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該如何與老師相處是一門學問,建議看看

2020-12-17 騰訊網

家長是孩子們的智力和行為發育中至關重要的角色,家長們事事為孩子操持,有的家長為了幫助孩子們獲得成功,往往會過多掌控孩子的學習生活。無論是公立學校還是在課外輔導機構中,經常有家長超越了自己的職責、不僅過分要求孩子成績,甚至想把控教師的教學進程。

泰戈爾說過:「不要用自己的學識限制孩子,因為他出生在與你不同的時代」。

同樣,不要用自己的認知去限制教師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習效果,家長和教師都擔負著重要的責任,因此,家長要學會一些與老師的溝通技巧,培養良好的家校相處方式,這對孩子的學習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幫助作用。

家長和老師的「矛盾」

當家長和老師的第一次見面,最通常的開場白都是:表面上客客氣氣的寒暄,實際上隱藏的是互相的估量。

家長在試探老師的同時,其實老師也從你的言談舉止中掂量出你是怎樣一個家長,或許第一次的見面就把你已經歸類了。家長也不用驚訝,因為凡有一些經驗的老師,看人和分析人的能力都是很強的。

其實就我了解到的,很多家長確實是一心想要和老師處理好關係的,畢竟良好的家校關係對孩子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但是一般到了孩子的問題上,家長就會亂了分寸。

比如,孩子在學校沒能得到老師的過多關注,家長可能就會認為是老師對孩子不上心,或者是由於孩子的學習成績平平,又或者孩子過於調皮不討人喜歡,因而老師的注意力自然不會過多在他們身上停留,家長以為老師會更「偏心」於學習成績拔尖的學生和乖巧聽話的學生。

長久以來,家長心中積壓的不滿就會變成對老師的否定。可能是在孩子又一次被批評後,家長就會一通電話打給老師「興師問罪」,老師對此也「有苦難言」。

家長和老師該如何相處?

01

端正對老師的總體看法

家長應該認識到,在中國的應試教育的體制之下,社會壓教育,教育主管部門壓學校,學校壓老師,老師壓學生,形成了惡性循環鏈。

教育教學對老師壓力也非常大,老師的生存真是不容易,他們的工作非常辛苦。大家要理解老師也是平常人,對老師應該多些寬容和理解。

02

尊重老師,充分信任老師

如果家長總是在孩子面前質疑孩子的老師,會誤導孩子讓他們覺得自己的老師權威性不夠,水平有限。親其師信其道,充滿了懷疑的學生是無法安心學習的。

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師在學校教育和教學中的經驗是比家長要豐富得多。家長要明確,教學內容是為應考而設置的,不同年齡段的考試要求不一樣,現在學校教育的知識體系設置是有專業人士經過反覆論證的,因此,家長要充分地信任老師,他們有足夠的能力教好孩子。

03

選擇適合的方式與老師溝通

說到與老師溝通,很多家長都是在接送孩子或是家長會的時候,和老師簡短溝通幾句,老師能把孩子近期的情況與你交流,同時又能了解孩子在家情況,而且是直接地、近距離地與接觸,這樣便於老師了解孩子的家庭,即他的生長土壤。這種溝通是非常有針對性的,以「短、平、快」為長,很有實效。

如果家長覺得短時間的溝通還不夠充分,也可以下來與老師預約雙方都方便的時間,詳細溝通。

04

不要過多依賴老師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學習只要遇到一個好老師,就事事依賴老師,只要跟著老師走,孩子學習成績就不愁會差。其實不然,把所有希望寄托在老師是愚蠢的。

其實孩子能否學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自己,取決於你創造的學習環境,取決你在教育上的理念。家長不能把孩子所有發展的希望都寄托在老師身上。有句話叫「君子求諸己」。孩子碰到的問題,家長能解決的就解決,解決不了再找老師。

因為想要孩子很好的發展,關鍵還得靠孩子自己。靠孩子自己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方法,這樣學習欲望才具持久性,這樣才能從根本解決孩子的問題。

說到最後:

孩子的成長好比一面多稜鏡,可以折射出家庭的養育、學校的教育以及社會的方方面面。當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達成共識,形成教育合力時,孩子自然會展現閃耀璀璨的光芒!

