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商生態圈的疆土拓展過程中,似乎總會延伸出一些灰色枝蔓。當前幾年的刷鑽師、差評師在嚴打中日漸消停時,新的衍生職業又誕生了——他們的名字叫做「騙保師」。
「騙保師主要利用淘寶的七天無理由退貨、運費險兩大遊戲規則,從中進行一系列操作,賺取快遞費和保險公司賠付之間的差價。」昨天,電商從業者魏晉波向晚報記者爆料了其中的種種黑幕。
這是一支隱蔽性很強的狡猾隊伍,他們深諳網店賣家心理,知曉對方「罩門」。為了以最快速度騙取保費,他們甚至在寄回包裹時用上了機打快遞單,或者乾脆使用虛假收貨信息。而遭遇過騙保師的賣家們則大倒苦水,避之如瘟神。
網購運費險催生「騙保師」
「每次淘寶調整規則,都有一群人在第一時間嗅到灰色商機。」經營一家男裝店的周笙抱怨道。
就在本月初,一位神秘顧客在他店裡買了10雙襪子,然後又分10個包裹遞了回來,要求退貨。周笙說,他一開始覺得對方要麼有錢沒地方花,要麼腦子有病,幹嘛不一起寄回來?後來問了同行才知道,這是碰到騙保的了。
什麼是騙保師?魏晉波說,這是一群利用淘寶的七天無理由退貨規則,騙取運費險差價的人,令很多賣家都避之不及。
在淘寶網運費險規則中,買家的保費根據賠付金額按5%收取,比如保費0.5元、0.6元,對應的保額是10元、12元。這樣萬一在收到包裹後和賣家協商退貨,由退貨產生的物流費用將由保險公司承擔。
魏晉波舉了一個例子:比如在蘇浙某淘寶店購買1件商品,花0.5元購買運費險,退貨的話保險公司會承擔10元運費。如果收到貨後使用低價快遞退貨,從上海發貨到蘇浙運費只要6元,這一筆賺到的差價總共是:保險公司賠付的10元-0.5元保費-6元快遞費=3.5元。
「這樣的操作貌似只是騙了保險公司的錢,但實際賣家也損失了發貨的運費,另外退貨途中貨物可能會損壞。」魏晉波說。
狡兔三窟的隱蔽隊伍
不止一名網店賣家表示,由於騙保師往往混跡在普通買家中,想要提前識別其身份基本不可能。
魏晉波和同行們總結出了騙保師的一些特徵:他們通常只購買低價促銷活動最小包裝的商品。因為這類的商品重量輕、體積小,便於快遞和大量操作;單價低,投入資金少,還可以避免被淘寶封號引起的資金損失。
同時,騙保師往往都是新註冊ID,沒有信用積累。在購買過程中,他們沉默寡言,不諮詢、不砍價,直接下單,一旦收到貨後馬上退貨,甚至連快遞盒可能都沒拆開。
「從正常消費者的思維來看,花9.9元買東西,就算不滿意也很少退貨。一是便宜無所謂,二是退貨產生的快遞費可能還超過其價格,三是買來的東西不可能不拆開看。」魏晉波解釋說,很多東西拆開後就違背了七天無理由退貨中「不影響二次銷售」的原則。所以包裹原封不動退回的話,十有八九就是騙保師了。
魏晉波還援引自己的親身經歷稱,部分騙保師因量太大,手寫快遞單已經無法滿足需要,使用印表機列印快遞單發貨。「一看就不正常,個人消費者有針式印表機的少之又少吧?」
「空手套白狼」的灰色利潤
周笙說,他一直沒有想明白,為什麼那名買家要分10個包裹將襪子寄回,直到他仔細閱讀了運費險的規則才恍然大悟。「保險公司強調,針對同一賣家的商品,買家分開多筆訂單購買,併購買多筆運費險,但退貨時未對兩單做分別退貨,而用一個物流單號退回,則只能獲得一筆理賠款。」
魏晉波說,他在揭這個黑幕前其實很猶豫,怕更多人加入這個隊伍,但他更期望能藉此引起平臺方和保險公司的注意。他把騙保師分為規則型、暴力型、貪婪型三類,而周笙所遇到的那位「個性派買家」就屬於暴力型。
