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訊息:交流悟善行 從己身做起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七匹狼公司全國培訓師4天集訓的最後半天,35位培訓師來到廈門慈濟慈善志業中心,以「日行一善、環保護大地、清淨在源頭」為主題,進行參訪交流。(攝影者:湯韶松,地點:廈門慈濟慈善志業中心,日期:2015/07/03)

在公司的聚會中,有心的周少明總經理總是不忘邀請嘉賓及全國各地的員工來到慈濟感受大愛精神與人文氛圍,也啟發他們的善心善行。7月3日下午,七匹狼公司全國培訓師4天集訓的最後半天,35位培訓師來到廈門慈濟慈善志業中心,以「日行一善、環保護大地、清淨在源頭」為主題,進行參訪交流。 

歡喜迎遠客 分享志業傳遞愛

這一天,平日在志業中心值班的志工以及行政同仁分工合作、布置場地,用天然的淨斯谷粉製作可口點心,精心淮備課程影帶等。下午2點半,志工以一首《認識你真好》歡迎遠方的客人。

大家觀看《慈濟大陸情》、《慈濟45周年》的影片,從中了解慈濟志業與精神。隨後,同仁黃聖方帶領培訓師參觀志業展覽館,分享慈濟四大志業與八大法印,讓大家更深入體會慈濟大愛精神,其中環保志業引起許多培訓師的共鳴。

大愛馳援,黃希精心淮備了尼泊爾賑災的圖片,分享慈濟人在尼泊爾震後的大愛行動,透過重大災難的救援看見人性的美。張張圖片見證人間有愛,志工也用手語來呼應呈現《人間有愛》。

短暫的學習交流,讓擁有敏銳觀察力之職業特質的培訓師們印象深刻,他們以優秀的口才上臺侃侃而談心中的感受。

回歸初心 重燃助人信念

「來慈濟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來自重慶的培訓師廖婧第1個舉手分享。小時候的廖婧,喜歡幫助別人,會在細節上關心他人,但隨著年齡長大,面臨著社會競爭的巨大壓力,她與其他年輕人一樣,更多關注自己工作上的成長,經營好自己的家庭,而漸漸背離了人生初衷。

慈濟人的愛心善舉,引起親歷過災難的廖婧共鳴,她深深地給慈濟人鞠上一躬,心中重新燃起了助人的信念,她要覺醒、要竭盡全力去做。 (攝影者:湯韶松,地點:廈門慈濟慈善志業中心,日期:2015/07/03)

慈濟人的愛心善舉,引起親歷過災難的廖婧共鳴,她深深地給慈濟人鞠上一躬,心中重新燃起了助人的信念,她說:「發現自己要覺醒,可以幫助到的,我要竭盡全力去做。」

廖婧還分享曾經令她深省的故事,有一回上完課,1位學員走到講臺來跟她說:「老師,您的課講得很棒,但有一個小小的建議,課上您發給每個小組用的白紙,其實可以裁成3份來用,這樣就不會浪費。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環保的事,我覺得您是老師,應該要帶頭做這樣的事。」

這番話,讓廖婧沉思許久,便用郵件回復那位學員,「日後培訓課程不用紙杯、節省用紙,也要公司食堂不提供1次性筷子。」學員的話還影響了她的家庭教育,學會教育孩子不能隨地亂扔垃圾。廖婧對著大家發願,要落實環保在生活細節中。

雙手做環保 點滴善行從己行

「社會一直在提倡生活垃圾分類,而口號歸口號,實際上真正的響應分類的人鳳毛麟角,原因很簡單……」來自廣州的培訓師徐文靜說許多人的心態就是,「別人沒做,1個人做又有什麼用呢?垃圾車收走,也是把分類的又全部堆在一起,這又有什麼意義呢?」這樣的觀念,困擾著徐文靜,讓她遲疑不決。

培訓師參觀志業展覽館,分享慈濟四大志業與八大法印,更深入體會慈濟大愛精神,其中環保志業引起許多培訓師的共鳴。(攝影者:湯韶松,地點:廈門慈濟慈善志業中心,日期:2015/07/03)

這天在志業展覽館看到的「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讓徐文靜心中豁然開朗,她說:「我們在為別人的環保事業鼓掌的時候,想想我們在生活中是否有做到垃圾分類。」

