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了解羅馬尼亞人眼中的新時代中國

2020-12-17 中國財富網官方

為充分發揮圖書在促進民心相通方面的獨特優勢,在深層次、全方位的出版交流合作中促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文明互鑑,肩負起「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歷史使命,2019年8月21日,由中文天地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教育出版社主辦的《東南西北看中國——一位羅馬尼亞人眼中的新時代中國》(以下簡稱《東南西北看中國》)圖書首發式在第二十六屆北京圖書博覽會舉行。

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楊六華,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研究員王平,中國文化譯研網國家工程負責人徐寶鋒,中國羅馬尼亞友好協會常務副會長王鐵山,中文天地出版傳媒集團股份公司黨委委員、總編輯遊道勤,羅馬尼亞文化部副部長伊琳娜·卡扎爾,羅馬尼亞文化學院副主席米雷爾·卡洛什,羅馬尼亞文化學院副主席丹·貝拉·科雷斯白,羅馬尼亞文化中心主任魯博安,羅馬尼亞國家公共電視臺製片人、羅馬尼亞國家電視臺TVR2頻道主持人、本書作者瑪麗娜,江西教育出版社社長廖曉勇,科倫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公關與市場部總監弗洛裡·米哈拉奇,科倫出版社版權經理伊萬娜·莫歌桑努以及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出版印刷發行處、版權處的相關領導出席本次首發式。

近年來,江西教育出版社緊緊抓住「出版」這一跨越疆域和語言差異的文化紐帶,在內容建設、推介力度、合作模式上不斷探索、不斷創新,通過版權貿易、合作出版、資源共享等方式,實現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深層次、全方位出版交流合作。2017年,國家「絲綢之路影視橋工程」配套出版物——《「絲路萬裡行之重走玄奘之路」系列》亮相第二十四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2018年,義大利東西方文化交流中心主席梅畢娜女士聯合中國首位絲綢之路文化宣傳大使肖雲儒先生為讀者奉上了一場「跨越萬裡絲路的對話」;2019年,《東南西北看中國》圖書首發式再次將讀者的目光匯聚於江西出版集團展臺。

《東南西北看中國》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和羅馬尼亞科倫出版社共同出版。圖書通過羅馬尼亞知名新聞工作者瑪麗娜對中國北京、上海、西安、重慶等地的旅遊採訪經歷,向國外讀者介紹了中國的快速發展與社會變遷。全新的出版模式,精準的作者選取,由外國人圍繞中國主題、中國內容創作的作品,更適合國外市場需求,更契合國際讀者閱讀習慣和閱讀心理,也更適合傳播。江西教育出版社「外國人寫作中國計劃」系列圖書的出版,不僅是江西出版集團、中文傳媒在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方面的重大突破,更是江西教育出版社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方面的重要嘗試。

「在我孩童時期,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有著中國印記,當我的兒子大約15歲的時候,我決定讓他看看中國這一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讓他明白「世界」並不僅僅意味著美國和歐盟。我一直夢想著能去中國……」在本次活動的訪談環節,作者瑪麗娜女士結合圖書的寫作背景,與現場讀者分享了她在中國採訪的點點滴滴,帶領讀者領略了一位羅馬尼亞人眼中的中國風採。江西教育出版社總編輯桂梅和羅馬尼亞科倫出版社代表弗洛裡女士分別就圖書的出版緣起、圖書在羅馬尼亞的市場反響及後續的版權宣傳推廣等問題進行了交流。

江西教育出版社和羅馬尼亞科倫出版社還就下一步的出版合作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原文轉自:江西教育出版社

