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嚴法師為什麼能建立全球四大非政府組織之一的慈濟?

2021-02-14 孝道基因


證嚴法師,臺灣著名宗教家、慈善家、是慈濟基金會的創始人與領導人,開創慈濟世界,含括「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2010年,證嚴法師被臺灣民眾推選為「最受信賴的人」。慈濟現在是全球四大非政府組織之一。在中國乃至世界,從事佛教的人有很多,那證嚴法師為什麼能夠建立合法的全球四大非政府組織之一的慈濟呢?

是佛教?當然,她的成就離不開佛教,但是這隻答對了一部分。如果僅僅是佛教,別人也可以啊,為什麼別人不可以開創出類似的佛教組織呢?

 

最根本的原因是證嚴法師的至孝之道。儘管關於證嚴法師的孝道的資料不多,卻很重要。當你對孝道有了深刻認識之後,也可以通過證嚴法師在經營慈濟前前後後的所作所為、待人處事判斷證嚴法師的孝道情況。這叫以孝識人,以事斷孝。

證嚴法師於1937年出生於臺灣臺中的清水鎮,俗名景雲,法名證嚴,字慧璋,臺灣臺中縣清水鎮人。證嚴法師四歲就過繼給叔父為長女,於是就稱呼叔嬸為父母,也隨著他們遷居到臺中縣豐原。他的父親經營劇院,往來臺中市、豐原、清水、潭子等臺中縣市之間,法師則從旁協助,也分擔家務。

 

證嚴法師侍奉母親極孝,當地人喚她為孝女。有一年,母親生病很嚴重,胃出了很多血,證嚴法師悉心照顧,用心祈禱,願意以自己的壽命換取母親的健康,母親的病情在沒有做手術的情況下竟奇蹟般的好起來。

證嚴法師是至孝,母親病重,不僅悉心照顧,而且願意以自己的生命換取母親的健康,這就是至孝。

有一段時間,弟弟的病情很嚴重,為了弟弟的儘快恢復健康,證嚴法師細心照顧弟弟長達八年之久。

證嚴法師對兄弟的關愛和照顧到如此的地步,可見她的悌道行得非常好,也由此可見證嚴法師對父母是極孝的,因為悌道是孝道的延伸。

 

童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吃飯只能拌鹽巴,幾乎天天躲空襲。證嚴法師深刻感受到人類相互殘殺的悲哀,心中有很多的「為什麼」。

1960年,證嚴法師的父親在豐原經營戲院,原本日子過得安穩,沒想到向來健康的父親,有一天突然腦溢血,二十四小時後就去世了,隔天出殯。證嚴法師的心仿佛被掏空,整整七天哭不出來。人的生命是這麼脆弱短促,讓她開始追問——人,生從何處來?死後往哪裡去?家庭幸福、有情有愛,為何又如此痛苦?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證嚴法師的孝道情況,證嚴法師對父親、對母親是非常孝愛的,否則,不會如此痛苦的。

 

 1961年,證嚴法師從臺東鹿野輾轉來到花蓮,一年多後在秀林鄉普明寺後山的小木屋自修,依印順導師為親教師出家。師訓「為佛教,為眾生」,奉持不懈。那一段心無掛礙的自修生活固然很好,卻不免讓證嚴法師捫心自問:「難道我一生都要這樣」獨善其身嗎?看到人間種種災難苦痛,我可以坐視不管嗎?

證嚴法師從《法華經》體會到——娑婆世界多苦難,有物質的苦,也有心裡上的苦。佛陀不斷倒架慈航來人間,為的就是要「淨化人心」;唯有將人的思想、觀念導向正軌,才能消栮世界之苦。

 

1966年5月14日:證嚴法師於花蓮的一間小木屋裡成立了「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這是臺灣長達十五年「美援」中止的第一年,證嚴法師和三位弟子借住在普明寺,以「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為創會精神,靠著弟子從事嬰兒鞋等製作工作,維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清苦修行生活;為了從事救濟工作,除了努力工作,還號召家庭主婦每天節省五毛買菜錢投入竹筒,開啟「竹筒歲月」的克難慈善志業。

 

