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匹狼公司全國培訓師4天集訓的最後半天,35位培訓師來到廈門慈濟慈善志業中心,以「日行一善、環保護大地、清淨在源頭」為主題,進行參訪交流。(攝影者:湯韶松,地點:廈門慈濟慈善志業中心,日期:2015/07/03)
在公司的聚會中,有心的周少明總經理總是不忘邀請嘉賓及全國各地的員工來到慈濟感受大愛精神與人文氛圍,也啟發他們的善心善行。7月3日下午,七匹狼公司全國培訓師4天集訓的最後半天,35位培訓師來到廈門慈濟慈善志業中心,以「日行一善、環保護大地、清淨在源頭」為主題,進行參訪交流。
歡喜迎遠客 分享志業傳遞愛
這一天,平日在志業中心值班的志工以及行政同仁分工合作、布置場地,用天然的淨斯谷粉製作可口點心,精心淮備課程影帶等。下午2點半,志工以一首《認識你真好》歡迎遠方的客人。
大家觀看《慈濟大陸情》、《慈濟45周年》的影片,從中了解慈濟志業與精神。隨後,同仁黃聖方帶領培訓師參觀志業展覽館,分享慈濟四大志業與八大法印,讓大家更深入體會慈濟大愛精神,其中環保志業引起許多培訓師的共鳴。
大愛馳援,黃希精心淮備了尼泊爾賑災的圖片,分享慈濟人在尼泊爾震後的大愛行動,透過重大災難的救援看見人性的美。張張圖片見證人間有愛,志工也用手語來呼應呈現《人間有愛》。
短暫的學習交流,讓擁有敏銳觀察力之職業特質的培訓師們印象深刻,他們以優秀的口才上臺侃侃而談心中的感受。
回歸初心 重燃助人信念
「來慈濟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來自重慶的培訓師廖婧第1個舉手分享。小時候的廖婧,喜歡幫助別人,會在細節上關心他人,但隨著年齡長大,面臨著社會競爭的巨大壓力,她與其他年輕人一樣,更多關注自己工作上的成長,經營好自己的家庭,而漸漸背離了人生初衷。
慈濟人的愛心善舉,引起親歷過災難的廖婧共鳴,她深深地給慈濟人鞠上一躬,心中重新燃起了助人的信念,她要覺醒、要竭盡全力去做。 (攝影者:湯韶松,地點:廈門慈濟慈善志業中心,日期:2015/07/03)
慈濟人的愛心善舉,引起親歷過災難的廖婧共鳴,她深深地給慈濟人鞠上一躬,心中重新燃起了助人的信念,她說:「發現自己要覺醒,可以幫助到的,我要竭盡全力去做。」
廖婧還分享曾經令她深省的故事,有一回上完課,1位學員走到講臺來跟她說:「老師,您的課講得很棒,但有一個小小的建議,課上您發給每個小組用的白紙,其實可以裁成3份來用,這樣就不會浪費。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環保的事,我覺得您是老師,應該要帶頭做這樣的事。」
這番話,讓廖婧沉思許久,便用郵件回復那位學員,「日後培訓課程不用紙杯、節省用紙,也要公司食堂不提供1次性筷子。」學員的話還影響了她的家庭教育,學會教育孩子不能隨地亂扔垃圾。廖婧對著大家發願,要落實環保在生活細節中。
雙手做環保 點滴善行從己行
「社會一直在提倡生活垃圾分類,而口號歸口號,實際上真正的響應分類的人鳳毛麟角,原因很簡單……」來自廣州的培訓師徐文靜說許多人的心態就是,「別人沒做,1個人做又有什麼用呢?垃圾車收走,也是把分類的又全部堆在一起,這又有什麼意義呢?」這樣的觀念,困擾著徐文靜,讓她遲疑不決。
培訓師參觀志業展覽館,分享慈濟四大志業與八大法印,更深入體會慈濟大愛精神,其中環保志業引起許多培訓師的共鳴。(攝影者:湯韶松,地點:廈門慈濟慈善志業中心,日期:2015/07/03)
這天在志業展覽館看到的「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讓徐文靜心中豁然開朗,她說:「我們在為別人的環保事業鼓掌的時候,想想我們在生活中是否有做到垃圾分類。」
來自山西的培訓師趙琛也認同,要從生活點滴開始落實環保。第2次到慈濟的他,感覺與上次不同。第1次只感覺慈濟是個慈善團體,而這一次,他說:「我觀察到了慈濟志工付出的細節。以礦泉水瓶為例,今天才發現礦泉水瓶有這麼多可以回收利用的方法。」
大愛感恩科技把礦泉水瓶變為寶,做成衣物,發揮它的良能。趙琛體會到平時生活中,也可以利用礦泉水瓶做成手工品,還可以收集起來送到環保站,他說,「以後我會把撿來的礦泉水瓶做成垃圾桶等物品,而且會儘量不買瓶裝礦泉水。這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事,要從小事情做起,減輕大自然的負擔。」
街頭乞討者省思志工巧妙回應
交流中,來自泉州的培訓師李仙麗向志工提出了社會大眾普遍存疑的問題,在人群密集的街頭巷尾,乞討者常出現在行人的視線裡,然而他們卻是具有社會爭議的群體。李仙麗疑惑地說,「因為如果每個人都給他1塊錢,那他們就會透過這樣的途徑來致富,成為職業。我們要不要幫助他呢?」
志工李湛分享了「行善不僅要有愛心,更要有智慧。」他以慈濟在50年前幫助的第2個個案為例,慈濟人資助罹患青光眼的貧婦手術治療,讓她重現光明,然而,不料後來她因為用了3顆高麗菜煮粥,被先生責罵,竟然自殺。這讓證嚴上人對濟貧有了更綿密的眼光,即使受助戶境況好轉停止補助,仍需保持關懷、後續輔導。
慈濟的慈善不僅僅是物資幫助,更多是心靈的陪伴,幫助受助者走出心靈的困境。志工李湛再以2008年緬甸納吉斯風災為例,慈濟人在物資援助的同時,更啟發當地的農民日存一把米,幫助需要的人,讓他們從「手心向上」成為「手心向下」的人。他的分享讓現場的培訓師們解開疑惑,大家抱以熱烈掌聲。
2個小時的交流互動結束,慈濟志工送給大家最新期的《慈濟》月刊,還特別介紹各地聯絡處地址,期待大家回到家鄉,當地如果有慈濟的話,要常常去走走。在今天歡喜的聚會中,愛的能量在傳遞,善的種子落入心田。
(文:湯韶松福建廈門報導201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