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蘇州4月17日電(記者 蘇雁 通訊員 邢超)「在2010年中國機器人大賽上,由王文龍、束方桂和陳雷三位同學獨立製作的名為『攬月』和『摘星』的兩個機器人,一舉摘得四金。」16日,蘇州大學文正學院迎來了首屆學生成長成才展示日,在科技競賽、創新創業、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方面有突出表現的120多位在校大學生的事跡得到展示。
創辦於1999年的蘇州大學文正學院,沒有照搬「母體」蘇州大學的教學體制,而是形成了一套「學制彈性化、課程菜單化、人才個性化」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至今已為蘇州乃至長三角地區培養人才1.2萬名。
蘇州大學副校長、文正學院院長殷愛蓀認為,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樣化的,文正學院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創新的潛能,並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要求,為學生創設創新的平臺和環境,讓每個學生都能發現自身、創造自身。
為培養大學生們的自主創新創業能力,文正學院從多方面給予支持和鼓勵。每年投入20萬元學生科研經費,組織30個課題,並將暑期社會實踐和創新、創業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業能力。3月16日,學院啟動大學生創業園,校方投資50多萬元裝修建設,資助30萬元作為創業團隊周轉經費,首批已有六個項目入駐。學院40多個學生社團的蓬勃發展,更是孕育出了多位「創業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