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慈濟論壇開幕 慈濟創立50周年溫暖大聚會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10月1日上午,第四屆「慈濟論壇」在臺北慈濟新店靜思堂隆重開幕。(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張科)

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蔡炳坤致辭(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張科)

臺灣新北佛教會會長淨耀法師(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張科)

北京大學宗教研究院名譽院長樓宇烈教授發表演講(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張科)

靜思精舍德凡法師做大會主題發言(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張科)

本屆慈濟論壇,是學術研討,也是全球慈濟人的溫暖聚會。(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張科)

全球學者、公益人研討佛教普世性與慈濟宗門的開展(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李保華)

2016年10月1日上午8時30分,由慈濟大學、慈濟科技大學、慈濟基金會聯合主辦、中華佛教青年會、新北市佛教會協辦的第四屆「慈濟論壇」在臺北慈濟新店靜思堂隆重開幕,全球知名宗教哲學家、非營利組織學者,慈濟大家庭成員千人共聚,積極探尋佛教對當前社會的貢獻與價值,提出智能與慈悲的論述。共同感受慈濟人帶給世界的感動。

中國佛教學界泰鬥、北京大學宗教研究院名譽院長樓宇烈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執行所長張風雷教授,臺灣中國佛教會理事長圓宗長老,法鼓山副住持果暉法師,臺灣新北佛教會會長淨耀法師,尼泊爾阿尼爾•釋迦法師,印度尼西亞伊斯蘭教習經院烏蜜・瓦黑達院長等宗教界、學術界、公益界著名人士出席了第四屆慈濟論壇。

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蔡炳坤,臺灣中國佛教會理事長圓宗長老、臺灣新北佛教會會長淨耀法師,慈濟法脈宗門中心秘書長黃麗馨等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圓宗長老在致辭中讚嘆證嚴法師有觀音菩薩的神通廣大和智慧、慈悲,她的能力是無窮無盡的。淨耀法師在致辭中表示:關懷一切眾生,就是慈濟宗門的根本精神。今天有幸來此共襄盛舉,感恩普天下的慈濟人,能夠如證嚴法師的化身,慈濟人所到之處,就是證嚴法師慈悲表現的一個化身,但願慈濟能夠遍及世界五大洲,慈濟的這一條法水,能夠滋潤到普天下的眾生。

樓宇烈教授在大會主題發言中作《用菩薩精神度眾生》的主題演講,樓宇烈先生在演講中,高度評價了慈濟宗門的菩薩精神,他說:證嚴上人開啟慈濟宗門,高揚菩薩精神,以大愛心關愛眾生,特別是人類。證嚴上人認為,菩薩是在不斷的付出中,最終修得自身清淨法身的。因此,菩薩先救他人,再救自己」, 眾生不脫度,自己不成佛。依此精神,慈濟宗門逐步建立起了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環保等四大志業,動員所有慈濟人全身心地投入利他事業中去。人人學菩薩做菩薩。

英國牛津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主席龔布齊教授(Prof. Richard Gombrich)長期研究漢傳佛教,也關注當代佛教發展,他在大會主題發言中指出:慈濟是建立在佛教最根本的特點「悲憫眾生」上,特別是對那些極需要幫助的人。龔布齊教授說:慈濟精確地履行了佛陀的法,並且是在日常生活中實行。但在佛教歷史中,這個教法卻經常被其他事項所遮蓋——這意味著,慈濟著重實際行動多於理論。

美國哈佛大學商業管理學院暨甘迺迪政府學院赫曼‧李奧納(Herman Dutch Leonard)教授表示:慈濟是一個以價值觀為導向的組織,在面對複雜且充滿驚奇的快速發展世界,它的組織策略是能被環境所適應,且能適應當下。這個典型已超越了人道救援與發展的範疇。

