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慈濟和法鼓山慈善基金會援建四川地震災後重建項目

2020-12-20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

  臺灣慈濟慈善基金會援建蘆山地震災後重建項目開工

  4月18日,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援建蘆山「4·20」地震災後重建項目在名山區中學正式開工。四川省臺辦主任周敏謙、臺灣慈濟副總執行長王端正及臺灣工程界專家、志工和雅安市、區領導及相關部門、部分在地師生代表出席了開工儀式。

  在開工儀式上,周敏謙首先向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對四川「5·12」和「4·20」兩次大地震的愛心援助表示衷心感謝,向長期居住在地震災區的臺灣志工表示誠摯慰問,對受助的學校及學生提出了殷切希望,勉勵學生要以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厚愛為動力,好好珍惜學習環境和條件,樹立遠大理想,學業有成,報效祖國,感恩社會,為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同創造兩岸美好未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不懈的努力。王端正表示,振興教育是兩岸中華兒女共同的事情,民族要復興,國家要強大,社會要進步,教育是根本,希望名山中學的學子勵精圖志,奮發有為,將來成為有用之才,報效國家,回饋社會,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

  「4·20」蘆山強烈地震發生一年來,臺灣慈濟開展了一系列「愛在蘆山關懷行動」的救助活動,向災區學生捐贈學習生活用品,開展心理疏導,為當地受災鄉親發放生活品,開展災區學校與臺灣慈濟學校結對交流,並積極配合政府開展災後重建工作,將投入1.2億元人民幣捐款,在雅安市重災區援建3所學校和1個教師培訓中心。截止目前,臺灣慈濟已向四川省兩次地震災區援建項目資金達6億元人民幣。開工儀式結束後,周敏謙還參觀了臺灣慈濟己建成的「慈濟前進小學」,與師生及臺灣志工們一起做課間操,互動交流。

  隨後,周敏謙調研了臺灣同胞援建項目。「4·20」蘆山地震發生後,臺灣社會各界通過多種方式向災區捐贈物資折合人民幣約3000萬元,捐資4.4億人民幣,落實援建項目45個,現正按基本建設程序要求陸續開工建設。在聽取了雅安市臺辦工作匯報後,周敏謙要求,當前雅安市及縣(區)臺辦的首要任務和工作重點就是要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做好臺灣同胞援建項目,加強監管,服務到位,努力為災後經濟社會發展和對臺交流合作發揮重要的作用,彰顯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感情。

  臺灣法鼓山慈善基金會籤訂協議援建天全多功小學

  4月14日,臺灣法鼓山慈善基金會援建天全多功小學籤約儀式在成都市慈善總會舉行。臺灣法鼓山慈善基金會、成都市慈善總會、天全縣教育局三方籤訂協議,由成都市慈善總會分三期將臺灣法鼓山捐款330萬元匯入天全縣災後重建專戶,專項支持多功小學災後重建。

  4月24日,四川省臺辦主任周敏謙在成都會見來訪的臺灣法鼓山住持果東法師一行,雙方就臺灣法鼓山四川地震災區開展的災後重建工作交換意見。

  周敏謙對果東法師一行來川表示歡迎,對臺灣法鼓山對四川地震災區的援助表示衷心感謝。他說,兩岸同胞同根同源,血脈相連。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川臺兩地經貿往來密切,文化交流熱絡。尤其在我省遭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20廬山地震」後,臺灣法鼓山及時馳援我省災後重建,更讓四川人民深切感受到了臺灣同胞的無疆大愛。臺灣法鼓山將第一任方丈住持聖嚴法師提出的「四環」觀念(即心靈環保、禮儀環保、生活環保和自然環保)踐行在災後重建中,幫助災區改善醫療和教育條件,讓受災群眾得到良好的心靈重建,四川人民將牢記並感恩臺灣法鼓山的善舉。

  果東法師表示,臺灣法鼓山在不斷變遷的社會環境中,不固步自封,在傳承漢傳佛教精神基礎上,十分重視文化教育和社會關懷工作。臺灣法鼓山將在各項援建工作中做到知行合一,並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密切川臺兩地的交流往來。

  據統計,臺灣法鼓山為四川省兩次地震災後重建提供援助資金近9000萬元,修建了綿陽市安縣秀水鎮中心小學、秀水鎮衛生院、北川陳家壩鄉金鼓村衛生院、雅安市天全縣多功鄉小學等。

  (四川省臺辦供稿)

