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文明城市是綜合評價城市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尺。我市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際行動,認真落實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凝聚共識、完善機制、創新舉措,對標《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一步一個腳印,向著全國文明城市的目標不斷邁進。
完善工作機制 高位推進創建
創城是一次大考,比拼的是能力,考驗的是擔當。2018年6月12日,太原市召開創城推進會,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羅清宇發出了「以非常之舉,聚全市之力,用3年時間堅決打贏這場攻堅戰」的動員令,並號召「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文明城市創建要靠大家的力量」。
為了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抓牢抓實抓緊,我市完善工作機制,強化頂層設計。堅持把文明城市創建作為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載體,作為破解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瓶頸、推動太原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強大動力,作為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奮鬥目標,始終堅持全民創建、為民創建、文明創建、一體創建、全域創建理念,持續深入推進創城工作。
科學規劃。對照《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制定了《太原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規劃(2018-2020年)》,明確時間表、任務書、路線圖,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每年確定年度工作重點和攻堅整治目標,步步推進、全力攻堅。
高位推進。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擔任雙總指揮的總指揮部,書記、市長分別領辦問題最突出、整治難度最大的背街小巷、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市級領導分別包聯各縣(市、區)和重點整治項目。各級各部門一把手對創建工作負總責,一棒接著一棒傳、一任接著一任幹。
法治保障。制定出臺《太原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太原市養犬管理條例》《太原市城鄉環境衛生設施管理條例》《太原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全面實施《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山西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規定》等多部地方性法規,為創城提供有力的法治支撐和制度保障。
健全機制。通過市創城指揮部三級會議、省市區聯席會議、限期督辦、定期通報、明察暗訪、現場觀摩、考核問責等機制,建立指揮貫通、上下聯動、責任閉合、運轉高效的創城工作格局,廣泛開展「亮、曬、比、評」活動,各級各部門主動亮創建承諾,曬工作業績,比整改進度,公開接受廣大市民評判,在全市形成比學趕超、爭先進位的良好氛圍。
加大投入。兩年多來,全市財政在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市民文明素質、開展創建公益宣傳等方面的投入累計達到144億元。
同時,還強化考核問責。組織第三方以暗訪形式分片區開展實地模擬測評,詳細準確記錄測評點位、測評情況、扣分點等,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取證。模擬測評結束後公布成績單,作為創城工作督查、考核、獎罰的重要依據。
堅持問題導向 持續精準發力
良好的頂層設計,精細的組織管理,調動起了全市上下的積極性,有力地保障了創建工作的推進。
我市深知,創城的目的不僅是城市「得牌」,更是群眾「得益」。在創城過程中,我市堅持問題導向,把解決群眾關注的難點問題作為主攻方向。
持續推進「九亂」整治,具體圍繞背街小巷、老舊小區、集貿市場、窗口單位、「五小」門店、佔道經營、違法小廣告張貼、交通違規、農村環境髒亂差現象進行整治,對兩年多以來已完成整治的957條背街小巷和2804個老舊小區,按照創城標準要求,積極進行提檔升級。此外,新建公廁296座,開放單位或社會公廁612座,新建過街天橋64座,新增停車位1.67萬餘個。
開展「愛國衛生季」活動。結合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和創城工作,引深「愛國衛生月」活動,以「垃圾清零」「三清五治」等工作為重點,開展「愛國衛生季」活動,全面實施城鄉衛生「八個嚴禁」、大力開展城鄉環境「四項治理」、深入推進農貿市場整治「三個提升」、積極推進健康教育「六進活動」,從引導培育市民文明健康的行為習慣入手,開展了一場全民參與的愛國衛生運動。截至目前,已累計清理各類垃圾84.8萬立方米、清理各類廣告149.44萬處、清理立面79.25萬處。
開展村莊清潔行動。貫徹全域創建理念,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抓好清垃圾、清塘溝、清畜禽糞汙、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的「三清一改」專項行動,積極推進農村改廁。2019年以來,全市共清理農村生活垃圾118.72萬噸,清理河道塘溝淤泥垃圾20.4萬噸,清理畜禽養殖糞汙等生產廢棄物2.7萬噸,清理殘垣斷壁3379處;推進「五美」新農村建設,創建省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38個、美麗宜居示範村30個,農村戶廁改造7萬餘座。
與此同時,我市還增設交通標識、整修路面、栽種草坪、整理線纜,增加公共休憩場所……在城市管理上下足「繡花」功夫,以系列整治行動促進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城鄉環境面貌的改善。
帶動全民參與 共建文明城市
創建為民,人城共進。市民既是文明城市的受益者,也是文明城市的支持者、參與者和建設者。
在創建過程中,我市以增強政治功能和組織力為重點,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快構建以黨建為統領的創城常態長效工作格局。目前,全市4204個網格全部建立黨支部,配備「樓長院長」「小巷管家」「業主委員會」,形成「五三三」「網格化」「門前五包」等一批創城機制。
同時,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強化全民法治意識和道德自覺,突出用法治手段解決問題。一方面廣泛開展文明旅遊、文明家風、文明窗口、文明上網、移風易俗等系列活動,引導大家明禮知恥、崇德向善,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另一方面,則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查處和打擊隨地吐痰、亂丟菸頭、行人闖紅燈、不文明養犬等14種不文明行為,堅持不懈地通過集中行動、聯合執法、監督曝光、嚴管重罰,促進廣大市民文明行為的習慣養成。
廣泛發動群眾參與。在全市範圍內發起「創城民心工程」「創城工作法」群眾性評選活動,近90萬市民踴躍參與,推選出12個群眾滿意工程和19個創城工作做法,在表彰創城典型、推廣創城經驗的同時,極大提升了市民對創城工作的知曉率、參與率和滿意率。由市創城辦牽頭,動員社會公益力量研發「文明亮劍·隨手拍(醜拍 APP) 」系統,並同數字城管平臺全面對接,聯合營造了一個有曝光、有審核、有受理、有辦結、有跟蹤、有反饋的市民參與監督機制。系統運行一年,廣大市民曝光舉報身邊不文明行為、不作為現象7萬餘件,「愛省會、建太原、樹形象」成為了全體市民的價值追求和自覺行動,市民對創城工作的滿意度兩年間由67%上升至91.87%。
創建為民,創城惠民。在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儼然一場「幸福風暴」,將文明內化為城市發展的基因,具化為每個市民的自覺行動,勇往直前,勠力同心,為我市創城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記者 張慧
來源:太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