來自山西的培訓師趙琛也認同,要從生活點滴開始落實環保。第2次到慈濟的他,感覺與上次不同。第1次只感覺慈濟是個慈善團體,而這一次,他說:「我觀察到了慈濟志工付出的細節。以礦泉水瓶為例,今天才發現礦泉水瓶有這麼多可以回收利用的方法。」

大愛感恩科技把礦泉水瓶變為寶,做成衣物,發揮它的良能。趙琛體會到平時生活中,也可以利用礦泉水瓶做成手工品,還可以收集起來送到環保站,他說,「以後我會把撿來的礦泉水瓶做成垃圾桶等物品,而且會儘量不買瓶裝礦泉水。這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事,要從小事情做起,減輕大自然的負擔。」

街頭乞討者省思志工巧妙回應

交流中,來自泉州的培訓師李仙麗向志工提出了社會大眾普遍存疑的問題,在人群密集的街頭巷尾,乞討者常出現在行人的視線裡,然而他們卻是具有社會爭議的群體。李仙麗疑惑地說,「因為如果每個人都給他1塊錢,那他們就會透過這樣的途徑來致富,成為職業。我們要不要幫助他呢?」

志工李湛分享了「行善不僅要有愛心,更要有智慧。」他以慈濟在50年前幫助的第2個個案為例,慈濟人資助罹患青光眼的貧婦手術治療,讓她重現光明,然而,不料後來她因為用了3顆高麗菜煮粥,被先生責罵,竟然自殺。這讓證嚴上人對濟貧有了更綿密的眼光,即使受助戶境況好轉停止補助,仍需保持關懷、後續輔導。

慈濟的慈善不僅僅是物資幫助,更多是心靈的陪伴,幫助受助者走出心靈的困境。志工李湛再以2008年緬甸納吉斯風災為例,慈濟人在物資援助的同時,更啟發當地的農民日存一把米,幫助需要的人,讓他們從「手心向上」成為「手心向下」的人。他的分享讓現場的培訓師們解開疑惑,大家抱以熱烈掌聲。

2個小時的交流互動結束,慈濟志工送給大家最新期的《慈濟》月刊,還特別介紹各地聯絡處地址,期待大家回到家鄉,當地如果有慈濟的話,要常常去走走。在今天歡喜的聚會中,愛的能量在傳遞,善的種子落入心田。

(文:湯韶松福建廈門報導2015/07/03)

