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稱呼對方,也是一門學問

2020-12-11 明哥聊求職

前兩天, 一位初入職場的大學生問我,「面對和父母年齡相仿的同事,該喊阿姨還是姐?」這是挺有意思的事。

如何稱呼對方,貌似是小事,實際上,還真是一門學問。

問題的重點,不在年齡大小,而是遵守慣例。

留意其他年輕人如何稱呼,照貓畫虎就行了,這是最保險的方法。因為,已經有人「驗證」過了,而且,這位同事也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稱呼。

人家都叫姐,你喊阿姨,怎麼著?你白裡透紅與眾不同唄,這不合適……

如果沒有「參照物」呢?

從禮儀的角度來講,建議「往年輕了叫」。

我們都說帶頭大哥,你聽過帶頭大叔嗎?

情人節,一賣花的小鬼拽著你衣角,「叔叔,叔叔,買朵花送給姐姐吧」,你會買嗎?

誰不喜歡自己年輕?尤其是女人。但凡是人,無論男女,都希望自己青春永駐、長生不老,活得和老妖精似的,這種心態,你要理解。

你來兄弟連工作了,見到我特熱情的喊了一聲「明叔」,一個飛毛腿給你踹韓國去……我沒有你這個大侄子!不會說話!哥年輕著呢~

在職場,「叔叔」、「阿姨」這種稱呼比較忌諱。

你仔細琢磨下,公司裡是不是只有一種阿姨,叫保潔阿姨。

年長的同事,稱呼的方法很多。他姓趙是總經理,「趙總」;他姓錢是工程師,「錢工」;他姓孫帶你這個徒弟,「孫老師」……

不要走入禮儀的誤區

我有個哥們,叫張曉光。

好多次,別人把他的名字寫錯成了張小光。一字之差,但是千差萬別。本來是「拂曉」之意,硬生生弄成「不知道哪兒小」的「小」。

把別人的名字寫錯或叫錯是最不禮貌的事情,沒有之一。

名字對於一個人多麼重要,這點禮儀,萬萬馬虎不得。

禮儀,是規範的表現形式。

走路靠右側通行,這是規範。兩人迎面而來,都是大眼睛雙眼皮一看就是講究人,你想給我讓,我想給你讓,讓來讓去,差點撞在一起,讓個什麼勁啊……錯了,都靠右側走,不用讓,痛快的過去了。

所以,走路時,男人應該走在女人、小孩、老人的左側,也就是外側,對她們形成保護,萬一騎自行車的手比較潮,撞到人,先撞的是你,這叫規範。

從這個角度來說,稱呼長輩,叫一聲阿姨,顯得尊敬。

可是,她聽了高不高興?

本來自以為還挺年輕,你成天阿姨長阿姨短的叫著,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她:「你已經是當姨的人了」,「你比我大好多歲」,「你要像個當姨的樣子」……

即便你是20多歲的小姑娘,被小朋友喊了一聲阿姨,是不是心裡也會悲涼一下子?

相比規範的表現形式,更重要的是尊重。

尊重這事兒,往白話了說,就是別人和你相處的是否愉快,這才是禮儀最重要的東西。

打個比方,在北京,稱呼對方多用「您」,表示尊重,是一種語言習慣;而在東北,稱呼對方多用「你」,稱呼長輩也是如此,不是不尊重,也是一種語言習慣。

我在北京生活多年,如果回到東北老家,稱呼老媽用「您」,老太太不會覺得被尊重,反而覺得聽起來有點彆扭,不親切。

入鄉就要隨俗,禮儀不可生搬硬套。

稱呼就是關係定位

我有個同事,叫沈超。

人長得有點著急,當年大學報到,伯母送他,坐上計程車,師傅知道目的地後,說了一句「大姐,你這是送你弟弟上學啊」。這話茬硬的,扎耳朵。

如果你來兄弟連學習,見到這傢伙,千萬別看他面相老一激動叫了聲「大爺」,我告訴你,你大爺脾氣可能不太好……

沈超去廁所,收拾好工具要走人了,一個學生進來,喊了聲「沈老師好」,本來這貨上廁所從來不洗手,一聲「老師好」,得~,裝模作樣又回去洗了個手。

當老師不容易,在學生面前要保持高尚純潔小清新的形象,像個老師的樣子。

稱呼就是關係定位。

別人叫你一聲老師,你就得像那麼回事,裝也得裝的人五人六的。

如果你管他叫一聲「超哥」,那就不一樣了……

超哥沒準和你講一講他當年在東莞玩耍的故事。哥嗎,只要年紀比你大,都可以當哥,當成什麼熊樣都是哥。

所以,為什麼是「明哥聊求職」啊,要是叫「李老師求職大講堂」總透著卯足了勁教你點什麼的架勢,這不是我性格。更何況,萬一我聊不好呢,我就是你隔壁一大哥,我還不姓王,你得多擔待,哥哥我盡力了。

