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職業激活新動能 數字經濟打開就業「新天地」

2020-12-18 央視網

  防疫期間,廚師邵百順靈活就業,在超市分揀商品。張 鐸攝

  春天來了,就業市場也開始加速「解凍」。近日,26歲的龔飛和弟弟在貴州銅仁老家滯留數十天後,在家門口成了同事。兄弟倆現在都是支付寶人工智慧訓練師,工作地點就在縣城,月收入3000元到6000元。防疫期間,陝西、貴州的數百名滯留農民工和龔飛一樣,在家門口當上了人工智慧訓練師。

  新業態新機會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穩就業是穩經濟的關鍵。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表示,做好「六穩」工作,必須把穩就業放在首位,並提到對「網際網路+」、平臺經濟等加大支持力度,發展數字經濟新業態,催生新崗位新職業。

  近日,人社部和相關部門聯合開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預計將提供超千萬的崗位,是近年來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的網絡招聘活動。該活動啟動數天,就有98萬家企業提供593萬多個崗位。「要多渠道、多方式支持幫助農民工就近就地就業,優先支持貧困勞動力就業。」人社部副部長遊鈞說,2019年有2729萬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在外務工,打工收入佔家庭收入的2/3以上,優先支持貧困勞動力就業關係到他們的增收和脫貧。

  在創造靈活就業、催生新職業上,網際網路平臺的表現可圈可點。據了解,防疫期間支付寶上新增了25萬小程序,帶動75萬個小程序開發和運營崗位。而求職類小程序,更是提供了大量靈活就業、就地就業的崗位。疫情發生以來,已有164萬人通過支付寶實現靈活就業,其中90%為疫情中受損最嚴重的服務業崗位,此外也不乏人工智慧訓練師(也稱「數據標註員」,通過標註圖片、文字、語音等原始數據,幫助人工智慧更快速準確地識別信息)、網約配送員等新職業。

  隨著無接觸服務需求增加,支付寶數字生活平臺通過餓了麼招募逾14.2萬名騎手。餓了麼還針對貧困縣定向招募2萬名騎手,並提供了麵點師、送餐員等約10萬個服務業新崗位。自支付寶2004年成立至今,尤其在2014年從線上滲透到線下,不斷開放其技術和平臺能力後,催生了40餘種全新職業,直接創造了近700萬人次就業。

  共享員工企業共享

  邵百順原是哈爾濱一家酒店的大廚,春節後一直賦閒在家,一次打開支付寶「疫情直通車」搶菜,邵百順刷到了一條「藍海就業共享平臺」的信息,顯示可以讓被迫關停的餐廳酒店等服務行業的員工,在待業期間「共享」到人員緊缺的生鮮和外送行業。通過嚴格的體檢、健康申報、防護培訓等程序後,邵百順成為一名家樂福超市的分揀員。

  這些靈活就業崗位不等於「臨時工」,也並非低收入崗位。阿里巴巴數據顯示,其培訓並上崗的10萬名人工智慧訓練師,平均年薪漲幅達50%-400%。而在部分三線以下城市,餓了麼騎手的收入遠高於當地平均水平。

  與正常的「靈活用工」不同的是,這次疫情下,「共享員工」是企業與企業之間自行調配人力資源,解決特殊時期的問題,是中國獨有的人力資源調配模式。有專家表示,這一次疫情直接刺激了企業在用工思維上進行根本性轉變。

  高校畢業生曲線求職

  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874萬,比去年增加40萬,加上疫情的影響,今年就業形勢愈發嚴峻。教育部等五部委曾聯合發文,暫停高校畢業生就業現場招聘,鼓勵「雲招聘」,「網上面試、網上簽約、網上報到」成為主流形式。

  雲南大學金融系應屆畢業生於小青通過一個叫「青團社」的小程序「曲線求職」,防疫期間加盟杭州一家區塊鏈創業公司「雲」實習,由於表現出色,現在已經坐在杭州辦公室上班,成為全班第一個找到工作的人。

  「青團社」數據顯示,疫情以來,已有63萬大學生通過其支付寶小程序找到文案編輯、在線家教等兼職。近日,支付寶還啟動百萬人線上招聘會,幫助超過百萬的大學生線上找工作。

