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嚴法師和她的慈濟世界

2020-12-20 華夏經緯網

證嚴法師(中)及她的慈濟基金會被認為是「臺灣的良心」

    文_戴艾

    3月11日下午兩點四十六分,住在日本宮城縣石卷市一位八十三歲的老太太,為了躲避9.0強震過後引發的大海嘯,正使勁地踩著自行車往高處奔逃。此時,在臺灣忙著為慈濟基金會成立四十五周年慶的慈濟基金會志工們聞知地震的消息後,紛紛放下手邊的工作,迅速聯繫慈濟日本東京分會的慈濟人。

    在地震發生沒多久,在日本的慈濟志工們已經把食材運往重災區的茨城縣大洗町,他們為災民們準備的八百份素食,包括咖哩飯和味噌湯。

    慈濟的高效工作以及快速的反應能力,在臺灣社會傳為佳話。在歷次救援工作中,慈濟人的藍衫身影,總是忙碌地穿梭在災難現場,他們為無家可歸的災民們提供援助,發放毛毯和禦寒衣物。

    尤其是在1999年的臺灣「九二一地震」中,慈濟人在地震發生不到一小時後就出現在了災區,他們協助發放物資、安置災民,比政府救災人員和軍方的速度還要快。

    「來不及了」、「做,就對了」,這兩句是急性子的證嚴法師吶喊了45年的精神口號。

    從未踏出臺灣一步的證嚴法師,從三十個竹筒開始,率領著四百萬名慈濟人,打造了橫跨慈濟醫院、慈濟小學到大學、慈濟廣播、靜思人文、慈濟月刊、出版社、大愛電臺、大愛電視臺、骨髓捐贈資料庫等志業體系,花蓮慈濟醫院旁邊的靜思堂,有一個高十三層的講經堂,還有慈濟從無到有的史料館,這裡不僅是慈善的世界,也是全球慈濟人爭相前來朝聖的「心靈故鄉」。

    證嚴法師以及她的慈濟基金會,近年來成為臺灣民間社會一個光彩奪目的焦點,他們積極行善,教富濟貧,被譽為「臺灣的良心」。

    「一攤血」開啟慈濟世界

    「每次談到《無量義經》,我就滿心歡喜!尤其義經中有一段是『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這十六個字,每天都在我腦海中浮現!」證嚴法師強調,慈濟精神,就是由此而生。

    而對於熟悉證嚴法師的人,都聽說過「一攤血」的故事,那是追溯慈濟世界以及證嚴法師的慈善之路最早的線索之一。

    出生於1937年的證嚴法師,俗名景雲,自幼過繼給叔父為長女,隨家人住在臺中豐原,出家前自號靜思。1960年,證嚴法師正值壯年的父親因腦溢血驟逝,讓她傷慟欲絕,開始思索生、老、病、死的人生。

    在父親生病期間,證嚴法師前往一家私人醫院探視信徒的父親,突然望見地上有一攤血跡,詢問後才得知,這是一位原住民婦女流產了,急需開刀,卻因為付不起臺幣八千元的保證金而被婉拒在外,只能由失望的族人帶回部落,證嚴法師聞言後十分不忍。

    「一攤血事件」過後,證嚴法師於1962年因為沒有剃度師父而自行落髮,隔年,因緣際會地皈依了臺灣比丘界的第一位博士「印順長老」門下,法名「證嚴」、法號「慧璋」,就此踏上修行之路。證嚴法師出家的過程並不順利,後來只能暫居花蓮「普明寺」旁的小木屋,直到她拜託母親出資,在多地震、多颱風的臺灣後山—花蓮買下一塊地,興建「靜思精舍」,才有了穩定的修行之所。

    而後,她在普明寺研修佛法,巧遇三位花蓮海星中學任教的天主教修女,在彼此討論佛教與天主教的教義時,其中一位修女提及:「佛教信徒這麼多、力量這麼大,如果做社會服務的工作,影響會更大。」證嚴法師聽了之後,心頭一沉,決定匯集社會的愛心,將來要在醫療資源極度匱乏的臺灣後山,蓋一家「不收保證金的醫院」,濟世救人。