慈濟自1966年創立開始,證嚴上人承印順導師一句「為佛教,為眾生」的教誨,從慈善起步,對應不斷變動的時代環境,因社會需求慈濟志業推展到醫療、教育、人文、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環保與小區志工等四大八法,帶動了數以百萬計的追隨者,凝聚了個人對宗教信仰的虔誠,轉化為群體回饋社會公益的能量,在全球94個國家和地區,都有慈濟志工的身影。

臺灣專欄作家趙賢明曾經這樣表述:是什麼力量,讓這個民間慈善團體能夠不畏艱辛、排除萬難,及時地、持續地在中國臺灣與世界各個角落發光發熱?答案是:證嚴法師的實踐精神感召,以及慈濟行善助人的動力,綿綿形成一股愛的連接、循環與回饋。

臺灣慈濟基金會從一位比丘尼、三十位家庭主婦,每天五毛錢善款開始,歷50年奮鬥,創造了超越宗教、超越種族、超越國界的偉大公益成就,成為引領世界公益事業的重要力量。這樣一群龐大的志工力量,這樣一個偉大的公益事業,引起全球學術界、宗教界的集體矚目,本屆慈濟論壇,是學術研討,更是心靈回歸。

據悉,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周柔含教授,廣州中山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主任龔雋教授,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主任昭慧法師,美國波士頓學院、加德滿都大學尼泊爾中心主任中葛雷神父/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何建明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研究員宣方教授,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所副研究員劉元春教授,慈濟基金會人文志業發展處主任何日生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魏德東教授,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主任果暉法師、世界佛教友誼會執行理事遊祥洲教授、鳳凰網資訊中心總監崔明晨等論壇嘉賓將在陸續舉行的專題研討中分享觀點,闡述佛教普世性與慈濟宗門的開展。

