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於瑩
探索新領域總是需要有膽識、有拼勁的先行先試者。在工業網際網路這條新賽道上,山東和廣東走在了前面。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復函山東省人民政府和廣東省人民政府,支持創建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區。這是繼今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發布《關於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加快發展的通知》後,時隔8個月,工信部以公文的形式公開表示支持山東、廣東創建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區。可見,兩省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的探索和實踐得到了肯定,且在這條新賽道上走在了前列。
細數山東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浪潮雲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便是其中之一。作為國家十大「雙跨」平臺之一的浪潮雲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在推動山東打造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區,推動製造業加速數位化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又將如何賦能?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當前各行業對工業網際網路的認識亦是如此,海爾講人單合一和「以訂單為核心」的產線系統,阿里注重工廠的數位化、產業鏈的打通和協同、消費端和生產端以及產品本身的智能化升級,而浪潮則緊緊圍繞「產業互聯」和「標識解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和融合創新織就了一張「大網」。
結合當前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特點和市場格局,面對新的發展機遇,浪潮認為建立一個以企業高質量發展為高點、以安全生產為底線的可信賴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並以全要素質量保障體系為貫穿的工業網際網路運營商,才能讓工業網際網路走得紮實。
於是,浪潮推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雲洲」2.0,其踐行「1357」發展戰略,即一個平臺——浪潮雲洲工業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平臺,面向企業、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園區三大客戶,提供QID、工業雲、工業PaaS、工業大數據、應用服務五層架構服務,實現對設備、產品、業務系統以及開發者、供應商、客戶、員工的七類連結,致力於工業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數字基建下的工業新大陸。
除此之外,浪潮還依託自身優勢以及清晰的思路,構建起適合於智慧政府、智慧園區、智慧企業所通用的底層邏輯,使得不同參與者都能夠共享「雲洲」成果。
據了解,目前浪潮已為18個省和73個地市提供了工業網際網路服務,成為16個省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聯盟的理事長/副理事長單位,培育了68個雙創基地,雲市場匯聚5000餘種應用產品和1000餘家生態夥伴,服務128萬企業、2000萬個人用戶,連接210萬產品和385萬設備,上線2萬多個工業APP及微服務,積累2400多個工業機理模型,匯集4萬開發者,為裝備製造、機械製造、製藥、化工、服裝、快消品、糧食、煤炭、造紙、農用機械十大行業賦能。在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與工業網際網路融合應用上走在全國前列。
工業網際網路賦予製造業的本質是精細化定製生產模式,對傳統粗發的流程生產模式的替代。而其中最為核心的轉變則是流程驅動被數據驅動所取代,在產品觸達用戶的同時也伴隨著服務觸達。
以追溯服務為例,即現代製造業提供的一種增值服務,其價值就是對終端用戶數據實現自動採集,完成大叔據的匯總和分析,建立用戶畫像,為企業產品升級迭代、營銷活動提供更加科學的數據依據。而另一種追溯服務則是對製造業每一個生產環節的追溯,賦予每一個零部件獨一無二的「身份證」,也就是「賦碼」,使得在整個產品周期內,可以隨時掌握產品的質量狀態,並以此提高售後服務體驗。
然而,增強級標識體系服務平臺QID便將此變為現實。QID由浪潮雲獨創,將國家標識解析體系與區塊鏈、商用密碼技術相結合。通俗來講,QID即產品的「身份證」,有著拉通了從設計、生產、流通到消費的所有環節,讓物物連接更加便捷,產品可溯源、生產可監控,又可藉助大數據手段鎖定客戶群體,實現精準營銷和網絡推廣,對整個工業企業的數位化轉型起到積極地助推作用。