(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和原出處所有)

相關焦點

  • 如何稱呼對方,也是一門學問
    前兩天, 一位初入職場的大學生問我,「面對和父母年齡相仿的同事,該喊阿姨還是姐?」這是挺有意思的事。如何稱呼對方,貌似是小事,實際上,還真是一門學問。問題的重點,不在年齡大小,而是遵守慣例。留意其他年輕人如何稱呼,照貓畫虎就行了,這是最保險的方法。
  • 家長給孩子的獎勵是一門學問,你學會了嗎
    如何獎勵是一門學問,為什麼講這個內容呢?上午有位媽媽提了個疑問,孩子順利完成一遊戲任務,獎勵一瓶養樂多,可以嗎?所以今天跟大家分享下,怎麼樣去正確地獎勵孩子?與其說是獎勵,更喜歡用一個詞,叫「積勵」。 2 我們可以採取一些非物質的激勵,比如口頭表揚,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幼兒園的,我們的家長和老師一天都有很多次機會去表揚孩子,激勵孩子,讓孩子有自信,更有意願去完成任務。
  • 家長反映班裡有個疑似自閉症學生,不能友好相處,老師該如何處理
    有個網友在網上諮詢,自己孩子在一年級,班裡有個疑似自閉症的孩子,不能和其他同學友好相處,那麼家長該怎麼辦?老師該如何處理?我是三年級的老師,我想就這個問題談談我的一些看法。一般孩子感冒了,都會在家休息,可他家從來不叫孩子休息,也不知道家長怎麼想的。我知道我教這孩子文化課是沒成效的,他根本就不學習,但是我想教會孩子簡單的生活。這個孩子不知道去學校上廁所,或許是因為下課期間,廁所人多,這孩子不敢去,於是就會偷偷上角落去撒尿,這怎麼可以,於是我就讓班裡的一個小男孩,天天下課拉著他上廁所。
  • 說話是一門藝術,相處是一門學問,不管你是什麼樣的人,都要學會
    說話是一門藝術,相處是一門學問,不管你是什麼樣的人,都要學會與同事說話的藝術同事之間的交往,是一種平行溝通,同事在你的工作中具有協力完成任務的重要作用,同事與你合作的程度,影響著你工作的效率和成果。因此,與同事和諧相處,是非常重要的。
  • 家長該如何檢查孩子的作業?兒童健康測評
    檢查孩子的作業,這是我們每位家長每天必不可少的職責。如何正確檢查,培養孩子仔細認真、獨立思考的能力的同時,又不給家長造成太大的負擔,是一門學問!家長該如何檢查孩子的作業呢?今天益養君就來為大家支招!
  • 看得見是一門學問
    生活裡,看得見是一門學問。孩子興衝衝地從興趣班回來,一臉的愉悅和滿足,並迫不及待地想和大人分享收穫和趣事。可聽完孩子的敘述後,很多父母都會心滿意足地點點頭,然後千篇一律地叮囑孩子:「好好學習,以後學以致用,才能有前途!」這些話如一盆冷水兜頭澆下,頓時將孩子的快樂驅散得無影無蹤。一件事情,可以有很多個「它」,每個「它」,都是這件事的某一面。
  • 如何和老師相處,真的是門大學問
    ​我們都聽說過做一個「好好先生」,今天我要說的是如何做一個老師眼中的「好好家長」。那家長和老師該如何溝通配合呢?家長支持老師,不護短,教育才有力量。老師管教學生,不姑息,孩子才有未來。家長和老師的相遇,就是愛和信任的相遇!
  • 四年級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老師建議家長讓孩子留級,家長該怎麼辦
    小明爸爸非常糾結,不知道該如何辦才好。其實,這種情況家長大可不必著急,耐心聽程老師講解就好。我們國家目前實行的是九年制義務教育,一般情況下學校不會建議學生留級。如果有這樣的情況發生,說明孩子在學習上確實問題比較多,但從多方面考慮還是不建議孩子留級,主要有以下幾點考慮:一、對於孩子的心理會有影響小學六年,一般會分為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三個階段,四年級處於中年級向高年級過渡階段,孩子也慢慢開始進入青春發育期,心智開始慢慢成熟。
  • 大學生該如何談戀愛?一學校為此開了門選修課,火了……
    在四川,你不僅能選修如何做火鍋,最近,西南交大老師開了一門選修課,火了!學生們可以「談著戀愛」修學分,網友:想都不敢想……老師為同學們表演四種依戀類型的不同男女相處模式。老師:談戀愛是「技術活」開設課程的是西南交通大學的老師高飛,她給課程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愛上雙人舞——兩性交往與相處的藝術》。
  • 準高一新生,與高中老師相處是一門藝術,聽學長講一講
    阿玲的鄰居妹妹前面問了怎麼與同學相處的經驗,這不,她又纏著阿玲的哥哥講如何與老師相處。如何與老師相處,阿玲哥哥可以講上個三天三夜不喝水,因為他最善於搞好與老師的關係了。阿玲的哥哥結合他三年的學習與生活,對縣一中的教過他的那些老師,一一作了個點評,並教鄰居妹妹如何與這些老師相處。這下可好了,因為阿玲哥哥的這一屆老師下來後,正好上高一,也就成了鄰居妹妹地的老師。
  • 學生不聽話,老師讓家長管,家長讓老師教,該聽誰的有標準答案嗎
