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今年上幼兒園大班,平時家長們聚在一起閒聊,就會相互打聽,「孩子明年要上小學了,幼兒園有沒有安排幼小銜接的課程呀?」因為根據教育局的規定,現在幼兒園已經不允許超前學習,但家長又擔心孩子到了小學跟不上老師的進度,更擔心的是,怕其它孩子都有超前學,而自家孩子沒有學,那就是真的「輸在起跑線」上了。
帶著這個疑惑,我忍不住去諮詢了幼兒園的老師,並表達了自己的擔心,老師的回覆讓我心定了許多,老師從兩個角度分析,讓我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和科學的教學:
1、為什麼在幼兒園超前學習,對孩子有害無益?許多有超前學習的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看起來確實成績不錯,但到了三年級左右反倒明顯退步,還不如那些沒有超前學習的孩子,這是因為,有超前學習的孩子,在一二年級時,對老師講的內容已經掌握,容易上課不認真,開小差,而這種行為如果形成習慣,到了三年級課程加重,知識點加多的情況下,成績就會跟不上了。
2、目前幼兒園是如何培養孩子,以確保能做好幼小銜接的工作呢?孩子從以玩樂為主的幼兒園升入小學一年級,首先第一個改變就是需要開始學習寫字,手指是否靈活,握筆是否沉穩有力都非常的關鍵,其次,一年級每堂課都有課堂進度,要想孩子緊跟老師的課堂進度,就需要孩子注意力集中,如果把握好了這兩點,孩子幼小銜接就沒有問題。
幼兒園玩摺紙遊戲,看起來無意義,其實是培養孩子幼小銜接的關鍵。
目前幼兒園就在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以及手指的靈活性,而要同時培養好這兩點,對於孩子來說,摺紙遊戲就是再合適不過了。摺紙遊戲,從易到難,簡單的也有五六個步驟,複雜的有十來個步驟,孩子只有認真聽老師講解,並用心去記才能確保學會。因為玩摺紙遊戲,可以折出各種好玩的形狀或動物,孩子也願意投入,無形中就培養了孩子的專注力。
摺紙遊戲,就是通過折出各種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再變換出各種形狀,就要求每個步驟基本做到位,才能確保下個步驟的進行,最後才能折出滿意的作品,孩子多嘗試幾次後,也就都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當孩子認真投入時,也就是最好的鍛鍊了手指的靈活性。聽完老師的講解,我才徹底明白為什麼最近兒子回家特別喜歡玩摺紙了,看著兒子把紙弄得滿桌都是,我還責怪過他,看來是錯怪他了。
為了配合老師,接下來的幾天,看兒子在玩摺紙遊戲時,我也會主動走過去,表示要和他一起玩。當時他正在折小青蛙,看他折得很順溜,我也模仿著折,誰知一遍還沒學會,兒子就有模有樣地當起了小老師,開始教我怎麼折小青蛙,最後在兒子的指導下,我終於折出來了,看把兒子樂得,他比我還高興,比他自己折出來還有成就感。
和孩子玩摺紙遊戲,真的不是無意義,而是好處多多呀。
1、 鍛鍊孩子手指的靈活性和穩定性。
2、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3、 家長示弱,讓孩子擔當小老師,可以加深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激發孩子的成就感。
4、 極好的親子遊戲,可以增進親子感情。
5、 隨時隨地可以玩,沒有危險性,而且環保又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