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佛教訊:2016年第四屆慈濟論壇,10月1日、2日在臺北慈濟新店靜思堂舉行,針對論壇主題佛教普世性與慈濟宗門的開展,探討層面涵蓋宗教學、管理學及全球化,進而開展出慈善志業、漢傳佛教、菩薩道、組織運作、理念弘揚等內容,共同為佛教對當前社會的貢獻與價值,提出智能與慈悲的論述。10月3日,多位的教授與法師前往花蓮與證嚴上人開展交流。
3日,多位的教授與法師前往花蓮與證嚴上人交流
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樓宇烈勉勵慈濟就是個宗門
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何建明教授發言
證嚴上人觀看何日生於韓國舉行的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發表的論文
世界佛教友誼會執行理事遊祥洲教授發言
大公網副總編輯史利偉與證嚴法師交流
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肖佔軍談慈濟論壇感受
證嚴法師與樓宇烈歡喜交流
證嚴法師謙虛的表示:我不會打坐,我也不會念佛,我只有一顆感恩的心。
交流現場
法能生無量義,慈濟志工學習了佛陀的教育,在世界各地進行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等四大八法,因地制宜而適切地拔除苦難、疾患,同時也帶動更多人豐富自我的心靈。種種成果,讓海內外許多研究慈濟的學者,不論是從佛學、宗教哲學、管理商學、甚至人類學的專家們,都肯定了慈濟宗門對社會乃至全球的貢獻。
慈濟論壇結束了,10月3日,多位的教授與法師前往花蓮與證嚴上人交流,上午所安排的都是在中國大陸佛法的泰鬥、教授,很令人感動,而且很感恩的。像樓宇烈教授很大年紀,他也是帶著學生而來,他曾經來過慈濟,他對慈濟的精神理念很清楚,而且很鼓勵,他還是勉勵慈濟就是個宗門。
三日一整天,參與慈濟論壇的部分法師,以及來自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的樓宇烈名譽院長、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何建明教授、廣州中山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主任龔雋教授、世界佛教友誼會執行理事遊祥洲教授、大公網副總編輯史利偉、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肖佔軍,英國牛津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主席龔布齊教授(Richard Gombrich)、牛津大學薩伊德商學院霍夫曼(John Hoffmire)教授、泰國摩訶瑪古德佛教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阿尼爾•釋迦(AnilSakya)法師、波士頓學院尼泊爾學生交換計劃主任葛雷・薩奇(Gregory Sharkey)教授等,聯袂來到靜思精舍進行交流。
對於他們對慈濟的肯定、鼓勵與建言,上人都表達了感恩。她表示「慈濟一路走來,總是已經五十年間,看見了這麼多的學者來論壇,很感恩受到很多人的鼓勵。話要說來話長,無不都是沒有離開過這個天下事,總而言之,天下事需要時間,人人來多用心。」
相關閱讀:
慈濟宗門開展受關注 第四屆慈濟論壇臺北啟幕
以五角錢啟航的大愛方舟 如今已慈心濟世五十年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閱讀大公網佛教頻道!
大公佛教官網:http://bodhi.takungpao.com/
新浪微博:@大公佛教
微 信 號:TakungBuddhism
投稿信箱:fo@taku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