2003年12月,慈濟在美國申請註冊,正式成為聯合國非政府組織會員。2010年7月,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宣布,「佛教慈濟基金會」取得該會「特殊諮詢地位」。

 

2008年1月14日,國務院核准慈濟在內地成立法人基金會,展開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3月11日民政部頒予證書,「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成為大陸第一家由外來非盈利組織成立的全國性基金會;2010年8月20日,慈濟正式在江蘇省蘇州市靜思書院掛牌運作。

五十多年來,慈濟世界在證嚴法師慈悲呵護下,一直帶領弟子以「一切男子皆我父,一切女子皆我母」的佛家精神,從艱難的時代、克難的環境邁出第一步,歷經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的磨練與助緣,一步一步,堅實地茁壯成長;慈濟從偏遠花蓮一隅開展到全球五大洲,在約五十個國家設立分支會或聯絡處,援助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份不分種族、宗教的大愛精神,獲得聯合國肯定,讓來自東方的人間佛教精義,為世人所共知共覺,從而使慈濟發展成為全球四大合法的非政府組織之一。

證嚴法師之所以能建立全球最大的非政府組織之一的慈濟,就是因為她首先做好孝悌,做到極致,然後出家後把天下父母當成自己的父母,是孝道成就了證嚴法師。

 

人生如樹,孝道如根,自己就是樹幹,子女、健康、財富、事業、家庭、幸福就是這棵樹的果實。樹能否長得茂盛,能否經得起大風大浪,關鍵看樹根。

 

只是零星看看只算信息,系統學習才能更好地認識理解孝道,才能成為知識,才能為我們所用,才能更好地把握命運。系統學習請看經典讀本《孝道決定命運》,或者關注如下公眾號。如果您看了好,也請點擊看好和多轉發。非常感謝!

 