    就這樣,一攤血和三位修女,促使證嚴法師下定決心在1966年創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後更名為「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 。她砍下竹子製成三十個竹筒,交給跟隨她的三十位大多半不識字、上了年紀的「歐巴桑」(老太太),大家每天從菜錢裡省下五毛錢投進竹筒裡,幫助弱勢者,這一股從菜市場開始的柔性能量,開啟了慈濟的「竹筒歲月」,第一位援助的對象,就是從福建漳州來臺的獨居長輩、八十六歲林曾老太太。

    母雞帶小雞

    透過「福緣大家造,福田大家種」的群眾心理,以及慈濟人的同儕影響,慈濟的規模迅速發展,日益壯大。

    臺灣有佛教界的「四大山頭」的說法,包括法鼓山的聖嚴法師、佛光山的星雲法師、中臺禪寺的惟覺和尚、慈濟基金會的證嚴法師,而接受信徒捐款最多的,就是慈濟基金會。

    根據臺灣喜馬拉雅基金會在2005年公布的「臺灣宗教類基金會概況」的資金排名,慈濟基金會的創設基金為臺幣兩百五十多億臺幣,是臺灣第一大的基金會,排名第一的慈濟與第二名法鼓山創會基金的差距,卻多達11倍。

    證嚴法師蓋一家「不收保證金的醫院」的願望,直到1986年8月16日才得以實現,慈濟體系的第一家醫院—花蓮慈濟醫院在那一天裡投入使用。在開幕前一天,為了感謝捐款滿一百萬元協助興建醫院的捐款人,證嚴法師特地頒發「慈濟榮譽董事聘書」,簡稱「榮董」,其中大多是經營事業有成的社會精英或公司負責人,每年可享有一次免費的健康檢查。

    八十歲的吳松阿妹,每天努力賣菜包存了一百萬元捐給慈濟,如願以償地當上了「菜包榮董」;臺灣資深報人高信疆也曾捐了百萬元成為「文人榮董」;至於嘴裡還含著奶嘴的一歲陳小妹,則由父母抱上臺,授贈為年齡最小的「寶寶榮董」。

    慈濟醫院不僅以一流的醫療水平和優質的服務著稱,並且他們的醫生、護理都極具人性關懷。我曾於2010年3月7日親歷了一場為十一位捐贈遺體的「大體老師」舉行感恩追思典禮,慈濟的醫療服務由此可見一斑。在典禮之前,慈濟大學醫學院三年級的52位同學已經自行分組,親自帶著清掃工具,與解剖科主任王曰然一起到火化場,自發地掃地、擦窗戶、拖地板。「我們在解剖課之前,要先『認識』大體老師,到捐贈者的家裡拜訪家屬,了解大體老師生前的故事,完成解剖課之後,不但要縫好大體,還要為老師縫製最後一件衣服,讓大體老師完整地離開。」慈濟大學醫學系三年級的蔡同學表示,藉由這個過程,就能提早學習該如何對待病人,避免日後在患者身上劃錯一刀。

    在感恩追思典禮上,醫學生們護送著「無語良師」們的靈柩,與慈濟志工和家屬們緩緩前進,慈濟的精舍師父們也前來助念送別,現場還播放著醫學生們到大體老師家拜訪家屬的畫面,說出了家屬的心情,以及學生們的心路歷程。

    家屬在淚眼婆娑中,收到了學生寫下的感謝卡,送別捐贈大體的家人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火化後將骨灰供奉於慈濟大學旁的「大舍堂」,場面莊嚴肅穆。

    慈濟一直以其佛法的感化精神昭式眾人,也正是因此,他們吸引著來自全球各地的信徒。在馬來西亞創業成功的臺商劉濟雨,於2001年賣掉了廠房,把土地捐出來蓋靜思堂、幼兒園和義診中心,他和妻子簡慈露則擔任全職志工,負責慈濟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拓展慈濟的慈善志業。在慈濟基金會當中,像劉濟雨夫妻這樣全心投入的慈濟人,多得不勝枚舉。

