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治終結西方時代:一本書讀懂中國將如何引領世界

2020-12-12 鳳凰網讀書

 

《中國之治終結西方時代》

一本書讀懂中國將如何引領世界。開啟盛世中國之路,引領全球治理航向,在後西方時代,中國之治將重塑全球政治經濟格局。

書名:中國之治終結西方時代

作者:[巴西]奧利弗·施廷克爾(OliverStuenkel)

譯者:宋偉

開本:16開

印張:15.5

定價:48元

出版日期:2017.10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4205-5

建議分類:時政/社科

【內容介紹】

中國的崛起,使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受到挑戰,全球力量平衡正在發生轉變。這對國際秩序的未來意味著什麼?中國會引領全球嗎?人類是走向一個衝突頻繁的世界,還是一個西方主導地位終結、人類更加和平的世界?

世界多極化走到今天,新勢力已全面崛起,其中的核心是中國復興。改革開放至今,中國的輝煌成就對全球秩序產生了廣泛和系統影響,中國方案也讓世界更多傾聽到東方的聲音,中國已成為唯一一個能夠挑戰西方領導秩序的國家。後西方時代真正到來。

中國和其他新興國家,拋開狹隘的西方中心主義,將西方"民主法治"作為人類歷史進程中的臨時畸變,將東方崛起視為回歸常態,規避簡單化的極端,面對現有秩序或者建立"平行秩序",補充了今天的國際機構,增加了新興國家的自主性。中國之治最為耀眼,它既開啟了盛世中國之路,又重塑了全球秩序,正引領著全球治理的新航向。

【作者簡介】

奧利弗·施廷克爾(OliverStuenkel)

巴西人,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PPi)研究員。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政治學博士,哈佛甘迺迪政治學院公共政策碩士,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學士。現為聖保羅熱圖力奧·瓦加斯基金會(FGV)的國際關係副教授,在聖保羅大學歷史和社會科學學院(CPDOC)協調工作,負責國際關係的執行項目。

奧利弗的研究集中在新興國家(特別是巴西、中國、印度),如他們的外交政策及其對全球治理的影響。出版有《IBSA:南半球的崛起?》(2014),《金磚國家和全球秩序的未來》(2015)等著作。評論文章多見於《紐約時報》《環球時報》《今天的扎曼》《印度時報》《亞洲時代》等。

【編輯推薦】

隨著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大國的崛起,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開始受到挑戰。這些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全球力量平衡正在轉變。這對國際秩序的未來意味著什麼呢?人類是走向一個衝突頻繁的世界,還是一個西方主導地位終結、人類更加和平的世界?

一些專家對全球權力轉移的複雜性保持高度敏感的認知,作為其必要補充,奧利弗的《中國之治終結西方時代》,將成為研究當代國際關係的學者和學生,以及每一位對全球政治的未來感興趣的讀者的必讀書目。

【廣告語】

一本書讀懂中國將如何引領世界。開啟盛世中國之路,引領全球治理航向,在後西方時代,中國之治將重塑全球政治經濟格局。

【目錄】

引言

第1章西方中心主義的興起

西方崛起前的全球秩序

西方的崛起

西方文明的東方源頭

西方勢力的狂妄自大和西方中心主義的興起

"西方秩序"的起源

結論

第2章權力的遷移和其他勢力的崛起:中國能否取代美國?

經濟多極化進程中最核心的要素:中國的崛起

中國未來發展軌跡的三種設想

"綠色中國"在行動

應對人口結構壓力

中國的創新能力在提升

"中國崩潰論"不攻自破

區域戰爭的風險

管控中國的經濟轉型

中國保持經濟領先地位:不對稱的雙極化能否持久?能否和平展開?

結論

第3章中國的軟實力是如何硬起來的

從硬實力到軟實力:新興勢力的軟實力戰略

軟實力需要強大的硬實力做基礎支撐

中國軟實力提升取得長足進步

中國正嘗試設定全球議程

任重而道遠的軟實力提升之路

結論

第4章中國引領國際新秩序:金融、貿易和投資

金融: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等

貿易和投資: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等

結論

第5章中國引領國際新秩序:安全、外交和基礎設施

安全:上海合作組織(SCO)等

外交:博鰲亞洲論壇(BFA)等

基礎設施:"一帶一路"(OBOR)等

結論

第6章後西方時代來臨

對自由主義秩序下西方特權的質疑

走向全球競爭性多邊主義

結論

第7章世界期盼中國之治

習近平在利馬和達沃斯

金磚國家凸顯"金磚"力量

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建立

結論

第8章全書總結

注釋

致謝

 