  越來越多的企業創新招聘手段,把招聘會搬到支付寶上,通過無接觸招聘會、無接觸雙選會、無接觸面試等,讓畢業生多走「網路」,少走「馬路」,足不出戶就能找工作。

  「此次疫情凸顯了網際網路平臺的作用,它們不但加速了中國服務業的全面數位化,也用新業態創造了大量的靈活就業崗位,成為中國穩就業、靈活就業的新引擎。」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呂鵬說。

  螞蟻金服執行長胡曉明認為,疫情終會過去,但「數字生活」卻會一直延續,成為人們的習慣,這將是服務業轉型升級的絕佳機會,支付寶數字生活平臺正在為服務業的數位化轉型建設新基礎設施。(孟江波 吳 迪)

相關焦點

  • 新平臺、新業態、新經濟激活就業新動能 數字經濟催生新職業
    烏魯木齊晚報訊(記者王麗麗攝影報導)今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電商網購、在線服務等新業態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要繼續出臺支持政策,全面推進「網際網路+」,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疫情防控期間,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數字經濟異軍突起,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成為降低疫情影響、促進經濟企穩回升的重要力量。
  • 數字經濟讓新職業更加鮮活
    雲計算運行維護工程師、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無人機駕駛員……首府出現越來越多的新職業。新職業的接連出現,與近年來首府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分不開。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對數字經濟支持力度,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快速發展,深刻調整產業格局。
  • 在線經濟飛速崛起 將進一步釋放數字經濟新動能
    以網際網路醫院為例,過去大家總認為只是一個噱頭,但疫情似乎在一夜之間催生了這一新業態的爆發式增長。目前全國已經有900家網際網路醫院,線上科普、問診、配送醫保處方……新醫療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也快速打開了患者跨省在線「刷醫保卡」的大門。與在線新應用同步升溫的,還有大量的在線新職業、新崗位。繼耳熟能詳的「藍領」「白領」之後,「新領」迎來了風口。
  • 「網際網路+」激活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十三五」以來,我國網際網路蓬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加速與各行各業融合發展,「網際網路+」催生出一個個新業態、新模式,成為激活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這兩天,浙江桐鄉的一家紡絲車間裡來了一位新成員,就是5G質檢機器人。利用5G高速率低延時的傳輸,它可以通過頭頂的8K高清攝像頭,能在0.2秒之內識別出生產線是否存在飄絲、漂雜等問題。工業網際網路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形成了新動能、新增長點。
  • 激活數字經濟新引擎,廣州數字文化新活力高峰論壇圓滿落幕
    12月18日,在廣州市委網信辦的指導下,由廣州市網絡文化協會主辦,廣州電子商務行業協會聯合主辦,廣州各區委網信辦協辦,廣州日報大洋網承辦的數字文化新活力高峰論壇暨廣州「網際網路超級星」頒獎盛典落下帷幕,眾多網際網路行業大咖及知名網際網路企業代表等五百餘人齊聚一堂,共話數字文化經濟發展新機遇。
  • 【地評線】南方網評:數字時代激活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地評線】南方網評:數字時代激活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2020-10-20 09:54 來源: 南方網
  • 【「十三五」成就巡禮】「網際網路+」激活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十三五」以來,我國網際網路蓬勃發展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加速與各行各業融合發展,「網際網路+」催生出一個個新業態、新模式,成為激活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工業網際網路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形成了新動能、新增長點。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工業網際網路公共平臺已超70家,服務工業企業達40多萬家,預計今年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經濟規模將達3.1萬億元。「十三五」期間,「網際網路+」行動計劃被確立為國家戰略。這5年,我國網絡覆蓋規模持續擴大,電信普遍服務試點深入推進,全國行政村通光纖比例和4G比例均超98%,農村城市基本實現「同網同速」。
  • 持續激發新動能,網文平臺促進數字產業就業引關注
    12月7日,CCTV-2播出的《經濟半小時》圍繞「數字產業就業」話題,對我國網絡文學行業的就業情況進行了關注和報導。閱文集團總裁、騰訊平臺與內容事業群副總裁侯曉楠,閱文集團白金作家希行以及新晉網絡文學作家曲小兮等接受採訪,通過行業演變介紹和創作經歷回顧,展現了網絡文學的職業化發展路徑,以及閱文對作家就業和成長的助力。
  • 新基建,澎湃中國經濟新動能
    新基建,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其涵蓋但不限於5G、雲計算、數據中心等眾多「新概念」,正「一業帶百業」,助力產業升級、帶動創業就業,為中國經濟增添澎湃新動能。
