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是孩子們的智力和行為發育中至關重要的角色,家長們事事為孩子操持,有的家長為了幫助孩子們獲得成功,往往會過多掌控孩子的學習生活。無論是公立學校還是在課外輔導機構中,經常有家長超越了自己的職責、不僅過分要求孩子成績,甚至想把控教師的教學進程。
泰戈爾說過:「不要用自己的學識限制孩子,因為他出生在與你不同的時代」。
同樣,不要用自己的認知去限制教師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習效果,家長和教師都擔負著重要的責任,因此,家長要學會一些與老師的溝通技巧,培養良好的家校相處方式,這對孩子的學習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幫助作用。
家長和老師的「矛盾」
當家長和老師的第一次見面,最通常的開場白都是:表面上客客氣氣的寒暄,實際上隱藏的是互相的估量。
家長在試探老師的同時,其實老師也從你的言談舉止中掂量出你是怎樣一個家長,或許第一次的見面就把你已經歸類了。家長也不用驚訝,因為凡有一些經驗的老師,看人和分析人的能力都是很強的。
其實就我了解到的,很多家長確實是一心想要和老師處理好關係的,畢竟良好的家校關係對孩子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但是一般到了孩子的問題上,家長就會亂了分寸。
比如,孩子在學校沒能得到老師的過多關注,家長可能就會認為是老師對孩子不上心,或者是由於孩子的學習成績平平,又或者孩子過於調皮不討人喜歡,因而老師的注意力自然不會過多在他們身上停留,家長以為老師會更「偏心」於學習成績拔尖的學生和乖巧聽話的學生。
長久以來,家長心中積壓的不滿就會變成對老師的否定。可能是在孩子又一次被批評後,家長就會一通電話打給老師「興師問罪」,老師對此也「有苦難言」。
家長和老師該如何相處?
01
端正對老師的總體看法
家長應該認識到,在中國的應試教育的體制之下,社會壓教育,教育主管部門壓學校,學校壓老師,老師壓學生,形成了惡性循環鏈。
教育教學對老師壓力也非常大,老師的生存真是不容易,他們的工作非常辛苦。大家要理解老師也是平常人,對老師應該多些寬容和理解。
02
尊重老師,充分信任老師
如果家長總是在孩子面前質疑孩子的老師,會誤導孩子讓他們覺得自己的老師權威性不夠,水平有限。親其師信其道,充滿了懷疑的學生是無法安心學習的。
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師在學校教育和教學中的經驗是比家長要豐富得多。家長要明確,教學內容是為應考而設置的,不同年齡段的考試要求不一樣,現在學校教育的知識體系設置是有專業人士經過反覆論證的,因此,家長要充分地信任老師,他們有足夠的能力教好孩子。
03
選擇適合的方式與老師溝通
說到與老師溝通,很多家長都是在接送孩子或是家長會的時候,和老師簡短溝通幾句,老師能把孩子近期的情況與你交流,同時又能了解孩子在家情況,而且是直接地、近距離地與接觸,這樣便於老師了解孩子的家庭,即他的生長土壤。這種溝通是非常有針對性的,以「短、平、快」為長,很有實效。
如果家長覺得短時間的溝通還不夠充分,也可以下來與老師預約雙方都方便的時間,詳細溝通。
04
不要過多依賴老師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學習只要遇到一個好老師,就事事依賴老師,只要跟著老師走,孩子學習成績就不愁會差。其實不然,把所有希望寄托在老師是愚蠢的。
其實孩子能否學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自己,取決於你創造的學習環境,取決你在教育上的理念。家長不能把孩子所有發展的希望都寄托在老師身上。有句話叫「君子求諸己」。孩子碰到的問題,家長能解決的就解決,解決不了再找老師。
因為想要孩子很好的發展,關鍵還得靠孩子自己。靠孩子自己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方法,這樣學習欲望才具持久性,這樣才能從根本解決孩子的問題。
說到最後:
孩子的成長好比一面多稜鏡,可以折射出家庭的養育、學校的教育以及社會的方方面面。當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達成共識,形成教育合力時,孩子自然會展現閃耀璀璨的光芒!
(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和原出處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