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訊息:醫護聯誼相 遇在第六對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羅素貞模擬護送骨髓場景,將裝滿水的碗傳遞,這滿滿的水就是患者救命的骨髓,傳遞過程中要不斷搖晃,搖晃水就會灑出,最後所剩水多者勝出。(攝影者:黃煜)

「如果只是把護理當作一個職業,你會感覺很辛苦,但如果把護理當作是一個助人的專業、一個關懷的專業、一個愛的專業,就會感覺很幸福!」福建廈門中山醫院婦產科護士長周婉霞在5月31日所舉辦的醫護聯誼活動中,與大家分享她參與慈濟後,把感恩、尊重、愛融入到工作中的收穫和心得。

本月醫護聯誼活動的主題是醫療與骨髓捐贈,共有來自廈門蓮花醫院、中山醫院、第五醫院醫院、兒童醫院約九十八名醫療工作者參加本次的聯誼。而慈濟的醫療志業是如何展開的呢?《守護生命的盤石——心血砌成的醫院》視頻講述在缺乏醫療的年代,證嚴上人以一念悲心、一分願力,信己無私、信人有愛的精神,感召許多人間菩薩湧現,歷盡艱辛、克服萬難,建成了花蓮慈濟醫院。

心血假如有形,慈濟醫院的水泥是拌著心血去攪拌的,每一塊磚,也都是以心血砌成,慈濟醫院讓慈濟守護健康守護愛的醫療志業,從此開枝展業,慈濟大醫王、白衣天使化身千手千眼觀世音,聞聲救苦,也讓更多接受過幫助的人,懂得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要回饋社會,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成就愛與善的循環。

愛化行動 得理饒人氣要和

廈門中山醫院婦產科護士長周婉霞自從2012年3月參加慈濟護理管理項目的醫學人文教育課程後,就深深地被慈濟人文所吸引,2012年至2013年更是自費參加全球人醫會年會,目睹花蓮慈濟醫院處處注重細節與人文關懷,感動於醫生視病如親,促進醫患關係和諧美好,心靈頓時得到了淨化。

周婉霞通過改變自己,影響身邊同事一起參與慈濟活動,也懂得「心懷應該就有苦,心懷感恩就有福」。(攝影者:黃煜)

從此,周婉霞將心中有愛化為行中有愛,不但自己做慈濟,也通過自己的改變,影響著身邊的同事,邀約更多的醫護同仁一起參與慈濟活動。投入居家關懷、入戶訪視等活動,讓周婉霞體會到見苦知福,護理工作雖然辛苦,也讓她明白了「施比受更幸福」。來到慈濟就像來到加油站,能讓自己充滿正能量地投入工作和生活。

參與慈濟志工活動,讓周婉霞學會換位思考,謹記上人所說「得理要饒人,理直要氣和」。工作中遇到病患家屬的刁難能平和安撫,耐心解釋,善解病患的困苦,同理心轉化為更細緻周到的護理,最終換來病患家屬的理解。

人傷我痛,人苦我悲,曾經對於因家境困窘而選擇放棄治療的患者,周婉霞發動科室同仁為患者捐款,最終患者康復出院,與家屬返院感恩醫護工作者的再生之恩,大家都頗感欣慰。

周婉霞還把慈濟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融入科室文化,融入與患者間的溝通,營造視病如親的溫馨氛圍,構建和諧的護患關係,得到病患及家屬的感恩回饋和醫院領導的肯定,2015年被評為「優質護理服務先進科室」。

科普遊戲 用心讓髓愛飄揚

慈濟志工羅素貞告訴大家,骨髓從捐贈者身上抽取出來後,最理想的狀況是在12小時內輸給受贈者,最久只能在冰桶中保存24小時。

大家模擬護送骨髓的過程,雙手端著碗,小心翼翼地搖晃,緩緩遞到下一位夥伴的手中。(攝影者:黃煜)

所以,骨髓運送工作不僅是與死神搏鬥,更是與時間賽跑。護送者沿途要像搖小孩般定時搖晃骨髓箱,因為骨髓不搖動便有可能凝結,一旦凝結將會損失大量細胞,直接影響到移植的成功與否。