相關焦點

  • 慈濟訊息:《慈濟》 獲「好雜誌」獎
    大陸《慈濟》月刊題材貼近人心與生活,涵納社會的、心靈的、生命的關懷;文字風格適合全家大小一起閱讀。 用愛為人間寫歷史 大陸《慈濟》月刊創刊於2013年4月,以報導文學形式,記錄當代真實美善的人物與事跡;保存發生在此時、此地,足以留傳後代的生命精粹。
  • 慈濟訊息:交流傳功夫 靜思語受用
    大陸華東區經過多次教師聯誼,諸多當地老師與學校,都非常認同慈濟教育志業與靜思語教學的理念,藉由慈濟人文的內涵與靜思語教學的探討,以主軸明確的課程、循序漸進的方式、雙向交流的研討,培育本地有心從事人文教育的教育團隊種子,達成人才養成的目標。
  • 慈濟訊息:華東人醫首聚深耕蘇城
    共計六64位醫療工作者及醫療志願者共襄盛舉、分享交流,期望未來華東慈濟人醫帶領起本地醫護人員,共同守護,將慈濟的人文及健康理念深耕全社會。(攝影者:李宗憲) 華東慈濟人醫會第一次聯誼茶會,6月28日在蘇州慈濟志業園區舉行,慈濟國際人醫會總召集人林俊龍執行長及蘇州慈濟門診部林佑生院長,以及來自華東區上海、南京、蘇州、崑山等地共計64位醫療工作者及醫療志願者共襄盛舉、分享交流,期望未來華東慈濟人醫帶領起本地醫護人員,共同守護,將慈濟的人文及健康理念深耕全社會。
  • 慈濟訊息:上舞臺演好人生下半場
    正式彩排的早上,我緊張等待著,直擔心著,誰上大夜班、誰路程遙遠、誰可能會有突發狀況不能來、不能來怎麼彩排呢…… 沒想到八點未到,我看到大家排除萬難出現在慈濟彰化永靖環保教育站,一字排開;當下我感動到快掉淚了!
  • 惠州網友分享好人故事 倡導「善行從身邊事做起」
    11月中旬,惠州文明網聯合仲愷文明網發起「善行從身邊事做起」為主題的網絡文明傳播活動。活動開展近一個月,受到近百萬人次關注,過萬網友和網絡文明傳播志願者通過微博、微信、論壇等網絡平臺參與活動。記者看到,網友們曬出的都是自己和身邊人學好人、做好事的照片,展現出惠州好人之城的濃厚氛圍。
  • 慈濟訊息:環保零盈利 全用於慈善
    耳朵塞著耳機、邊聽志工解說導覽,參訪民眾林健民聽志工談到慈濟大愛感恩科技「延續物命」的市場開發方向,以及「用於慈善」的環保銷售主題時,原本塞著耳機的他,拿掉耳塞,駐足停步,瞪著大眼睛聽志工解說,並向志工索取宣傳冊。 第10屆中國廈門國際佛事用品(秋季)展覽會自10月15日開展已經進入第4天。
  • 慈濟訊息:七次大手術團治回來了
    曾經雙腿先天性膝反曲,1月22日陳團治在臺灣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許文林與醫療團隊,還有陳媽媽的陪伴下,拄著雙拐,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緩緩走出廈門機場旅客到達廳。 接機現場除了慈濟志工,還有陳團治的爸爸、妹妹、弟弟、親戚、好友等22位組成的親友團,廈門慈善總會副會長巫秀美和黃金錠, 15家媒體記者,還有10位廈門自行車隊的專業選手,大家都盼望見到從臺灣回來的陳團治。
  • 慈濟訊息:音符伴書畫 說唱話美善
    (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攝影:劉曉強)「我今天的重點是『說唱慈濟』,說說唱唱,我們來唱慈濟。所以今天晚上的音樂會要請大家幫我一個忙: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王立平老師讚賞和勉勵地說:「慈濟是全世界人的慈濟,慈濟五十年給人們做出了一個榜樣,我很敬仰讚賞證嚴上人的思想和作為,我們這次盡我們的一點力量,用書畫和詞表達對真善美的熱愛,有愛什麼都在。」舞臺說唱話慈濟父子創作找心問心臺灣頗具影響力的音樂人郭孟雍教授,這次音樂會他以全新的「說唱話慈濟」方式,闡述慈濟世界美妙的道理。
  • 慈濟訊息:休假做志工 灑掃耕心田
    福田志工諸偉東一家四口,都來到蘇州志業園區為打掃環境盡一份心力。(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攝影:黃天河) 上海閩行區承擔蘇州福田志工的人群中,多了年輕的生力軍,大家或呼朋喚友,或攜家帶口,有母女、父子、祖孫、夫妻、親戚、朋友......一同前往蘇州志業園區做場地的打掃。這次蘇州福田志工參與人數清理環境的人數是本年之最,兩部大巴載著103位家人滿滿的愛心,一早從上海出發。
  • 慈濟訊息:做好事 貧富貴賤一起來
    六年尋覓慈濟家 發心助人志工路 「趁著兩次展會的熱勁還在,小區特地組織了這場茶會,也是為了能讓民眾全面地了解慈濟的四大八法。」志工謝鈺容認為,通過舉辦茶會,讓民眾對慈濟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同時也能了解就近所在慈濟小區的活動,「這次是向這些民眾展示慈濟人文,做好榜樣,關鍵還是未來的陪伴。」
  • 寰宇慈濟:紐約低溫募善款 賭徒捐款悟善緣