稱兄才能道弟,透著一股子親切,輕易不要用輩分差異的稱呼!

怎麼稱呼得花點心思

同輩或晚輩,稱呼也有學問。

三個字的名字,叫後兩個字,比較親切。

比如兄弟連的Java天團:張立猛、梁建全、馬如忠、郭愛軍……直呼其名,就顯得禮數差點意思,叫立猛、健全、如忠、愛軍,就好多了。

如果更親切一點,可以用暱稱。

馬如忠,直接喊他一聲小馬哥,自帶想像畫面,他一聽,笑得跟朵菊花似的。

姓是王,叫老王;名有強,叫小強,都是自帶畫面感的稱呼。

兩個字的名字,也儘量不要直呼其名。

我老婆如果叫「老公」,天下太平;如果直接喊「李明」,出事兒了,一準兒我是攤上事了,根據經驗,一般喊的聲越大攤的事兒越大……

像兄弟連的Linux天團成員劉川,我們就管他叫川兒,如果喊一聲劉川,這小子還以為自己又犯錯誤了呢。

有的公司用花名,馬雲可能叫風清揚;有的同事有小名,也不妨借來用用;有的外企喜歡用英文名,沒有階級感也不錯。最不濟,他比你年紀小,李康,可以叫小李,如果熟悉了更親切點,還可以叫小李子。

現在有些稱呼,被用爛了,比如英文名。

最浮誇的稱呼在美發行業——

「您好,要哪位髮型師為您服務呢?Kevin老師Jack老師Eric老師還是Lucy老師?」「我都不認識……就Lucy吧。」「嗯,好的,您稍等。Lucy老師,10號客人做頭髮!Lucy老師!Lucy老師!Lucy老師!你奶奶個腿的劉繼芬!有人要剪頭!」「啊!來了!」

捎帶手的,把老師這個詞也毀了……

以後我要養兩條狗,一條叫Money,一條叫Lucky,你要是問我啥意思,我會告訴你,就是旺財和來福。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你坐飛機時如何稱呼空姐?

空姐,是一個背稱,不能當面叫的。那麼,你如何稱呼空姐。

服務員?不合適吧。

小姐?這詞和同志一樣,早已經在中國被邪惡化了。

當你不知道叫什麼的時候,一定不要說「餵」,用「您好」開頭就行了。

有的求職者,郵件發簡歷,招聘信息上寫著:

簡歷請遞:李先生 samlee@itxdl.cn

好嗎,簡歷發過去了,稱呼是「尊敬的李經理……」

我就是個招聘專員不是經理,你是來給我添堵的是嗎?對不住,你被PASS了!