活動中,羅素貞模擬護送骨髓場景,分列四組,每組將收到等量的一碗水,將裝滿水的碗傳遞,這滿滿的水就是患者救命的骨髓,傳遞過程中要不斷搖晃,搖晃水就會灑出,最後所剩水多者勝出。

只見大家雙手端著碗,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搖晃,緩緩遞到下一位夥伴的手中。「要搖哦!如果沒有搖,骨髓會發生粘連,即使送到患者那裡也是不能用的哦!」結果勝出與否看似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過程當中,大家懂得護送骨髓的常識,並且感受到了用愛護送骨髓的心念。

髓緣20 成就生命的交融

骨髓配型是白血病主要的治療方法,配型一種是在兄弟姊妹中尋找,但配對成功的概率也只有十分之一。另一種,是從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群中尋找,但配型相符的概率是幾萬分之一到十幾萬分之一。

一位病患不願放棄的求生意志,成就了千百人的重生。1992年,罹患血癌的旅美留學生溫文玲,因無法自美國及日本骨髓資料庫找到合適的骨髓,於是返回臺灣推動非親屬骨髓移植合法化,為自己,也為同病相憐的華人同胞求一線生機。證嚴上人確認「救人一命,無損己身」後,不忍血液疾病患者在生死邊緣徘徊,義無反顧推動骨髓捐贈,終於1993年10月20日成立「骨髓捐贈資料庫」。

慈濟志工於是大規模展開骨髓捐贈驗血活動。數以萬計非醫療專業的慈濟志工,擔當起了「勸髓」的重責大任,社會大眾種種觀念上的迷思,常讓熱心的慈濟志工飽受質疑,在骨髓捐贈資料庫及慈濟志工的共同努力下,於1994年5月成功完成首例非親屬間的骨髓移植。

第五醫院護理彭雙喜因曾患腫瘤而同理病人的無助,康復後的她感恩單位與病人,讓她有機會繼續付出。(攝影者:黃煜)

1995年,慈濟骨髓捐贈資料庫志願捐髓者突破十萬人。此後的每一對案例都是由慈濟骨捐志工一路勸髓、捐髓、陪髓、抽髓、取髓……程程髓緣、層層因緣,這些具備大愛胸懷的捐贈者,帶著堅定的勇氣與毅力,成就這一番生命交融的美麗相遇。

人生無常 把握當下勤付出

第五醫院從事護理工作數十年的彭雙喜,幾年前經歷一場腫瘤病痛,讓她驚覺人生無常。在治療期間,她反思自己身為從醫人員,面對疾病都會感到無助,更何況對醫療常識並不了解的普通民眾,生病時該有多無助。

彭雙喜康復後重返工作崗位,讓她對生活多了一分感恩,感恩單位也感恩病人,能讓她有機會繼續付出,面對病人時則是更多了一分同理心。

說起29年前,彭雙喜照顧一對教師夫婦,老人家靜脈難找,她耐心去幫著找靜脈,並幫助老夫婦介紹醫生,老夫婦康復後送了她一盆茶花,至今仍在她家陽臺,看到這盆茶花,彭雙喜就想到那對把她當成親人的老夫婦,她感到很有成就感,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

羅米娜分享堂妹罹患白血病,從無法配對的絕望到於中華骨髓庫找到匹配,讓她意識到捐骨髓無傷己身,更是救人!(攝影者:黃煜)

服務病人的當下,彭雙喜認為付出無所求的,而病人對她的愛的回饋,圓滿了醫患之間愛的循環。

接觸慈濟多年的羅米娜,分享看到上人發願建立醫院的不易,聯想到工作生活中碰到的困難,體會到只有做才會有結果。身為醫護管理人員,對周婉霞談到的醫護人員工作壓力大,醫患關係緊張深表理解。羅米娜坦言,自己剛開始處理醫患關係時總是特別緊張,來慈濟學會了多微笑,多換位思考病人的難處,懂得用智慧和愛心圓滿工作。

以前常覺得白血病離自己很遠,去年(2014年)22歲剛工作的堂妹,忽然覺得自己爬樓梯爬不動了,檢查了才知道罹患急性白血病。家族雖大,骨髓配型卻沒有人配對成功,當時家人都很絕望,後來在中華骨髓庫中尋找了兩個月才找到匹配的骨髓,手術很成功,堂妹恢復良好。經歷這事件,羅米娜才意識到捐骨髓無傷己身,對個人雖然只是很小的一件事,卻能挽救一條鮮活的生命。

