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推動國際留學生宗教交流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馬來西亞籍留學英國的華裔留學生葉貽證,代表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贈送一本英、法、義、德文版本的「靜思語」及一個中英文「愛LOVE」吊飾給教宗方濟各。(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馬來西亞籍留學英國的華裔留學生葉貽證,代表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贈送一本英、法、義、德文版本的「靜思語」及一個中英文「愛LOVE」吊飾給教宗方濟各。(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佛教證嚴法師對教宗將今年訂為「慈悲聖年」(Holy Year of Mercy)力促宗教交流的肯定與致意。(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靜思語》(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我們是來自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在此以《靜思語》和您結緣,這是來自我們證嚴法師的一份祝福」!

12月2日,馬來西亞籍留學英國的華裔留學生葉貽證,代表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贈送一本英、法、義、德文版本的「靜思語」及一個中英文「愛LOVE」吊飾給教宗方濟各,以代表佛教證嚴法師對教宗將今年訂為「慈悲聖年」(Holy Year of Mercy)力促宗教交流的肯定與致意。

天主教教宗將今年定位「慈悲禧年」,天主教教廷為促進不同宗教能多交流與用心,並了解國際留學生運用宗教應對現今道德挑戰的認知,於11月28日起到12月1日,由梵蒂岡「宗座移民暨觀光理事會」(Pontifical Council for the Pastoral Care of Migrants and Itinerant People)邀請40個國家、120位以天主教年輕學生為主,及包括1位伊斯蘭教、1位印度教徒和4位佛教徒與會,而佛教團體是第一次獲得教廷邀約參與國際留學生宗教交流會。

其中佛教代表由教廷邀請臺灣慈濟基金會推薦留學生代表與會,慈濟基金會特別推薦梵蒂岡附近國家留學的慈青,包括:馬來西亞籍留學德國的華裔留學生胡家健、馬來西亞籍留學英國的華裔留學生葉貽證;臺灣籍留學南非的吳文琦與黃柏榕與會。

慈濟基金會青年學生代表在15分鐘的簡報中,分別就慈濟的歷史、慈青的活動、靜思語的由來、「八分飽兩分助人好」、竹筒歲月、佛法「苦、集、滅、道」的意思,向與會各國學生代表進行說明。

慈濟基金會青年學生代表葉貽證的分享提到,在靜思語交流中應對了聖經中的一句話,「雙手健全卻不肯做事的人,等於沒有手的人」與「馬太福音提到如果你的右手使你犯罪,就把它砍下來丟掉;寧可失去身體的一部分,勝過全身進到地獄裡去」有著大同小異的勸世觀念。

葉貽證表示,許多天主教徒對慈濟的「靜思語」開始產生興趣也非常認同,主動的向慈濟代表詢問並索取「靜思語」書本。

在這一次交流分享中,一位來自菲律賓的神父提及,曾在新聞上看過慈濟人在當地的付出做環保,非常讚嘆年輕人可以發揮量能、做好事,並且贈送上人一本自己的畫本書。 

另一位來自臺灣臺中西班牙國籍的天主教神父與葉貽證分享,20年前因為想要多了解佛教團體,因緣際會下,證嚴法師剛好行腳到臺中,所以有幸拜會上人,他非常敬佩並且感恩慈濟為眾生做了很多善事。

另外,慈濟青年代表在會場,也特別向與會的各國青年代表推廣「1月11日是全球茹素日」,期待大家可以邀請身邊的朋友一同響應。

葉貽證提到,在這一次交流會,他發覺與會年輕人雖認為宗教之間雖然有不同的信仰,但是擁有著相同的理念,並樂於接受不同宗教的文化,也很努力為未來的世界建立更乾淨的地球,並認知這個世界將會是年輕人需要去面對與負責。 

教廷表示,教宗收到來自佛教慈濟基金會學生代表贈送的4國語言「靜思語」表示歡喜,教廷了解到佛教與他們的福音有相同之處,都是在傳播著「慈悲與大愛」。

慈濟基金會表示,證嚴上人曾提到,教宗今年推廣「慈悲」,認為這個世界需要「慈悲、愛」,希望人人都能好好實行、並推廣「慈悲」,這也正符合慈濟五十年來「慈悲喜舍」的理念,所以所有宗教理念的是一致的。

