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與茶的對話」 :《行願半世紀: 證嚴法師與慈濟》在杭閱讀推廣

2020-12-20 百家號

11月8日上午,《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中文簡體字版新書推廣系列活動第二站在杭州博庫書城舉辦。此次活動以「書與茶的對話」為主題,邀請臺灣慈濟志工鍾素珠和李秀麗兩位茶道老師通過「靜思茶會」表達對《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一書的閱讀體驗。出版社的編輯和北京、蘇州等靜思書院的代表一起分享了這本新書的出版過程。

《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中文簡體字版於2018年10月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首度在中國大陸出版發行。著名學者樓宇烈先生在該書的北京首發式上高度評價了它的出版意義和價值,他說:「證嚴法師行願半世紀,充分體現了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一個是人文精神、一個是實踐精神。『行』就是實踐的精神,『願』就是證嚴法師的大願,體現了我們文化的人文精神,所以我想用這樣一個主題來祝賀這本書的出版發行。」樓宇烈先生還指出,中國的文明是以人為本,一切問題以人出發,又不是把人看作無所不能,恰恰要求人自我約束,所以人文精神不光是有個人。證嚴法師半個世紀在行願,她的願是大願。大願就是大愛。中國人文精神,恰恰突出人。人文精神是相互幫助的精神。

中國文化也充滿著實踐精神,證嚴法師用半個世紀去實踐,實行她的大願,一步一步地深入,堅持到底。《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記載了證嚴法師的事例,這些事例給了我們能夠理解中國文化根本精神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切言教都不如身教,最重要的是身教。中國文化必須有人文精神和實踐精神,身體力行,這樣我們才能繼承和發揚中國文化。

《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同時記錄了影響巨大的慈善團體慈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五十年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全書內容共五部分:慈善腳步 啟發悲心(1966—1975),艱難建院 扭轉花東(1976—1985),守護生命 大愛無疆(1986—1995),厚實愛心 廣布全球(1996—2005),靜思法脈 慈濟宗門(2006—2016)。每部分十節,共五十節,正好對應慈濟的五十年曆程,是慈濟人足跡的記錄和大量感人故事的集合。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社長劉國輝希望,通過出版《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中文簡體字版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的人文精神和實踐精神。他認為,「不為己謀,為天下盡力」是慈濟精神的本質也是影響廣大的原因,更是社會和時代永遠要倡導的精神和品德。

慈濟全稱是「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由證嚴法師於1966年5月創立。證嚴法師秉持「佛法就在生活中」的精神,帶領慈濟人「走在最前,做到最後」,參與臺灣本地區乃至全球各地的救災活動,而且舉辦教育、醫院,使慈濟的足跡遍布全球94個國家和地區,身體力行「人間佛教」。此次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中文簡體字版,正是為了將慈濟這一享譽全球的慈善機構的實踐精神和成功模式介紹給海內外廣大的華人讀者,使之發揚光大。

本書出版發行後,社會良好反響已經顯現。11月7日至9日,蘇州、杭州、上海的三家靜思書軒在蘇州中版書房、杭州博庫書城和上海徐匯鍾書閣等書店的支持與配合下,使此次讀書分享系列活動取得了令人喜悅的效果。

《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

行願半世紀,以愛鋪就慈善路;慈濟五十年,佛法救助遍人間

潘煊 編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

定價:68元

本書生動記錄了證嚴法師帶領慈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五十年風雨歷程。慈濟全稱是「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成立於1966年5月,證嚴法師承襲印順導師「為佛教,為眾生」的理念,秉持「佛法就在生活中」的精神,帶領慈濟人「走在最前,做到最後」,參與臺灣本地乃至全球各地的救災活動,而且舉辦教育、醫院,如今發展為「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為全社會付出真善的一面,展現佛教的慈善力量,實踐宗教世俗化的理想。

本書通過對享譽全球的慈濟與其創始人證嚴法師的描述,再現了慈濟五十年的不平凡的歷程,慈濟的救災與救心結合的理念,已超越了宗教的大愛,對普通人的關注,號召每個人的貢獻,使她贏得了全世界不分疆域、不分民族和膚色人種的共同喜愛。