    證嚴法師不僅具有柔性的領導特質,並且散發出母性般的悲憫,大家都稱呼她為「上人」、「師公」,見面時還要下跪,頂禮膜拜。

    在大愛電視臺的戲劇類節目當中,證嚴法師總是以「母雞帶小雞」的形容詞,鼓勵慈濟志工廣召會員,吸納更多願意拿出一百元小額捐款的「小雞」。

    在每天志工早會上,證嚴法師會對全球慈濟人聯機演講,她說的話,也被編纂成「靜思語」,印製成各種顏色的傳單,透過慈濟志工發送張貼,這些「靜思語」如同臺灣隨處可見、生命力極強的植物九重葛,爬滿了街道與小吃店裡的牆壁,連晨起掃馬路的清道夫,也會在裝垃圾的小推車上,貼一張「要用心,不要操心、煩心」的字條。

    經過四十五年的耕耘,慈濟已從臺灣地區性的功德會發展成為一個全球性的非營利組織。證嚴法師在臺灣創建慈濟基金會的影響力,引起了美國時代雜誌《TIME》的關注,在1993年撰文報導了證嚴法師的事跡。當年,慈濟的會員人數已達兩百萬。

    爭議中的慈濟

    回顧慈濟的發展,1991年無疑是一個關鍵性的一年,也是其走出臺灣的第一年。當年,孟加拉國發生水患,大陸的華中、華東地區也遇到了百年一遇的洪災。證嚴法師在這一年的8月16日出版的《慈濟道侶》中就指示,「要加強大陸賑災的文宣,呼籲所有慈濟人全面動員募款,協助慈濟通過這項成立二十七年來最艱巨的挑戰。」 「一人一美金」的援助方式於是開始推廣。

    慈濟在這一年裡首度援助安徽、江蘇、河南三省,迄今援助面積已經超過二十個省份,從發放糧食、禦寒衣物與棉被、獎學金、慰助金等等,還協助興建學校、房舍、福利院、海堤等等。

    「慈濟的志工幾乎遍布大陸各個省份,將大陸同胞的困難當成自己的事情。尤其在大陸還沒有發展自己的骨髓庫時,很多罹患白血病的大陸患者得到了慈濟的無私幫助,也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時,在第一時間伸出援手。」2008年11月,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第一次來臺訪問,結束行程之前,還特地前往新北市關渡的慈濟園區拜會證嚴法師,表達謝意。

    不過,影響日巨的慈濟在臺灣社會也遇到了質疑。在「八八風災」重創臺灣時,慈濟基金會、世界展望會均投入協助災區重建工作,世展會與受災原住民共同討論,蓋出災民心中理想的部落家園,慈濟則在高雄杉林鄉蓋起永久屋「大愛村」,還不定期以遊覽車載運慈濟志工前往大愛村參觀,遭致部落客、網絡媒體與災民的批評。

    「慈濟做了很多好事,但是災民入住的大愛村周遭,卻設計許多『大愛石』,刻有 『一早就看到浮屍在大馬路』、『哪裡有災難哪裡就有慈濟,真感恩』、『但願我那微薄的財產能夠賣掉,用一半捐給大愛臺』等文字。」輔仁大學新聞系副教授陳順孝指出,網絡談論此議題,並不是否定慈濟的貢獻,而是希望可以做得更好。

    「八八風災」後的2010年,臺灣民間甚至發起了「愛我,就請不要來參觀我」的活動,呼籲慈濟志工不要像參觀動物園一樣去逛「大愛村」,臺灣政治大學廣電系一位教授就批評稱:「慈濟對行善敲鑼打鼓,是以愛為名進行壟斷和霸權,面對批評與指正,就說『沒根據,無法響應』,慈濟的『愛』,真是太傲慢、太霸道。」

    對此,慈濟基金會發言人何日生響應表示,參訪志工或官員不會未經居民同意隨意進入房舍。對於學者的批評,他表示,「批評沒根據,無法響應」。

    證嚴法師一再強調「誠、正、信、實」的理念,但當慈濟的師姐志工穿上深藍色制服,梳著包頭,微笑地站在慈濟醫院的大廳內,手上捧著一個個募款箱,對民眾展開地毯式的禮貌勸募活動時卻沒有開收據,也不用登記姓名和金額,從而形成了外界詬病的捐款漏洞。此時此刻,四十五歲的慈濟基金會,已經不再是當年忙著把五毛錢存進竹筒的克難功德會,對於南亞海嘯、四川地震、臺灣「八八(莫拉克)」風災等重大災難時的募款金額,更是數以「億」計,但外界卻始終無法得知,慈濟到底募了多少,又用了多少?

