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間,廚師邵百順靈活就業,在超市分揀商品。張 鐸攝
春天來了,就業市場也開始加速「解凍」。近日,26歲的龔飛和弟弟在貴州銅仁老家滯留數十天後,在家門口成了同事。兄弟倆現在都是支付寶人工智慧訓練師,工作地點就在縣城,月收入3000元到6000元。防疫期間,陝西、貴州的數百名滯留農民工和龔飛一樣,在家門口當上了人工智慧訓練師。
新業態新機會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穩就業是穩經濟的關鍵。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表示,做好「六穩」工作,必須把穩就業放在首位,並提到對「網際網路+」、平臺經濟等加大支持力度,發展數字經濟新業態,催生新崗位新職業。
近日,人社部和相關部門聯合開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預計將提供超千萬的崗位,是近年來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的網絡招聘活動。該活動啟動數天,就有98萬家企業提供593萬多個崗位。「要多渠道、多方式支持幫助農民工就近就地就業,優先支持貧困勞動力就業。」人社部副部長遊鈞說,2019年有2729萬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在外務工,打工收入佔家庭收入的2/3以上,優先支持貧困勞動力就業關係到他們的增收和脫貧。
在創造靈活就業、催生新職業上,網際網路平臺的表現可圈可點。據了解,防疫期間支付寶上新增了25萬小程序,帶動75萬個小程序開發和運營崗位。而求職類小程序,更是提供了大量靈活就業、就地就業的崗位。疫情發生以來,已有164萬人通過支付寶實現靈活就業,其中90%為疫情中受損最嚴重的服務業崗位,此外也不乏人工智慧訓練師(也稱「數據標註員」,通過標註圖片、文字、語音等原始數據,幫助人工智慧更快速準確地識別信息)、網約配送員等新職業。
隨著無接觸服務需求增加,支付寶數字生活平臺通過餓了麼招募逾14.2萬名騎手。餓了麼還針對貧困縣定向招募2萬名騎手,並提供了麵點師、送餐員等約10萬個服務業新崗位。自支付寶2004年成立至今,尤其在2014年從線上滲透到線下,不斷開放其技術和平臺能力後,催生了40餘種全新職業,直接創造了近700萬人次就業。
共享員工企業共享
邵百順原是哈爾濱一家酒店的大廚,春節後一直賦閒在家,一次打開支付寶「疫情直通車」搶菜,邵百順刷到了一條「藍海就業共享平臺」的信息,顯示可以讓被迫關停的餐廳酒店等服務行業的員工,在待業期間「共享」到人員緊缺的生鮮和外送行業。通過嚴格的體檢、健康申報、防護培訓等程序後,邵百順成為一名家樂福超市的分揀員。
這些靈活就業崗位不等於「臨時工」,也並非低收入崗位。阿里巴巴數據顯示,其培訓並上崗的10萬名人工智慧訓練師,平均年薪漲幅達50%-400%。而在部分三線以下城市,餓了麼騎手的收入遠高於當地平均水平。
與正常的「靈活用工」不同的是,這次疫情下,「共享員工」是企業與企業之間自行調配人力資源,解決特殊時期的問題,是中國獨有的人力資源調配模式。有專家表示,這一次疫情直接刺激了企業在用工思維上進行根本性轉變。
高校畢業生曲線求職
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874萬,比去年增加40萬,加上疫情的影響,今年就業形勢愈發嚴峻。教育部等五部委曾聯合發文,暫停高校畢業生就業現場招聘,鼓勵「雲招聘」,「網上面試、網上簽約、網上報到」成為主流形式。
雲南大學金融系應屆畢業生於小青通過一個叫「青團社」的小程序「曲線求職」,防疫期間加盟杭州一家區塊鏈創業公司「雲」實習,由於表現出色,現在已經坐在杭州辦公室上班,成為全班第一個找到工作的人。
「青團社」數據顯示,疫情以來,已有63萬大學生通過其支付寶小程序找到文案編輯、在線家教等兼職。近日,支付寶還啟動百萬人線上招聘會,幫助超過百萬的大學生線上找工作。
越來越多的企業創新招聘手段,把招聘會搬到支付寶上,通過無接觸招聘會、無接觸雙選會、無接觸面試等,讓畢業生多走「網路」,少走「馬路」,足不出戶就能找工作。
「此次疫情凸顯了網際網路平臺的作用,它們不但加速了中國服務業的全面數位化,也用新業態創造了大量的靈活就業崗位,成為中國穩就業、靈活就業的新引擎。」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呂鵬說。
螞蟻金服執行長胡曉明認為,疫情終會過去,但「數字生活」卻會一直延續,成為人們的習慣,這將是服務業轉型升級的絕佳機會,支付寶數字生活平臺正在為服務業的數位化轉型建設新基礎設施。(孟江波 吳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