相關焦點

  • 羅馬尼亞人民始終與中國人民站在一起
    在羅馬尼亞文化中,數字7是智慧和靈性的象徵。我們選擇這個數字來紀念兩國建交70周年這一特殊時刻。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羅馬尼亞是世界上第三個承認新中國的國家。我非常榮幸受邀接受孫超「一帶一路」大使訪談,訪談成果收錄於中英雙語《各國大使眼中的「一帶一路」》, 在書中我提到,「70年的傳統友誼將繼續長存,中羅兩國的關係將繼續在各個領域成長,造福兩國人民」。最後,我想在中國人民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特殊時刻,代表羅馬尼亞駐華大使館及羅馬尼亞人民,向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表達堅定的支持與同情。
  • 羅馬尼亞駐華大使:如今我仍然不能假裝很了解中國
    而睿智的人,「會從與那些不贊同他的人的交流之中,得到智慧。」  無界新聞:你那一代人,對中國有怎樣的印象?  高智達:我們那代人都對中國很熟悉。在政治上,有一段時間中國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交惡」,但羅馬尼亞一直保持著和中國的對話和合作。改革開放剛開始的時候,也有很多中國企業家、經濟學家、其他專家到羅馬尼亞接受培訓。
  • 北外羅馬尼亞語教師董希驍:對我來說,翻譯是一種樂趣
    在羅語教師、副院長、兩個年幼孩子的父親等身份的切換中,他有著同齡人共同的忙碌與焦慮,但對於譯者這一身份,他始終懷有一份摯愛,因為翻譯給他帶來樂趣。他就是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的青年教師——董希驍。2016年9月,在北外迎來75周年校慶,北外羅語專業慶祝60華誕之際,董希驍用當年問世的三部新作為母校獻禮。
  • 羅馬尼亞與中國合作大有可為
    羅馬尼亞與中國的友誼源遠流長,值得珍惜和傳承。羅馬尼亞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尤利婭·莫妮卡·厄勒—欣卡伊表示:「羅馬尼亞是第三個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今年迎來了中羅建交70周年。上世紀50年代,羅馬尼亞在新中國早期工業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雙方開展了長期石油勘探開採和煉油方面的合作。」新中國成立70年來,發展成就舉世矚目。厄勒—欣卡伊用羅中兩國的GDP作對比,證實了中國的發展模式值得借鑑。她說,上世紀80年代,羅馬尼亞與中國的GDP比例是1:6.6,現在是1:56。「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可以快速了解中國歷史的6本書
    【精讀君曰】中華歷史源遠流長,從盤古、女媧、后羿等神話時代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兩千年。身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我們有必要去了解本民族過去所發生的一切。尋找先祖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痕跡,只有不忘歷史,才能過好未來。
  • 蘇童與羅馬尼亞讀者面對面
    原標題:蘇童與羅馬尼亞讀者面對面  新華網布加勒斯特9月9日電(記者林惠芬)「感謝文學,感謝人類譯文出版社讓我們今天坐在一起,」9日晚,在布加勒斯特市中心的人類書店裡,來自中國江蘇的作家蘇童參加他的小說《米》羅文版發布會,與羅馬尼亞粉絲們面對面交談。
  • 羅馬尼亞人:中國之行改變我的人生 讓我終身難忘
    新華社布加勒斯特7月12日電 專訪:「中國之行改變了我的人生」——訪羅馬尼亞中醫師斯託揚新華社記者林惠芬斯託揚是羅馬尼亞一名普通的中醫師,曾去中國進修的他回到首都布加勒斯特的第一件事就是打聽哪裡可以學漢語。「在中國進修的經歷讓我終身難忘,中國之行改變了我的人生。」
  • 羅馬尼亞首例新冠肺炎確診 99人被隔離
    當地時間2月26日,羅馬尼亞境內一名男子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據羅馬尼亞衛生部長維克多·科斯塔什(Victor Costache) 介紹,該患者來自南部戈爾吉(Gorj)縣,與一名來自義大利裡米尼(Rimini,位於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的公民接觸過,此名義大利人於2月18至22日來過羅馬尼亞該區域
  • 羅馬尼亞人愛大蒜,不只因為吸血鬼
    Mujdei醬是一種用蒜瓣、鹽和葵花籽油(有時再加上酸奶)做成的醬料,它的氣味實在太過濃烈,以至於隔壁一整桌的客人目瞪口呆,對我們愉快地咀嚼著如此古怪的食物大感震驚。    很多人不喜歡大蒜的特殊氣味,羅馬尼亞人對它卻有著狂熱的偏愛。每當談到大蒜,羅馬尼亞人總是說:「越多越好!」那天晚上,我們特意讓侍者又端來兩份Mujdei醬,用它就著魚和麵包,把滿桌食物一掃而光。
  • 美國駐羅馬尼亞大使抹黑中國政府和華為公司,中方霸氣回擊