    慈濟美國總會號召全美慈濟人於11月10日及11日同步走上街頭募款,以「馳援桑迪,聚愛救災」為名,募集小區愛心及善款迅速送往紐約。由於拉斯韋加斯亞裔人口集中在西南地區,志工除了往常的超市定點募款之外,今年又增加了韓國城的「綠地超市」作為新的募款站,總共動員三十四位志工(四十五志工人次)於上午十點至下午四點走上街頭募心募款。
  • 慈濟訊息:醫護聯誼相 遇在第六對
    心血假如有形,慈濟醫院的水泥是拌著心血去攪拌的,每一塊磚,也都是以心血砌成,慈濟醫院讓慈濟守護健康守護愛的醫療志業,從此開枝展業,慈濟大醫王、白衣天使化身千手千眼觀世音,聞聲救苦,也讓更多接受過幫助的人,懂得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要回饋社會,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成就愛與善的循環。
  • 慈濟訊息:發現蜀光首重行善行孝
    (攝影者:邊靜地點:四川前進慈濟小學時間:2015/08/14) 「512大地震後,慈濟給了我們很多無私的幫助、關愛及援助。」教育局秦副局長說出對慈濟的感恩,前進小學餘校長也接著說:「除了硬體的設施之外,也透過長期的教師研習,讓孩子知道了行禮、行孝與行善的人文,懂得更多傳統的中華禮儀,對這次即將開展的生活營與教師營隊有著高度的期待,也對孩子們的學習寄予厚望。」
  • 寰宇慈濟:年邁志工奉獻理念感動美國集團總裁
    熊貓集團顧問呂達虛等高階幹部,在美國時就曾前往慈濟美國總會取經,討論如何將慈濟人文放入企業經營中。兩萬人集團從環保開始做起熊貓快餐集團創辦於1983年,總裁是程正昌(Andrew Cherng),員工約有兩萬人,在全美以及波多黎各擁有一千五百家餐廳、購物中心,遍布各大州、機場、火車站、大學校園,甚至美國政府機構「五角大廈」。
  • 慈濟訊息:東莞新家 舉辦歲末祝福
    (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攝影:廖冬梅) 從2015年歲末祝福開始,東莞慈濟志工終於可以不用到處租借場地來辦歲末祝福感恩會,早幾個月前,志工們就開始忙碌,設想如何在東莞中堂的慈濟園區布置心靈的家園。園區所在地政府及村委也積極參與,特別請了環保隊來清掃園區四周圍環境,慈濟志工更不忘敦親睦鄰,挨家挨戶邀約,送上邀請函、靜思語,讓鄰裡間認識慈濟、認同慈濟,也請大家一起來參加歲末祝福。
  • 慈濟訊息:饅頭媽媽「蒸」出人間情
    劉家在醫院社工轉介下,提報慈濟進行關懷。剛開始,劉家的經濟雖有政府及慈濟補助,扣除房租及醫療費後,所剩仍不足以應付日常生活開銷,讓劉家倍感壓力。去年2月,接手關懷的慈濟志工遊桂玉,希望協助劉太太自力更生,得知她會做水餃和饅頭,便鼓勵她做饅頭賣。
  • 慈濟宗門受肯定 多元學科互交流
    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樓宇烈勉勵慈濟就是個宗門證嚴法師與樓宇烈歡喜交流交流現場法能生無量義,慈濟志工學習了佛陀的教育,在世界各地進行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等四大八法,因地制宜而適切地拔除苦難、疾患,同時也帶動更多人豐富自我的心靈。
  • 慈濟訊息:GOGO慶交屋 百戶入住
    慈濟於風災過後援建簡易屋,12月17日對菲律賓帕洛村民來說是一個大日子,因為慈濟協助打造的簡易屋終於完工,舉辦一百戶的入住典禮。 但在進行一百戶交屋儀式前,仍有部分沿海漁村民眾堅持留守被政府列為禁建區的家園。12月16日,慈濟志工在當地政府社福發展部安排下,為有疑慮的鄉親們進行搬遷說明會,慈濟不只提供安全住所,也將協助鄉親職訓另謀生計。
  • 證嚴法師與慈濟論壇參加學者 開展交流
    證嚴法師與慈濟論壇參加學者 開展交流交流現場佛教在線臺灣訊  2016年第四屆慈濟論壇,10月1日、2日在臺北慈濟新店靜思堂舉行,針對論壇主題佛教普世性與慈濟宗門的開展,探討層面涵蓋宗教學、管理學及全球化,進而開展出慈善志業、漢傳佛教、菩薩道、組織運作
  • 北大教授 參訪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師曾志(右三)到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參訪,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副執行葉樹姍、慈濟基金會何日生主任親自接待,相談甚歡,收穫滿滿。(攝影者:葛傳富)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師曾志12月17日下午由慈濟基金會文發處主任何日生陪同,前往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參訪,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副執行葉樹姍親自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