    在暑假,家長最常訓斥用語:你不是不學習嗎?你不是不想寫作業嗎?看開學以後,老師怎麼收拾你!家長會結束,我收到最多的家長溝通句式:老師,孩子不聽我的話,就拜託您了,嚴格要求,不聽話就打,我們家長沒意見的。有時候想一想,這也不是家長在推卸教育責任,看似在學校表現很好的學生,回到家裡,可能就是稱霸一方的「小霸王」,家長說的話,他聽不進去,也沒人能管得了。
  • 老師與10種類型家長的相處「套路」
    老師與10種類型家長的相處「套路」!汝州家庭教育小編的話:中國有句老話「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用這句俗語來形容各種各樣的家長群體的性格特點一點兒也不為過。話是要說的,溝通工作也是要做的。多少種家長,就得有多少種適合的溝通方式。01科學民主型無論你在什麼樣的學校,在你的班上總能找出幾位這樣的家長:父母二人文化素養較高,但從來不以家教專家自居,每次和老師見面時總是非常虛心地詢問孩子最近有哪些不足,聆聽老師給他們的建議。
  • 【科學家教】杜君英老師給學生家長的20個建議
    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是一門值得所有家長「活到老,學到老」的學問。
  • 家長如何與老師溝通,才是真的對孩子好?
    一轉眼一學期就要過去啦,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是什麼樣的? 家長想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除了跟孩子了解之外,跟老師的溝通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但是,現實中,有的家長從來不和孩子老師溝通,孩子在學校幹了什麼都不知道。
  • 開學季新老師該如何適應職場新環境?——不知道的話會吃大虧的!
    每年的這個時候(秋季開學)也是許多新老入職的老師。這些老師中有許多是剛剛走出學校,還有許多雖然出社會許多年了,可是真正的走上講臺確實第一次。作為一名新老師如何才能應對現如今學校的複雜場面,這是一門重要的學問,學會了會讓你如魚得水。作為一個新人,該如何與校長相處?
  • 老師如何遠離負面情緒?如何收穫幸福感?如何與家長溝通……給老師...
    大家都說只有幸福的老師才能培養出幸福的孩子,那麼幸福的方法是什麼?我們要有一些科學的指導和幫助。所以有些積極心理學的知識,可以讓我們活得朝氣蓬勃、意氣風發、心花怒放。第三,家校溝通的需要。在教育的過程中,家長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特別是現在受過教育的家長們,開始關注孩子的教育,甚至幹涉到老師正常的教育。
  • 一位好媽媽勝過一位好老師,如何做好這2個角色,這裡給寶媽出招
    一位好媽媽勝過一位好老師,如何做好這2個角色,這裡給寶媽出招作為一個女人,一生會有很多角色。最主要的幾個,先為人女,再為人妻,然後為人母。很多女生還沒做好準備進入這個角色,第一次生孩子時往往不知道該怎麼和孩子相處。孩子往往和媽媽最親,一個好的媽媽勝過一位好老師。那麼如何既當好孩子的好媽媽,又當好孩子的好老師,這是一門學問。寶媽們不妨看看這3招。
  • 園中生活:寶寶該如何與同伴融洽相處?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生活>園內生活>正文園中生活:寶寶該如何與同伴融洽相處?許多年輕人包括一些高級知識分子,往往因與人相處不來而感到孤獨,或因工作關係過於緊張而束縛自身才智的發揮,有些人甚至選擇了死亡。   研究發現,幼兒階段孩子就已表現出交往能力的差異。
  • 這3種家長,往往是幼兒園老師最「討厭」的,可能還會連累到孩子
    所以父母與幼兒園老師相處也成為了一門學問。但是並非所有的家長都能夠和老師和睦相處。幼兒園老師最討厭這三種家長。特別是經常給孩子買品牌衣服,品牌書包特意讓孩子拿去學校炫富的家長。這不僅引起孩子之間的矛盾,還會讓許多家長感到煩惱!其實,這三類家長這樣做,也會影響到自己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與生活。其中,很明顯的就是會影響老師對孩子的印象。因為老師對於這三類難纏的家長也不敢惹太多事情,因為不想與他們的家長有太多的互動。
  • 疫情期間親子衝突集中爆發,家長該如何應對?
    有的家長反映:親子衝突發生時,不知道該如何去處理和面對;還有家長反映:居家辦公期間,孩子總是「花式搗亂」求關注,不知該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的關係。如今疫情尚未退卻,各種考驗還在繼續,孩子網絡成癮、做作業難等問題時有發生。家長們應該怎麼處理這些棘手的問題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上海市浦東新區精神衛生中心、同濟大學附屬精神衛生中心、臨床心理科主任、精神科副主任醫師劉亮老師的分析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