    「慈濟就像一隻壟斷公益資源的『巨象』,吸納了太多社會資源,卻在無意間踩死了小螞蟻(其他小型公益團體)而不自知。」一位不願具名的公益團體負責人如是說。

    一陣風起,揚起了證嚴法師灰色袈裟的衣角,七十三歲的她,依舊風塵僕僕,奔走全臺探訪各地資源回收站的「環保菩薩」們。至於將來的某一天,失去證嚴法師的「後慈濟時代」將會如何發展?誰也不知道。

    臺灣的民間基金會

    臺灣面積不大,卻成立了四萬個非營利組織(NPO)等民間團體。根據聯合勸募基金會在2010年的統計顯示,過去一年來有八成民眾曾經捐款,其中有近三成民眾是在最近二個月內捐款,平均捐款總額為臺幣三千七百一十六元,投入醫療、文化、社會福利等慈善工作。

    臺灣家扶基金會:1938年,由一群美國維吉尼亞州裡奇蒙的基督徒成立,旨在幫助在中日戰爭時無家可歸的中國孤兒。2002年,開始認養臺灣之外的貧困孩童,目前認養方案已經幫助了22個國家、23萬國內外的弱勢兒童。

    創世基金會:臺灣第一個安置植物人的機構。在臺灣十四個縣市成立安養中心,專門收住家境清寒的植物人,隨後捐款增加,創世又將服務觸角延伸至街友(遊民)和獨居老人,專門服務 「殘到底、窮到底、老到底」的弱勢族群。

    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成立於1992年,主要是由臺灣佛教「四大山頭」之一的聖嚴法師創辦,並於2000年成立法鼓山慈善基金會,對低收入戶、老年人、殘障等弱勢團體提供金錢與物資的救助。

