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佛教慈濟功德會《慈濟》月刊跨越四十年(圖)

2020-12-20 佛教在線


    資深志工與讀者分享閱讀經驗以及他們在生活中踐行慈善理念的一則則小故事


 《慈濟》月刊對臺灣無數平凡善良小人物貢獻所能、奉獻社會作了真實記錄,被列為臺灣發行量最大的中文雜誌

由佛教慈濟功德會出版的《慈濟》月刊二十五日在臺北市北投區慈濟人文志業中心以一場茶會與數百名讀者共同慶祝刊物創辦四十年。

每月在臺灣及海外發行三十餘萬冊的《慈濟》月刊,被列為臺灣發行量最大的中文雜誌。

在二十五日茶會中提供的一份紀念小冊中介紹,過去四百八十八期《慈濟》月刊記錄了臺灣四十年撼動人心的善良歷史;是無數平凡善良小人物,用單純的心,貢獻一己所能、奉獻社會的真實記錄。

《慈濟》總編輯王慧萍在接受訪問時表示,一九六七年創刊時,在貧苦的花東地區,是幾位當地記者將證嚴法師帶慈濟人關懷民間疾苦的足跡等紀錄下來,因此產生《慈濟》月刊。

當時,《慈濟》是一份報導好人好事的四開黑白報紙,同時部分內容作捐款徵信查詢,功能有如「芳名錄」。

四十年來,隨慈濟各項慈善事業的擴展,月刊內容趨向多元、豐富,而刊物一直都是以免費的方式向讀者贈閱。

王慧萍告訴記者,本月《慈濟》就有關於上月底所發生的臺北陽明山車禍的報導,但角度不一樣;刊物文章一部分記載了慈濟志工如何趕去現場、提供必要協助的過程,一部分紀錄了他們對於人生、無常的感受。

翻開四百八十八期《慈濟》,雜誌以十四頁的篇幅、圖文並陳的方式,紀錄慈濟動員志工四百餘人次參與救援的過程,從「啟動急難救助」到「排班照顧傷者」,直至「落實社區關懷」;題目為《無常教會我的事》。

而去年十二月號《慈濟》中,刊物攝影記者顏霖沼「印尼日惹大地震·巨變後的童顏」主題攝影是慈濟人前往當地投入救援工作期間,他所記錄的當地災民在外界幫助下從絕望中恢復希望、重建家園的故事;作品入圍今年臺灣出版界年度大獎「金鼎獎」的「最佳攝影獎」。

當天下午在慈濟人文志業中心舉行的盛大茶會中,約六七百名《慈濟》讀者在茶會中分享閱讀經驗,其中多數都是他們在生活中踐行慈善理念的一則則小故事。

如成為慈濟志工的陳秋容講述,因看到刊物介紹二氧化碳排放對於地球暖化的影響,她已長時間堅持每天騎腳踏車八十分鐘上下班,並說服家人將許多環保的知識運用在生活中。

而《慈濟》月刊本身也在踐行環保。刊物正在推廣電子雜誌,從今年四月份起讓讀者通過網絡下載,減少紙張、油墨、黏膠、運輸等資源損耗,號召「立即展開全新閱讀經驗」、「為保護地球盡心力」。