相關焦點

  • 10-01~02 臺灣第四屆慈濟論壇將在臺北慈濟新店靜思堂舉辦
    2016年慈濟創立屆滿五十周年,全球慈濟人在證嚴上人的帶領下,秉持付出無所求的精神,力行人間菩薩道。值此歷史時刻,臺灣慈濟大學、臺灣慈濟科技大學與臺灣慈濟基金會聯合舉辦「第四屆慈濟論壇」,希望藉由「佛教普世性與慈濟宗門的開展」之探討,呈顯現代佛教團體如何傳承二千多年前佛陀的教法,以慈悲喜舍的入世行動,積極回應時代議題。
  • 第四屆「慈濟論壇」「佛教普世性與慈濟宗門的開展」 全球頂尖學者...
    第四屆「慈濟論壇」「佛教普世性與慈濟宗門的開展」 全球頂尖學者一同探究菩薩道佛教在線臺灣訊  2016年10月1日,慈濟五十周年第四屆「慈濟論壇」「佛教普世性與慈濟宗門的開展」在早上的開幕式後論壇希望藉由「佛教普世性與慈濟宗門的開展」之探討呈顯現代佛教團體如何傳承兩千多年前佛陀的教法,以慈悲喜舍的入世行動,積極回應時代議題。當日下午舉行專題研討一佛教菩薩道與慈濟宗門:專題研討二慈善之開展與慈濟宗門。
  • 第五屆慈濟論壇在臺北舉辦 聚焦全球防災與永續發展
    中新社臺北9月19日電 (記者 邢利宇 楊程晨)今年適逢「九二一」地震20周年、「莫拉克」風災10周年,臺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簡稱慈濟基金會)19日在臺北舉辦以「全球防災與永續發展」為主題的第五屆慈濟論壇,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及相關業界代表與會。
  • 第二屆慈濟論壇在北京召開
    第二屆慈濟論壇在北京召開(/12) 2012-11-07 08:38 0人參與 0條評論 2012年11月3日,第二屆慈濟論壇
  • 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節「雲端」開幕
    海西晨報訊(記者 王曉萍)感懷慈濟恩德,擁抱同胞情誼。3月27日上午,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節(以下簡稱「慈濟文化節」)在「雲端」拉開帷幕。當日,慈濟文化節組委會精心製作的開幕專題片通過微信公眾號「今日海滄」、新浪微博「海滄發布」以及臺灣、海外網絡媒體等平臺發布。
  • 慈濟基金會十周年 古繡齋蘇繡展開幕
    7月8日,「2018蘇州慈濟古繡齋典藏蘇繡藝術展」在慈濟志業中心靜思堂盛大啟幕。這是為慶祝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掛牌成立十周年,而舉辦的「文化藝術心靈饗宴」系列文藝活動之一。
  • 證嚴法師與慈濟論壇參加學者 開展交流
    證嚴法師與慈濟論壇參加學者 開展交流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肖佔軍談慈濟論壇感受交流現場佛教在線臺灣訊  2016年第四屆慈濟論壇,10月1日、2日在臺北慈濟新店靜思堂舉行,針對論壇主題佛教普世性與慈濟宗門的開展,探討層面涵蓋宗教學、管理學及全球化,進而開展出慈善志業、漢傳佛教、菩薩道、組織運作
  • 慈濟技術學院 正式改名為「慈濟科技大學」
    獲「教育部」核准通過,慈濟技術學院從8月1日起正式改名為「慈濟科技大學(Tzu Ch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不但是臺灣宜蘭、花蓮、臺東第一所科技大學,更成為東臺灣技職教育的指標性學府。
  • 慈濟宗門受肯定 多元學科互交流
    大公佛教訊:2016年第四屆慈濟論壇,10月1日、2日在臺北慈濟新店靜思堂舉行,針對論壇主題佛教普世性與慈濟宗門的開展,探討層面涵蓋宗教學、管理學及全球化
  • 廈門佛事展 慈濟助學生做義工回饋
    第七屆國際佛事用品展開幕式,靜思人文攤位也在參展行列。(圖片來源: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跟慈濟結緣是一種很微妙的,一種人生的淨化。」曾是武漢福利院的慈濟助學生李竹,因為參展意外見到慈濟人,同樣也是參展茶商僱員的她,特地向老闆請了假來到靜思人文攤位當志工,為的是要感恩慈濟人過去對她的所有幫助。 正在廈門舉辦的第七屆國際佛事用品展,開幕的10月19至20日兩天,靜思人文攤位吸引了國內外人士參觀,更有人一早就來請購書籍。
  • 第十屆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昨開幕 海內外近2000名嘉賓共祭...
    昨日,海內外近2000名嘉賓齊聚海滄青礁慈濟祖宮,共祭保生大帝,共襄第十屆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開幕盛典。  保生慈濟文化歷史源遠流長,海滄作為保生大帝信仰的兩大發祥地之一,充分發揮青礁慈濟祖宮的載體作用,自2006年以來,已成功舉辦九屆以「健康·慈濟·和諧」為宗旨的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超過5萬人次臺灣同胞及東南亞僑胞參與,成了兩岸交流的一張燙金名片。