相關焦點

  • 「中國之治」與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積極參與並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深刻重塑的「中國方案」。「中國之治」和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是中國共產黨人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戰略安排,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和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的基本遵循。「中國之治」之於全球治理具有怎樣的意義與作用,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又如何促進「中國之治」?這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
  • 智能時代,中國如何影響世界還不確定,西方越來越不適應板上釘釘
    精神自卑者,無論自己包裝得如何精緻,在強者面前都是跪族,就像臺灣話說的「西瓜偎大邊」。其次是這樣一批人,被美國文化攻勢高強度洗腦,陷入私有制自由資本主義迷思,認定美國制度是「歷史的終結」,雖然現實狠狠扇了這個論斷一記耳光。
  • 海外專家談中國之治|馬丁·雅克:中國為全球治理提供新經驗
    馬丁·雅克是英國最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之一。他1945年出生於考文垂,在成為一名作家之前,還曾在新聞領域從業數十年。早在2009年,馬丁·雅克就在其著作《當中國統治世界:中國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一書中預測中國將走一條不同於西方的獨特發展道路。這本書已被翻譯成15種語言,銷量達35萬冊。
  • 開學季 | 《讀懂世界 讀懂中國 讀懂未來》!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在...
    開學季 | 《讀懂世界 讀懂中國 讀懂未來》!一代代復旦人牢記初心使命,堅持與時代同頻共振,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譜寫了一曲曲壯美的時代之歌,生動詮釋了「團結、服務、犧牲」的復旦精神,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學校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重要使命,立德樹人,勇於創新,追求卓越,堅持以育人學術文化為主線,紮實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培養掌握未來的復旦人!
  • 哈佛教授解讀中國神話:中國將可能重返世界之巔,網友:顛覆認知
    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世界上越來越多雙眼睛開始注視著我們,許多懷著不同心態的學者發表了很多觀點。唱衰者有之,認為中國將成為未來世界重要的一極者有之,而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大衛.查普曼,在一場講座中,向臺下近千名學生分享了他獨闢蹊徑的研究觀點,聽起來頗有新意。
  • 讀懂世界 讀懂中國 讀懂未來!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在2020級新生開學...
    一代代復旦人牢記初心使命,堅持與時代同頻共振,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譜寫了一曲曲壯美的時代之歌,生動詮釋了「團結、服務、犧牲」的復旦精神,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學校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重要使命,立德樹人,勇於創新,追求卓越,堅持以育人學術文化為主線,紮實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培養掌握未來的復旦人!
  • 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開學典禮寄語新生:讀懂世界、讀懂中國、讀懂未來
    從今天起,你們將真正成為一名『復旦人』。這既是一個光榮的身份,又代表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在復旦大學今天(9月13日)舉行的2020級學生開學典禮上,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許寧生發表講話《讀懂世界 讀懂中國 讀懂未來》,寄語全體復旦新生。他向新生提出三點希望:胸懷世界,堅守人類命運共同體;紮根祖國,常懷成才報國之志;把握未來,培養源頭創新思維。
  • 年終報導|2019,「中國之治」感奮世界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於榮)2019年,世界大調整大變革加速展開。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創造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贏得廣泛讚譽,刷新世界對中國的感知和了解。「中國之治」的成功密碼和世界意義,引發國際社會更多關注和思考。
  • 寒竹:西方應當重讀今天的中國
    在這65年間,中國從一個飽受列強侵略和欺辱的貧窮落後國家一躍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全球最大製造業國,最大貿易國。中國的發展速度是如此之快,成就是如此的巨大,不僅是出乎外部世界的預料,而且也出乎中國人自己的預料。以至於在建國65周年之際,人們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去細數中國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人們更關心的問題是,究竟應當如何來理解中國的社會制度?如何讀懂這個高速發展巨人的政治文化基因?
  • 「『中國之治』的世界意義」開題報告暨學術研討會舉行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孫蚌珠高度評價了「『中國之治』的世界意義」的研究價值,並表示學院將大力支持該重大課題的研究工作。本課題研究旨在於從理論層面為開顯「中國之治」的世界意義提供學理支撐、確立底線原則、清掃思想地基,從實踐層面著力凸顯「中國之治」是制度之治、治理之治、世界之治,助力中國制度故事的時代言說、理論傳播、國際表達。課題研究將緊緊圍繞「中國之治」世界意義的生成基礎、主要表現、實現路徑等基本問題,力圖體現以國際考察為背景、以理論分析為基礎、以現實問題為入口、以世界意義為核心、以提出對策為重點的研究思路。
