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勺子裡面的指的是哪個勺子,你知道嗎,快來看看吧
一個悲哀的問題。看完電影,幾多共鳴。很欣慰文藝界電影人還有能夠一針點破現代社會運作中最成問題的「流氓文化」,並通過藝術作品反映出來。畢竟,現實中,流氓文化對善良的壓榨已經到了讓人齒冷心寒的地步。我本人也經歷了那麼多刷新三觀的事件,真切地感覺到體內的善念一點一點縮回了殼裡。
其實,第一個浮現在我腦海裡的是媽媽講過,她的奶奶是個心地極其善良的老人,在家裡人都不太吃得飽的情況下,只要看到門外有乞討者,都會把他們帶到家裡,提供一些飯菜什麼的。所以,一邊想到自己經歷的那些「踢皮球」事件和那些迫不得已的糾纏,一邊浮現媽媽記憶裡名叫善良的模糊面龐。這慢慢變成了一個不能講理的世界,所有人都懷著最惡意的揣度,善良老實被逼到黑暗寒冷惴惴不安的角落,卻並無法乾脆利落地凍死餓死,只能一遍遍地受折磨。人生就是這樣嗎?即使這樣,善念也一直在以微弱渺小的力量拯救支撐起曾經陷入苦難的「金枝子」們,我想,這是「一個勺子」僅能給人的火苗樣的希望了。回過神來,我發現整部電影幾乎沒有任何抒情段落的渲染,始終將故事緩緩道來,卻足以讓人胸口發悶了。
老實如拉條子,其實也在以惡意揣測大頭哥,所以才有了五萬塊錢的折磨點。殺掉曾經精心照料的小羊的儀式感究竟意味著什麼?不敢細想。最後,每個人都發現,在這個世道上做點無利可圖的好事要承受的實在太多。好人沒有好報不再是一句玩笑,如果時刻想著把自己擇出來,那就算換湯不換藥,也一定變了味道。後來所有的善良都變成了一個勺子,也許,與其在同類中被碾來軋去,不如乾脆做個異類來的舒坦。可能被欺凌嘲罵,但絕不至於寢食難安。不知這部電影究竟能喚醒多少畏縮的善念,讓我們不至於看到現實版的結局。拉條子想不明白的,希望看電影的人們幫他也幫自己想明白。
陳導的第一部作品,很有誠意,在諷刺中讓人不得不笑,在笑中讓人不得不沉思,究竟是拉條子太傻還是我們太「聰明」呢?拉條子什麼都沒做,只是不想讓一個大活人給凍死就引發了一系列片中所謂比他聰明的人對他的誤解和詐騙…在看片過程中,我們為拉條子著急,為什麼他就不能聰明一點呢,吸取一些教訓呢?對,拉條子是想變得和那些聰明的人一樣的,在夢中他想弄死那個心善的他,那個「傻」的他,但他沒有,他保存了那份「傻氣」,最終變成了別人眼中的勺子…朋友和我說,金世佳所演的勺子是不是從前也有這樣的遭遇所以才索性變成一個勺子呢?我想,說不定是呢!
原定五月一號,未曾想到因為王學兵吸毒而停止上映,等了很久,終於失而復得,很好,後勁很足!在這個商業電影霸佔螢屏的時代,它排片量遠沒有飢餓遊戲多,入座率也不像那些爆米花電影高,很可惜,是好電影,但願意接觸的人,能去欣賞的人卻很少…其實中國是有能力去拍好電影的,只是更多的人選擇去迎合市場而放棄了藝術本身…只能希望觀眾的審美能力能日益提高來促進中國電影質量的提高吧!
ps:片中王學兵的正臉鏡頭很少,大部分都是背影和語音,不知是刪了還是原本如此,最後的職員表也沒有他…也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不過還是很推薦大家去看的。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