    罕見疾病基金會:透過民間小額捐款在1999年成立罕病基金會,。基金會不僅提供患者以及家屬之間互動的橋梁,還建立研究員制度,促進罕病醫學與研究水準。

    來源:南都周刊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證嚴法師與慈濟論壇參加學者 開展交流
    大公網副總編輯史利偉與證嚴法師交流10月3日,多位的教授與法師前往花蓮與證嚴法師開展交流。法能生無量義,慈濟志工學習了佛陀的教育,在世界各地進行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等四大八法,因地制宜而適切地拔除苦難、疾患,同時也帶動更多人豐富自我的心靈。種種成果,讓海內外許多研究慈濟的學者,不論是從佛學、宗教哲學、管理商學、甚至人類學的專家們,都肯定了慈濟宗門對社會乃至全球的貢獻。
  • 證嚴法師為什麼能建立全球四大非政府組織之一的慈濟?
    2010年,證嚴法師被臺灣民眾推選為「最受信賴的人」。慈濟現在是全球四大非政府組織之一。在中國乃至世界,從事佛教的人有很多,那證嚴法師為什麼能夠建立合法的全球四大非政府組織之一的慈濟呢?是佛教?當然,她的成就離不開佛教,但是這隻答對了一部分。如果僅僅是佛教,別人也可以啊,為什麼別人不可以開創出類似的佛教組織呢?
  • 證嚴法師暨慈濟基金會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
    「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2014-2015」頒獎禮完美落幕(圖片來源:鳳凰衛視) 2015年4月3日晚,由鳳凰衛視和鳳凰新媒體發起、連同海內外十餘家知名華文媒體和機構共同主辦的「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2014-2015」頒獎禮在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絢麗揭幕,臺灣證嚴法師暨慈濟基金會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
  • 證嚴法師簡介 —1966年於花蓮縣創立慈濟功德會
    將一個人喚醒是對這個世界最大的功德!        你自己醒來是對這個世界最大的貢獻!臺灣臺中市清水區人,慈濟基金會創辦人,皈依師為印順長老,秉持師命「為佛教,為眾生」,1966年於花蓮縣創立慈濟功德會,即慈濟基金會之前身。2012年,證嚴法師受馬來西亞檳城州元首封予拿督斯裡勳銜。證嚴法師個人經歷  證嚴法師生於臺灣日治時期末期,自幼過繼叔父為長女,就稱呼叔嬸為父母,也隨著遷居豐原。
  • 鳳凰網佛教赴臺交流:慈悲喜舍,證嚴上人的慈濟世界
    這是鳳凰網佛教第三次拜訪慈濟,據了解,鳳凰網佛教一行抵達當日,正好是證嚴法師「一年一度歲末祝福行腳」出發的前一天,證嚴法師於百忙之中仍選擇接見交流團成員,並進行了長達兩個小時的交流,足見證嚴法師對鳳凰網佛教團隊的肯定與重視。在為期三天的參訪中,鳳凰網佛教一行先後參訪了靜思精舍、慈濟靜思堂、慈濟醫院、慈濟大學、慈濟大愛電視臺等場所,深入考察了慈濟志業的各個重要構成部分。
  • 快訊:慈濟證嚴法師關心與祝福星雲法師住院狀況
    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高雄長庚醫院進行開腦手術,慈濟基金會表示,證嚴法師對於星雲大師住院狀況表達關心與祝福,並在11月2日早上,委由隨師中的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蔡炳坤,向佛光山總會轉達證嚴法師關心與祝福之意!
  • 證嚴上人與慈濟事跡編入美、加中學教科書
    >「證嚴法師的人道救援幫助數以萬計的人命,依您的觀點,為什麼他的慈善救濟可以超越政治、文化及種族的藩籬?」 由牛津大學加拿大印刷公司發行,名為《世界接觸─ 二十一世紀的地理》(Global Connections ─ Geography For The 21st Century)的新編高中地理學教材,首度將證嚴上人和慈濟基金會的慈善事蹟,列為該教材中唯一收錄的亞洲宗教團體和宗教領袖。
  • 證嚴法師:人間正道不滄桑!
    而這一切源於50年來,以證嚴法師為代表的慈濟人在公益事業上孜孜以求,專靜純一的赤誠之心。早在2010年,證嚴法師提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8萬名志願者積極響應,在全臺5400多個環保站展開「淨化人間」的綠色行動。
  • 證嚴法師的慈悲與智慧
    「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證嚴法師以「為佛教、為眾生」傳承靜思法脈,期勉慈濟人殷勤精進,以力行宗門為慧命方向。
  • 證嚴法師與歐巴馬並列入選時代百大人物 不會去領獎
    (圖片來源:資料圖)4月22日,據臺灣媒體報導,美國《時代》雜誌昨公布2011全球年度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TIME 100」,繼去年臺灣臺東「愛心菜販」陳樹菊和宏碁董事長王振堂之後,慈濟創辦人證嚴法師成了今年臺灣唯一上榜人物。《時代》形容她既是超凡脫俗的精神領袖,也是行善效率驚人的非營利組織領導人。
  • 「書與茶的對話」 :《行願半世紀: 證嚴法師與慈濟》在杭閱讀推廣
