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變化:新職業新業態成新選

2020-07-28 中國青年網

網際網路數字經濟下,新職業、新業態蓬勃發展,不僅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也為更多大學畢業生就業提供了新的選擇。走出校園大門的畢業生對新職業、新業態持什麼態度?新職業、新業態能否成為當代大學生新的就業方向?

大學生就業變化:新職業新業態成新選

新華社發

更多的大學生選擇新職業新業態

網紅帶貨、直播、廣告商單……轉眼四年大學生活過去了,田峻彰從一開始在某平臺做直播,到現在經營一家自己的「網紅經濟」直播帶貨公司,可以說把當下直播帶貨行業的門道已經摸清了。目前,他僅在鬥魚直播經營的一個「欒貝貝」帳號,就已經有了34萬多粉絲的關注量。

2016年,田峻彰考入河北師範大學空乘專業。大一的時候,偶然間接觸到了網際網路直播,便開始在某平臺做直播,做得好的時候,一個月能拿到幾千塊錢。但他不滿足於現狀,後來又陸續接觸到淘寶直播帶貨和短視頻製作等項目,對網際網路直播帶貨、粉絲變現等新業態有了深入的了解。2019年10月,他和同學、朋友合夥開辦了一家公司,專門做起了網紅直播帶貨工作。

「我很多同學畢業後,去了航空公司就職。我不是很喜歡那樣的工作,各地奔波很辛苦。」田峻彰告訴記者,網際網路直播帶貨比較有挑戰性,每天都有新變化新收穫,「我很慶幸能遇上網際網路直播這股風潮,能選擇不一樣的生活。」

像田峻彰這樣,投入新業態、擁抱新職業的大學生還有很多。

河北大學2020屆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劉國鑫,高中時期愛好上了機器人設計,後來組建機器人設計社團,並一路參加機器人製作省賽、國賽等,至今也未曾停下追尋人工智慧科技的腳步。

和正在四處尋找工作的大學生不同,今年畢業的劉國鑫創立了少年智機器人中心,並通過自主研發,建立起了3-16歲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機器人和編程課程體系,通過機器人搭建、編程、項目製作和競賽提升孩子們的綜合素質,「目前,我們的招生情況還不錯。」

「新職業新業態工作環境和氛圍跟年輕人的追求很契合。同時,新一代求職者成長在網際網路智能時代,接受新事物較快,能夠緊跟網際網路技術發展步伐,很自然就融入到這些新行業裡。而且對他們來說,選擇這些新職業新業態也是未來發展的一種機遇。」河北科技大學文法學院研究員梁躍民說。

新職業新業態人才缺口大

迅猛發展的新職業、新業態,正成為吸納就業特別是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力量。

日前,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以新業態形式出現的平臺企業員工數已達623萬人,比上年增長了4.2%;平臺帶動的就業人數約7800萬人,同比增長4%。

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在今年的高校畢業生招聘企業中,與網際網路相關的職位明顯增多。一些電商企業還出臺了專門針對高校畢業生的招聘計劃,如蘇寧的管培生招聘計劃和網際網路店長工程招聘計劃,已招聘了約5000名高校畢業生。

除了這些依託網際網路發展的平臺,追求網際網路智能化發展的相關企業人才缺口也比較大。

由於疫情影響,劉國鑫將他的少兒機器人培訓課程由線下轉到線上,通過第三方視頻平臺在線授課,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人工智慧機器人設計和編程學習中來。

「按公司的發展規模和速度,今年我們要再招6到12個相關崗位的人才。」劉國鑫不僅自己積極擁抱新業態,還帶著更多的同齡人一起迎接新機遇、新挑戰。目前,劉國鑫的少年智機器人中心,僅招聘的機器人設計和編程教師就有十幾個,其中大部分是高校畢業生。

近日,智聯招聘聯合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發布的《2020年大學生就業力報告》也顯示,一季度,網際網路/電子商務行業位列就業景氣較好的10個行業,這些行業的就業市場景氣指數為3.55,高於全國平均值1.38,這些行業的崗位需求要高於求職的供給量。

「以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為基礎的技術創新不斷加快,一大批新興行業湧出,這些行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細分出了很多新職業,而且這些行業領域人才需求旺盛。」梁躍民認為,當前形勢下,這些新職業成為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補充,當代大學生可抓緊這波就業新機遇。

擁抱新職業新業態還需多方合力

新職業新業態帶來了就業新機遇,但也出現了一些新的難題。

新職業出現、發展時間較短,人才培訓體系還不夠完善,人才未來發展路徑、行業發展前景也不夠明晰,大學生在挑選職業時,多有顧慮。

「大數據工程師、雲計算工程技術人員這些職位是比較新潮,掙得也不少。但是時代日新月異,技術更新迭代太快,需要不斷學習才能緊跟步伐,壓力太大。」河北某高校計算機工程專業畢業生小雲表示,還是想等著疫情過去,找一個比較穩定的工作。