因《舌尖上的中國》大熱的章丘鐵鍋,通過QID連結供應鏈並全過程賦碼,實現了章丘鐵鍋一物一碼,唯一標識,打造了質量保障體系,完成業務線下至線上遷移,使鐵鍋實現價值躍升且供不應求的同時實現了數位化轉型。
除此之外,從事以衝壓焊接為核心工藝的汽車零部件製造的重慶天人工業集團同樣通過潮雲洲QID平臺為產品關鍵質量環節賦碼,從原材料鋼板-衝壓成型-賦碼-焊接-檢測-實驗-產品出場,可以清晰的查看到產品設計質量數據,質量品控數據,出廠數據,倉儲數據,揭示一物一碼背後的生產過程、流通過程、消費過程全要素的質量數據。
通過賦碼的這些零組件,就像是擁有它們獨有的「身份證」。而它們的可被溯源,便成為汽車製造業得以監控消費全程質量數據的關鍵。
同時,浪潮雲洲QID平臺拉通全場景質量流通鏈條,貫穿天人內部的ERP系統、MES系統、物流系統以及自研的「工業幹細胞」智能管理系統等,實現了企業各信息化平臺的業務和數據融合,打通企業「數據脈絡」,建立數據管理策略和流程,解決各業務流程的堵點、卡點,構建質量、效率等優化模型,真正促進了企業從數位化、網絡化到智能化的快速邁進。
如今,如章丘鐵鍋、重慶天人工業集團一樣,通過「賦碼」來實現數位化升級的企業遠不止於此。像重慶兩江新區、新加坡陸升陶瓷分別通過「賦碼」,匯聚了全鏈條的質量數據,提供了區塊鏈存證、質量數據可視化、供應鏈管理、品牌運營等服務,提升品牌效益,推進企業數位化轉型升級。
「賦碼」的模式,就是為生產流程中的「萬物」賦予「身份證」,它背後其實是整個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的建立。
浪潮集團副總裁、工業網際網路總經理龐松濤表示,正是因為有了QID,像章丘鐵鍋這樣數以千計的中小微企業才能得以實現數位化。因為它以簡單、低成本的方式解決了業務數位化的問題,將業務流程和訂單流程,以及物的流程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數據池,為企業的創新提供支撐。
他還提到,浪潮聯合信通院依託重慶國家標識解析頂級節點,建設運營質量碼平臺,將成為西部十省的賦碼中心,構建起依託頂級節點的全國質量碼平臺體系。同時,為促進質量碼標準在一帶一路國家認可,浪潮在重慶投資建設的「中國-新加坡工業網際網路標準研究中心」, 實現中國新加坡工業品標準互認、「一碼通關」。
「不停揮舞著機械手全自動精準作業的智能化機器人、智能分揀機器人、巡邏中的視覺識別巡檢機器人、來回穿梭的AGV小車……」這些都是發生在浪潮智能工廠裡最真實的一幕。
自疫情發生以來,各行各業都受到程度不等的衝擊。也讓包括製造企業在內的所有傳統行業企業意識到:數位化轉型不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工業網際網路成為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抓手和捷徑。基於此,浪潮全面升級了工業網際網路戰略,雲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2.0應運而生。相比其他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雲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獨特優勢是擁有QID(質量碼)和雲ERP兩大重要抓手。
2月1日晚,浪潮接到疫情防控的緊急訂單。而後,僅用時一天便使其智能工廠復工,產能快速恢復至峰值的80%,並按國家交付要求,保質保量生產出訂單設備,及時交付抗疫一線。
眾所周知,傳統製造工廠在一天內復工生產近乎不可能,而浪潮智能工廠之所以能夠快速復工,除了嚴格管理、精細計劃外,則源於其智能化、自動化技術將用工數量減少了50%以上。
「在不確定的時代,數位化轉型成為確定趨勢。工業網際網路加速企業數位化轉型,浪潮雲ERP作為新一代的數位化平臺正在支撐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龐松濤如是說道。
具體來看,雲洲雲ERP則是在浪潮多年深耕ERP的經驗基礎之上,聯合西門子等單位共同推出的。其以雲洲為基礎,以ERP業務流程數據為核心貫穿,通過將智能產線的數位化系統和以往系統進行融合,共同推出一個基於全棧雲的雲ERP體系。
據悉,在雲ERP方面,浪潮深耕36年,是最大的行業ERP提供商,集團管控、財務共享第一品牌,智能製造領軍企業,為大、中、小微企業市場提供全面的雲服務。集團管理軟體市場佔有率第一,已助力56%央企、38%國企,以及吉祥航空、百果園、中通、方太等眾多民營企業集團提供數位化轉型服務,服務超100萬家企業。
在智能製造領域,基於自身強大的雲、數、智技術實力,擁有以ERP為核心的全棧智能製造解決方案,為裝備製造、離散製造、流程製造等企業提供一體化網絡協同製造、智能數字工廠、高效設備運維、大規模個性化定製等服務。
最後,當談及浪潮在工業網際網路方面的規劃時,龐松濤表示,未來將繼續以「百業運營,千萬連結、千億產值、萬億賦碼」為目標,攜手各方夥伴,構建產業轉型發展的基石,開拓工業新大陸,也將通過雲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助推山東打造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