  • 激活新引擎 釋放新活力 培育新動能
    2017年以來,蘭州新區GDP增速連續三年位居19個國家級新區第一,成為甘肅省經濟增長新引擎、改革創新新典範、高質量發展新樣板。今年前三季度,新區 GDP增長15.4%,繼續領跑國家級新區。其中,國有經濟貢獻超過六成。
  • 推動高質量發展 新動能加速形成
    在線教育、網際網路醫療、直播帶貨……今年以來,面對疫情大考,各類新業態新模式潛力加速釋放。5G、工業網際網路等賦能傳統產業,助推產業數位化轉型升級。業內人士表示,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從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換的關鍵時期,一系列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展現出強大的活力和韌性,為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蓄積更多新動能。
  • 驅動產業數位化 培育發展新動能
    雲端互動、數據拼單、工業網際網路轉產……今年以來,線下經濟遭遇挑戰,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為支撐的新業態新模式迅速「補位」,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延續穩定恢復態勢,如何搶抓產業數位化賦予的機遇,更好培育發展新動能?
  • 慶城:文化賦能激活旅遊發展新動能
    慶城:文化賦能激活旅遊發展新動能 2020-12-02 2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管理優化服務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意見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興起,諸多新產業、新業態蘊含巨大發展潛力,呈現技術更迭快、業態多元化、產業融合化、組織網絡化、發展個性化、要素成果分享化等新特徵,以技術創新為引領,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以知識、技術、信息、數據等新生產要素為支撐的經濟發展新動能正在形成。
  • ...創新管理優化服務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 加快新舊動能接續...
    ,強化制度創新,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經省政府同意,提出以下實施意見。,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利用新技術、新業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創造更多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新模式,大力振興實體經濟,為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奠定堅實基礎。
  • 中國動力谷,崛起數字新經濟——株洲市發展數字經濟實現動能轉換觀察
    株洲,一場國家級賽事、一場高端峰會,激發中國動力谷數字經濟的澎湃動能。 12月14日,2020年全國工業APP和信息消費大賽暨數字經濟產業峰會在株洲舉行。 全國工業APP和全國信息消費大賽由國家工信部於2018年發起,前兩屆分別在上海、天津舉辦。 本屆大賽由國家工信部、湖南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中心、湖南省工信廳、株洲市人民政府承辦。
  • 推動農民在廣闊天地創業創新為農業農村經濟增添新動能新活力
    (一)推動農民創業創新是蓄積農業農村經濟新動能的必然選擇。隨著資源要素驅動逐步減弱,傳統的農業發展方式越來越難以為繼。推進返鄉農民工、大學生、退役軍人、大學生村官、農村青年、農村能人等群體,以自身資金、技術和經驗積累在農村開辦新企業、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培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實現多要素聚集、多產業融合、多經營主體培育,有利於推動農業結構優化調整,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不斷培植新的增長點和動力源,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 數字經濟將開啟哪些「新賽道」?
    從系列數據可看出,在疫情挑戰下,以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新動能呈現逆勢而上、激流勇進的韌勁。正是這種韌勁,為中國經濟注入更強動力。「數字經濟發揮其網絡化、平臺化、智能化的優勢,以其強大的協調能力和通達能力,打破了經濟活動的空間限制,推動了疫情期間消費持續保有增長的態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字經濟研究部工程師鄭安琪說。
  • 把握數據要素新特點 點燃數字經濟新動能
    數據——最具時代特徵的新生產要素  與土地、資本等傳統生產要素相比,數據更具有倍增效應。妥善處理好三大關係,將點燃經濟發展新動能。當前,通過高度發達的數位技術,從自然資源利用到社會經濟運行,從民生到政務,從微觀到宏觀,一切信息都在以數據的形式實時傳輸與處理。
  • 驅動產業數位化 培育發展新動能(政策解讀)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雲端互動、數據拼單、工業網際網路轉產……今年以來,線下經濟遭遇挑戰,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為支撐的新業態新模式迅速「補位」,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延續穩定恢復態勢,如何搶抓產業數位化賦予的機遇,更好培育發展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