據介紹,目前通過網絡訂閱《慈濟》的讀者已達八千人。王慧萍說,不懂電腦的長者可以請年輕人講給他聽,長幼之間可以溫馨互動。《慈濟》電子雜誌的空間很大。(信息來源:中國臺灣網)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慈濟功德會——人間佛教最好的踐行者
    ▲點擊上方藍字「寂靜法師」直接關注  慈濟功德會由臺灣法師證嚴上人創辦的著名公益組織,是臺灣最大的民間慈善機構。
  • 臺灣慈濟功德會林碧玉居士一行拜訪學誠法師(圖)
    臺灣慈濟功德會林碧玉居士一行拜訪學誠法師(圖) 2007年01月31日 10:38:35 點擊:0次     臺灣慈濟功德會副董事長林碧玉居士一行
  • 綿陽師院向峨眉山佛教慈濟功德會長期慈濟助學表謝意
    法師們聽取梁國平副院長做情況介紹贈送錦旗佛教在線四川訊 2010年12月18日,四川省綿陽師範學院梁國平副院長一行到峨眉山佛教慈濟功德會,對功德會多年來無私資助該院貧困生的善舉表達謝意,並贈送了書有「慈濟助學獻愛心,功德無量育棟梁
  • 證嚴法師簡介 —1966年於花蓮縣創立慈濟功德會
    證嚴法師簡介  釋證嚴(1937年5月11日-),俗名王錦雲,早期法名修參,法名證嚴,法號慧璋,出家前自號靜思,慈濟功德會的會眾多尊稱其為證嚴上人,又因駐錫在花蓮,早期被稱為花蓮師父,又被稱為臺灣的德蕾莎修女。
  • 寶島臺灣佛教四大道場之花蓮慈濟
    1963年,在臺灣東部的花蓮郊區山上有一座破舊的木板房,裡面住著一位掛單修行的比丘尼,她當時看到一位難產的山區孕婦,因為交不起保證金而被醫院趕出大門,於是她發大願,要建造一座醫院,專門給窮苦的人看病。當時她所需要的資金約為八億臺幣,這對於她來說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然而後來她不僅完成了這個願望,並且在後來的三十多年裡一共籌集了上百億臺幣的善款,臺灣幾乎五分之一的人或多或少地參與了她的慈善活動,而在全球有一千多萬她所倡導慈善事業的志願者;她就是人稱「東方德蕾莎」的證嚴法師,她所創辦的花蓮慈濟功德會也被稱為臺灣佛教四大道場之一。
  • 慈濟論壇之佛教菩薩道與慈濟宗門壇專題研討論文發表
    可惜,除了慈航大師後來在臺灣積極弘傳以外,慈氏法門也隨著他的過早往生而中止。第二次中國現代佛教新興宗派的興起,是在二十世紀末和二十一世紀初,臺灣地區的佛光山、慈濟功德會、法鼓山和中臺禪寺四大道場和大陸的柏林禪寺系統,不約而同地在兩岸提出了建立現代佛教宗派的歷史自覺。於是,臺灣的佛光宗、慈濟宗、法鼓宗和中臺禪宗及大陸的柏林禪宗應運而起。
  • 廣西自治區主席馬飈看望慈濟功德會創辦人證嚴法師
    廣西自治區主席馬飈看望慈濟功德會創辦人證嚴法師 2011年04月25日 08:49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慈濟綜合醫院:現代化的佛教醫院
    現代化的慈濟醫院創建人證嚴法師說:「佛陀說過,八大福田中,看病功德為最。我之所以建蓋醫院,為的就是發揚佛陀的悲心,結合醫術與愛心,來拔除眾生的痛苦。」「好醫師是病患心目中的活佛,好護理是病患心目中的白衣大士。」
  • 臺灣慈濟基金會:宗教慈善的成功案例
    臺灣慈濟功德會創始人:證嚴法師是什麼讓臺灣花蓮的一個小小的慈善團體得到世界的關注和認可?遍布全球70多個國家約200萬志工群體說起來都覺得不可思議。由此,證嚴法師便帶領三十位信眾創辦了「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1979年,證嚴法師發起建立慈濟醫院。但即便證嚴法師自己理解了行動是慈善的第一要義,但追隨她的善者恐怕也有不同理念。在功德會建立最初,有學者覺得一介清幽貧尼想要募集那麼多的錢建立醫院簡直就是天方夜譚,面對質疑,證嚴依舊秉承行動優先的原則,先募款再說。5年之後,終於籌到善款,兩年後完工。
  • 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推動國際留學生宗教交流
    《靜思語》(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我們是來自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在此以《靜思語》和您結緣,這是來自我們證嚴法師的一份祝福」!12月2日,馬來西亞籍留學英國的華裔留學生葉貽證,代表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贈送一本英、法、義、德文版本的「靜思語」及一個中英文「愛LOVE」吊飾給教宗方濟各,以代表佛教證嚴法師對教宗將今年訂為「慈悲聖年」(Holy Year of Mercy)力促宗教交流的肯定與致意。
  • 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舉行「歲末祝福暨授證典禮」感恩會活動
