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如何稱呼自己的學生也是一門學問

2020-12-13 教師生活雜談

如何稱呼自己的學生,大家看到這個題目可能會想這是說老師背地裡會給學生起的各種外號,比如慢慢吞吞小蝸牛,閃電猴等。但是,今天要說的只是單純的老師怎麼稱呼學生。

千萬不要小看一個老師對學生稱呼的重要性,小編一輔導班的朋友就分享了一個故事。

她的班上有一個小孩,天資聰穎,活潑可愛,父母很溺愛。

每周五晚上的課,但是這個小孩總是早早來到分校區,在老師辦公室等待老師的到來。按理說這樣的小孩報的輔導班不少,接觸到的老師也很多,怎麼單單就朋友深得他心呢?

後來朋友媽媽來和他交流孩子的學習情況,孩子媽媽就說,這個孩子在學校不好好學習數學,說是不喜歡那個數學老師。但是孩子經常誇我朋友,說我朋友很喜歡他,還說在學校除了數學老師,語文英語老師都很喜歡他,所以他喜歡語文英語,不喜歡學校的數學課。

朋友感覺很好奇,小學的孩子大多比較喜歡數學課,所以問了那個孩子,為什麼覺得學校數學老師不喜歡他?

孩子吞吞吐吐,看了看媽媽,然後說,因為在學校其他老師叫他名字的後兩個字,而數學老師每次都叫他全名。所以覺得數學老師不喜歡他。

聽完他媽媽和我朋友都忍不住笑了,小孩子的心思真是說不準啊,有時候竟然還在意這麼細小的方面。朋友勸了勸這個孩子,但是,他終於知道為何自己的公司對老師要求這麼嚴了,連稱呼都不允許有疏遠感了。

所以說老師對學生的稱呼很重要,那麼在學校中,老師都會怎麼稱呼自己的學生呢?

全名

大多公辦學校的老師對學生的稱呼都是全名,簡單直接,準確無誤,每個學生也能一視同仁,沒有差別。

在高中初中很普遍,畢竟是大孩子了,不叫全名學生反而不開心。鄉村學校的學生也不怎麼在意,但是城裡,尤其是一線城市的孩子可就不一定了。他們長期處於學習壓力下,可能比較敏感。

拉近距離的暱稱

這種稱呼在小學生培訓機構比較常見,比如某某寶貝,或者是名字的最後一個字疊起來,比如麗麗、浩浩等,或者是三個字的名字叫後兩個字,比如易峰,超越等。

這樣的稱呼會讓孩子覺得老師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樣,能夠很快拉近距離,吸引孩子的注意,讓孩子喜歡。但是這樣的稱呼不太適合學校,畢竟現在重名的孩子多,叫起來不方便,比如子涵、浩然等,學生自己都搞不清叫的誰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學校老師性格可能更為沉穩或者含蓄,這樣親暱的稱呼,老師可能叫不出來。

外號

雖然學校提倡不給同學起外號,但是好的外號其實也是可以的,甚至是一種鼓勵。

比如有的老師會把班上有文採的孩子叫做大才子,這個學生每次被老師叫都可開心了,甚至自己看書的興趣都更濃厚了。還有的學生被老師成為數學王子,顧名思義,就是這個同學數學學得好,自從有了這個稱呼後,他每次上數學課都精神百倍,下課還老師跑老師辦公室問題呢!

老師對孩子的稱呼真的很重要,甚至比一句獎勵的作用還要強。

其實,不僅是孩子,連大人都可能對一個稱呼異常敏感。比如,一個大家同時認識的人,在稱呼自己和其他同事時,這些同事名字有兩個字也有三個字的,但是稱呼其他同事都是不帶姓的,但到了自己這,連名帶姓一起喊出來,估計小編自己也有點不是滋味。老師們都是怎樣稱呼自己的學生的?