相關焦點

  • 四川省長蔣巨峰參觀臺灣慈濟博物館並會晤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法師
    5月24日,懷著感恩之情,四川省長蔣巨峰走進位於臺灣花蓮的慈濟博物館,會晤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法師,交流災難救助、重建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經驗。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志工在50個小時內抵達救災一線,並累計向災區捐款5億多元人民幣。
  • 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援建山陽縣教育衛生項目
    8月23至25日,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理事長、臺灣慈濟人文志業執行長王端正一行6人,在山陽縣委常委、統戰部長葉敏,山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馮有銘等陪同下,對擬援貧項目山陽縣第四幼兒園、十里舖街道辦衛生院等5個項目,再次進行了實地考察調研,並成功籤定5項援貧項目協議,資金總額1535萬元。
  • 臺灣慈濟慈善基金會到雅安市考察援建學校
    2018-12-10 16:25:50    華夏經緯網
  • 臺灣慈濟基金會高層考察四川雅安援建學校(圖)
    臺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總執行長王端正先生一行考察援建的雅安市學校(圖片來源:雅安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3月22日雅安消息 3月20日,臺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總執行長王端正先生一行6人赴四川省雅安市名山縣考察「5.12」地震援建的兩所學校建設、使用情況。
  • 臺灣慈濟基金會援建四川災區學校 有兩所已完工
    臺灣慈濟基金會援建四川災區學校 有兩所已完工 2008年07月14日 20:48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接受專訪 談善款管理
    臺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 佛教在線訊 在臺灣,80%的個人捐助都捐給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慈濟義工遍布全球,出現在全世界許許多多有災難與苦難的地方。成立以來的20年間,其開展的扶貧和人道主義救援,已惠及數千萬貧困和受災人口。
  • 臺灣慈濟慈善基金會援建望謨三小進入設計階段
    12月22日,臺灣慈濟慈善基金會副理事長王端正一行8人再次深入望謨,與該縣有關領導探討援建望謨縣第三小學設計方案。    在黔西南州臺辦主任楊麗敏、副主任戴學雲及望謨縣有關領導的陪同下,王端正副理事長一行再次深入望謨縣第三小學建設地點了解地形地貌結構,立項審批、環評等情況。
  • 四川副省長談災後重建 稱災後重建需1.7萬億元-災後恢復 魏宏 四川...
    我們知道四川受災以後,除了大陸民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臺灣發生過「9·21」的大地震,他們在救災和災後重建方面有很多的經驗,所以災後跨越海峽的援助也立即啟動,請問魏副省長介紹這方面的情況。您是否認為兩岸應該建立救災的應急機制?謝謝!  3月8日上午9:30,四川災後重建專題採訪舉行,四川省常務副省長魏宏出席。
  • 大陸青年交流團訪問臺灣慈濟基金會
    慈濟基金會方金香向大陸青年介紹慈濟(中國臺灣網 王文英 攝)  中國臺灣網10月26日臺灣花蓮消息  25日下午,大陸青年大學生志願者交流參訪團參訪了位於臺灣花蓮縣的慈濟基金會,基金會靜思堂師姑方金香向大陸青年介紹了慈濟的創立歷史以及目前所從事的工作,希望兩岸能在慈善、教育等各個領域加強合作,共同造福兩岸同胞。
  • 臺胞捐建天全縣仁義初中災後重建項目接受考察驗收
    臺胞捐建天全縣仁義初中災後重建項目接受考察驗收 2015年04月29日 08:4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4月29日成都訊 4月27日,四川成都市臺辦會同成都市慈善總會、雅安市臺辦、天全縣臺辦、天全縣仁義初級中學等相關負責人,對臺灣同胞捐建「4.20」蘆山地震災後重建項目——天全縣仁義初級中學災後重建項目,主體結構分部工程進行實地考察驗收
  • 證嚴法師和她的慈濟世界
    此時,在臺灣忙著為慈濟基金會成立四十五周年慶的慈濟基金會志工們聞知地震的消息後,紛紛放下手邊的工作,迅速聯繫慈濟日本東京分會的慈濟人。     在地震發生沒多久,在日本的慈濟志工們已經把食材運往重災區的茨城縣大洗町,他們為災民們準備的八百份素食,包括咖哩飯和味噌湯。     慈濟的高效工作以及快速的反應能力,在臺灣社會傳為佳話。
