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嚴法師,臺灣著名宗教家、慈善家、是慈濟基金會的創始人與領導人,開創慈濟世界,含括「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2010年,證嚴法師被臺灣民眾推選為「最受信賴的人」。慈濟現在是全球四大非政府組織之一。在中國乃至世界,從事佛教的人有很多,那證嚴法師為什麼能夠建立合法的全球四大非政府組織之一的慈濟呢?
是佛教?當然,她的成就離不開佛教,但是這隻答對了一部分。如果僅僅是佛教,別人也可以啊,為什麼別人不可以開創出類似的佛教組織呢?
最根本的原因是證嚴法師的至孝之道。儘管關於證嚴法師的孝道的資料不多,卻很重要。當你對孝道有了深刻認識之後,也可以通過證嚴法師在經營慈濟前前後後的所作所為、待人處事判斷證嚴法師的孝道情況。這叫以孝識人,以事斷孝。
證嚴法師於1937年出生於臺灣臺中的清水鎮,俗名景雲,法名證嚴,字慧璋,臺灣臺中縣清水鎮人。證嚴法師四歲就過繼給叔父為長女,於是就稱呼叔嬸為父母,也隨著他們遷居到臺中縣豐原。他的父親經營劇院,往來臺中市、豐原、清水、潭子等臺中縣市之間,法師則從旁協助,也分擔家務。
證嚴法師侍奉母親極孝,當地人喚她為孝女。有一年,母親生病很嚴重,胃出了很多血,證嚴法師悉心照顧,用心祈禱,願意以自己的壽命換取母親的健康,母親的病情在沒有做手術的情況下竟奇蹟般的好起來。
證嚴法師是至孝,母親病重,不僅悉心照顧,而且願意以自己的生命換取母親的健康,這就是至孝。
有一段時間,弟弟的病情很嚴重,為了弟弟的儘快恢復健康,證嚴法師細心照顧弟弟長達八年之久。
證嚴法師對兄弟的關愛和照顧到如此的地步,可見她的悌道行得非常好,也由此可見證嚴法師對父母是極孝的,因為悌道是孝道的延伸。
童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吃飯只能拌鹽巴,幾乎天天躲空襲。證嚴法師深刻感受到人類相互殘殺的悲哀,心中有很多的「為什麼」。
1960年,證嚴法師的父親在豐原經營戲院,原本日子過得安穩,沒想到向來健康的父親,有一天突然腦溢血,二十四小時後就去世了,隔天出殯。證嚴法師的心仿佛被掏空,整整七天哭不出來。人的生命是這麼脆弱短促,讓她開始追問——人,生從何處來?死後往哪裡去?家庭幸福、有情有愛,為何又如此痛苦?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證嚴法師的孝道情況,證嚴法師對父親、對母親是非常孝愛的,否則,不會如此痛苦的。
1961年,證嚴法師從臺東鹿野輾轉來到花蓮,一年多後在秀林鄉普明寺後山的小木屋自修,依印順導師為親教師出家。師訓「為佛教,為眾生」,奉持不懈。那一段心無掛礙的自修生活固然很好,卻不免讓證嚴法師捫心自問:「難道我一生都要這樣」獨善其身嗎?看到人間種種災難苦痛,我可以坐視不管嗎?
證嚴法師從《法華經》體會到——娑婆世界多苦難,有物質的苦,也有心裡上的苦。佛陀不斷倒架慈航來人間,為的就是要「淨化人心」;唯有將人的思想、觀念導向正軌,才能消栮世界之苦。
1966年5月14日:證嚴法師於花蓮的一間小木屋裡成立了「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這是臺灣長達十五年「美援」中止的第一年,證嚴法師和三位弟子借住在普明寺,以「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為創會精神,靠著弟子從事嬰兒鞋等製作工作,維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清苦修行生活;為了從事救濟工作,除了努力工作,還號召家庭主婦每天節省五毛買菜錢投入竹筒,開啟「竹筒歲月」的克難慈善志業。
2003年12月,慈濟在美國申請註冊,正式成為聯合國非政府組織會員。2010年7月,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宣布,「佛教慈濟基金會」取得該會「特殊諮詢地位」。
2008年1月14日,國務院核准慈濟在內地成立法人基金會,展開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3月11日民政部頒予證書,「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成為大陸第一家由外來非盈利組織成立的全國性基金會;2010年8月20日,慈濟正式在江蘇省蘇州市靜思書院掛牌運作。
五十多年來,慈濟世界在證嚴法師慈悲呵護下,一直帶領弟子以「一切男子皆我父,一切女子皆我母」的佛家精神,從艱難的時代、克難的環境邁出第一步,歷經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的磨練與助緣,一步一步,堅實地茁壯成長;慈濟從偏遠花蓮一隅開展到全球五大洲,在約五十個國家設立分支會或聯絡處,援助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份不分種族、宗教的大愛精神,獲得聯合國肯定,讓來自東方的人間佛教精義,為世人所共知共覺,從而使慈濟發展成為全球四大合法的非政府組織之一。
證嚴法師之所以能建立全球最大的非政府組織之一的慈濟,就是因為她首先做好孝悌,做到極致,然後出家後把天下父母當成自己的父母,是孝道成就了證嚴法師。
人生如樹,孝道如根,自己就是樹幹,子女、健康、財富、事業、家庭、幸福就是這棵樹的果實。樹能否長得茂盛,能否經得起大風大浪,關鍵看樹根。
只是零星看看只算信息,系統學習才能更好地認識理解孝道,才能成為知識,才能為我們所用,才能更好地把握命運。系統學習請看經典讀本《孝道決定命運》,或者關注如下公眾號。如果您看了好,也請點擊看好和多轉發。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