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證嚴法師以「為佛教、為眾生」傳承靜思法脈,期勉慈濟人殷勤精進,以力行宗門為慧命方向。
靜思精舍德(木雨)師父在志工早會分享,過去有因緣照顧印順導師,請教了師公:「法師帶著我們做慈濟,一直做慈濟,結果會是怎樣?」
印順導師回答:「《阿含經》有段經典記載,摩訶男請教佛陀一個問題,『迦毗羅衛國這地方,人口眾多而繁華,我每天在這裡進進出出,身旁常有狂奔的象、橫衝直撞的人車擦身而過,我常在想,不知哪天會被撞死,這時候我要到哪裡去?』
佛陀對摩訶男說,『不要怕,假如你一直學佛,就像一棵樹,每天灌溉,這棵樹就會傾向從太陽升起的東方成長;有一天,大樹被人砍倒,會朝哪個方向倒下?』摩訶男回答:『因為重心問題,一定倒向東方那一邊。』」
德(木雨)師父聽完說,「我已經知道答案了,就像我們跟著法師一直做慈濟,重心都偏嚮往慈濟菩薩道路走,有一天我們往生了,就是到每天薰習的地方,這就是我們會去的地方。」
證嚴法師的慈悲智慧,德(木雨)師父用三件事證明。
第一件事,1991 年華東水災,慈濟在安徽全椒援建鋼筋水泥、加強磚造的大愛屋,當時負責建設的何國慶提出疑問,幫災民蓋鐵皮屋不就夠了嗎?法師看了他一眼後問:「你們蓋這樣的房子,會不會想要去住?你們願意住嗎?」何國慶說:「我當然不會去這種房子呀!」法師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理想中要蓋的房子,是永久的房子,蓋我們想要住的房子。」
不到 5 年時間,何國慶回到全椒大愛屋一看,嚇出一身冷汗,中國大陸經濟開始進步,大愛屋附近蓋起高速公路,當地也蓋了很多新房子。何國慶說,假使證嚴法師當時聽他的意見,蓋了一片鐵皮屋,這時看到的就會是一片貧民窟。
第二件事,921 地震後兩個星期,慈濟成立希望工程小組,需要援建的學校很多,法師提筆一間一間勾起來,副總們在旁邊說,我們沒有那麼多錢啊,法師回:「孩子的教育不能等」。
瑞城國小總務主任林淵輝回憶,他延遲一天繳交資料,慈濟立刻連打兩通電話來確認進度,「比我們還急呢!」因為法師把援建的學校,都看作是「自己的學校」那樣用心和疼惜。
德(木雨)師父表示,當時有位建築師出了一個主意,「為了快,我們可以請兩三位專業建築師,用SOP 建造一個共同模型,設計圖畫好後,每一間認養的學校,全部這樣蓋。」法師當時說,每個學校不一定都要標準化,需要看當地地形、地質,還有學校的特色;不只要全部採用鋼骨結構,還要融合學校人文特色及環保、綠化。
有人擔心,建築費用很貴!法師說,全部採鋼骨結構,鋼構建築本來就會貴,但是重建學校,要以千秋百世來考量,所以,我們的募款會很辛苦。法師還說,我不知道錢在哪裡,但是我知道愛心在哪裡。
事實證明,努力的過程中,匯聚了很多力量,辛苦募足了錢,也把學校蓋得非常非常好。因為法師的一分用心,51 所學校各有特色,有別以往的建築和校風。
德(木雨)師父話鋒一轉,臺南慈小在 2007 年 8 月 22 日成立,法師聘請林淑瓊老師為校長,她當時就是擔任慈濟希望工程霧峰國小校長。林校長也回憶,地震後第 17 天,慈濟宣布援建霧峰國小,而且蓋得這麼好,自己深受感動,因此義不容辭來到臺南慈小,擔任第一任校長。
第三件事,慈濟大學獲得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總成績全球第67 名、臺灣第一,這項排名是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首次進行,並根據聯合國17 項永續發展指標中的11 項為評核標準。慈大在 SDG3 良好健康與社會福利,以及SDG12 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兩個項目中也都名列臺灣第一。
德(木雨)師父強調,2003 到 2018 年,慈濟頻頻站上聯合國舞臺,法師提到,我們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平凡人,卻可以做很偉大的事情,就是環保。
「慈濟人平日都是行經如常默默付出,今生,慈濟能站上聯合國,與各國代表在周邊會議對談、交流,要非常感恩法師睿智的帶領。我們一輩子活在世間想做善事,一個人要去哪裡做?去街上做?或在家裡做?應該要大家一起做,力量才會大。有一位明師帶領我們,千萬不可錯過了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