相關焦點

  • 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舉行「歲末祝福暨授證典禮」感恩會活動
    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舉行「歲末祝福暨授證典禮」感恩會活動現場贈送「福慧珍粥」佛教在線臺灣訊  1月5日正逢農曆12月8日臘八節,這天佛教界祝賀釋迦佛尼佛成道日,人人熬煮食用臘八粥,臺灣慈濟基金會在新竹靜思堂舉行「歲末祝福暨授證典禮」感恩會活動。
  • 鳳凰網佛教赴臺交流:慈悲喜舍,證嚴上人的慈濟世界
    這是鳳凰網佛教第三次拜訪慈濟,據了解,鳳凰網佛教一行抵達當日,正好是證嚴法師「一年一度歲末祝福行腳」出發的前一天,證嚴法師於百忙之中仍選擇接見交流團成員,並進行了長達兩個小時的交流,足見證嚴法師對鳳凰網佛教團隊的肯定與重視。在為期三天的參訪中,鳳凰網佛教一行先後參訪了靜思精舍、慈濟靜思堂、慈濟醫院、慈濟大學、慈濟大愛電視臺等場所,深入考察了慈濟志業的各個重要構成部分。
  • 臺灣慈濟基金會:宗教慈善的成功案例
    11月3日在京舉行的中國第六屆宗教公益事業論壇上,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的模式被公認是宗教慈善的成功案例之一。行在思前慈濟注重當下的因緣,「因為緣分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遇見也即為正見,有人需要幫助其實就是菩薩對人的考驗,因此沒有不幫之理,也沒有等一等之說。」慈濟基金會創始人證嚴法師這樣說。
  • 美糧食濟貧組織參訪慈濟基金會 期未來有機會合作
    佛教在線臺灣訊  2009年3月18日,美國糧食濟貧組織國際合作基金捐助部副總裁塞拉·荷西,和國際物資援助部副總裁班提斯·喬治參訪了中國臺灣慈濟基金會,並拜訪了證嚴法師。塞拉·荷西表示慈濟是所有非政府組織的楷模,並期待未來有機會能和慈濟合作。
  • 慈濟基金會美國總會獲美國"年度最佳志工組織獎"
    慈濟基金會美國總會獲美國"年度最佳志工組織獎" 佛教在線海外訊 大愛足跡走過八十四國家,慈濟基金會美國總會獲得美國第廿一屆全美急難救助志工組織年會 (NVOAD)頒發「年度最佳志工組織獎」。慈濟於2006年10月成為正式會員,在會員組織當中是唯一的佛教團體。慈濟人藍天白雲身影與默默行善的人文帶動,備受美國主流社會尊重。年度最佳志工組織(Member of the Year Award)獎,一年只頒給一個組織,2013年共有五個組織入圍。慈濟是經美國聯邦救災指揮總署(FEMA)推薦而入圍。
  • 李海峰:臺灣佛教團體是詮釋佛教現代化的典範
    信徒人數據各宗教團體統計有一千二百九十六萬人。其中以佛教的五百多萬信徒最多。」佛教在臺灣的宗教信仰者中佔有比例最高,佛教在臺灣的發展秉承了太虛大師開創的人間佛教的傳統,在臺灣的社會生活、教育、慈善、文化等很多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樹立了積極有為的佛教社會形象。佛光山目前可以算是臺灣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在海外不少地區和國家設置了自己的分支道場。
  • 王振耀:大陸佛教慈善處在轉型期 需與慈濟多交流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李保華)編者按:2012年11月3日,第二屆慈濟論壇在為期兩天的慈濟論壇上,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18位專家學者、慈濟志工分別在四場報告會上作主題發言。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發表了題為《大陸佛教慈善的現代轉型》的演講,摘要如下:2012年2月,中國政府發布檔,對宗教慈善進行充分肯定並積極鼓勵宗教界系統參與慈善事業,標誌著大陸宗教政策與慈善政策的根本轉變,特別給佛教慈善帶來重大機遇。
  • 臺灣佛教慈濟功德會《慈濟》月刊跨越四十年(圖)
    資深志工與讀者分享閱讀經驗以及他們在生活中踐行慈善理念的一則則小故事 《慈濟》月刊對臺灣無數平凡善良小人物貢獻所能、奉獻社會作了真實記錄,被列為臺灣發行量最大的中文雜誌由佛教慈濟功德會出版的《慈濟》月刊二十五日在臺北市北投區慈濟人文志業中心以一場茶會與數百名讀者共同慶祝刊物創辦四十年
  • 10-01~02 臺灣第四屆慈濟論壇將在臺北慈濟新店靜思堂舉辦
    2016年慈濟創立屆滿五十周年,全球慈濟人在證嚴上人的帶領下,秉持付出無所求的精神,力行人間菩薩道。值此歷史時刻,臺灣慈濟大學、臺灣慈濟科技大學與臺灣慈濟基金會聯合舉辦「第四屆慈濟論壇」,希望藉由「佛教普世性與慈濟宗門的開展」之探討,呈顯現代佛教團體如何傳承二千多年前佛陀的教法,以慈悲喜舍的入世行動,積極回應時代議題。
  • 慈濟全球浴佛大典臺灣政要悉數到場禮佛
