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時燻與村上晶英之戰的棋譜視頻
圍棋對弈中,那些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才下一著棋,稱為「長考」。日本古代至上世紀的一些重要對局因不受時間限制,出現過很多超長時間的「長考」。如1907年田村保壽對井石千治一局,田村一著棋費時整整八小時餘。而日本棋史上最出名的一次長考故事出現在1978年:
那一年的日本第2期棋聖挑戰賽七番勝負在藤澤秀行和加藤正夫之間展開,雙方的第五局成為了20世紀圍棋史上最著名的殺局之一。前四局1比3落後的藤澤在本局中迸發出了驚人的氣魄和算路,第93手藤澤長考近3小時,將此局部的所有變化全部算盡,最終完成了這道實戰「發陽論」,將加藤大龍擒獲,開啟了大逆轉的序幕。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世界棋戰的用時趨向「快棋化」,動輒幾個小時的大長考已經在當代棋戰近乎絕跡。中韓棋戰中,一著棋考慮二三十分鐘以上,已可被稱為「長考」;而日本比賽用時雖比中韓要長,但與上世紀相比也已縮短很多,被形容為「長考」的著法大致也在1-2小時左右。
雖然日本圍棋歷史上曾出現過不少七八個小時的「大長考」,也曾出現過不少「長考出臭棋」的戰例。但論及長考「驚人性」的程度,過去的長考與我們今天要講的長考故事相比都顯得「小巫見大巫」了:在3月7日進行的日本第45期名人戰預選賽中,48歲的柳時燻九段執黑對陣35歲的村上晶英三段,這盤原本並不起眼的對局因白方村上晶英的「大長考」和最後的結果而變得「光芒四射」!
白棋的第一手從計時器開鍾到讀秒開始,足足想了3小時之久,然後直接從讀秒開始了對局。不知道如此普通的佔星位,為何思考了如此之久? 在這3小時之中,村上三段都構思了些什麼?也許只有他本人知道答案。
雖不能說是「長考出臭棋」,但這盤棋上來的「大長考」造就的卻是慘澹的結局:雙方激戰233手後,執黑的柳時燻九段獲得了盤面65目的巨大領先,最終58目半大勝村上晶英三段。
3小時的大長考放在今天的職業棋戰中已經足夠驚人,而更驚人的是這次大長考出現在了白棋的第一手,最驚人的是這盤棋結果是長考的村上大敗58目半。。。
另一個神奇之處是,職業棋手間的對局,目數差距如此之大還堅持數目的對局也近乎罕見,這盤棋中令人震驚的「點」實在太多。
日本棋院官網上對於村上晶英的介紹
廣大棋迷朋友們,你們被這盤棋「驚」到了嗎? 大家是否就此記住了村上晶英這個名字呢?
(秋刀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