相關焦點

  • 證嚴法師和她的慈濟世界
    從未踏出臺灣一步的證嚴法師,從三十個竹筒開始,率領著四百萬名慈濟人,打造了橫跨慈濟醫院、慈濟小學到大學、慈濟廣播、靜思人文、慈濟月刊、出版社、大愛電臺、大愛電視臺、骨髓捐贈資料庫等志業體系,花蓮慈濟醫院旁邊的靜思堂,有一個高十三層的講經堂,還有慈濟從無到有的史料館,這裡不僅是慈善的世界,也是全球慈濟人爭相前來朝聖的「心靈故鄉」。
  • 證嚴法師與慈濟論壇參加學者 開展交流
    大公網副總編輯史利偉與證嚴法師交流交流現場佛教在線臺灣訊  2016年第四屆慈濟論壇,10月1日、2日在臺北慈濟新店靜思堂舉行,針對論壇主題佛教普世性與慈濟宗門的開展,探討層面涵蓋宗教學、管理學及全球化,進而開展出慈善志業、漢傳佛教、菩薩道、組織運作
  • 證嚴法師簡介 —1966年於花蓮縣創立慈濟功德會
    臺灣臺中市清水區人,慈濟基金會創辦人,皈依師為印順長老,秉持師命「為佛教,為眾生」,1966年於花蓮縣創立慈濟功德會,即慈濟基金會之前身。2012年,證嚴法師受馬來西亞檳城州元首封予拿督斯裡勳銜。證嚴法師個人經歷  證嚴法師生於臺灣日治時期末期,自幼過繼叔父為長女,就稱呼叔嬸為父母,也隨著遷居豐原。
  • 寶島臺灣佛教四大道場之花蓮慈濟
    當時她所需要的資金約為八億臺幣,這對於她來說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然而後來她不僅完成了這個願望,並且在後來的三十多年裡一共籌集了上百億臺幣的善款,臺灣幾乎五分之一的人或多或少地參與了她的慈善活動,而在全球有一千多萬她所倡導慈善事業的志願者;她就是人稱「東方德蕾莎」的證嚴法師,她所創辦的花蓮慈濟功德會也被稱為臺灣佛教四大道場之一。
  • 臺灣慈濟風波:證嚴法師已覺不安 要求反省
    證嚴是位尼師,她設立的慈濟基金會,幾乎已成了全球最大的慈善救災團體之一,只要哪個國家發生地震水災等天然災難,慈濟人總是會在極短時間內趕赴災區,參與救災及善後。證嚴法師已成了臺灣愛心的代表。以前甚至有人向諾貝爾獎委員會推薦,認為她應獲諾貝爾和平獎。證嚴法師和星雲法師是臺灣佛教界最高的兩位代表性人物。證嚴在花蓮,星雲在高雄,一北一南,乃是二大支柱。 但樹大了就會招風,人大了就會招謗。
  • 臺灣慈濟基金會:宗教慈善的成功案例
    早在1966年,當時證嚴法師前往花蓮鳳林鎮某私人醫院探望信徒,見地上一灘血跡,聽人說,是豐濱一名原住民婦女小產,卻因缺少開刀所需的八千元(新臺幣)保證金而無法開刀,只能又回去了。由此,證嚴法師便帶領三十位信眾創辦了「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1979年,證嚴法師發起建立慈濟醫院。但即便證嚴法師自己理解了行動是慈善的第一要義,但追隨她的善者恐怕也有不同理念。
  • 證嚴法師暨慈濟基金會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
    「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2014-2015」頒獎禮完美落幕(圖片來源:鳳凰衛視) 2015年4月3日晚,由鳳凰衛視和鳳凰新媒體發起、連同海內外十餘家知名華文媒體和機構共同主辦的「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2014-2015」頒獎禮在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絢麗揭幕,臺灣證嚴法師暨慈濟基金會獲
  • 證嚴上人與慈濟事跡編入美、加中學教科書
    《世界接觸》一書第408頁討論「宗教領袖的影響」 「證嚴法師的人道救援幫助數以萬計的人命,依您的觀點,為什麼他的慈善救濟可以超越政治、文化及種族的藩籬?」 由牛津大學加拿大印刷公司發行,名為《世界接觸─ 二十一世紀的地理》(Global Connections ─ Geography For The 21st Century)的新編高中地理學教材,首度將證嚴上人和慈濟基金會的慈善事蹟,列為該教材中唯一收錄的亞洲宗教團體和宗教領袖。
  • 第四屆慈濟論壇開幕 慈濟創立50周年溫暖大聚會
    「慈濟論壇」在臺北慈濟新店靜思堂隆重開幕,全球知名宗教哲學家、非營利組織學者,慈濟大家庭成員千人共聚,積極探尋佛教對當前社會的貢獻與價值,提出智能與慈悲的論述。今天有幸來此共襄盛舉,感恩普天下的慈濟人,能夠如證嚴法師的化身,慈濟人所到之處,就是證嚴法師慈悲表現的一個化身,但願慈濟能夠遍及世界五大洲,慈濟的這一條法水,能夠滋潤到普天下的眾生。樓宇烈教授在大會主題發言中作《用菩薩精神度眾生》的主題演講,樓宇烈先生在演講中,高度評價了慈濟宗門的菩薩精神,他說:證嚴上人開啟慈濟宗門,高揚菩薩精神,以大愛心關愛眾生,特別是人類。
  • 證嚴法師與歐巴馬並列入選時代百大人物 不會去領獎