    著名學者樓宇烈先生在該書的北京首發式上高度評價了它的出版意義和價值,他說:「證嚴法師行願半世紀,充分體現了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一個是人文精神、一個是實踐精神。『行』就是實踐的精神,『願』就是證嚴法師的大願,體現了我們文化的人文精神,所以我想用這樣一個主題來祝賀這本書的出版發行。」
  • 慈濟創辦人證嚴法師入選時代百大人物 被稱「聖人」
    《時代》形容她既是超凡脫俗的精神領袖,也是行善效率驚人的非營利組織領導人。對於證嚴法師,《時代》亞洲編輯形容,佛家講輪迴,認為積功德可以修得來生福分,而證嚴法師在今生已是一個聖人。73歲的證嚴法師具有佛家忍受痛苦排除萬難特質,她創辦的慈濟以效率著稱,志工總在重大天災發生後率先趕到災區,把糧食、醫藥、毛毯等送到 災民手中,最近日本大地震就是一例。
  • 臺灣慈濟風波:證嚴法師已覺不安 要求反省
    臺灣慈濟創辦人證嚴法師 現在的國際社會,只要一提到臺灣的證嚴法師和她成立的慈濟基金會,可說是無人不知。證嚴是位尼師,她設立的慈濟基金會,幾乎已成了全球最大的慈善救災團體之一,只要哪個國家發生地震水災等天然災難,慈濟人總是會在極短時間內趕赴災區,參與救災及善後。證嚴法師已成了臺灣愛心的代表。以前甚至有人向諾貝爾獎委員會推薦,認為她應獲諾貝爾和平獎。證嚴法師和星雲法師是臺灣佛教界最高的兩位代表性人物。證嚴在花蓮,星雲在高雄,一北一南,乃是二大支柱。 但樹大了就會招風,人大了就會招謗。
  • 《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中文簡體版在京首發
    樓宇烈講述了他所認識的證嚴法師和慈濟「教富濟貧、濟貧教富」的人間佛教精神,他在講座中說:「證嚴法師行願半世紀,充分體現了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一個是人文精神、一個是實踐精神。『行』就是實踐的精神,『願』就是證嚴法師的大願,體現了我們文化的人文精神,所以我想用這樣一個主題來祝賀這本書的出版發行。」
  • 《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新書推廣活動在成都舉行
    著名學者樓宇烈先生在該書的北京首發式上高度評價了它的出版意義和價值,他說:「證嚴法師行願半世紀,充分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根本精神:一個是人文精神、一個是實踐精神。『行』就是實踐的精神,『願』就是證嚴法師的大願,體現了我們文化的人文精神,所以我想用這樣一個主題來祝賀這本書的出版發行。」
  • 「段子手」證嚴法師的大智慧
    證嚴法師1 兩個小故事在接觸慈濟前,我對證嚴法師一無所知,直到有一天陪阮義忠至臺中分享拍攝「希望工程」的心路歷程。演講結束已是傍晚,兩位慈濟師兄、姊開車送我們去火車站,談到法師,其中兩個小故事讓我印象深刻。一位喜歡行善的婦人來到法師座下,泣不成聲。原來,她想布施一筆錢,卻在捐出去之前異想天開,先放利息,結果有去無回,全打了水漂。法師讓她別激動:「你的意思是,本來要給我一筆善款,可是現在錢統統沒了?」婦人連連點頭,哭得更慘,法師卻笑了:「那該哭的是我啊,你哭什麼?」
  • 廣西自治區主席馬飈看望慈濟功德會創辦人證嚴法師
    廣西自治區主席馬飈看望慈濟功德會創辦人證嚴法師 2011年04月25日 08:49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陳雲林拜訪證嚴法師 感謝慈濟為大陸同胞所做貢獻
    證嚴法師向陳雲林展示慈濟用環保技術和再生材料生產的毯子 田雲鵬攝    中國臺灣網11月6日臺北消息 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今天在海基會秘書長高孔廉陪同下,來到臺北關渡慈濟園區拜訪證嚴上人。證嚴上人也從慈濟總部所在的花蓮趕到臺北,迎候陳雲林一行的到來。  證嚴上人向陳雲林一行介紹了慈濟的慈善事業的理念,同時,向他們展示了慈濟的企業通過環保技術,利用再生材料製作的環保製品。  陳雲林首先為慈濟對四川汶川地震災區同胞的無私援助,向證嚴法師表示感謝。
  • 第四屆慈濟論壇開幕 慈濟創立50周年溫暖大聚會
    共同感受慈濟人帶給世界的感動。中國佛教學界泰鬥、北京大學宗教研究院名譽院長樓宇烈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執行所長張風雷教授,臺灣中國佛教會理事長圓宗長老,法鼓山副住持果暉法師,臺灣新北佛教會會長淨耀法師,尼泊爾阿尼爾•釋迦法師,印度尼西亞伊斯蘭教習經院烏蜜・瓦黑達院長等宗教界、學術界、公益界著名人士出席了第四屆慈濟論壇。
  • 臺灣慈濟前世今生:不從捐款中拿管理費
    慈濟45歲了。證嚴法師從無到有,做出全球最大的慈善組織。這兩年,越來越多的大陸同胞飛越海峽,到花蓮探訪慈濟精舍,尋找一個答案:一個文弱的女子,是怎麼樣支撐起一個慈濟世界?早年證嚴法師到山區訪貧時,曾見到一獨居老先生遭毒蛇咬傷手,由於未能及時治療,整雙手腫脹潰爛,老先生只能將手放在蒸籠上,藉由蒸氣讓膿水滴下——這個場景,讓證嚴法師「不忍」,使她決定要建一所醫院。而後,讓證嚴最終下定決心的是「一灘血」。1966年間,證嚴法師前往花蓮鳳林鎮一家私人醫院探望信徒,見地上一灘血跡,聽人告知,為一名原住民婦女小產,卻因繳不起8000元保證金而被醫院拒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