    據報導,阿德裡安·扎克曼在美國-羅馬尼亞商會舉行的年會上表示:中國趁著新冠病毒疫情在歐洲擴大影響力,這是「不可接受的」; 他還警告羅馬尼亞當局,華為不是一家可以受國家安全託付的公司,「這會危害羅馬尼亞自由」。他最後表示,在這次疫情過後羅馬尼亞將在美國的幫助下成為一個富裕國家。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世界意義——訪前羅馬尼亞團中央書記託馬伊萬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學者於2019年8月25日對託馬進行了採訪,就羅馬尼亞劇變的歷史和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解等問題,請他談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一、東歐劇變前後羅馬尼亞的發展▲ (採訪者簡稱▲,下同) :託馬先生,您好!很高興您能接受我的採訪。請您簡單介紹一下您的經歷。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從外國作者中挖「礦」
    2018年,該社又推出了兩本通過國際組稿出版的書,一本是韓國學者金勝一的《我眼中的中韓關係》,另一本是羅馬尼亞詩人彼得·斯拉格爾的詩集《你是一條龍》。 邀約老作者寫新書 「這3本書都是作者專門為我社寫的新書,3位作者都是我社的老作者或譯者。」人大社國際出版中心主任劉葉華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
  • 茅威濤工作坊走進錫比烏,羅馬尼亞版《梁祝》了解一下
    這聽上去更像一個小型中國戲曲培訓體驗。「在我就任小百花團長期間,十幾年一而貫之地推行校園計劃,講座、演出以及設立愛越基地,比如,北大、復旦、中山大學、貴州大學、蘭大,還有杭二中、無錫女中、新加坡南陽女子中學等等,我們都去過。杭師院也被確定為『愛越基地』。這是一個推廣越劇的平臺,但進入國際性的藝術節,做工作坊是一個更重要的平臺,這是開中國傳統戲劇藝術進入國際藝術節工作坊的先河了。」
  • 在羅馬尼亞過中國新年
    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的迎新春遊園會上,一名羅馬尼亞老人拿著寫有「新年好」字樣的紅色氣球舉手致意。當天,中國駐羅馬尼亞大使館和布加勒斯特市在北部的「海鷗」公園共同舉辦遊園會,迎接中國新春和農曆兔年的到來。
  • 摩爾多瓦人和羅馬尼亞人可以被視為一個人嗎?
    當時,特蘭西瓦尼亞人,弗拉克人和摩爾多瓦人仍然使用相同的語言,「vala」一詞既指瓦拉幾亞的居民,又指整個瓦拉幾亞族,「摩爾達維亞人」一詞僅指摩爾多瓦提交的人。不久,新的球員出現在這裡 - 俄羅斯和奧地利的帝國。瓦拉幾亞和特蘭西瓦尼亞屬於維也納和摩爾多瓦 - 莫斯科的影響範圍。結果,在1861年,兩個公國最終合併為一個羅馬尼亞王國。
  • 融入中國春運的羅馬尼亞空姐
    駱雲飛 攝中新網海口1月24日電 題:(新春見聞)融入中國春運的羅馬尼亞空姐記者 洪堅鵬24日,是中國農曆除夕。清晨5點多,海南海口,海南航空羅馬尼亞籍空姐蘿拉,與同事們早早起來梳妝,前往基地辦公室作航前準備,執飛HU7181海口至北京航班。
  • 「聖誕老人」提前來到羅馬尼亞中國市場
    新華網布加勒斯特12月10日電(記者 林惠芬)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東北部的中國商品批發中心紅龍市場8日熱鬧非凡,許多當地以及華僑華人孩子在家長的陪同下早早地來到大商場,熱切等待聖誕老人的到來。節日裝扮的工作人員與孩子們一起遊戲娛樂。
  • 中國之治終結西方時代:一本書讀懂中國將如何引領世界
    《中國之治終結西方時代》一本書讀懂中國將如何引領世界。開啟盛世中國之路,引領全球治理航向,在後西方時代,中國之治將重塑全球政治經濟格局。中國會引領全球嗎?人類是走向一個衝突頻繁的世界,還是一個西方主導地位終結、人類更加和平的世界?世界多極化走到今天,新勢力已全面崛起,其中的核心是中國復興。改革開放至今,中國的輝煌成就對全球秩序產生了廣泛和系統影響,中國方案也讓世界更多傾聽到東方的聲音,中國已成為唯一一個能夠挑戰西方領導秩序的國家。後西方時代真正到來。
  • 羅馬尼亞的今昔
    從那以後,羅馬尼亞全面廢止社會主義制度,全面實行西方的政治和經濟制度,在外交上更是全面倒向西方。羅馬尼亞的國旗變了―社會主義時期加在原三色旗中央的國徽被取掉了,國名變了―由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改為羅馬尼亞國,國體也變了佔巨變,使許多對齊奧塞斯庫時代徹底絕望的人,一時對羅馬尼亞的未來充滿了希冀。
  • 2019BIBF羅馬尼亞主賓國,感受黑海邊上的詩與遠方
    羅馬尼亞,是黑海邊上遺落下的一隅天堂。今年正值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中羅建交70年,在這樣一個有紀念意義的年份,羅馬尼亞將成為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的主賓國,向我們展現別樣風彩,這將成為進一步增進中國與羅馬尼亞文明交流互鑑的新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