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相關焦點

  • 在中國,如何優雅的稱呼別人是一門學問
    那麼古人是如何稱呼呢?稱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時取字。字,與名意義相關,便於他人稱呼,如張學良,字漢卿,號毅庵。電視劇《少帥》中有一個片段,長江好二當家來談招安,問:誰是張公子,郭松齡回頭叫張學良「漢卿」,張學良從屋裡出來說:我是張學良。
  • 老師:如何稱呼自己的學生也是一門學問
    如何稱呼自己的學生,大家看到這個題目可能會想這是說老師背地裡會給學生起的各種外號,比如慢慢吞吞小蝸牛,閃電猴等。但是,今天要說的只是單純的老師怎麼稱呼學生。千萬不要小看一個老師對學生稱呼的重要性,小編一輔導班的朋友就分享了一個故事。
  • 怎樣表達自己的愛,也是一門學問
    其實,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怎樣表達自己的愛也是一門學問。01表達愛需要學會選擇合適的時機,那麼什麼時候才算是合適的時機呢?對於很多人而言,當自己心情好的時候,往往做事情會很順利,因此表達愛的合適時機,也是選擇在對方心情愉悅的時候。
  • 對人的稱呼大有學問
    稱呼大有學問稱呼,是待人接物時說出的第一個詞,它也是進人社交大門的通行證,稱呼得體,可以拉距近離,稱呼不得體,就會引起對方的不快,使雙方陷入十分尷尬的境地話沒說完,老人便說:「客店已走過頭了,如不嫌棄,可到我家一住。」這個故事所以流傳很廣,是因為它說明了一個樸素的道理:與人交往中,稱呼是個大問題,稱呼好了,對方自然會高興,但如果稱呼不當,那就麻煩了。
  • 教孩子戀愛,是一門學問
    很多父母,當自己的孩子戀愛時,很想給予由衷的指導或建議,卻不知如何出口,傅雷的這篇「傳授給兒子」,說出了許多父母想對孩子說就沒有說出口的話。初期交往容易感情衝動,單憑印象,只看見對方的優點,看不出缺點,甚至誇大優點,美化缺點。便是與同性朋友相交也不免如此,對異性更是常有的事。許多青年男女婚前極好,而婚後逐漸相左,甚至反目,往往是這個原因。感情激動時期不僅會耳不聰,目不明,看不清對方;自己也會無意識地只表現好的方面,把缺點隱藏起來。
  • 吃蘑菇也是一門學問……
    這個季節最易發生因誤採食用有毒蘑菇導致中毒甚至死亡的事故發生↓↓↓在美味與生命面前,吃蘑菇也是一門學問啊!中國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種,其中多屬擔子菌亞門。常見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銀耳、猴頭、竹蓀、鬆口蘑(松茸)、口蘑、紅菇、靈芝、蟲草、松露、白靈菇和牛肝菌等;少數屬於子囊菌亞門,其中有:羊肚菌、馬鞍菌、塊菌等。上述真菌分別生長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生態環境中。
  • 俗話說「七分考、三分報」,志願怎麼報,也是一門學問!
    °2020高考志願填報專業網絡關注度排行榜 ​​​​這幾天,高考成績陸續公布,不管成績如何,收穫的成長是人生的寶貴財富,付出的努力是在不斷突破自我高度 俗話說「七分考、三分報」,志願怎麼報,也是一門學問:
  • 開玩笑是一門學問,不會開玩笑就不要硬跟對方開玩笑
    你身邊有一張嘴就冷場的人嗎?我想肯定有吧!其實,我就是這樣的人,別人總說我是冷場王,就是愛開不好笑的玩笑,我想很多人都想知道,怎麼樣讓自己能改變這種情況呢?其實呀!我常常能夠聽身邊人說道關於如何能夠提高說話水平,怎麼樣能是自己變得幽默起來,可見,在我們生活中說話這門學問還是讓很多人頭疼的,嘴巴甜愛說話,既方便討好老闆又利於撩撥異性,聽起來像是個一箭雙鵰的好事,也不怪生活中每個人都想變得會說話,這些都是關乎到一個人的性格、修養、氣度等等,並非一朝一夕,一日可得,所以我只能把我的一點技巧告訴大家,不會說話就報以微笑,不會開玩笑就少開玩笑,至少當你不亂說話的時候,你就減少說錯話的機會
  • 不要小瞧射手座的城府,外表灑脫,卻心明眼亮,裝傻也是一門學問
    由於很多人的原生家庭、成長環境、自身思維意識以及性格的不同,所看到的世界也是迥然不同的。同樣對於人的判斷也各有想法。拿射手座舉例,他們是「真性情」的代表,但請不要小瞧射手座的城府,你認為的沒心沒肺,只是在裝傻罷了。話不多說,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吧!
  • 如何選擇洗髮水也是一門學問哦,你的洗髮水選對了嗎?
