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的王大爺平時患有前列腺增生,夜尿次數多些,並沒有在意,這兩天感覺排尿特別費力,昨天晚上突然出現解不出小便,憋了一夜實在撐不住了,一大早趕緊來到醫院泌尿外科。
「醫生,趕快給我打一支利尿針,我尿不出來,快憋死了!」
然而,醫生卻無視他的要求,開出了「導尿」的醫囑,並告訴他,利尿劑對他無濟於事,反而會越用越重!
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利尿劑「利」不出小便,要用那根長長的尿管呢?
想要明白怎麼回事,首先要弄明白小便是如何形成及排出的。
人體的尿液是在位於腰部的雙側腎臟內形成的。當血液流經腎臟的腎小球時,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無機鹽和葡萄糖等物質會過濾到腎小囊中,形成原尿。原尿中對人體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又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剩下的水和無機鹽、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腎臟形成的尿液通過腎小盞進入腎大盞,之後進入腎盂,再通過輸尿管的蠕動,一滴滴輸送到位於盆腔的膀胱。
當膀胱內的尿液儲存到一定量時,膀胱壁的感受器會發出信號給中樞神經系統,形成尿意,並在神經系統的指令下膀胱肌肉收縮,尿道開放,尿液排出體外。
「速尿」等利尿劑的作用部位是在腎臟,讓腎臟更快速地產生尿液,從而消除因心衰、水腫等導致的身體其他部位的水分。如果此時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等部位的功能都很正常,不存在梗阻時,就會排出比用藥前更多的尿液。
王大爺的情況則不同,他患有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見疾病。
前列腺位於膀胱的下方,圍繞著後尿道長了一圈,尿道從前列腺中間穿過。
當前列腺增生時,會壓迫內部的尿道,讓這一段尿道管腔變得更為狹小。本來的「四車道馬路」,變成了只容一人通行的「羊腸小道」,排尿就會變得很困難。而一旦病人在受到飲酒、受涼、便秘等刺激,前列腺「發點脾氣」,可以把整個道路堵死,病人會出現尿不出來,尿瀦留的情況。
如果此時給予利尿劑應用,腎臟產生更多的尿液進入膀胱,但是膀胱的出口仍被前列腺「死死」地把守著,膀胱內的尿液越來越多,病人只會越來越憋漲,越來越難受!不僅不治病,反而加重了病情。
膀胱內尿液長時間無法排出,膀胱過度充盈後,膀胱內壓力過高,前列腺一時沒有堵住,會讓一部分尿液成了「漏網之魚」,出現尿液不自主流出,尿溼褲子的情況,這種情況稱為充盈性尿失禁。並非病情好轉的標誌!
此時,我們應該儘快給尿液找出一條出路,比如留置導尿管,否則膀胱壓力過高,雙腎尿液無法順利進入輸尿管,造成雙腎積水,毒素積在體內,形成腎後性尿毒症,且病人容易在受到外力後出現膀胱破裂。
當大爺留置好尿管後,醫生給他開了前列腺增生的藥物——坦索羅辛,這是一種選擇性α1腎上腺素受體阻斷劑,選擇性地阻斷前列腺中的α1A腎上腺素受體,鬆弛前列腺平滑肌,讓前列腺慢慢「消消火」,一周後拔除尿管看看大爺排尿情況,如果還不行,就要考慮微創手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