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碑 改名慈濟科技大學

2021-02-18 上海嘉定慈濟志工

慈濟科技大學正式揭牌,證嚴上人蒞校剪彩。(攝影者:人文真善美志工)

慈濟科技大學正式揭牌,創辦人證嚴上人、副總執行長林碧玉、副總執行長陳紹明、現任校長羅文瑞、歷任校長張芙美與洪當明、慈濟大學校長王本榮、慈大附中校長李克難、花蓮慈院策略長張聖原、花蓮慈院副院長陳培榕、花蓮慈院主任秘書陳星助、花蓮慈院護理部主任章淑娟、慈濟基金會文發處主任何日生等人,親自見證從1989年以來慈濟護專、技術學院到科技大學的辦學歷程。

慈濟技術學院自8月1日起,獲教育部核准通過,正式改名為「慈濟學校財團法人慈濟科技大學(Tzu Ch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不但是宜、花、東地區第1所科技大學,更成為東臺灣技職教育的指標性學府。

人文專業並重 造福原住民學生


慈濟科技大學是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上人創立的第1所學校(前身是慈濟護專),強調「專業技能」與「人文素養」並重,推動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品德教育,獲獎無數。證嚴上人表示,當初創校開學僅107位新生,卻來了20000多人前來觀禮祝福,如今改名「科技大學」,也就是邁向下一個裡程碑,希望勿忘當年辦學的初發心,培育出更多優秀的學生,為社會人群付出。

慈濟科技大學校長羅文瑞表示,未來將繼續「立足東臺灣,深耕人文、教學卓越」的辦學精神與目標,提升技職教育層次與內涵,積極拓展海外姊妹校,深化國際交流,讓在地學子走出花蓮,與國際接軌。

即便改名慈濟科技大學,五專部學制依舊存在,證嚴上人堅持保留原住民專班,繼續提供100位原住民學生免費就學,包括5年的學雜費全免,也不用負擔住宿、夥 食、服裝、書籍費用,還能每月領取3000至5000元零用錢,畢業後進入慈濟醫療體系服務,相當於未來就業的保證。從1996年起,至今共有1122位學生受惠,其中畢業生587人、在學生535人,挹注金額超過3億400萬元。難得的是,2014學年,原住民學生護理師考照率達80.43%(全臺平均僅50.50%),可見原住民專班的辦學成果。

同時,證嚴上人也為校史館與原住民族博物館剪彩開幕。校史館採用時下最夯的多媒體觸控 接口,數據量多達27260筆,呈現26年來的辦學特色與成績。原住民族博物館也展現了超過600件原住民文物,與栩栩如生的布農、泰雅、阿美、排 灣、魯凱等人物蠟像,顯示校方對原住民族群文化的重視,更讓765位原住民在校學生,增添了自信心與使命感。

校史館共有7個多媒體主 題接口,透過文字、照片與影音來呈現大事紀要、數據查詢(包括校園日誌、校園景觀、畢業紀念冊、大愛新聞)、證嚴上人與慈濟世界、創校緣起、榮譽榜、慈濟 人文與博雅教育,以及天涯比鄰、系所介紹,讓外賓自由點選觸控屏幕,搜尋相關新聞。其中,光是照片就12338張,數據輸入更高達14922筆,讓參訪外賓能一窺慈濟科技大學校史的豐富與多元。

慈誠懿德會成為學校特色

創校當年,證嚴上人特地召集36位資深的慈濟委員,成立「懿德母姊會」,關懷出外求學的莘莘學子,期待以「不寵不慣,多鼓勵、少嘮叨,多關心、少壓力」和孩子打成一片。

早期曾有學生反彈,趁教育部訪視時提出抱怨「懿德媽媽沒有博士、碩士文憑,如何教導學生?」沒想到,教育部官員卻很肯定,直說「相信對未來臺灣的教育,會有很好、很正面的影響。」不只這樣,教育部還開始推動各級學校志工媽媽的制度。

改制技術學院後,因應男同學加入,增加慈誠爸爸,改名為「慈誠懿德會」。至今有700位的慈誠爸爸、懿德媽媽,他們每個月到校與學生家聚互動,甚至,主動學習年輕人慣用的LINE、FB,與孩子拉近距離。尤其,慈濟辦學特有的「人文教育」與「慈誠懿德會」,也都是起源於此,更成為教育界創舉。

慈濟科技大學不但榮獲2008、2012、2014等年教育部品德教育特色學校,也拿下2013年臺灣環境教育獎「優等」,無論是人文教育、品德教育或環保教育,都是從創校起,持續推動至今,即便當初備受質疑,誤以為是標新立異,如今卻是受教育界肯定,成為各校極推動的目標。

(文:葉秀品 花蓮報導 2015/11/04)

