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上午,《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中文簡體字版新書推廣系列活動第二站在杭州博庫書城舉辦。此次活動以「書與茶的對話」為主題,邀請臺灣慈濟志工鍾素珠和李秀麗兩位茶道老師通過「靜思茶會」表達對《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一書的閱讀體驗。出版社的編輯和北京、蘇州等靜思書院的代表一起分享了這本新書的出版過程。
《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中文簡體字版於2018年10月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首度在中國大陸出版發行。著名學者樓宇烈先生在該書的北京首發式上高度評價了它的出版意義和價值,他說:「證嚴法師行願半世紀,充分體現了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一個是人文精神、一個是實踐精神。『行』就是實踐的精神,『願』就是證嚴法師的大願,體現了我們文化的人文精神,所以我想用這樣一個主題來祝賀這本書的出版發行。」樓宇烈先生還指出,中國的文明是以人為本,一切問題以人出發,又不是把人看作無所不能,恰恰要求人自我約束,所以人文精神不光是有個人。證嚴法師半個世紀在行願,她的願是大願。大願就是大愛。中國人文精神,恰恰突出人。人文精神是相互幫助的精神。
中國文化也充滿著實踐精神,證嚴法師用半個世紀去實踐,實行她的大願,一步一步地深入,堅持到底。《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記載了證嚴法師的事例,這些事例給了我們能夠理解中國文化根本精神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切言教都不如身教,最重要的是身教。中國文化必須有人文精神和實踐精神,身體力行,這樣我們才能繼承和發揚中國文化。
《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同時記錄了影響巨大的慈善團體慈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五十年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全書內容共五部分:慈善腳步 啟發悲心(1966—1975),艱難建院 扭轉花東(1976—1985),守護生命 大愛無疆(1986—1995),厚實愛心 廣布全球(1996—2005),靜思法脈 慈濟宗門(2006—2016)。每部分十節,共五十節,正好對應慈濟的五十年曆程,是慈濟人足跡的記錄和大量感人故事的集合。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社長劉國輝希望,通過出版《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中文簡體字版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的人文精神和實踐精神。他認為,「不為己謀,為天下盡力」是慈濟精神的本質也是影響廣大的原因,更是社會和時代永遠要倡導的精神和品德。
慈濟全稱是「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由證嚴法師於1966年5月創立。證嚴法師秉持「佛法就在生活中」的精神,帶領慈濟人「走在最前,做到最後」,參與臺灣本地區乃至全球各地的救災活動,而且舉辦教育、醫院,使慈濟的足跡遍布全球94個國家和地區,身體力行「人間佛教」。此次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中文簡體字版,正是為了將慈濟這一享譽全球的慈善機構的實踐精神和成功模式介紹給海內外廣大的華人讀者,使之發揚光大。
本書出版發行後,社會良好反響已經顯現。11月7日至9日,蘇州、杭州、上海的三家靜思書軒在蘇州中版書房、杭州博庫書城和上海徐匯鍾書閣等書店的支持與配合下,使此次讀書分享系列活動取得了令人喜悅的效果。
《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
行願半世紀,以愛鋪就慈善路;慈濟五十年,佛法救助遍人間
潘煊 編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
定價:68元
本書生動記錄了證嚴法師帶領慈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五十年風雨歷程。慈濟全稱是「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成立於1966年5月,證嚴法師承襲印順導師「為佛教,為眾生」的理念,秉持「佛法就在生活中」的精神,帶領慈濟人「走在最前,做到最後」,參與臺灣本地乃至全球各地的救災活動,而且舉辦教育、醫院,如今發展為「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為全社會付出真善的一面,展現佛教的慈善力量,實踐宗教世俗化的理想。
本書通過對享譽全球的慈濟與其創始人證嚴法師的描述,再現了慈濟五十年的不平凡的歷程,慈濟的救災與救心結合的理念,已超越了宗教的大愛,對普通人的關注,號召每個人的貢獻,使她贏得了全世界不分疆域、不分民族和膚色人種的共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