    (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2017年5月14日晚6點,為慶祝「佛誕節、母親節、全球慈濟日」三節合一,由慈濟基金會舉辦的「2017年全球浴佛大典」在臺北市中正紀念堂隆重啟幕,128位臺灣佛教界長老法師敲鐘,600位年輕人擊鼓,全場逾25000人虔誠一念心,為全球祈福天下無災難。臺灣地區政要蔡英文、柯文哲、馬英九等悉數到場,虔誠禮佛,祈禱平安。
  • 臺灣花蓮慈濟社區歲末祝福 吸引千位鄉親參與
    佛教在線臺灣訊 2013年臺灣花蓮社區歲末祝福,於2014年1月4日起將舉辦三個場次,計有二千位花蓮鄉親在靜思精舍法師的引領下,歡喜領受證嚴法師的福慧紅包與祝福,並虔誠祈禱社會祥和、天下無災。其中,65歲的吳素珠分享,從小到大一直都很不快樂,直到走入慈濟,才找回幸福和美麗的笑容。夫妻檔林金章、林秀欽將受證成為慈濟人,當作是結婚二十周年最棒的結婚禮物。
  • 鳳凰網佛教新媒體臺灣交流團走進臺灣慈濟醫院
    2018年12月27日,鳳凰網佛教新媒體臺灣交流團一行走進臺灣慈濟醫院。歡迎關注鳳凰網佛教官方微信公眾號 「覺悟號」,做智慧的傳播者!
  • 證嚴法師與慈濟論壇參加學者 開展交流
    世界佛教友誼會執行理事遊祥洲教授發言交流現場佛教在線臺灣訊  2016年第四屆慈濟論壇,10月1日、2日在臺北慈濟新店靜思堂舉行,針對論壇主題佛教普世性與慈濟宗門的開展,探討層面涵蓋宗教學、管理學及全球化,進而開展出慈善志業、漢傳佛教、菩薩道、組織運作
  • 馬英九:過去五十年臺灣沒有慈濟會怎麼樣?
    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出席慈濟五十周年慶祝大典「慈濟五十無量義」並發表致詞(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 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出席慈濟五十周年慶祝大典並發表致詞(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 2016年4月30日,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出席慈濟五十周年慶祝大典「慈濟五十無量義」
  • 第四屆慈濟論壇開幕 慈濟創立50周年溫暖大聚會
    全球學者、公益人研討佛教普世性與慈濟宗門的開展(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李保華)2016年10月1日上午8時30分,由慈濟大學、慈濟科技大學、慈濟基金會聯合主辦、中華佛教青年會、新北市佛教會協辦的第四屆
  • 證嚴法師暨慈濟基金會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
    「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2014-2015」頒獎禮完美落幕(圖片來源:鳳凰衛視) 2015年4月3日晚,由鳳凰衛視和鳳凰新媒體發起、連同海內外十餘家知名華文媒體和機構共同主辦的「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2014-2015」頒獎禮在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絢麗揭幕,臺灣證嚴法師暨慈濟基金會獲
  • 大陸青年交流團訪問臺灣慈濟基金會
    大陸青年交流團訪問臺灣慈濟基金會 2012年10月26日 00:21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周安安:臺灣社會轉型中的人間佛教
    以規模最大的佛教慈善組織——慈濟會為例,1966年~1987年,慈濟只吸收了十萬位左右的會員,而到1991年,慈濟的會員增長到178萬位左右。  關於慈濟創始人證嚴法師的一個流傳頗廣的故事,常被用來解釋佛教組織的入世性轉向是如何開始的。據傳,證嚴早年目睹臺灣醫療保障體系的落後,而發願建一所為窮人治病的慈善醫院。
  • 馬英九率臺灣半個政要圈參加慈濟浴佛大典
    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的代表,臺灣民眾及慈濟志工數萬人,共同浴佛,感念佛恩、父母恩及眾生恩。(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2016年5月8日下午5時,2016慈濟浴佛大典在臺北中正紀念堂廣場、臺北市政府廣場同步舉行。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率領大批政要,與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的代表,臺灣民眾及慈濟志工數萬人,共同浴佛,感念佛恩、父母恩及眾生恩。 慈濟功德會是證嚴法師創辦的著名公益組織,是臺灣最大的民間慈善機構,創立於1966年。
  • 慈濟基金會 在中國各地無私付出系列報導
    真誠的愛—化不可能為可能自1991年大陸華中、華東發生世紀洪災以來,慈濟以如同對親人般的疼惜與關愛,在當地開展慈善工作,20多年來從未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