  • 寰宇慈濟:慈濟援建海地一天主教會三所學校落成
    海地在2010年1月12日曆經芮氏規模七的大地震,死亡人數超過三十萬人,慈濟基金會在災後與天主教聖恩修女會達成協議,展開瑪莉安學校(College Marie-Anne)所屬中小學,以及主耶穌秘書學校(Christ The King Secretarial School)的合作援建工程,於2012年1月21日開工興建,2013年5月15日驗收完成。
  • 案例 「愛與信任」凝聚成的慈濟基金會
    原來有一群身著「藍天白雲」制服的志願者,安靜地在麗都飯店為乘客家屬端水、供餐、慰問、協助辦理籤證……  雖然低調,但這些志願者並不是來自一個小群體——在世界各地,身著這樣統一服裝的慈濟志工有200萬,分布在50個國家和地區,慈善關懷足跡已遍布87個國家和地區。他們習慣在奉獻自己愛心的時候,向受助者道一句「感恩」!說這句話時,往往滿臉幸福,微微彎腰,雙手合十在胸前。
  • 慈濟:「感恩」比「阿彌陀佛」多
    一位臺灣媒體記者說:「證嚴法師手裡一分錢也沒有,但她能在一天內籌到1億。」作為華人世界最大的宗教慈善組織,臺灣慈濟在四川的行動受到政府和大陸宗教界的好評。慈濟在救災和重建中的專業能力,在人文精神建設上的「別有用心」,尤讓內地佛教界人士感到佩服。
  • 汶川地震三周年:災後重建1萬多億資金從何來?
    中新社成都5月9日電 題:四川災後重建1萬億資金從何而來?  中新社記者 阮煜琳  1萬億是2007年四川GDP的總量。令山河失色的汶川特大地震,把四川39個重災區變成一片斷壁殘垣。  根據四川官方數據測算,國家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的近3萬個項目概算總投資8658億元,再加上四川省定災區縣需恢復的1.36萬個重建項目的1000多億元的重建資金,完成災後重建需要近1萬億元的投資。  截至2011年3月底,納入國家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的39個重災區,29692個項目已完工92.4%,完成投資7871億元,佔概算總投資8658億元的91%。
  • 重生之路 「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實錄(下)
    周萬龍攝  ——雅安市推進「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實錄(下)  2015年,對於漢源縣大田鄉勝利村的蘋果種植戶馮超來說,又是一個豐收年,這一年,自家150多畝水晶紅富士蘋果園產出40萬公斤,為他帶來200萬元收入。災後重建之前,雖然蘋果產量也有這麼多,但如此豐厚的收入,馮超想都不敢想。
  • 臺灣慈濟獲消除貧困獎 曾拒絕2億美元捐款
    林碧玉 臺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總執行長  在臺灣,80%的個人捐助都捐給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慈濟義工遍布全球,出現在全世界許許多多有災難與苦難的地方。  成立以來的20年間,其開展的扶貧和人道主義救援,已惠及數千萬貧困和受災人口。  今年8月,蘇州慈濟慈善基金會掛牌成立,成為內地首家境外全國性基金會。  昨天,世界消除貧困日,在第三屆中國消除貧困獎頒獎儀式上,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將全球獎頒給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 第五屆慈濟論壇在臺北舉辦 聚焦全球防災與永續發展
    中新社臺北9月19日電 (記者 邢利宇 楊程晨)今年適逢「九二一」地震20周年、「莫拉克」風災10周年,臺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簡稱慈濟基金會)19日在臺北舉辦以「全球防災與永續發展」為主題的第五屆慈濟論壇,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及相關業界代表與會。
  • 臺灣佛教及其慈善事業
    臺灣佛教是隨著大陸閩南佛教徒移居臺灣而傳入的。縱觀其發展脈絡,大致可分為三階段。   一、初傳時期。   據考,早在南宋時期,臺灣境內就有寺院建築。1661年鄭成功收復臺灣後,閩粵僧人東渡臺灣日漸增多,陸續修建了著名的竹溪寺、彌陀寺、龍湖巖等佛寺。
  • 臺灣中視《大陸尋奇》欄目組到四川拍攝「5.12」地震十年巨變
    此次採訪雖然短暫,但記者們從不同側面感受到了旌陽區災後重建十年的嶄新風貌。    看到美麗校園一棟棟實用的建築和學生們一張張感恩自信的笑臉,記者們感嘆到:「援建學校不僅為孩子們提供了良好的教學環境,更增進了兩岸同胞的情感交融和心靈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