作為老師,心思一定要足夠細膩,運用合理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往往事半功倍。

相關焦點

  • 如何稱呼對方,也是一門學問
    前兩天, 一位初入職場的大學生問我,「面對和父母年齡相仿的同事,該喊阿姨還是姐?」這是挺有意思的事。如何稱呼對方,貌似是小事,實際上,還真是一門學問。問題的重點,不在年齡大小,而是遵守慣例。留意其他年輕人如何稱呼,照貓畫虎就行了,這是最保險的方法。
  • 在中國,如何優雅的稱呼別人是一門學問
    那麼古人是如何稱呼呢?稱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時取字。字,與名意義相關,便於他人稱呼,如張學良,字漢卿,號毅庵。電視劇《少帥》中有一個片段,長江好二當家來談招安,問:誰是張公子,郭松齡回頭叫張學良「漢卿」,張學良從屋裡出來說:我是張學良。
  • 怎樣表達自己的愛,也是一門學問
    每個人都有愛與被愛的權利,被愛是一種福氣,而當你愛上別人的時候,需要自己發揮主觀能動性。用力去表達自己的愛。其實,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怎樣表達自己的愛也是一門學問。對於很多人而言,當自己心情好的時候,往往做事情會很順利,因此表達愛的合適時機,也是選擇在對方心情愉悅的時候。如果對方心情不好,那麼就先暫時不要去表達,因為這樣碰壁的可能性太大,選擇合適的時機才能夠真正事半功倍。愛上一個人,就需要勇敢地表達自己的心意,不要覺得對方能夠從你的行動中看出你的愛,只有你正確地表達了自己的心意,他才能夠真正地明白你的心。
  • 戳痛父母們的班級座位表,安排孩子怎麼坐也是一門學問
    話題直接戳中家長們的痛點,不管學習成績如何,家長們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坐在班級中的「核心位置區域」,因為這樣才能受到老師的關注,有了關注自然而然認為孩子就佔了優勢!家長們為自己孩子的成長,真是操碎了心,只要能嗅到一絲能讓孩子佔據優勢的機會是絕不錯過的,所以才有了這個「佔位子」的小品劇,它是有多真實的反映出家長們內心的焦躁,無論任何一個階層都無可避免的表現出這樣的一種信息!
  • 並非如此,其實也是一門學問
    並非如此,想要更改好校名其實也是一門學問。高校更改校名的原因和目的實力提升的一種向外展示。最常見和熱衷的形式便是由普通本科學院後綴更名為大學。許多學院在經過多年的發展後實力已經能夠配得上大學的名稱,因此要求更名,同時希望獲得更多的關注度和資源傾斜。
  • 為何叫老師?古代對於「老師」的這些稱呼,你知曉幾種?
    我們現在所說的「老師」,主要指對學校裡教育者的稱謂,教育者所進行的工作就是「傳道、受業、解惑」,稱呼其為老師,以表示尊重。其實老師一詞最初是指年老資深的學者,後來人們不分年齡,把所有傳授知識的人都稱為老師。
  • 在古代當「老師」的,我們該如何去稱呼,是「老師」還是「先生」
    「先生」歸來,前些日子我去一個推拿店,推拿的技師是一位四十歲左右的女性,她跟我說:「我姓方,就叫我方老師吧。」我開始有點兒發愣,老師不是教書的嗎?一想才轉過神來,現在這個詞的使用逐漸泛化,不管遇上誰,都能客氣地叫聲老師,意思跟「師傅」差不多。
  • 吃蘑菇也是一門學問……
    這個季節最易發生因誤採食用有毒蘑菇導致中毒甚至死亡的事故發生↓↓↓在美味與生命面前,吃蘑菇也是一門學問啊!中國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種,其中多屬擔子菌亞門。常見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銀耳、猴頭、竹蓀、鬆口蘑(松茸)、口蘑、紅菇、靈芝、蟲草、松露、白靈菇和牛肝菌等;少數屬於子囊菌亞門,其中有:羊肚菌、馬鞍菌、塊菌等。上述真菌分別生長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生態環境中。
  • 老師對學生三個字稱呼,讓家長氣憤,網友:為人師表,要注意言行
    然而越來越多的人在關於老師的問題上頻頻起衝突,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老師對學生的稱呼讓家長氣憤,網友:為人師表,言行要注意現在在老師如何對待學生的這個問題上,風波四起,越演愈烈。以前尊師重道的言論和風尚到現在好像已經不再延續。很多次網上爆料,老師和學生多次發生衝突,家長和老師之間又有很多矛盾。教師職業難當。
  • 俗話說「七分考、三分報」,志願怎麼報,也是一門學問!
    °2020高考志願填報專業網絡關注度排行榜 ​​​​這幾天,高考成績陸續公布,不管成績如何,收穫的成長是人生的寶貴財富,付出的努力是在不斷突破自我高度 俗話說「七分考、三分報」,志願怎麼報,也是一門學問:
  • 如何選擇洗髮水也是一門學問哦,你的洗髮水選對了嗎?
    如何選擇洗髮水也是一門學問哦,你的洗髮水選對了嗎?之前看到知乎有一個很火的問題:「如何給人留下精緻、有氣質的第一印象?」有一個答案寫得很簡單卻有超多的點讚:整潔、柔順的頭髮,會使整個人看起來很精緻有氣質!