相關焦點

  • 《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新書推廣活動在成都舉行
    12月6日,《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中文簡體字版新書推廣系列活動在成都鍾書閣書店舉辦。此次活動以「書與茶的對話」為主題,邀請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蔡炳坤先生,通過「靜思茶會」表達對《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一書的閱讀體驗。活動現場,出版社編輯和北京靜思書院的代表也一起分享了這本新書的出版過程。
  • 《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中文簡體版在京首發
    樓宇烈的「中國文化的人文精神和實踐精神」主題講座 鍾欣 攝中新網北京10月11日電(記者 應妮)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的「中國文化的人文精神和實踐精神」主題講座暨《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中文簡體版新書發布會11日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舉辦
  • 《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無處不在,無事不做
    《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無處不在,無事不做遠見雜誌作者陳芳毓–2016年5月4日4月16日,遠見記者來到花蓮慈濟精舍
  • 行願半世紀 把握當下的證嚴上人
    我一個人無法做什麼事全賴眾人付出,才能成就----證嚴上人| 行願半世紀2017年,在慈濟成立50周年時,臺灣出版了繁體版《行願半世紀》,經過了一年多的努力,大陸簡體版也即將和家人們見面了。一九六三年,女孩二十六歲,皈依印順導師座下,成為日後廣為世人所知的證嚴法師。一屋一田 克勤克儉一九六五年,二十八歲的證嚴法師,帶著三位弟子借住在花蓮普明寺側屋。
  • 臺灣慈濟風波:證嚴法師已覺不安 要求反省
    臺灣慈濟創辦人證嚴法師 現在的國際社會,只要一提到臺灣的證嚴法師和她成立的慈濟基金會,可說是無人不知。證嚴是位尼師,她設立的慈濟基金會,幾乎已成了全球最大的慈善救災團體之一,只要哪個國家發生地震水災等天然災難,慈濟人總是會在極短時間內趕赴災區,參與救災及善後。證嚴法師已成了臺灣愛心的代表。以前甚至有人向諾貝爾獎委員會推薦,認為她應獲諾貝爾和平獎。證嚴法師和星雲法師是臺灣佛教界最高的兩位代表性人物。證嚴在花蓮,星雲在高雄,一北一南,乃是二大支柱。 但樹大了就會招風,人大了就會招謗。
  • 大愛領航:證嚴法師的慈濟世界
    證嚴法師,1937年5月4曰(農曆三月二十四日)生,故鄉是臺灣臺中縣清水鎮,他在幼年便承嗣給自己的叔父,以叔嬸為「父母」 ,隨養父母移居到臺中縣的豐原鎮·因父親荏臺中幣;豐原、清水;潭子等地經營「戲院」業務,他生性穎慧又是長女,未滿二十歲便能為父親分勞,同時協肋處理家務。
  • 陳雲林拜訪證嚴法師 感謝慈濟為大陸同胞所做貢獻
    陳雲林拜訪證嚴法師 感謝慈濟為大陸同胞所做貢獻 2008年11月06日 16:22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證嚴法師簡介 —1966年於花蓮縣創立慈濟功德會
    證嚴法師簡介  釋證嚴(1937年5月11日-),俗名王錦雲,早期法名修參,法名證嚴,法號慧璋,出家前自號靜思,慈濟功德會的會眾多尊稱其為證嚴上人,又因駐錫在花蓮,早期被稱為花蓮師父,又被稱為臺灣的德蕾莎修女。
  • 慈濟創辦人證嚴法師入選時代百大人物 被稱「聖人」
    ,慈濟創辦人證嚴法師成了今年臺灣唯一上榜人物。對於證嚴法師,《時代》亞洲編輯形容,佛家講輪迴,認為積功德可以修得來生福分,而證嚴法師在今生已是一個聖人。73歲的證嚴法師具有佛家忍受痛苦排除萬難特質,她創辦的慈濟以效率著稱,志工總在重大天災發生後率先趕到災區,把糧食、醫藥、毛毯等送到 災民手中,最近日本大地震就是一例。
  • 四川省長蔣巨峰參觀臺灣慈濟博物館並會晤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法師
    蔣巨峰省長在花蓮拜會臺灣慈濟慈善基金會,並在證嚴法師陪同下參觀慈濟博物館。 5月24日,懷著感恩之情,四川省長蔣巨峰走進位於臺灣花蓮的慈濟博物館,會晤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法師,交流災難救助、重建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經驗。
  • 陳雲林拜會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法師
