服務。news.sohu.com/20150205/n408751979.shtml report 90 慈濟志工在桃園機場現場準備了面和熱湯
  • 案例 「愛與信任」凝聚成的慈濟基金會
    半世紀的慈善之路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1966年由中國臺灣證嚴上人創辦,聯合國非政府組織(NGO),全球最大的華人民間慈善組織,同時也是首個臺灣地區在中國大陸被批准的民間基金會——這是中國大陸頒給境外民間慈善組織的第一塊落地「準生證」。
  • 臺灣花蓮強震後 慈濟24小時供應熱食不中斷
    臺灣花蓮強震後,大陸記者立即前往報導,把第一手訊息傳播出去。過程中,除了不舍罹難的大陸同胞,以及受災花蓮鄉親,也對慈濟24小時不間斷地供應熱食、毛毯等物資給無法休息的媒體同業與搜救人員,感動萬分。大陸記者在花蓮這幾日住在花蓮貝拉利亞民宿,民宿負責人王友梅看到大陸記者日以繼夜地報導災區訊息,為感念大陸記者採訪期間的辛苦,以及對花蓮鄉親的溫情,把大陸記者所付的住宿費全數捐給慈濟基金會,指定用於花蓮未來災後重建!大陸記者秉持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認為這是很好的善舉,紛紛表達贊成。
  • 臺灣慈濟獲消除貧困獎 曾拒絕2億美元捐款
    成立以來的20年間,其開展的扶貧和人道主義救援,已惠及數千萬貧困和受災人口。  今年8月,蘇州慈濟慈善基金會掛牌成立,成為內地首家境外全國性基金會。  昨天,世界消除貧困日,在第三屆中國消除貧困獎頒獎儀式上,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將全球獎頒給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 陳雲林拜訪證嚴法師 感謝慈濟為大陸同胞所做貢獻
    陳雲林拜訪證嚴法師 感謝慈濟為大陸同胞所做貢獻 2008年11月06日 16:22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最大民間慈善機構 慈濟大陸總部落戶蘇州
    近日,蘇州市景德路上一片灰白的建築群前人聲鼎沸,蘇州慈濟健康促進中心正式揭牌啟用。今後,該中心將立足蘇州提供專業的體檢服務,並將秉承「慈濟」理念,在每月第三周周六上午,為蘇州地區敬老院的老人、低保人員、外來務工者等提供免費義診、體檢、健康諮詢等服務。據了解,這也是中國臺灣最大民間慈善機構——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位於大陸的總部。
  • 王振耀:大陸佛教慈善處在轉型期 需與慈濟多交流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李保華)編者按:2012年11月3日,第二屆慈濟論壇在為期兩天的慈濟論壇上,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18位專家學者、慈濟志工分別在四場報告會上作主題發言。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發表了題為《大陸佛教慈善的現代轉型》的演講,摘要如下:2012年2月,中國政府發布檔,對宗教慈善進行充分肯定並積極鼓勵宗教界系統參與慈善事業,標誌著大陸宗教政策與慈善政策的根本轉變,特別給佛教慈善帶來重大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