  • 中小學老師愛給學生起暱稱 寶貝美女帥哥稱呼學生
    最近,網上有個帖子拋出一個觀點:愛叫學生「寶貝」的老師,不是好老師。真是這樣嗎?我們身邊的老師,又是怎麼稱呼學生的呢?來聽聽老師、專家怎麼說吧!康樂新村幼兒園園長沈玲執教20多年了,她說,過去幼兒園老師習慣稱呼學生「小朋友們」,現在更多稱呼「寶貝們」「孩子們」,也流行叫小名,這樣可以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在幼小銜接課上,老師則稱呼學生「同學們」,讓孩子們提前熟悉小學生活。何厝小學老師連滔說,有的小學老師會根據學生的特點起一些暱稱。
  • 學生對我的各種稱呼——你會正確稱呼你的老師嗎?
    從教十幾年,遇到的學生對我的稱呼可謂五花八門,有的是一般的禮貌稱呼,有的帶點俏皮但聽了也很舒服的,有的則很生硬聽了走有點彆扭,還有一些則著實是不禮貌的稱呼。最一般的稱呼如「老師」、「王老師」、「李老師」等,再平常不過了,也沒啥問題,這裡不再說了,下面說幾個我遇到的特別的稱呼。1、所教科目+老師:這個稱呼我遇到的不止一次,每次被學生當面喊我「高等數學老師」,總有一種不太爽的感覺。
  • 家長該如何與老師相處是一門學問,建議看看
    其實就我了解到的,很多家長確實是一心想要和老師處理好關係的,畢竟良好的家校關係對孩子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但是一般到了孩子的問題上,家長就會亂了分寸。 比如,孩子在學校沒能得到老師的過多關注,家長可能就會認為是老師對孩子不上心,或者是由於孩子的學習成績平平,又或者孩子過於調皮不討人喜歡,因而老師的注意力自然不會過多在他們身上停留,家長以為老師會更「偏心」於學習成績拔尖的學生和乖巧聽話的學生。 長久以來,家長心中積壓的不滿就會變成對老師的否定。
  • 改「領導」稱呼為「老師」?蘇寧易購為了內部員工也是操碎了心
    對此網友們吵成一片,有人認為,初入職場的菜鳥不知道怎麼稱呼各位同事,也不熟悉職稱,一句「老師」化解了尷尬。稱呼「領導」總感覺無形之中自己低人一等,一句「老師」促進上下級之間平等的交流,消除隔閡。   這麼一看,叫「老師」可比「領導、總」有人情味多了,感覺同事之間層級關係一下子就消失了。而且老師是個很光輝的稱呼,誰聽著都很舒服。   但不少網友也認為,「老師」更像是一種使命感,老師必須要對學生負責,老師必須要為學生解答疑惑,這不是無形中的壓力嗎?
  • 切菜也是一門學問 用以下哪種方法切洋蔥可以避免「淚流滿面」?
    切菜也是一門學問 用以下哪種方法切洋蔥可以避免「淚流滿面」?時間:2020-07-27 09:27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切菜也是一門學問 用以下哪種方法切洋蔥可以避免淚流滿面? 用以下哪種方法切洋蔥,可以避免淚流滿面?
  • 從學生對老師的稱呼分析學生的特點及將來的就業方向
    有一位楊姓老師曝料,他上學年上三個班的化學課,這三個班的學生對他的稱呼有三種,一是稱楊老師,二是稱楊教授的,三是稱楊哥的。面對這三種稱呼,這位老師也在認真分析這些孩子的個性特點、家庭教育、情商智商的高低以及將來的發展方向。確實看似一個簡單的稱呼,但是這其中包含著豐富的內涵和修養。
  • 怎樣給孩子取名也是一門學問,這些名字有沒有讓你眼前一亮的感覺
    給孩子取名字是門學問,需要有一定的文學功底,還得講究取名的藝術。這讓我想起了為什麼有些人的名字我一直不會忘記,那是因為很有趣,聽到名字就想起他的人來。比如,上小學的時候,班上有個女孩姓易,叫易之花(一枝花)嘻嘻,不看人名還以為是她的小名呢。所以,開學第一天我就記住她了。
  • 讓孩子多玩一玩,是一門需要全社會重視的學問
    如何讓我國的孩子多玩一玩,就是我國基礎教育面臨的現實問題。我國上海學生在PISA測試(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測試)中獲得全球第一的成績,舉世矚目。但是,不能只看到成績,還必須看到與成績第一相對應,我國學生的學業負擔也是全球第一,很多孩子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用到學習上,沒有休息時間,沒有節假日,過著學校和家庭兩點一線的生活,這不但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有關調查顯示,我國青少年的體質在逐漸下降——還影響學生的人格、興趣發展,圍繞考試而展開的應試學習,限制了學生的創新創造力培養。
  • 漂亮女教師稱呼自己的學生「狗腿子」,是調侃還是口頭禪
    教師和孩子最理想的相處模式莫過於亦師亦友,重要的是,老師在孩子們的心裡,地位還是很高的。近日,貴州一位女教師「火」了,她在朋友圈公然稱呼自己的學生為「狗腿子」,不管是不是開玩笑,作為一個老師來說,言辭都是有失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