    新華網臺北11月6日電 海協會會長陳雲林6日下午來到臺北縣關渡的慈濟基金會人文志業中心,拜會了慈濟基金會的創辦人證嚴法師。陳雲林說,慈濟的志工幾乎遍布大陸各個省份,將大陸同胞的困難當成自己的事情。尤其在大陸還沒有發展自己的骨髓庫時,很多罹患白血病的大陸患者得到了慈濟的無私支持,他們心中充滿了感恩。
  • 廣西自治區主席馬飈看望慈濟功德會創辦人證嚴法師
    廣西自治區主席馬飈看望慈濟功德會創辦人證嚴法師 2011年04月25日 08:49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證嚴法師和她的慈濟世界
    「來不及了」、「做,就對了」,這兩句是急性子的證嚴法師吶喊了45年的精神口號。    而對於熟悉證嚴法師的人,都聽說過「一攤血」的故事,那是追溯慈濟世界以及證嚴法師的慈善之路最早的線索之一。     出生於1937年的證嚴法師,俗名景雲,自幼過繼給叔父為長女,隨家人住在臺中豐原,出家前自號靜思。
  • 見證慈濟人的關懷!臺灣南投北港小學感恩參訪
    一群臺灣南投921地震後接受慈濟援建學校的小學畢業生,翻山越嶺特地到花蓮慈濟進行感恩之旅,見到了當年因921暫停興建的慈大附中附屬小學的感動,是一種相互感恩的學習,也見證長情大愛的關懷!位處群山環抱的深山環境的南投縣國姓鄉北港村北港小學,在1999年921大地震致使校舍損毀,慈濟除給予硬體上援建,16年來慈濟人關懷陪伴至今仍持續進行,這份感恩讓現任校長梁秀琴銘記在心,帶領應屆畢業生校外教學之際,特地從內山到後山,繞過半個臺灣,首度抵達慈濟發祥地花蓮靜思精舍,親口向證嚴法師及慈濟志工說聲:「感恩」。
  • 臺灣花蓮縣長拜會證嚴法師 感恩慈濟震災救援
    2018年2月12日,臺灣花蓮縣縣長傅昆萁專程到花蓮靜思精舍向慈濟表達感恩之意。傅昆萁在拜會證嚴法師時提到,在花蓮地震發生過後,第一時間就看到慈濟人的身影,出現在各災難的現場,成為救援人員最堅強的溫柔後盾,提供薑湯、熱食、保暖衣物、毛毯、福慧床等,腳步踏入各災難現場及收容中心,帶給災民安定的力量縣長尤為感激。
  • 證嚴法師:人間正道不滄桑!
    印順長老與證嚴法師然而證嚴法師不會想到,出家反而讓她更加入世,也許那才是她真正的佛道。證嚴法師深表贊同,暗暗立誓,一定要為芸芸眾生做點事情。緊隨其後,慈濟的心理輔導師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快速展開「三安」工作,即證嚴法師提出的「安身、安生、安心」,疏導撫慰災民因家園盡毀,痛失親人而造成的巨大心理創傷。
  • 釋證嚴法師:一位創造「慈善王國」的苦行僧
    當被救助者表達感謝時,他們常會說:「不不,應該表示感謝的是我們,因為是你們給了我們一個做功德的機會……」這就是釋證嚴佛教慈濟功德會,由人稱「東方德蕾莎」、「人間觀世音菩薩」的證嚴法師—手創辦。在全球有一千多萬她的志願者,每天有近100萬的義工在世界各地為大眾服務。三十多年來,她一共籌集了上百億臺幣的善款,臺灣幾乎五分之一人口參與過她的慈善活動。
  • 慈濟鬥六診所升格醫院 證嚴法師主持啟業揭牌
    與會人員合影(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2019年1月5日,大林慈濟醫院鬥六診所正式升格為醫院,證嚴法師到場主持啟業揭牌儀式,慈濟醫療志業花蓮、臺北、臺中、大林慈濟醫院院長也都到場祝賀改制後的鬥六慈濟醫院是慈濟第七所醫院,由原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簡瑞騰擔任院長,將有大林慈濟做後盾,提供更完整的門診服務,並設置30張病床,新增泌尿科、整形外科、耳鼻喉科、骨科及外科等門診手術,讓就醫民眾免除往來大林、鬥六之間轉診、轉檢奔波的辛苦。證嚴上人行腳到鬥六主持揭幕,除了感恩雲林縣張麗善縣長及歷任地方首長與團隊的支持,更感恩慈濟醫療志業守護生命的使命不移。
  • 愛心無限——楊瀾訪證嚴法師
    創立慈濟功德會的證嚴法師今年六十二歲,一向低調,就連慈濟主辦的電視臺都沒有機會單獨採訪她。今天為了遠道而來的我們她破例了,讓我們感到不好意思的是精舍中本來就沒有空調,為了照顧錄音的效果我們不得不把唯一的一個電風扇也關掉了,那天,花蓮的氣溫三十五攝氏度。而她患有嚴重的心臟病。楊瀾:法師一開始出來修行的時候就在這裡是吧?
  • 證嚴法師與慈濟論壇參加學者 開展交流
    證嚴法師與慈濟論壇參加學者 開展交流證嚴法師觀看何日生於韓國舉行的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發表的論文證嚴法師與樓宇烈歡喜交流10月3日,多位的教授與法師前往花蓮與證嚴法師開展交流。法能生無量義,慈濟志工學習了佛陀的教育,在世界各地進行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等四大八法,因地制宜而適切地拔除苦難、疾患,同時也帶動更多人豐富自我的心靈。種種成果,讓海內外許多研究慈濟的學者,不論是從佛學、宗教哲學、管理商學、甚至人類學的專家們,都肯定了慈濟宗門對社會乃至全球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