    如何選擇洗髮水也是一門學問哦,你的洗髮水選對了嗎?之前看到知乎有一個很火的問題:「如何給人留下精緻、有氣質的第一印象?」有一個答案寫得很簡單卻有超多的點讚:整潔、柔順的頭髮,會使整個人看起來很精緻有氣質!
  • 看得見是一門學問
    生活裡,看得見是一門學問。孩子興衝衝地從興趣班回來,一臉的愉悅和滿足,並迫不及待地想和大人分享收穫和趣事。可聽完孩子的敘述後,很多父母都會心滿意足地點點頭,然後千篇一律地叮囑孩子:「好好學習,以後學以致用,才能有前途!」這些話如一盆冷水兜頭澆下,頓時將孩子的快樂驅散得無影無蹤。一件事情,可以有很多個「它」,每個「它」,都是這件事的某一面。
  • 切菜也是一門學問 用以下哪種方法切洋蔥可以避免「淚流滿面」?
    切菜也是一門學問 用以下哪種方法切洋蔥可以避免「淚流滿面」?時間:2020-07-27 09:27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切菜也是一門學問 用以下哪種方法切洋蔥可以避免淚流滿面? 用以下哪種方法切洋蔥,可以避免淚流滿面?
  • 並非如此,其實也是一門學問
    並非如此,想要更改好校名其實也是一門學問。高校更改校名的原因和目的實力提升的一種向外展示。最常見和熱衷的形式便是由普通本科學院後綴更名為大學。許多學院在經過多年的發展後實力已經能夠配得上大學的名稱,因此要求更名,同時希望獲得更多的關注度和資源傾斜。
  • 你和愛人如何稱呼對方?盤點各國情人之間的愛稱
    每個人都有一個稱呼,對愛的人,如何稱呼,即可以表達愛意,又顯得獨一無二。中國人是含蓄的,對外介紹自己的伴侶時,多半是說:這是我的愛人某某。可是,人總是人,在家裡,對愛人總是有自己的稱呼的。那麼如何稱呼自己愛人的暱稱呢?
  • 婚前婚後怎麼稱呼對方父母
    即將結婚的女友對男方的父母沒有任何稱呼,這讓男方很是鬱悶,因為這件事情,男方和女友經常吵架。男方還氣憤地說,他都有了不結婚的想法。記者在隨後的調查採訪中發現,不僅男女朋友之間相互稱呼對方的父母有很大的差異。結婚後,如何稱呼對方的父母也讓一些人頗為難。
  • 喝酒時,說「寒暄話」也是一門學問,學會這些,不愁交到新朋友
    除了喝酒的話,在我們的生活中喜歡喝酒的人也特別的多,而且我們國家的酒文化也是歷史悠久的,並且現在在生活中,人們也都是需要經常參加一些聚會應酬的,而在聚會應酬的時候,也都是少不了喝酒的,我們中國人有很多的事情也都是在酒桌上辦成的,並且在酒桌上也可以交到很多的新朋友。
  • 送禮物也是門學問 送紅酒代表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送禮物也是門學問 送紅酒代表什麼意思你知道嗎?時間:2020-12-11 19:1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送禮物也是門學問 送紅酒代表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送紅酒代表什麼意思 辣媽女性網為大家說一說送紅酒代表什麼意思,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吧。
  • 類風溼關節炎用藥也是一門學問!
    其實,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用藥也是一門學問,藥物治療作為類風溼關節炎患者首選治療方式之一,臨床用藥種類繁多,常見的主要有非甾體類抗炎藥、抗風溼調節免疫類藥物、糖皮質激素、偏方、抗炎止痛類藥物等
  • 異性關係再好,儘量不要用這樣的「稱呼」去稱呼對方
    異性關係再好,儘量不要用這樣的「稱呼」去稱呼對方隨口說某些暱稱是和異性交往的一大禁忌,有些細節大家還是得了解一下。有些交往的異性,他們表面上是朋友,但用了這麼幾種稱呼,他們內地裡的關係肯定不純了。大家常稱嬰兒為「寶貝」,戀愛中的人也會稱呼對方為寶貝,來表現自己對對方的在意。這個暱稱表明了男人對戀人的喜愛與寵溺,也表明了他願意和對方一生一世一雙人。對女人來說,這就是表白,儘管男人有時候並不這麼想。誤會和討厭會出現在喊對方「寶貝」的情景裡,若是對方表現出討厭,那麼他覺得你輕浮沒跑了。
  • 恰當的稱呼能使交際得以順利進行,不恰當的稱呼則會造成對方不快
    恰當的稱呼能使交際得以順利進行,不恰當的稱呼則會造成對方的不快,為交際製造障礙。要想成為一名受人歡迎的女人,就要根據對方的年齡、職業、地位、身份,以及同對方的親疏關係和談話場合。等一系列因素選擇恰當的稱呼,藉此提升自己的魅力指數以及親和能力指數。一次,我國著名的演講專家曲嘯同志應邀到一管教所給勞教人員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