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不同意餐飲行業是暴利的說法,但是卻很同意人傻錢多的現象。有些東西賣得越貴越有人趨炎附勢!而太多的網絡噴子鍵盤俠現實生活中日均餐標不足30的吃著泡麵,在網絡上卻瞬間化作憂國憂民的憤青,指點中美日韓各種形式發展。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某方大佬呢!隨之而來的後果就是各種謠言四起,網絡資訊內容受眾沒有年齡,性別,行業之分。同樣一篇文章波及面之廣無可估量!而在這個快資訊時代,很多人的價值觀都在潛移默化被影響到。仇富,聖母婊,地域黑等等三觀不正的心理越來越多!如果追其緣由,恐怕網絡資訊跟教育要背大鍋了。
話題扯得有點遠,我們還是來聊一下王校長吃日料這件事吧。王校長貌似特別喜歡成都,而且特別喜歡成都太古裡。因為我時常刷到新聞有人在太古裡偶遇王思聰。當然身邊一般都會有一個或清純可人或性感妖嬈的姑娘。這種花邊新聞遠比娛樂明星要值得大家茶餘飯後閒聊。一頓日料花了1萬5這件事本身算不得什麼。但是熱搜的原因確實王校長吃了一頓日料覺得貴了!覺得難吃!給了差評!這才是上熱搜的根本原因。
一頓飯一萬五,6個人,人均2618元。大家盯在了1萬5這個數字,卻潛意識忽略了人均數字。其實我是王校長的粉絲,因為他很真實。吃穿住行愛好很接地氣。沒有網傳的土豪的奢靡生活。人均吃個2618的日料雖然很貴,但是大多數人是吃得起的,只是有沒有必要去吃的問題罷了。比起網傳富人的奢靡生活動輒一頓飯好幾萬好幾十萬,恨不得點個雪碧都要82年的那種!講真的,我從沒見過!
不論是在北京工作那幾年所接觸到的各種大佬,還是從小在沿海地區認識的身家數億的土豪朋友!他們生活可能確實要好很多,但是就衣食住行來說跟我們沒有太大區別!說個最真實的例子,我有一個關係算不錯的土豪朋友,廣東湛江人,身家過億沒什麼問題,但是他跟我吃飯永遠是選擇:街邊小飯館,環境永遠不是首要考慮因素,味道才是最重要的!當然商務宴請另當別論。不過隨著現在的社會文明進步,酒桌文化在一線準一線城市已經漸漸消失了。商務宴請大多以簡餐為主!在咖啡廳、辦公室談上億融資的也不少見。
那麼人均2000多的餐廳真的有存在的意義嗎?在我看來確實有存在的意義,但是我換個說法:值人均2000多的餐廳是什麼樣的?這個問題我回答不上來,因為我沒進過人均2k的餐廳,所以我不知道人均2000的餐廳是什麼樣。不過有一點說的不準確,我進過人均5k的餐廳,但是卻連人均100我都覺得不值!因為我是被酒託女坑進去的。那王校長網上所傳的日料店到底值不值這個價?我覺得很不值!不論是在食材還是內在飲食文化,我均認為這家店不值這個價。
因為不太懂日料就拿我淺薄的見識:壽司之神做對比,日本壽司之神是米其林三星餐廳,人均在260美元大概一千多點人民幣。或者食材並無太大區別,但是工藝呢?文化呢?壽司之神之所以封神憑藉的是他對料理的堅持。換句話說就是文化的一種體現。給章魚按摩數小時只為了口感更好!純手工操作卻沒有人敢質疑他的衛生!影片中我感受頗深的幾個人物:二郎從魚販的手裡購買最好的魚,米販手裡挑選最好的米。所謂的最好,不是多有規模,而是有多懂。他們懂得對食物的尊重,寧願把食物賣給懂的人。魚販說:「我們很挑客戶,只把魚賣給懂魚的人。」賣蝦的說:「有時候早上我看到一些好的蝦子,會想說,啊,這個適合二郎。」米販說:「我的這種米只有二郎的學徒會煮,不會煮的米買回去也沒用!」這種工匠精神才換回來什麼?一個人均一千多點的頂級壽司店!成都太古裡的壽司店可以跟其媲美嗎?答案眾人皆知不表了!
中國有匠人精神嗎?答案是肯定有的!但是在中國盛行的日料店,卻難見幾家真正好吃的日料。而多數廉價日料我就不說了,更多的是偽高端偽偽料理讓人不得不吐槽一句:人傻錢多!很多人為了面子不點好的就點貴的。很多人有一個理念:貴有貴的道理。換個方向這個道理是誰灌輸的?還不是商家灌輸的!
本人很慚愧,作為口碑網的美食評委,我最多算是吃過很多地方的美食,撐死算一個吃貨罷了!但是距離會吃,懂吃的美食家還有不小的差距!(來成都還是建議吃火鍋串串~)
歡迎關注「吃貨太梓的旅行生活」,每天分享旅遊攻略、美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