在應屆高校畢業生中,像小雲這樣希望找一個穩定工作的不在少數。

「面對就業新變化,引導大學生改變傳統就業觀念,拓寬就業思路是關鍵。」梁躍民認為,學生應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要敢於挑戰自我,不斷提高自我的綜合素質,成為適應時代要求的人才。

新職業新業態的出現,也給學校和社會在做好人才培養教育、就業服務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據了解,就業季以來,我省各高校通過線上就業諮詢、心理熱線等形式,不斷豐富就業指導與服務內容,促進生涯教育與人才培養充分融合,為大學生就業提供相應幫扶。

「大學生創業初期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難題。創業者除了需要一些專業技術外,還要具備管理、銷售等多方面的能力。」河北大學生創業就業指導中心孫睿迪介紹,他們從學生大一開始,就通過組織各種形式的創業指導課、創業大賽,孵化園項目和政策支持,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

針對新職業、新業態發展的技術人才缺少難題,梁躍民認為,人才培養是一個長期性、周期性的過程,而社會大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時時刻刻都在變化。如何培養滿足市場需要的複合型人才,把生涯教育融入學生教育的全程,需要相關部門和學校,及時關注新職業、新業態,強化新職業培訓體系建設,提升大學生相關職業技能和素養,從而加速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

另外,梁躍民特別提到,新職業、新業態中出現的一些新的問題,比如選擇靈活就業的大學生的社保問題等,相關部門應及時研究跟上,使大學生自由選擇心儀職業的同時,合法權益也能得到保障。(河北日報記者 崔叢叢)