  • 探求中國良治之道——讀《中國·治道》
    西方的良治思維,主要集中於探討治理的方式與技術,大體屬於王紹光說的治術層面。中國傳統也有其良治思維,更為深刻地探討治國之道,儒、法、道、墨四家都有各自學說,而治理良好的朝代往往是禮法合治、兼而用之。傳統良治思想最為經典的就是《禮記·禮運》中「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理念。
  • 讀懂中國|時代大變局中的廣東抉擇
    「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又一次來到廣東廣州。當此之時,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新冠肺炎疫情如幽靈般在全球徘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歧路多多,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呼聲漸高,貿易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向世界介紹中國,讓世界讀懂中國。
  • VOA停播中文節目 美政府對中國廣播時代或終結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今晨報導,隸屬於美國國務院的美國之音(VOA)16日向國會提出2012年年度預算,其中大刪漢語普通話廣播預算800萬美元,裁員55%。  美國之音以44種語言對全球廣播。在2012年度的預算中,有兩種語言的廣播預算遭刪減,一是克羅西亞語,一是中文。
  • 新書丨彭國翔:《中國哲學方法論:如何治「中國哲學」》
    本書以對中國哲學方法論的探討為核心,以如何治中哲,特別是如何從事中國哲學的現代詮釋工作,作為貫穿全書的基本問題意識。既強調中國哲學思維方式的特殊性,也強調要援西入中、融合中西;在世界哲學的大背景下,來梳理和確立中國哲學的主體性。此書本身即是中國哲學如何在現代世界逐漸變成全球哲學主流資源之一的實例。
  • 《中國哲學簡史》,讀懂了這本書,也就讀懂了中國人
    中國的藝術,為何注重寫意?中國的宗教,為何不那麼被人關心?中國的近代,為何落伍了?以上所有這些問題,在一本書裡都能找到答案,甚至於得到更多意外的收穫,這本書就是今天喜哥給大家推薦的——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為何推薦這本書呢?我給大家總結出五點必讀的理由,任何一個理由,都足以讓你恍然大悟、愛不釋手、津津樂道。
  • 項飆:中國社會科學「知青時代」的終結
    他們提出的命題、觀點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將是中國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基礎。知青時代的終結,指的是那個以他們為領導的、具有獨特風格和氣質的學術實踐方式的終結。中國現代社會科學的演進,也許不完全依循託馬斯·庫恩所說的範式建構(知識漸進積累)和範式轉型相互交替的路徑;社會科學的演進,可能更多的是不同代際之間學術實踐方式、知識的習得和積累方式上的變化。
  • 《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假想的「歷史終結」沒有到來
    巴黎恐襲、川普上臺、右翼勢力興起……時代要求我們再次檢視自己身處的世界,也要求我們反思媒體精英與學院話語的失效。假想的「歷史終結」沒有到來,「文化之爭」的邏輯在今天取代了冷戰年代的敵友劃分。當初被認為是全球化受益者的歐美人,竟開始憎惡起它的後果。
  • 《讀懂世界 讀懂中國 讀懂未來》!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在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全文來了
    2020年9月13日,在復旦大學2020級學生開學典禮上,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許寧生發表講話《讀懂世界 讀懂中國 讀懂未來》,寄語全體復旦新生。一代代復旦人牢記初心使命,堅持與時代同頻共振,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譜寫了一曲曲壯美的時代之歌,生動詮釋了「團結、服務、犧牲」的復旦精神,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學校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重要使命,立德樹人,勇於創新,追求卓越,堅持以育人學術文化為主線,紮實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培養掌握未來的復旦人!
  • 美作家:中國應讀懂西方強盜邏輯 必須自強鬥爭
    作者:最近,曾任美國國務卿的基辛格先生出版了一本新書《世界秩序》(World Order),您如何評價?弗爾切克先生:基辛格先生所認為的「世界秩序」,其實就是西方控制和掠奪世界的霸權秩序,世界各國都要受西方的統治,維護西方為中心的等級世界秩序。否則,就要被西方批評或被歸為「邪惡國家」。這對華盛頓、倫敦和巴黎的「統治者」們來說才是其心裡所認為的「世界秩序」。
  • 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院士:面對不確定性,讀懂世界、讀懂中國和讀懂未來需要我們每個人深度思考
    今天上午,復旦大學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上,校長、中科院院士許寧生寄語青年學子:「讀懂世界、讀懂中國和讀懂未來是我們每個人需要深度思考的主題。」讀懂世界,就是要讀懂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同學們,復旦大學正以奮發圖強的姿態,邁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這片根植深厚獨特文化的土壤,將成為你們放飛青春理想之地。作為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校,復旦始終懷揣教育救國、教育報國、教育強國的理想。老校長陳望道翻譯了《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種下了復旦大學治學辦校的「紅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