    (圖片來源:資料圖)4月22日,據臺灣媒體報導,美國《時代》雜誌昨公布2011全球年度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TIME 100」,繼去年臺灣臺東「愛心菜販」陳樹菊和宏碁董事長王振堂之後,慈濟創辦人證嚴法師成了今年臺灣唯一上榜人物。《時代》形容她既是超凡脫俗的精神領袖,也是行善效率驚人的非營利組織領導人。
  • 快訊:慈濟證嚴法師關心與祝福星雲法師住院狀況
    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高雄長庚醫院進行開腦手術,慈濟基金會表示,證嚴法師對於星雲大師住院狀況表達關心與祝福,並在11月2日早上,委由隨師中的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蔡炳坤,向佛光山總會轉達證嚴法師關心與祝福之意!
  • 鳳凰網佛教赴臺交流:慈悲喜舍,證嚴上人的慈濟世界
    這是鳳凰網佛教第三次拜訪慈濟,據了解,鳳凰網佛教一行抵達當日,正好是證嚴法師「一年一度歲末祝福行腳」出發的前一天,證嚴法師於百忙之中仍選擇接見交流團成員,並進行了長達兩個小時的交流,足見證嚴法師對鳳凰網佛教團隊的肯定與重視。在為期三天的參訪中,鳳凰網佛教一行先後參訪了靜思精舍、慈濟靜思堂、慈濟醫院、慈濟大學、慈濟大愛電視臺等場所,深入考察了慈濟志業的各個重要構成部分。
  • 「書與茶的對話」 :《行願半世紀: 證嚴法師與慈濟》在杭閱讀推廣
    證嚴法師半個世紀在行願,她的願是大願。大願就是大愛。中國人文精神,恰恰突出人。人文精神是相互幫助的精神。中國文化也充滿著實踐精神,證嚴法師用半個世紀去實踐,實行她的大願,一步一步地深入,堅持到底。《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記載了證嚴法師的事例,這些事例給了我們能夠理解中國文化根本精神的榜樣。
  • 慈濟創辦人證嚴法師入選時代百大人物 被稱「聖人」
    《時代》形容她既是超凡脫俗的精神領袖,也是行善效率驚人的非營利組織領導人。對於證嚴法師,《時代》亞洲編輯形容,佛家講輪迴,認為積功德可以修得來生福分,而證嚴法師在今生已是一個聖人。73歲的證嚴法師具有佛家忍受痛苦排除萬難特質,她創辦的慈濟以效率著稱,志工總在重大天災發生後率先趕到災區,把糧食、醫藥、毛毯等送到 災民手中,最近日本大地震就是一例。
  • 證嚴法師的慈悲與智慧
    「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證嚴法師以「為佛教、為眾生」傳承靜思法脈,期勉慈濟人殷勤精進,以力行宗門為慧命方向。
  • 證嚴法師:人間正道不滄桑!
    「一步能行,千裡即能行。」——證嚴法師《靜思語》三國時吳縣人陸績,六歲隨父親謁見袁術,席間吃橘子,臨走時偷偷藏了三個,袁術發現後嘲笑:「這小孩兒,來主家作客還懷藏橘子嗎?」緊隨其後,慈濟的心理輔導師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快速展開「三安」工作,即證嚴法師提出的「安身、安生、安心」,疏導撫慰災民因家園盡毀,痛失親人而造成的巨大心理創傷。
  • 《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新書推廣活動在成都舉行
    著名學者樓宇烈先生在該書的北京首發式上高度評價了它的出版意義和價值,他說:「證嚴法師行願半世紀,充分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根本精神:一個是人文精神、一個是實踐精神。『行』就是實踐的精神,『願』就是證嚴法師的大願,體現了我們文化的人文精神,所以我想用這樣一個主題來祝賀這本書的出版發行。」
  • 慈濟功德會——人間佛教最好的踐行者
    ▲點擊上方藍字「寂靜法師」直接關注  慈濟功德會由臺灣法師證嚴上人創辦的著名公益組織,是臺灣最大的民間慈善機構。
  • 《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中文簡體版在京首發
    樓宇烈講述了他所認識的證嚴法師和慈濟「教富濟貧、濟貧教富」的人間佛教精神,他在講座中說:「證嚴法師行願半世紀,充分體現了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一個是人文精神、一個是實踐精神。『行』就是實踐的精神,『願』就是證嚴法師的大願,體現了我們文化的人文精神,所以我想用這樣一個主題來祝賀這本書的出版發行。」
  • 臺灣慈濟前世今生:不從捐款中拿管理費
    慈濟45歲了。證嚴法師從無到有,做出全球最大的慈善組織。這兩年,越來越多的大陸同胞飛越海峽,到花蓮探訪慈濟精舍,尋找一個答案:一個文弱的女子,是怎麼樣支撐起一個慈濟世界?正是這樣清清白白做慈善,使慈濟成為全球慈善界的一朵奇葩,不僅令捐款人折服,也避免了「尤努斯式質疑」,它的募款能力全臺第一,它的志工人數全球第一,已經是遍布全球的「千萬大軍」。行動優先慈濟精舍一日的作息,從清晨3點多開始,於晨鐘中禮佛、做早課,在寧靜、精進中開啟每一天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