相關焦點

  • 慈濟技術學院 正式改名為「慈濟科技大學」
    獲「教育部」核准通過,慈濟技術學院從8月1日起正式改名為「慈濟科技大學(Tzu Ch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不但是臺灣宜蘭、花蓮、臺東第一所科技大學,更成為東臺灣技職教育的指標性學府。
  • 臺灣慈濟科技大學 專業與人文的教育殿堂
    臺灣慈濟科技大學 專業與人文的教育殿堂(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臺灣慈濟科技大學 專業與人文的教育殿堂(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臺灣慈濟科技大學 專業與人文的教育殿堂(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春寒料峭的仲春,不畏低溫的雨天,臺灣慈濟科技大學與大愛電視臺團隊在國際級景點太魯閣國家公園、七星潭為學校拍攝影片,現場震撼的鼓聲讓觀光客駐足
  • 臺灣慈濟科技大學新生入學 829名新生倍感溫馨
    慈濟科技大學舉辦新生家長座談會(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2019年9月4日至6日,臺灣慈濟科技大學新生入學,包含五專、二技、四技及研究所,共迎來829名新生。除了續招的100名原住民公費生,慈濟科技大學今年首度招生的30名新住民公費生,不但學雜費、住宿、夥食、服裝、書籍費全部免費,每月還能領3,000至5,000元新臺幣零用金。畢業後,還有七家慈濟醫院可挑選分發單位,相當於就業的保證。2019年慈濟科技大學共招收80餘名外籍學生,分別來自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越南。
  • 鞍山師範學院赴臺灣慈濟科技大學參訪交流
    志願活動  6日至17日,鞍山師範學院師生代表一行7人到臺灣慈濟科技大學參加了為期12天的服務學習、人文及跨文化課程。到達合影   慈濟科技大學坐落於臺灣花蓮縣,本次服務學習課程設置極富創意,少數民族服飾試穿及少數民族歌曲舞蹈的學習使師生們了解了臺灣的少數民族文化,感受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魅力。
  • 寧波大學舉行2011校訓石碑揭碑儀式
    中國網11月1日訊 10月28日上午,由寧波大學校友李啟涵、鄔愛萍夫婦攜女兒李珏共同捐贈的校訓石碑揭幕儀式在寧波大學4號教學樓南面草坪上舉行。寧波大學黨委副書記、校友總會副會長劉劍虹,副校長、校友總會常務副會長馮志敏,學校老領導、校友總會副會長賀建時與李啟涵校友共同為石碑揭幕。揭碑儀式由寧波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王國榮主持。
  • 慈濟大學
    1998年慈濟醫學暨人文社會學院2000年慈濟大學類型 1,839人研究所 434人   慈濟大學,簡稱慈大,是一所位於臺灣花蓮市的私立大學,由慈善組織慈濟功德會創辦,以醫學院和生命科學院聞名。慈濟大學也是臺灣少數幾所學生需要穿著制服的大學。補助及捐贈收入高達12億使辦學經費充裕。
  • 臺灣慈濟:大陸醫學生參與慈濟大學模擬手術
    (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攝影:許榮輝)來自臺灣、新加坡、大陸醫學系共二十五位醫學生,3月7日齊聚在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透過八位無語良師進行模擬手術教學;尖端的醫學科技研究領域裡,如何養成醫學生們「尊重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唯有透過解剖課程,才能揭開人體的結構組織與奧秘並有深刻、透徹的了解。
  • 臺灣「教育部長」蔣偉寧參訪慈濟技術學院與慈濟大學
    佛教在線臺灣訊 臺灣「教育部長」蔣偉寧、高教司黃雯玲司長、技職司李彥儀司長等人,於2014年2月28日參訪慈濟技術學院與慈濟大學,並與學生座談,同學為其奉茶、量血壓,展現慈濟人文與所學。蔣偉寧讚許「慈濟辦學就是優質的保證」,學生落落大方、展現自信,更鼓勵學子通過「教育部」各項計劃留學,增加學習求知的強度。
  • 《美篇》河南大學潭頭抗戰辦學舊址紀念碑揭碑儀式隆重舉行
    9月15日,河南大學黨委書記盧克平,校長宋純鵬,洛陽市副市長陳淑欣,市教育局局長黃曉玲,欒川縣縣委副書記、縣長王明朗、副縣長張寧等省市縣各級領導,河南大學70餘名教職工及10餘名校友齊聚潭頭,為河南大學潭頭抗戰辦學舊址紀念碑揭碑
  • 「南京中醫藥大學、慈濟大學」蘇州臨床研究中心揭牌
