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人歷來講究飲食,自然少不了最傳統的閩南「炸物」小吃。
在晉江市龍湖鎮陳店村一家古典裝飾風格的「美瓊肉粕」店鋪,一進到店裡,那琳琅滿目、包裝可愛的伴手禮瞬間就吸引了眾人的目光。牆上掛著這家肉粕店的發展歷史,從第一代到第五代,現今的「美瓊肉粕」可是有著160年歷史的百年老店!
肉粕也是孩子們的最愛。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通訊員 陳文經 攝
近日,記者專程來到這家百年老肉粕店探訪。
肉粕是晉江特色美食小吃之一。據介紹,晉江龍湖鎮的肉粕加工製造,始於清鹹豐五年,由晉江龍湖鎮陳店村人施修籠從浙江帶回油灼肉的製作技藝,並在村裡開設了肉粕坊,此後技藝代代相傳。「美瓊肉粕」第五代傳承人陳明良介紹,最早是由人用扁擔挑到附近鎮上叫賣。通過腳步和雙肩,先輩們用勤勞將美味飄香周邊,形成了晉江人對龍湖「美瓊肉粕」的認可。
「『美瓊肉粕』其實並不是祖上創辦時的店牌,而是到1980年才註冊的品牌。」陳明良說,第四代傳承人施德煥早年迫於生活壓力,走南闖北,家裡的肉粕生意也就交由妻子施美瓊一人打理。當他回家接手時,為了做大肉粕店,用自己妻子的名字「美瓊」命名。如今,整個產業已經交到第五代傳承人施榮華和陳明良手中。經過多年發展,「美瓊肉粕」先後榮獲「首屆晉江伴手禮」「泉州伴手禮」「泉州老字號」「福建名小吃」「中華名小吃」「晉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榮譽稱號。
「美瓊肉粕」在製作加工上,始終秉承傳統製作工藝,輔以匠心,經柴火熬煮、高溫去脂,手工製作而成。這樣製成的肉粕,集酥、香、脆於一體,肥而不膩,瘦而不柴,令人食之唇齒留香。
「美瓊肉粕」第五代傳承人陳明良手工製作技藝精湛。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通訊員 陳文經 攝
在原料選擇上,「美瓊肉粕」選用有QS認證的優選五花肉,去除多餘的油花、瘦肉和底層皮脂,將肉塊切成厚薄相同的肉條。在油炸的過程中,肉粕要歷經兩道工序,先是放入清水摻少許食鹽熬煮撈出濾水,然後再放入油鍋高溫炸制,以柴火為爐灶火源,嚴格控制火候及油溫,將肉條炸至表面金黃便可出鍋。
把肉條炸至金黃色且漂浮油麵之上,方可起鍋,再盛於大盆放涼。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通訊員 陳文經 攝
根據不同口味,把配製好的五香、蒜香、胡椒、辣椒等調味佐料,分別均勻地撒在肉粕表面,再將其裝入模具內,擠壓出多餘的油脂並定型,厚薄均勻的圓形「豬肉粕」即可出模進行包裝。
通過壓制,降低了「豬肉粕」的油脂含量,打消了消費者對於產品高油脂的顧慮,同時又保留了肉香。咬上一口,濃香瞬間充斥著整個味蕾,連心情都瞬間愉悅了,屬於記憶裡的古早味道從心底倏然而生。
陳明良(右二)正在為遊客推介「美瓊肉粕」。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通訊員 陳文經 攝
傳統手工製作和柴火工藝是百年堅守,在椒鹽、蒜香等經典口味的基礎上,「美瓊肉粕」又研發出包括香辣、黑胡椒、燒烤等多種口味的產品。口味革新與銷售渠道的拓展,都進一步為「美瓊肉粕」打開了市場。多年來,「美瓊肉粕」遠銷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
金黃香濃的「美瓊肉粕」瞬間充斥著整個味蕾,吸引不少海外僑胞、臺胞及遊人前往品嘗。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通訊員 陳文經 攝
2014年,「美瓊肉粕」淘寶店跨出線上銷售的第一步;2015年,「美瓊肉粕」微信端商城和微商成立,在短短一個月,代理數量就達到500+;2017年「美瓊肉粕」天貓旗艦店開啟,不僅完成了品牌升級和模式轉化,也實現了從生產到銷售、從銷售到售後的一系列流程的質量和服務提升。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百年老店重新煥發生機。
陳明良還透露,目前,正在規劃建設「美瓊肉粕」體驗中心,匯集產品展示、購物、肉粕製作於一體的遊客體驗中心,力圖展示「美瓊肉粕」古法手工製作的全過程。(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通訊員 陳文經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