    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舉行「歲末祝福暨授證典禮」感恩會活動現場贈送「福慧珍粥」佛教在線臺灣訊  1月5日正逢農曆12月8日臘八節,這天佛教界祝賀釋迦佛尼佛成道日,人人熬煮食用臘八粥,臺灣慈濟基金會在新竹靜思堂舉行「歲末祝福暨授證典禮」感恩會活動。
  • 【慈濟月刊635期】​愛的教育有傳人
    愛的教育有傳人王本榮教授擔任慈濟大學校長十三年,八月一日在花蓮靜思堂的慈大第十任校長交接典禮中,將重任交予劉怡均校長,王教授成為慈濟大學的名譽校長。上人與王教授、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等人談話時,再次感恩王教授,從花蓮慈院啟業後,就前來支持小兒科門診;慈濟醫學院設立之後,也投入醫療教育,一直以來不離不棄。
  • 慈濟醫療簡史
    1966年  證嚴上人於臺灣東部一家診所,看見難產的原住民婦女所留下的一攤血,那位原住民婦女因為繳不起8000元,沒法接受治療,只好被親友抬回部落。不受供養的證嚴上人,日常生活始終奉行自力更生,於是和她的五位弟子每天多做一雙嬰兒鞋,一雙鞋4元臺幣,一天可以存24元,一年下來可以存到8000元,就可以救助類似那一位沒有錢就醫的難產婦女。  證嚴上人累積多年慈善訪視經驗,發現貧戶「因病而貧、因貧而病」,解決貧困的方法,應該從疾病著手。
  • 臺灣慈濟功德會到溫嶺參加「義工嘉年華」活動
    中國臺灣網12月29日溫嶺消息 日前,浙江溫嶺市現代慈善11年「義工嘉年華」活動在東輝廣場舉行,來自臺灣慈濟功德會的兩位志工特地從臺灣趕到溫嶺,並與市統戰系統的義工們一起參加慈善宣傳、義賣等慈善公益活動,以實際行動履行為民服務的職責,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還進行《兩岸一家親》等書法作品拍賣
  • 【慈濟月刊648期】​佛法智慧,世代傳續
    上人談到當年要建設花蓮靜思堂,就希望將唐朝的建築藝術之美,與佛教精神結合;此外,也希望莊嚴的人間菩薩道場,可以回報慈濟人,所以除了銅門上有慈濟故事,屋簷上一尊尊「飛天」銅雕,也是以穿著各種慈濟志工制服的造型製作,也有臺灣各族群的造型,以代表此時此世在臺灣生活的人們。靜思堂的每一處設計都經過用心思考而安排,對將來的人來說,也是慈濟精神的文化遺產。
  •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接受專訪 談善款管理
    臺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 佛教在線訊 在臺灣,80%的個人捐助都捐給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慈濟義工遍布全球,出現在全世界許許多多有災難與苦難的地方。成立以來的20年間,其開展的扶貧和人道主義救援,已惠及數千萬貧困和受災人口。
  • 馬英九率臺灣半個政要圈參加慈濟浴佛大典
    (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2016年5月8日下午5時,2016慈濟浴佛大典在臺北中正紀念堂廣場、臺北市政府廣場同步舉行。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率領大批政要,與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的代表,臺灣民眾及慈濟志工數萬人,共同浴佛,感念佛恩、父母恩及眾生恩。 慈濟功德會是證嚴法師創辦的著名公益組織,是臺灣最大的民間慈善機構,創立於1966年。
  • 慈濟基金會創辦43周年 志願者誦讀《藥師經》祈福
    中國臺灣網4月19日消息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今天是臺灣慈濟基金會43歲生日,臺灣各地信眾齊聚花蓮「靜思精舍」,在證嚴法師帶領下,全球17個國家和地區的慈濟志願者,同步奉誦《藥師經》,以感恩和祝福的心,為天下眾生祈福。
  • 峨眉山慈濟功德會資助學生
    圖片來源:峨眉山佛教2010年3月25日下午,四川省峨眉山佛教慈濟功德會2010年春季「走進樂山師院」助學捐贈儀式在樂山市師範學院會議室舉行。峨眉山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傳智法師、副會長演法法師,峨眉山佛學院副院長滿霖法師等,代表峨眉山全山僧眾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向樂山師範學院45名品學兼優的貧困生發放了45000元的2010年春季助學金。
  • 【慈濟月刊第620期】覺悟人生方向
    你們因為做慈濟,和地方上、國際間的人結了很廣大的福緣,功德福緣是自造自得,對師父來說不增不減,只是覺得很安慰,因為我說的話對你們有用,帶動大家走上共同的方向。」「若只是守在一個家庭,認識的人很有限;投入慈濟,開闊了生命的廣度,緣結得廣,認識到更多人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