    為增進海峽兩岸醫療學術交流合作,蘇州慈濟門診部致力為兩岸搭建平臺,現慈濟大學及慈濟醫學中心與南京中醫藥大學達成共同目標,將在醫療學術、教育、科研及人才培養方面開展深度合作,並結合臺灣三甲級醫院的中西醫聯合診療與研究的經驗,於12月24日上午10時,在蘇州慈濟門診部舉行「南京中醫藥大學
  • 東吳大學遷湖辦學紀念碑揭碑 湖州十二中校史博物館開館
    上周六上午,臺灣東吳大學校長一行來到湖州十二中「尋親」,為東吳大學遷湖辦學紀念碑舉行了揭碑儀式,同時也為湖州十二中校史博物館舉行了開館儀式。 80年前,東吳大學因歷史原因遷湖辦學,而今天的湖州十二中的校址也曾是東吳大學的辦學地,正因為這一淵源促成了這次臺灣東吳大學來湖州十二中的「尋親」之行。
  • 臺灣之行,別樣情結 ——廈門華廈學院師生赴臺灣慈濟科技大學開展人文及跨文化交流
    8月16日至30日,廈門華廈學院師生一行7人前往臺灣慈濟科技大學開展為期15天的人文及跨文化交流活動。
  • 南京中醫藥大學28位師生赴慈濟大學進行暑期交流
    8月26至31日,南京中醫藥大學28位師生組隊赴慈濟大學進行暑期交流。(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交流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2019年8月26至31日,南京中醫藥大學28位師生組隊赴慈濟大學進行暑期交流。期間,參訪了靜思精舍、慈濟大學、花蓮慈濟醫院等。
  • 在慈濟大學 我們上一節「生死課」
    慈濟大學副校長曾國藩介紹慈濟「無語良師」項目(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徐上傑)這裡是慈濟大學。2018年12月27日,鳳凰網佛教新媒體臺灣交流團一行走進位於臺灣花蓮的慈濟大學,當鳳凰網一行人抵達印著「慈、悲、喜、舍」校訓的大廳時,被告知副校長曾國藩早已提前在教室等候多時。曾副校長熱情地接待了鳳凰網一行,並通過精心製作的課件,為大家揭開慈濟大學「無語良師」背後神秘的面紗。慈濟大學的建立,與慈濟醫院有緊密的關係。
  • 輔仁大學改名 學生反彈:還我天主教輔仁大學
    (圖/取自輔大網站)   海外網5月24日電 據臺灣媒體報導 輔仁大學改名了!根據輔仁大學17日公告,校名已奉教育部核定,正式更改為「輔仁大學學校財團法人輔仁大學」,明(103)年開始的畢業證書及新生入學的學生證都會使用正式更名。消息一出,不僅許多在校生反彈,大喊「還我校名」,就連畢業多年的校友第一時間聽到也大呼,「鳥爆了」!
  • 10-01~02 臺灣第四屆慈濟論壇將在臺北慈濟新店靜思堂舉辦
    2016年慈濟創立屆滿五十周年,全球慈濟人在證嚴上人的帶領下,秉持付出無所求的精神,力行人間菩薩道。值此歷史時刻,臺灣慈濟大學、臺灣慈濟科技大學與臺灣慈濟基金會聯合舉辦「第四屆慈濟論壇」,希望藉由「佛教普世性與慈濟宗門的開展」之探討,呈顯現代佛教團體如何傳承二千多年前佛陀的教法,以慈悲喜舍的入世行動,積極回應時代議題。
  • 臺灣慈濟:慈濟大學副校長日本開講座 講解遺體捐獻
    慈濟大學副校長日本開講座,講解遺體捐獻。9月15日,日本分會一樓的靜思書軒,舉辦了由年初即重新裝潢後的第一場「心靈講座」,邀請前來日本醫科大學進行參訪交流的慈濟大學曾國藩副校長,特地在行程中撥空蒞臨,今晚他要從一位解剖學者的角度,分享慈濟的:「大舍之愛」。沒有尊重的年代「在慈濟大學每一年約有六十位的大體老師從我的面前走過。
  • 慈濟家風四威儀 微細處也要謹慎
    慈濟教育志業1989年開始,30年前成立慈濟科專(現改制慈濟科技大學),25年前成立慈濟醫學院(現改名慈濟大學)。
  • 第四屆慈濟論壇開幕 慈濟創立50周年溫暖大聚會
    全球學者、公益人研討佛教普世性與慈濟宗門的開展(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李保華)2016年10月1日上午8時30分,由慈濟大學、慈濟科技大學、慈濟基金會聯合主辦、中華佛教青年會、新北市佛教會協辦的第四屆
  • 慈濟大學舉辦「性別平等教育研討會」
    慈濟大學第一位女校長劉怡均教授致辭(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向主講老師頒發感謝狀(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合影留念(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2019年9月6日,慈濟大學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舉辦「性別平等教育研討會」,研討會邀請律師蔡雲卿、新北市積穗中學主任龍芝寧、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副教授蕭昭君擔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