「暴力型騙保師往往用10個不同的ID和地址跟你買10件,達成退款協議後,用一個包裹把10件商品一起快遞迴來。據說這種方式已經很少了,由於太缺德很容易被賣家投訴;隱蔽性差,也容易被淘寶封殺。」他分析說。
魏晉波本人也遭遇過幾次貪婪型騙保師,這種買家的收件人、電話、地址全部都是假的,根本就沒打算收貨。快遞公司投遞N次無果,貨一定會返回發件方。
「買家通過跟蹤物流,發現貨到達收件地址當地後,即申請七天無理由退貨。」魏晉波說,七天無理由退貨賣家是不能拒絕的,賣家同意退貨後,買家會填假運單號。過幾天後,貨也被快遞公司退回來了,相當於空手套白狼。
退貨率高影響賣家保費
遭遇騙保師,除了白貼一筆運費外,網店往往還會面臨退貨率的提高。
淘寶賣家「海嗅」在虎嗅網上跟帖稱,通常碰到惡意騙保他們只能只認倒黴,一單下來要損失7-8元運費、人工打包發貨成本,以及退貨率,而騙保師則毫無成本。
「比如9.9元包郵的商品,賣家在設置運費為包郵時候,其實就是把運費設置為0元。雖然其實寶貝進貨價3元,運費6元,利潤0.9元,但是在淘寶規則上是顯示為寶貝價格9.9元,運費0元。七天無理由退貨買家承擔來回運費,來的運費因為是包郵也就是0元,回的運費是6元,而保險公司賠付10元,對方就賺了4元。」海嗅說,虧的只有網店。
不過淘寶方面昨天表示,退貨率並不影響搜索權重。「有的網店越是服務好、退貨率越是高,往往顧客稍有不滿他們就承諾退貨,因此現在淘寶網店的退貨率已經不影響搜索結果了,不必擔心寶貝展示率降低。」
不過另一家做戶外用品的網店創始人湯婷婷(化名)透露,退貨率越高,賣家所需倒貼的保費也就越高。「尤其是一次退幾十件貨物的,對於全靠跑量的微利網店來說絕對是噩夢。
淘寶說法:決策權在保險公司
對於騙保師們眼中的運費險漏洞,淘寶負責人昨天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很多騙保邏輯雖然理論上可能成立,但實際操作過程中並不會一馬平川,賣家也可以發起申訴。不過該人士也強調,最終理賠與否,決策權還是在於合作方華泰保險。
有賣家呼籲稱,是否能將運費險的投保門檻直接修改為5元到7元,讓騙保行為不再有差價可賺,但這一呼聲很快遭到了買家們的反對。
「這完全是為了那20%的騙保人而傷害80%的普通買家的做法,投保金額那麼高的話,像我這種普通買家就不會買退貨險了。」虎嗅用戶「要錢要閒要有愛」說。而湯婷婷也認為上述改動操作性不強:「就拿我來說,平時網店發貨用的是天天快遞,因為是老客戶,所以把每單的價格談到了5元。你覺得顧客肯為比快遞費還高的運費險埋單嗎?」
對於一些賣家的委屈和用戶的質疑,淘寶負責人解釋說,雖然諸如「10雙襪子分10個包裹退回」的邏輯在淘寶現有規則下或許並不違規,但在實際騙保的過程中,還是會受到很多因素制約。
「比如保險公司的理賠部門也會做審核,不是說買家投保了就必須賠,保險公司是有權拒賠的;或者說這次就根據協議給你理賠了,第二次直接不再受理。」該負責人稱,淘寶本身也會對一些惡意購買行為做抓取和分析,如果明顯超出合理範圍的,系統後臺會判定其為購買動機不良。
「我們雙方的一些數據是共享的,雖然最終賠不賠決策權在保險公司,淘寶也會根據用戶行為給它提供一些建議。就算保險公司願意理賠,至少在淘寶這邊,我們可以對該帳戶的購買行為進行限制,或者直接進行限制,因此建議賣家積極尋求申訴和維權。」上述人士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