思念父親 同心理和諧醫病

護士王瑩剛到蓮花醫院工作兩星期,她回想到10年前父親罹患白血病,家中債臺高築,仍然湊不齊繼續治療的費用,自己從事醫護工作未能抽出更多的時間去照顧他、撫慰他,後來父親選擇從醫院五樓跳下結束自己的生命,講起這段傷心的往事,王瑩數度硬咽,情緒久久難以平復。

王瑩(左)追憶十年前罹患白血病的父親,因不堪沉重治療費而選擇自殺,因而理解病人的無奈,讓她遇到比自己困難的人,總想幫助他們。(攝影者:黃煜)

因為這段經歷,讓王瑩每每遇到比她困難的人,總想著去幫助他們,有次看到一名家境困苦的病人因沒錢醫治躺在病床上,無助流淚,王瑩毅然把錢包裡所有的錢都掏給這位病人,希望能多少幫助一點。「同事表示不解,說我太感性,我認為幫助他人不需要那麼多的理性。」

這次在蓮花醫院工作,能與慈濟結緣,有機會了解骨髓捐贈的相關知識,讓她感到很欣喜,她表示將來會加入骨髓捐贈,儘自己的力量幫助更多的人。

明白了「救人一命,無損己身」的骨髓捐贈,很多醫護工作者當場紛紛表示願意捐贈骨髓,為延續他人生命儘自己的一分力。

(文:周怡、楊淑華福建廈門報導2015/05/31)

