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下午,範仲淹史料陳列館在蘇州大學文正學院開館,此次範仲淹史料陳列館的落成為更好地弘揚文正公精神提供了重要的傳承載體,也標誌著文正學院在深入挖掘範仲淹思想文化內涵、倡導學生在責任擔當的道路上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王越 王超/攝)
公元1035年,範仲淹推動「慶曆興學」,推廣「蘇湖教法」,在蘇州設立府學,「開東南興學之風」,他致力的學校教育以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憂國憂民思想,歷經蕩滌薪火傳承。而文正學院院名「文正」二字正是取自於他的諡號,也是全國唯一一所以「文正」命名的大學,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擔當精神與家國情懷更是文正學院的辦學品位與育人追求。
在當天的開館儀式上,中國範仲淹研究會顧問、蘇州市範仲淹研究會名譽會長範敬中先生也來到蘇州大學文正學院為範仲淹史料陳列館揭幕。作為範仲淹先生28代嫡孫,他認為「範仲淹精神」內涵豐富,文正學院通過設館的形式崇尚和弘揚「範仲淹精神」,用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滋養當代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很有必要。他還於2017年向文正學院捐贈了原《人民日報》主編範敬宜先生《嶽陽樓記》墨寶。
如何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新時代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文正學院思政教研室主任唐強奎老師一邊觀看史料一邊說:「這些史料既是傳統文化,更是民族精神,不僅不能丟,還更應該大力弘揚。我們也會將範仲淹史料陳列館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建設的實踐教學基地,通過情景式教學,讓學生『身臨其境』,更加深刻體會范文正公精神,上好思想政治教育課,這也是習總書記對我們思政老師提出的要求。」
2016級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徐乾同學說:「範仲淹史料館的設立,讓我們能夠近距離地接觸范文正公相關史料,也更加深入領會范文正公的精神內涵。」作為一名學生社團聯合會主席,他深有感觸地說:「時代賦予我們重任,我們當代大學生更要把責任扛在肩上,懂得擔當。」
目前,清康熙四十六年範時崇「歲寒堂」精寫刻《范文正公年譜》和《范文正公鄱陽遺事•義莊規矩》以及著名收藏家仲東華捐贈的《範仲淹書•唐狄梁公碑》等書畫古籍已被文正學院收藏。另據了解,文正學院未來還將通過開設傳統文化課程,深化範學研究領域,進一步挖掘範仲淹思想文化內涵,加強校園文化軟實力建設。
與範仲淹史料陳列館同日開館的還有文正校史館。兩館的設立為文正學院凝練文正精神提供了新的主陣地。(祝仁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