來源:河北日報

相關焦點

  • 調查|大學生就業新變化:新職業新業態成就業新選
    新職業新業態成就業新選——大學生就業新變化(中)網際網路數字經濟下走出校園大門的畢業生對新職業、新業態持什麼態度?新職業、新業態能否成為當代大學生新的就業方向?更多的大學生選擇新職業新業態網紅帶貨、直播、廣告商單……轉眼四年大學生活過去了,田峻彰從一開始在某平臺做直播,到現在經營一家自己的「網紅經濟」直播帶貨公司,可以說把當下直播帶貨行業的門道已經摸清了。
  • 「大學生新業態電商直播創業就業「人才培養項目「啟動 全方位打造...
    央廣網鄭州12月7日消息(記者任磊萍 河南臺記者 曉雪慎重)12月5日下午,河南經貿職業學院70周年校慶之際,在該校舉行的「雙高」建設論壇——產教融合發展分論壇上,河南經貿職業學院文化教育學院、河南廣播電視臺生活事業部與河南號外文化傳媒聯合舉行校企黨建共建籤約儀式,助推 「大學生新業態電商直播創業就業
  • 新業態催生「花式」新職業 中國年輕人就業敢「嘗鮮」
    中新社長沙12月10日電 題:新業態催生「花式」新職業 中國年輕人就業敢「嘗鮮」中新社記者 唐小晴今年28歲的劉宏偉是長沙GBOX密室逃脫的密室遊戲設計師兼合伙人,他開發的多款主題密室斬獲行業大獎,版權被多個城市的密室採購複製。「一個好的主題密室,要讓劇情和營造的氛圍完美融合,使玩家有完美沉浸式體驗,成為故事裡的主人公。」
  • 專家談丨屈曉東:新職業呼喚就業新觀念 大學生做好準備了嗎
    新職業的出現,對高校畢業生來說,是一種利好。此外,大學生也要轉變就業觀念,積極擁抱新職業的機遇。知識與技能,才是就業市場上的「硬通貨」,大學生要保持終身學習的心態,積極順應市場力量,找準需求定位,增強核心競爭力。
  • 新業態新職業呼喚新職教
    當前,我國社會進入了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要內容的結構發展時代,國家產業發展不斷升級,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被廣泛運用,與此相關的新業態被迅速激活,新職業不斷湧現。什麼是新職業?人社部對此的定義為「國家職業分類大典中沒有收錄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已有一定規模從業人員,且具有相對獨立成熟的專業和技能要求的職業。」
  • 善用新業態創造新就業
    穩就業保民生,除了要多路並進地「穩」存量,還應多措並舉地「創」增量;目光既要放在傳統行業,更要放在新業態上,特別要善於用新業態創造新就業。  新業態發展培育更多新崗位。近年來,伴隨著新業態的發展,眾多新職業應運而生,新就業形態蓬勃發展。這些新職業中,有的已被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如網約配送員、網際網路營銷師等;有的已具備一定規模,如數位化運營師、網際網路在線教育培訓師等。
  • 環球網校聚焦新風向專業技能,賦能大學生就業新路徑
    被偏愛的職業「有恃無恐」,受冷落的機會「視而不見」畢業生第一份工作平均起薪為5290元/月。這個數據來自於智聯招聘發布的《2020秋季大學生就業報告》。在874萬應屆大軍遭遇疫情衝擊「正面鏖戰」的2020年,這個略顯無奈的數據比往年更低。甚至更有近6成多的受訪畢業生為就業願意進一步調低薪資預期。
  • 新平臺、新業態、新經濟激活就業新動能 數字經濟催生新職業
    日前,人社部擬新增網際網路營銷師、區塊鏈應用操作員、在線學習服務師等10個新職業。這些新職業中,超過一半與網際網路技術相關,表明網際網路職業群體的不斷擴大。  記者採訪了解到,在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新興職業已成為烏魯木齊勞動力市場的新生力量和源頭活水。
  • 新批發出手特別就業季!阿里1688:為874萬畢業生提供免費職業培訓
    「特別就業季「,阿里1688為全國874萬應屆畢業生送上大禮:向今、明兩年所有畢業生免費提供電商運營職業技能培訓,應屆畢業生驗證學歷信息後,即可免費獲取全部課程。每位大學生還可獲得最高200萬進貨賒購金,用於自主創業。  同時,教育部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聯合阿里1688,向培訓合格者發放數位化人才認證證書。
  • 購物中心引進新醫療業態成已成新趨勢
    購物中心引進新醫療業態成已成新趨勢    目前,醫療業態與購物中心的融合正在成為一種趨勢。如日本東京中城、杜拜健康城、新加坡諾維娜廣場、新加坡百利宮購物中心、成都鵬瑞利國際醫療健康中心、武漢宜家薈聚購物中心等。
  • 我國就業市場新特點、新變化、新趨勢
    職業結構是我國就業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一定社會經濟條件下的職業發展狀況。在我國經濟面臨新常態的背景下,了解我國就業市場的職業結構現狀,明確未來職業發展趨勢,洞悉未來職場的動態變化,對於優化我國人力和物力資源配置、創造更多的就業增長點、實現高質量的就業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 發展新職業激活新動能 數字經濟打開就業「新天地」
    新業態新機會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穩就業是穩經濟的關鍵。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表示,做好「六穩」工作,必須把穩就業放在首位,並提到對「網際網路+」、平臺經濟等加大支持力度,發展數字經濟新業態,催生新崗位新職業。
  • 理論觀察 | 中國就業市場新變化
    過去十多年,中國在就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舉世公認。如今,就業市場正在發生變化,特別是這幾年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就業市場相應出現一些新情況。2020年1月份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就業市場產生了很大的負面衝擊和影響。我認為,當前和今後分析中國的就業市場,需要關注以下幾方面的變化:一是勞動力供給下降。
  • 人工智慧培訓師、創客指導師、收納整理師……新職業折射哪些發展...
    新職業為何如此受青睞?2046全球旅拍負責人王佳楠認為,行業明顯的變化是從2012年開始發生的。「從日本、韓國、東南亞到歐洲,再到紐西蘭、澳大利亞,旅拍越來越火爆,客戶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化,旅拍策劃師應運而生。」王佳楠說。
  • 應運而生的新業態新工作意味著什麼?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疫情衝擊下,今年的就業工作呈現出哪些新形勢新特點?高校畢業生工作找得怎麼樣?應運而生的新業態新工作意味著什麼?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頂壓前行,我國就業形勢逐步回暖,好於預期   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穩就業任務異常艱巨繁重。
  • 大學生就業新變化 中小微企業成大學生就業主渠道
    今年河北省高校畢業生達40.9萬人,人數創歷史新高,再加上受疫情影響,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危中尋機,冷中有暖。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開始放下「身段」,把求職的目光鎖定中小微企業。中小微企業能否成為大學生就業新的增長點?要讓中小微企業真正成為大學生施展才華鍛鍊能力的舞臺,還需要從哪些方面發力?
  • 教育部公布多種新職業引大學生熱議,「新就業」轉變新觀念
    隨著畢業季的到來,數百萬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成為了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焦點,而教育主管部門突破傳統觀念,將多種「新職業」(包括網際網路營銷工作者、公眾號博主、電子競技工作者)納入到就業數據統計名單裡的做法,也引起了大學生的熱議。
  • 二季度大學生就業市場競爭激烈:應屆生起薪回升 新職業缺口較大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二季度大學生就業市場競爭激烈,應屆生起薪回升新職業、新基建人才缺口較大,成為應屆生就業增長點。受疫情影響,二季度大學生就業市場競爭依舊激烈。好消息是,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持續向好,4月以來大學生就業景氣度逐月回升,同期應屆生起薪也逐步提升,上海以月均8725元居應屆生起薪榜首位。
  • 看看應屆生就業市場有哪些新變化
    在大多數人的心中,選專業始終避不開「就業」這道坎。事實上,就業前景好的專業和社會發展息息相關。曾經,高分考生大多扎堆選經濟專業相關,如今新基建、健康產業則成為話題熱門。那麼,熱門專業就一定有「錢途」嗎?在職場上,真正的競爭力究竟體現在哪些地方?「好找工作」不等於「找好工作」高考成績一下來看,填報志願成了考生家庭的大事。
  • 保障好新就業形態下的大學生就業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業」一詞共出現39次,從「六穩」到「六保」,黨中央均把就業任務擺在首位。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題,要立足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統籌考慮傳統就業形態與新就業形態對高校辦學育人的客觀要求,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根本舉措,履行好大學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