相關焦點

  • 慈濟訊息:華東人醫首聚深耕蘇城
    共計六64位醫療工作者及醫療志願者共襄盛舉、分享交流,期望未來華東慈濟人醫帶領起本地醫護人員,共同守護,將慈濟的人文及健康理念深耕全社會。(攝影者:李宗憲) 華東慈濟人醫會第一次聯誼茶會,6月28日在蘇州慈濟志業園區舉行,慈濟國際人醫會總召集人林俊龍執行長及蘇州慈濟門診部林佑生院長,以及來自華東區上海、南京、蘇州、崑山等地共計64位醫療工作者及醫療志願者共襄盛舉、分享交流,期望未來華東慈濟人醫帶領起本地醫護人員,共同守護,將慈濟的人文及健康理念深耕全社會。
  • 慈濟訊息:《慈濟》 獲「好雜誌」獎
    大陸《慈濟》月刊題材貼近人心與生活,涵納社會的、心靈的、生命的關懷;文字風格適合全家大小一起閱讀。 用愛為人間寫歷史 大陸《慈濟》月刊創刊於2013年4月,以報導文學形式,記錄當代真實美善的人物與事跡;保存發生在此時、此地,足以留傳後代的生命精粹。
  • 慈濟訊息:饅頭媽媽「蒸」出人間情
    劉家在醫院社工轉介下,提報慈濟進行關懷。剛開始,劉家的經濟雖有政府及慈濟補助,扣除房租及醫療費後,所剩仍不足以應付日常生活開銷,讓劉家倍感壓力。去年2月,接手關懷的慈濟志工遊桂玉,希望協助劉太太自力更生,得知她會做水餃和饅頭,便鼓勵她做饅頭賣。
  • 慈濟訊息:七次大手術團治回來了
    曾經雙腿先天性膝反曲,1月22日陳團治在臺灣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許文林與醫療團隊,還有陳媽媽的陪伴下,拄著雙拐,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緩緩走出廈門機場旅客到達廳。 在眾人的簇擁中,陳團治和醫護人員等一起來到機場貴賓休息室,在這裡舉辦了一場新聞發布會。廈門當地殘聯、臺辦聯絡處、衛計委、民政局、醫管處以及廈門慈善會領導都列席參與,為陳團治送上一分祝福。 發布會上,來自臺灣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許文林對陳團治的治療過程進行了簡單介紹,「團治算是全球第二個罕見的個案,由於兩岸醫療團隊的合作,很成功地在這十個月,經過七次的手術,能夠成功讓她走著回來。」
  • 慈濟訊息:音符伴書畫 說唱話美善
    (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攝影:劉曉強)「我今天的重點是『說唱慈濟』,說說唱唱,我們來唱慈濟。所以今天晚上的音樂會要請大家幫我一個忙: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在禪畫大師月照法師倡導下,這次為慶祝慈濟五十周年,與著名書法家、詞曲家、國家一級作曲、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王立平老師共同籌備「慶祝慈濟五十周年暨『月朗風平』書畫聯展」將中國文化與慈濟人文相融合。王立平老師早年前,曾譜寫了《大海啊故鄉》、《枉凝眉》、《葬花吟》等旋律優美、悽婉深沉、主題鮮明的插曲,在中國文學史和世界文學史上佔有舉足輕重位置。
  • 慈濟訊息:交流傳功夫 靜思語受用
    大陸華東區經過多次教師聯誼,諸多當地老師與學校,都非常認同慈濟教育志業與靜思語教學的理念,藉由慈濟人文的內涵與靜思語教學的探討,以主軸明確的課程、循序漸進的方式、雙向交流的研討,培育本地有心從事人文教育的教育團隊種子,達成人才養成的目標。
  • 慈濟訊息:做好事 貧富貴賤一起來
    六年尋覓慈濟家 發心助人志工路 「趁著兩次展會的熱勁還在,小區特地組織了這場茶會,也是為了能讓民眾全面地了解慈濟的四大八法。」志工謝鈺容認為,通過舉辦茶會,讓民眾對慈濟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同時也能了解就近所在慈濟小區的活動,「這次是向這些民眾展示慈濟人文,做好榜樣,關鍵還是未來的陪伴。」
  • 臺灣大甲媽祖繞境 慈濟四縣市志工醫護沿途提供服務
    臺灣大甲媽祖繞境 慈濟四縣市志工醫護沿途提供服務(圖片來源:鳳凰佛教)臺灣大甲媽祖繞境 慈濟四縣市志工醫護沿途提供服務(圖片來源:鳳凰佛教)臺灣大甲媽祖繞境 慈濟四縣市志工醫護沿途提供服務(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 花蓮強震 慈濟緊急動員
    在第一時間做援助與關懷圖說:慈濟基金會連夜調度物資、熱食發放、災後關懷,臺北慈濟志工調度毛毯、圍巾,急送花蓮,盼讓無法返家的鄉親及遊客得以溫暖。、還有慈濟志工,一個個不約而同地起身動員。除了準備熱食的常住師父外,指揮中心的同仁及志工們,也正忙著匯集各地災區的訊息與需求;一群清修士則負責接聽慈濟專線電話,即時反應民眾所需,並確認各項生活物資,提供發放。圖說:時值寒流,常住師父們與志工們一起籌備毛毯、福慧床到倒塌大樓附近以及安置中心。
  • 慈濟訊息:交流悟善行 從己身做起