  • 揭碑 改名慈濟科技大學
    慈濟科技大學正式揭牌,證嚴上人蒞校剪彩。(攝影者:人文真善美志工)慈濟科技大學正式揭牌,創辦人證嚴上人、副總執行長林碧玉、副總執行長陳紹明、現任校長羅文瑞、歷任校長張芙美與洪當明、慈濟大學校長王本榮、慈大附中校長李克難、花蓮慈院策略長張聖原、花蓮慈院副院長陳培榕、花蓮慈院主任秘書陳星助、花蓮慈院護理部主任章淑娟、慈濟基金會文發處主任何日生等人,親自見證從1989年以來慈濟護專、技術學院到科技大學的辦學歷程。
  • 兩岸信眾齊聚廈門共襄保生慈濟文化
    兩岸信眾齊聚廈門共襄保生慈濟文化 2015-04-18 16:59:50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廈門4月18日電 (記者 楊伏山)兩岸民間信仰盛事之一的第8屆海峽兩岸
  • 【舊法新知】我和我的慈濟夢
    最近衲履足跡有讀到:他在颱風天,在花蓮靜思堂,召開臺灣泌尿科醫學會年會的盛事。我曾分享過:他一開始就和上人籤約30年。107年即將屆滿,最近他又和上人籤了一輩子的約。昨晚01/28讀書會,界昌師兄要大家分享—如何以進慈濟的初發心,用心做慈濟。我腦海裡就想到郭主任!
  • 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開幕 海內外信眾共拜保生大帝
    第十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鳴鑼開幕東南網4月18日廈門訊(本網記者盧超穎 通訊員 楊佳怡)今日上午,第十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正式開幕,來自海峽兩岸以及東南亞的近兩千名海內外嘉賓齊聚海滄青礁慈濟祖宮,共祭保生大帝,共襄民俗盛典。
  • 慈濟論壇之佛教菩薩道與慈濟宗門壇專題研討論文發表
    慈濟論壇之佛教菩薩道與慈濟宗門專題研討-何建明教授發表慈濟宗與中國現代佛教的宗派特徵何建明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及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 一、緣起正如太虛大師所說:「凡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所稱大小性相顯密禪淨等法門,皆為當來下生彌勒佛所承前啟後的慈氏宗之所宗;現在一切五乘、三乘、大乘性相顯密的佛法,都是彌勒菩薩所擔當宣揚的佛法,由是融攝各宗派以慈氏為大歸依處。」(《慈宗的名義》)他還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初在香港給慈航、竹摩等人傳授慈氏法門。可惜,除了慈航大師後來在臺灣積極弘傳以外,慈氏法門也隨著他的過早往生而中止。
  • 慈濟訊息:交流悟善行 從己身做起
    (攝影者:湯韶松,地點:廈門慈濟慈善志業中心,日期:2015/07/03) 在公司的聚會中,有心的周少明總經理總是不忘邀請嘉賓及全國各地的員工來到慈濟感受大愛精神與人文氛圍,也啟發他們的善心善行。7月3日下午,七匹狼公司全國培訓師4天集訓的最後半天,35位培訓師來到廈門慈濟慈善志業中心,以「日行一善、環保護大地、清淨在源頭」為主題,進行參訪交流。
  • 證嚴法師簡介 —1966年於花蓮縣創立慈濟功德會
    臺灣臺中市清水區人,慈濟基金會創辦人,皈依師為印順長老,秉持師命「為佛教,為眾生」,1966年於花蓮縣創立慈濟功德會,即慈濟基金會之前身。2012年,證嚴法師受馬來西亞檳城州元首封予拿督斯裡勳銜。證嚴法師個人經歷  證嚴法師生於臺灣日治時期末期,自幼過繼叔父為長女,就稱呼叔嬸為父母,也隨著遷居豐原。
  • 陝西山陽縣慈濟(第四)幼兒園——快樂從這裡開啟
    歷時兩年,在眾人的期盼中,9月1日,由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援助捐建的山陽縣慈濟(第四)幼兒園正式開園。老師們提前打掃、布置,志工也特意從西安前來,一起見證這期盼已久的時刻。山陽縣慈濟幼兒園佔地面積10.39畝,交通便利,建設好的校園環境優美、設備完善。今年秋季計劃招收大、中、小共12個保教班,400名適齡幼兒。
  • 慈濟慈善:撒向黃梅都是「愛」
    黃梅的嚴重災情,牽動著慈濟慈善基金會武漢志工的心。他們在第一時間成立「黃梅災害協調中心」,通過黃岡市委統戰部向黃梅發出援助信號,得到了縣民政局、慈善會等部門的積極回應,忙碌在慈善項目策劃和防汛一線的副縣級幹部、縣慈善會會長李仲良,縣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朱勳平委託局黨組成員石小明牽頭,主動與慈濟慈善基金會武漢志工代表董林藝、牛雅微、周勇、樊麗華等聯繫、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