    (攝影者:湯韶松,地點:廈門慈濟慈善志業中心,日期:2015/07/03) 在公司的聚會中,有心的周少明總經理總是不忘邀請嘉賓及全國各地的員工來到慈濟感受大愛精神與人文氛圍,也啟發他們的善心善行。7月3日下午,七匹狼公司全國培訓師4天集訓的最後半天,35位培訓師來到廈門慈濟慈善志業中心,以「日行一善、環保護大地、清淨在源頭」為主題,進行參訪交流。
  • 慈濟訊息:休假做志工 灑掃耕心田
    福田志工諸偉東一家四口,都來到蘇州志業園區為打掃環境盡一份心力。(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攝影:黃天河) 上海閩行區承擔蘇州福田志工的人群中,多了年輕的生力軍,大家或呼朋喚友,或攜家帶口,有母女、父子、祖孫、夫妻、親戚、朋友......一同前往蘇州志業園區做場地的打掃。這次蘇州福田志工參與人數清理環境的人數是本年之最,兩部大巴載著103位家人滿滿的愛心,一早從上海出發。
  • 慈濟訊息:發現蜀光首重行善行孝
    (攝影者:邊靜地點:四川前進慈濟小學時間:2015/08/14) 「512大地震後,慈濟給了我們很多無私的幫助、關愛及援助。」教育局秦副局長說出對慈濟的感恩,前進小學餘校長也接著說:「除了硬體的設施之外,也透過長期的教師研習,讓孩子知道了行禮、行孝與行善的人文,懂得更多傳統的中華禮儀,對這次即將開展的生活營與教師營隊有著高度的期待,也對孩子們的學習寄予厚望。」
  • 慈濟訊息:東莞新家 舉辦歲末祝福
    (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攝影:廖冬梅) 從2015年歲末祝福開始,東莞慈濟志工終於可以不用到處租借場地來辦歲末祝福感恩會,早幾個月前,志工們就開始忙碌,設想如何在東莞中堂的慈濟園區布置心靈的家園。園區所在地政府及村委也積極參與,特別請了環保隊來清掃園區四周圍環境,慈濟志工更不忘敦親睦鄰,挨家挨戶邀約,送上邀請函、靜思語,讓鄰裡間認識慈濟、認同慈濟,也請大家一起來參加歲末祝福。
  • 慈濟訊息:GOGO慶交屋 百戶入住
    慈濟於風災過後援建簡易屋,12月17日對菲律賓帕洛村民來說是一個大日子,因為慈濟協助打造的簡易屋終於完工,舉辦一百戶的入住典禮。 但在進行一百戶交屋儀式前,仍有部分沿海漁村民眾堅持留守被政府列為禁建區的家園。12月16日,慈濟志工在當地政府社福發展部安排下,為有疑慮的鄉親們進行搬遷說明會,慈濟不只提供安全住所,也將協助鄉親職訓另謀生計。
  • 慈濟訊息:上舞臺演好人生下半場
    正式彩排的早上,我緊張等待著,直擔心著,誰上大夜班、誰路程遙遠、誰可能會有突發狀況不能來、不能來怎麼彩排呢…… 沒想到八點未到,我看到大家排除萬難出現在慈濟彰化永靖環保教育站,一字排開;當下我感動到快掉淚了!
  • 慈濟訊息:百歲嬤為子孫預約淨土
    (翻攝自大愛新聞) 高齡一百零七歲的陳林牆,是臺南麻豆早期的環保志工,當地慈濟志工都稱她為「大姑」,雖然陳林牆因為年邁已無法再參與環保工作,但她過往的付出,永遠是環保志工的典範,慈濟志工也不忘時常前往關懷。 麻豆環保推手 退休仍是典範 「做環保,庇蔭子孫。」
  • 慈濟訊息:素寶家族愛護地球母親
    (攝影者:許春光,地點:崑山慈濟聯絡處,日期:2015/06/14) 一月一次的親子環保日如約而至,儘管天氣開始炎熱起來,但並沒有阻止前來江蘇崑山環保站做環保的居民們,光崑山本地民眾就有50多人,而且還迎來了來自上海的「素寶家族」43人,其中19位寶寶,素寶家族參訪的因緣來自於志工韓黎明,韓黎明曾在崑山居住過一段時間,並對慈濟有所了解,到了上海之後,因緣聚會加入素寶家族團體
  • 大悲無怨-慈濟醫療志業
    以延續佛教慈悲精神為立基,1979年發起建院,籌建歷程百轉千折、倍嘗艱辛,終在「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之號召下,匯聚愛心力量,共成建院善舉。1986年8月,佛教慈濟醫院矗立於花蓮,開啟「守護生命守護愛」之慈濟醫療志業新裡程。創院後,本著濟助貧病之建院理想,取消住院「保證金」制度,引起社會醫界廣泛漣漪。
  • 臺灣慈濟:自暴自棄的苦果
    (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攝影:魏瑋廷)曾經身體軀幹彎曲近一百八十度的楊曉東,準備進行第三次脊椎矯正手術前,一邊打著拍子、一邊哼著歌,「感謝天、感謝地,感謝阿娘甲老父……」楊曉東以歌聲來感恩花蓮慈濟醫院醫療團隊、志工們長期以來的陪伴與關懷。
  • 世界順德聯誼總會第六屆懇親大會將在舊金山舉行
    中國僑網消息:世界順德聯誼總會第六屆懇親大會將於2008年5月在美國舊金山舉行。7月18日,舊金山市長辦公室國際商貿處陳德立主任一行到訪佛山,市長陳雲賢,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周天明等會見了舊金山客人。     陳雲賢市長向客人介紹了佛山市近期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今後幾年的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